1、马金魁,黄晓辰,张佳仪,等.响应面法优化辣木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性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朱瑜,吴建华,杨剑,等.辣蓼黄酮分离提取及 种黄酮类组分定量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曹坤.棉团铁线莲中黄酮及三萜类成分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研究.成都大学,.王俊青,汪全,焦阳阳,等.响应面法优化南方红豆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黄琪,李丽丽,吴德玲,等.响应面法优选知母须根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解热作用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李燕,赵天明,黄丽荣,等.响应面法优化响铃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左龙亚,郭冬琴,周浓,等.属 种
2、 真菌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袁雪艳,黄维,陈泽明,等.圆齿野鸦椿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杨娟,杨立志,邱铭锰,等.珍稀食用菌的抗氧化性评价及筛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郭雪峰,岳永德.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全颖萱,黄冰冰,贝佳炎,等.红豆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范三红,王娇娇,白宝清,等.响应面法优化辣椒油树脂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性研究.中国食品添加剂,():.茯苓块中混入山药加工品的鉴别丁光俊,
3、郭燕玲(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摘要:目的 对茯苓与山药加工品进行鉴别,以保证临床用药品种正确、用量准确。方法 采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定方法进行区别比较。结果 茯苓与山药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中药材商品流通以及临床应用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种鉴别方法。关键词:茯苓;山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丁光俊,男()。职称: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茯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据历代本草记载及图经本草、本草纲目等附图,从古至今茯苓
4、药用品种相同,其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作用,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因茯苓商品价格较高,市场上存在掺假行为,常以价格较低的山 .药加工制成外观相似的药材掺入茯苓中,故现将二者鉴别介绍如下。来源.茯苓块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的菌核。经发汗、去皮、切块、干燥而成。.山药块 薯蓣科植物薯蓣 的根茎。经去皮、洗净,切成茯苓块相仿块状、经 烘干而成。性状.茯苓块 中药材商品也称茯苓丁,呈立方块状,质坚实,切面平坦,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无粉性,无臭,味淡,嚼之粘牙。见图。图 茯苓块.山药块 呈立方块状,质坚脆,切面平坦,白色,富粉性,味淡,微酸,嚼之发黏。显微.茯苓粉末
5、 灰白色。水制片,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分枝状团块。滴加水合氯醛液,团块溶化,可见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见图)。.山药粉末类白色。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呈类圆形、扁卵形、三角卵形或矩圆形,直径 ,脐点呈点状、人字形或十字形,可见层纹;复粒由 分粒组成。黏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长 。导管为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直径为 。筛管相邻于导管,筛管分子端壁具复筛板,有多数筛域,排列成网状。纤维少,细长,直径约 ,壁比较厚,木质化。见图。图 茯苓粉末图.分枝状团块;.无色菌丝;.有色菌丝;.颗粒状团块图 山药粉末图.淀粉粒;.草酸钙针晶;.导管;.筛管;.纤维 理化鉴别
6、.水试 样品 加水 ,煎煮 。茯苓块形状稍膨大仍完整,不溶解,不散开。山药块形状膨胀,表面释放出透明状黏液,切面可见众多淡黄色筋脉点。.加稀碘液 样品粉末 ,滴加稀碘液。茯苓块粉颜色无明显变化。山药块粉颜色变蓝色。结论茯苓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用药量大,药材市场上价格较高,不法经营者将外观颜色与其相似的山药加工成块形式混入其中以谋利,本文介绍二者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可供作为中药材商品流通以及临床应用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种鉴别方法,以保证临床用药品种正确、用量准确。参考文献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欢迎投稿海峡药学投稿系统网址:联系电话:;:.海峡药学 年 第 卷 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