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12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 O I:1 0.3 9 6 9/j.i s s n.1 0 0 0-9 9 7 3.2 0 2 3.0 9.0 2 4引文格式:程园园,何军波,李斌.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J.中国调味品,2 0 2 3,4 8(9):1 4 3-1 4 7.CHE NG Y Y,HE J B,L I B.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i n g e r o l f r o m g i n g e r b a s e d o n o r t h o g o n a

2、 l t e s t a n d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yJ.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2 0 2 3,4 8(9):1 4 3-1 4 7.基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中姜辣素提取技术工艺程园园1,何军波1,李斌2(1.郑州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 5 0 0 6 4;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州 4 5 0 0 4 6)摘要:生姜是药食同源食物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调味料之一,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目前从生姜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超过4 0 0种,

3、其中姜辣素是生姜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方面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功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但我国生姜中辣姜素提取工艺仍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生姜资源,加强生姜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姜辣素得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法提取生姜中辣姜素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姜中辣姜素提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超声时间9 2 m i n、回流温度8 0 和液料比例2 71。关键词:生姜;姜辣素;响应面;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T S 2 6 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0-9 9 7 3(2 0 2 3)0 9-0 1 4 3-0 5

4、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i n g e r o l f r o m G i n g e r B a s e d o n 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a n d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 o l o g yCHE NG Y u a n-y u a n1,HE J u n-b o1,L I B i n2(1.S c h o o l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5、d E n g i n e e r i n g,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6 4,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F o o d a n d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a n d E c o n o m y,Z h e n g

6、z h o u 4 5 0 0 4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G i n g e r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p o p u l a r s e a s o n i n g s a m o n g c o n s u m e r s i n m e d i c i n a l a n d e d i b l e f o o d s,a n d h a s a s p e c i a l s p i c y a r o m a.A t p r e s e n t,m o r e t h a n 4 0 0 k i n d s o f

7、c o m p o u n d s h a v e b e e n e x t r a c t e d,i s o l a t e d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d f r o m g i n g e r,a m o n g w h i c h,g i n g e r o l i s t h e m a i n b i o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 i n g i n g e r,h a s o b v i o u s b i o a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i n a n t i o x i d a t i o

8、n,a n t i-t u m o r a n d a n t i-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 h a s b e e n w 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f i e l d s o f f o o d a n d m e d i c i n e,b u t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i n g e r o l f r o m g i n g e r i n C h i n a i s s t i l l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9、 n t s t a g e.I n o r d e r t o m a k e f u l l u s e o f g i n g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C h i n a,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i n g e r,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10、 g i n g e r o l e x t r a c t e d f r o m g i n g e r b y u l t r a s o n i c-a s s i s t e d m e t h o d i s s t u d i e d a n d o p t i m i z e d t h r o u g h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t e s t,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a n d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11、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o p t i m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e x t r a c t i n g g i n g e r o l f r o m g i n g e r i s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 e o f 9 2 m i n,r e f l u x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8 0 a n d t h e r a t i o o f l i q u i d t o s o l i d o f 2 71.K e y

12、w o r d s:g i n g e r;g i n g e r o l;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e x t r a c t i o n p r o c e s s收稿日期:2 0 2 3-0 3-0 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 1 2 1 0 2 1 1 0 0 8 6)作者简介:程园园(1 9 8 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姜,属于姜科植物的根茎,广泛种植于我国东南和中东地区,栽培品种超过1 4个1-2。我国是生姜生产和出口大国,相关数据统计表明3,我国生姜生产量和出口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4。341第4 8卷 第9期2

13、0 2 3年9月 中 国 调 味 品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技术研发 生姜中被提取和纯化的化合物种类超过4 0 0种5,这些成分主要包括姜辣素、生姜精油和烷烃类6-7。姜辣素是生姜中主要的辣味成分,包括姜酚(g i n g e r o l s)、姜酮(z i n g e r o n e s)和姜烯酚(s h o g a o l s)等混合物,大量相关研究报道8-1 0,姜酮和姜烯酚含量随生姜栽培时间的增长而增高,是生姜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生姜中常用于提取姜辣素的技术工艺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酶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

14、法1 1通过使用乙醇、乙酸乙酯和甲醇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姜辣素,该方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提取成本低,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姜辣素。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1 2一般使用C O2作为萃取剂,采用该方法提取辣姜素工作效率高、提取时间快,但提取成本高,一般仅用于试验研究,不能获得经济效益。酶辅助提取法1 3是通过使用酶类物质破坏植物细胞壁,进而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方法,将该方法与溶剂提取法相结合,提取速度更快,生物利用率更高。微波辅助提取法1 4是利用机械性能破坏植物细胞壁,从而快速获得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方法,消耗的溶剂少和时间短。超声辅助提取法1 5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破坏植物细胞壁的方式,该方式可以有效提取植物

15、中的活性物质,适应性强、设备操作简单。辣姜素常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减缓脂质类食品的氧化1 6。刘克武等1 7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生姜对D P P 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姜辣素含量越高,D P P H自由基清除能力越强。我国作为生姜生产大国,生姜深加工技术却较为落后,生姜中姜辣素提取率低。随着人们对天然植物中化合物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应用范围不断增大(除用作调味品外,还用于化妆品、医药产品和建筑材料方面)1 8-1 9,目前深加工产品的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本研究基于此,以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法提取生姜中辣姜素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旨在为生姜中姜

16、辣素加工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试剂生姜:购于当地农贸市场;香草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水乙醇:杭州化学生物药剂有限公司;蒸馏水:自制。1.2 试验仪器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超声波振荡仪 常州易晨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真空泵 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粉碎机 上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恒温烘箱 上海隽思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 广东佛衡仪器有限公司。1.3 试验方法1.3.1 生姜原料处理选取品质较好的生姜片,用粉碎机将其粉碎,之后放于恒温烘箱中,在(4 51)的条件下烘干,备用。1.3.2 生姜中姜辣素含量测定及计

17、算先稀释姜辣素提取液,在波长2 8 0 n m处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值,根据下式计算生姜中姜辣素得率。姜辣素得率(%)=2.0 0 3香草醛浓度VAM。式中:V为测定样品的体积(m L);A为样品的稀释倍数;M为生姜粉末的质量(g)。1.3.3 单因素试验当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因子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时,控制其他的影响因子不变,即超声时间为9 0 m i n,回流温度为8 0,液料比例为3 01,各个单因素试验区间见表1。表1 姜辣素提取单因素条件变化区间T a b l e 1 V a r i a t i o n r a n g e o f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c o n d

18、 i t i o n s f o r g i n g e r o l e x t r a c t i o n影响因子单因素取值区间A超声时间/m i n3 06 09 01 2 01 5 0B回流温度/7 07 58 08 59 0C液料比例2 012 513 013 514 011.3.4 响应面优化生姜提取物中辣姜素的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回流温度和液料比例作为变量因子,以辣姜素得率作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2。表2 响应面试验因素及水平T a b l e 2 F a c t o r s a n d l e v e l s o f r e s

19、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t e s t 水平因素A 超声时间/m i nB 回流温度/C 液料比例16 07 52 5129 08 03 0131 2 08 53 511.3.5 数学统计分析每次试验的结果均进行3次取样测定,结果用平均值表示。使用软件D e s i g n E x p e r t 1 2.0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数据统计和计算采用E x c e l 2 0 1 0。2 结果和讨论2.1 线性关系研究分析441技术研发 第4 8卷 第9期2 0 2 3年9月 中 国 调 味 品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图1 标准曲线

20、F i g.1 S t a n d a r d c u r v e由图1可知,姜辣素的标准曲线为Y=0.0 5X-3 E-1 7,相关系数为R2=0.9 7 6,R2越接近1,说明姜辣素浓度测定的标准曲线回归关系越好,采用该方法测定姜辣素浓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 单因素试验2.2.1 超声时间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图2 超声时间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2 E f f e c t o f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 e o n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由图2可知,当超声时间(3 0 1 5 0 m i n)逐渐增加时,姜

21、辣素得率先升高后降低,当超声时间为3 0 m i n时,姜辣素得率较低,为1.7 4%;当超声时间为3 0 9 0 m i n时,姜辣素得率逐渐升高,在这段时间内,超声时间的增加使得姜辣素不断溶解到溶剂中,姜辣素得率不断增加。当超声时间为9 01 5 0 m i n时,随着超声时间不断增加,姜辣素得率开始缓慢下降,这是由于超声时间不断增加,姜中的其他物质也不断溶解,最终影响姜辣素得率。2.2.2 回流温度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图3 回流温度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3 E f f e c t o f r e f l u x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y i

22、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控制其他影响因子不变,当回流温度不断增加时,姜辣素得率先不断升高后缓慢降低。由图3可知,当回流温度为7 08 5 时,姜辣素得率不断升高,这是由于回流温度不断升高,溶剂分子流速不断增加,导致姜辣素得率提高。当回流温度为8 59 0 时,姜辣素得率开始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回流温度过高,姜辣素受高温的影响开始分解,导致溶液的辣姜素得率降低。2.2.3 液料比例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图4 液料比例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4 E f f e c t o f t h e r a t i o o f l i q u i d t o s o l i d o

23、 n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由图4可知,液料比例对姜辣素得率会产生影响。随着液料比例的不断增加,姜辣素得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液料比例为2 01时,姜辣素得率为1.7 2%。当液料比例为2 013 51时,姜辣素得率随着液料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当液料比例为3 51时,姜辣素得率最高,为1.7 6%,这是由于随着液料比例逐渐增加,生姜能够充分溶解于溶剂中,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姜辣素。当液料比例大于3 51时,辣姜素得率开始下降,这是由于液料比例不断增加,生姜浓度开始下降,从而导致姜辣素得率下降。2.3 响应面试验结果优化分析以超声时间(A)、回流温度(B)

24、和液料比例(C)作为变量因子,以姜辣素得率(Y)作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表3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T a b l e 3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t e s t d e s i g n a n d r e s u l t s编号A 超声时间/m i nB 回流温度/C 液料比例Y姜辣素得率/%12111.5 221211.4 133211.7 942221.9 252221.9 063231.5 172331.8 282221.9 293321.9 31 01231.5 21 12311.6 21 22221.9 7

25、1 32222.0 31 41321.7 91 51121.5 51 63121.6 2K14.7 25.2 64.9 55.3 5541第4 8卷 第9期2 0 2 3年9月 中 国 调 味 品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技术研发 续 表编号A 超声时间/m i nB 回流温度/C 液料比例Y姜辣素得率/%K25.3 35.2 35.2 64.7 4K35.6 75.2 35.5 15.6 3k11.5 71.7 51.6 51.7 8k21.7 81.7 41.7 51.5 8k31.8 91.7 41.8 41.8 8R0.3 20.0 10.1 9 通过对表3

26、中的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辣姜素得率的回归方程:Y=1.8 6+0.0 7 8A+0.1 3B-0.0 2 3C+0.0 2 2A B-0.1 2A C+0.1 1B C-0.0 7A2-0.0 5B2-0.2 1C2。由表3可知,超声时间(A)、回流温度(B)和液料比例(C)3个因素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为超声时间液料比例回流温度(0.3 20.1 90.0 1)。2.4 模型建立和显著性检验表4 响应面模型建立及显著性检验T a b l e 4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 o d e l a n d s

27、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e s t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F值方差P值回归模型90.8 37 4.3 30.0 8 20.0 0 0 2A10.0 3 22 7.3 10.0 2 80.0 0 0 3B10.1 51 5 3.7 60.1 50.0 5,差异不显著,说明响应面分析没有失拟项因素,结果能够反映辣姜素提取的真实情况。2.5 响应面结果分析图5 超声时间和回流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5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 e a n d r e

28、 f l u x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由图5可知,超声时间(A)和回流温度(B)的两两交互作用获得的等高线图形为圆形。在响应面中,姜辣素得率变化幅度较小,说明超声时间(A)和回流温度(B)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不大,当超声时间为9 2 m i n、回流温度为8 1 时姜辣素得率最高。图6 超声时间与液料比例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6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u l t r a s o n i c t i m e

29、a n d l i q u i d-s o l i dr a t i o o n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由图6可知,超声时间(A)和液料比例(C)的交互641技术研发 第4 8卷 第9期2 0 2 3年9月 中 国 调 味 品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作用获得的等高线图形为椭圆形,说明超声时间(A)和液料比例(C)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较显著,在响应面图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凸起。当超声时间(A)不变时,随着液料比例(C)的增加,姜辣素得率变化区间为1.6 5%1.8 0%。当液料比例(C)不变时,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

30、姜辣素得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图7 回流温度和液料比例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F i g.7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r e f l u x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l i q u i d-s o l i d r a t i o o n t h e y i e l d o f g i n g e r o l由图7可知回流温度(A)和液料比例(C)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等高线图形为椭圆形,响应面的凹陷比较明显,说明回流温度(A)和液料比例(C)的交互作用对姜辣素得率的影响较大。当回流温度(A)保

31、持不变时,随着液料比例的逐渐增加,姜辣素得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液料比例为2 51和回流温度为7 5 时,姜辣素得率最高。由图5 图7可知,响应面图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弯曲,根据响应面结果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姜辣素提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超声时间9 2.4 m i n、回流温度8 0.3、液料比例2 7.2 31,此时姜辣素得率为2.0 6%。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修正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9 2 m i n、回流温度8 0 和液料比例2 71。3 小结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天然化合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姜辣素是生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近些年在医疗和食品等多个领域被应用,但我国生姜中姜辣素

32、提取工艺仍处于发展阶段,加工工艺中还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通过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3种方式对生姜中姜辣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姜中姜辣素提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超声时间9 2 m i n、回流温度8 0 和液料比例2 71。参考文献:1 龚弟鸿,冷建春,杨友均.生姜应用技术及调节和降低血糖的活性功能J.中国调味品,2 0 2 0,4 5(9):1 9 0-1 9 3.2 韩春梅,李春龙,叶少平,等.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 0 1 2,3 2(2):4 8 9-4 9 8.3 邢颖,左佳佳.生姜不同部位活

33、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比较J.中国调味品,2 0 2 0,4 5(1 2):4 8-5 1.4 程德竹,杜爱玲,李成帅,等.生姜提取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生成超氧自由基的清除J.中国调味品,2 0 1 4,3 9(1 1):3 5-3 9.5 周洁,覃竹山,吴金平,等.生姜品质成分及姜辣素的比较J.中国调味品,2 0 2 1,4 6(1 2):1 5 1-1 5 4.6 葛毅强,倪元颖,张振华,等.新技术在生姜、大蒜、洋葱深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 0 0 3(8):7-1 3.7 王丽媛,周宁,宁月宝.固态发酵黑姜挥发性物质的G C-M S测定J.中国调味品,2 0 2 2,4 7(7):1

34、7 7-1 8 1.8 王德振,李佳,张玲玲,等.大蒜、洋葱、生姜和辣椒四种香辛料风味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 0 1 9,4 4(1):1 7 9-1 8 5.9 陈其钊,陈红香,陈嘉敏,等.一测多评法测定姜汁红糖中的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J.中国调味品,2 0 2 2,4 7(8):1 7 5-1 8 1.1 0 苗敬芝,冯金和,董玉玮.超声结合酶法提取生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研究J.食品科学,2 0 1 1,3 2(2 4):1 2 0-1 2 5.1 1 郭银萍,李兵,穆兴燕,等.不同泡姜工艺泡制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J.中国调味品,2 0 2 2,4 7(9):7 2-7 6.

35、1 2 刘源,徐幸莲,周光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生姜挥发性成分J.中国调味品,2 0 0 4(1):4 2-4 4.1 3 王丽媛,周宁,宁月宝.超临界萃取黑姜姜辣素G C-M S分析及降血糖活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 0 2 2,4 7(1 2):1 9-2 1,3 1.1 4 刘丹,张程慧,安容慧,等.生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 0 1 6,3 7(2 0):3 9 1-3 9 5,4 0 0.1 5 王丽霞,杨事维,李彬,等.超临界C O2流体萃取生姜姜辣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 0 1 4(8):9 6-1 0 1.1 6 苏建峰

36、,赵建晖,熊刚,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葱、姜、蒜与辣椒酱中的6 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分析测试学报,2 0 1 1,3 0(1 0):1 0 9 4-1 0 9 9.1 7 刘克武,杨守忠,赵欣平,等.生姜辛辣化学成分的调味机理及应用J.中国调味品,2 0 0 0(6):6-9.1 8 葛毅强,倪元颖,张振华,等.生姜、大蒜、洋葱3种传统香辛调味料的研究开发J.食品与发酵工业,2 0 0 3(7):5 9-6 4.1 9 赵文竹,张瑞雪,于志鹏,等.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 0 1 6,3 7(1 1):3 8 3-3 8 9.741第4 8卷 第9期2 0 2 3年9月 中 国 调 味 品C h i n a C o n d i m e n t技术研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