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访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4016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访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访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访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新课程方案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访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刘翠鸿 曾威 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与实施建议学校天地:吴教授好,您参与研制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能否请您谈谈这次新修订的方案有哪些重大变化是需要校长和教师们予以特别关注的?吴刚平:教育部举行过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其中有提到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值得校长、教师们关注。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强调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如“道德与法治”进行了九年一体化设计;艺术课程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

2、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单独设置劳动、信息科技课等。方案还细化了实施要求,要求科学规划课程实施,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育评价,强化专业支持,健全实施机制。学校天地:据悉,过去很多学校只是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制订班级周课程表,不太清楚如何整体规划和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您能否提供一个设计框架或思路以供参考?吴刚平:新课程方案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课程怎么落地,地方课程怎么规范性开设,校本课程怎么合理开发,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制订方案体现出来。那么有哪些方案呢?首先是总体方案,学校要有自己的学校课程方案,或者是学校课程编者按: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3、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强调:学校依据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立足本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注重整体规划,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然而,不少学校对如何做好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如何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如何基于新方案中的重大变化开展教与学的变革,以及变革背后的学理支撑等,存在一定困惑,亟须专业引领,为此我们(以下将本刊简称 学校天地)特采访了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吴刚平教授。以下为采访实录。专题04规划方案,或者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其次,还有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

4、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的特色科目整体课程方案等专项方案,都可以分别制订。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教育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专题教育原则上不单独设课,它应融入相关科目的教学中去,但一些学校会用校本课程的课时做一些专题教育,也可制订方案,如一年级入学适应期课程实施方案等。那基于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思想怎么落地?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文本提示,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单元教案等,由上级指导思想一步步落地到实际操作,这是保证国家教育品质的重要规划。这些方案、规划、纲要是能帮助我们想清楚、说明白、写准确、做实在的“真实技术”,我们要建立起相应的专业规范来将技

5、术落地。在研制清单时,我们要研制总体方案,也要研制专项方案,这就需要给方案一个基本的技术框架。大体上可以这样写一个方案。首先是开头段,也叫帽段,用来概述学校课程规划的目的、依据和功能,用一段话来叙写,言简意赅。第一部分是学校背景,主要叙写该校课程规划的背景材料。它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三要素,包括基本情况,办学传统或特色,未来努力的方向、愿景或使命;另一种是 SWOT 分 析,即 Strengths(优 势)、Weaknesses(弱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当然,两种也可综合起来运用。学校背景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育人目标

6、,学校课程目标必须首先保证落实国家在新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凸显学校特色或重点要求。第三部分是课程结构,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类,呈现学校课程结构,要有结构图、计划表,前后有文字表述,说明不同类别课程的设计意图,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校本课程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补充、拓展等。第四部分是课程实施,叙写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基本思路,以“总分”为明线,高中以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实施为暗线,义务教育则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

7、本课程为线索分述课程实施。必要内容有:学校课程实施原则,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协同育人等;课程纲要编制,要以学期纲要研制为抓手,提升课程领导力和课程实施质量,高中分述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两类课程纲要的要求,义务教育分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纲要的要求;说明师资安排的原则,如教师六年循环带班,或段内循环、总体衔接,以及形成有学段特色的课程领导力等;教学改革,叙写学校完善校本教研的活动,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一些做法,首先说明基于校本教研的学校制度化教学常规,如备课、上课、听评课、赛课、公开课等,其次说明学校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加强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或重点课题研究等;资源开发,开发

8、、利用与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资源,专题05如教具、实验室、社区资源等,建议分国家课程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两大类叙写;作业设计,分常规性作业设计、探索性作业设计两块叙写,在探索性作业设计中加入具体举措,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设计一项探索性作业,体现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的特色;其他重要的实施举措,比如选课辅导、走班制、生涯规划指导、专题教育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等,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补充具体举措。第五部分是课程评价,其要求是逻辑清晰、可操作性强,并体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可选下列两种体例之一叙写。第一种是按照学校实际,从三个方面评价方案评价、过程评价

9、、结果评价。第二种是先确定一个评价原则,再确定评价指标,最后使用评价结果。两种体例都可以把事情讲清楚,构成学校自己的评价方案。最后一个部分是管理保障,它主要是围绕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实施,明确职责分工、过程督导、相关考核、奖惩措施,以及师资保障、重要组织保障等。以上就能构成一个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框架。基于知识理论的学习方式与课堂转型学校天地:核心素养时代,教学改革所依据的知识理论是否也需要转型呢?吴刚平:一个时代发生变化,它对知识就提出了新要求。学什么样的知识?哪些知识更重要?如何去获得想要的知识?这些答案也在发生改变,它最大的变化是关于所依据的知识理论的转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从知识传递理论向

10、知识建构理论转型。知识传递理论,即分析知识是怎么传递给学生的相关理论。科任教师先学习再备课,把这个学科领域应教、应学、应知、应会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是知识传递理论的基本模型。这个理论模型在内容组织形态上是以学科知识来组织学生学习内容的。比如在小学阶段,有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科逻辑分门别类地开展学习活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紧密衔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效率很高,能在语文课上专门学语文,在数学课上专门学数学。每一门课大家都齐头并进,教师把人类知识最精华的部分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形式传递过去。这种传递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反复考,也就是“讲练考”的基本模型

11、。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人类已知知识系统来说这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但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不仅希望下一代能掌握已有知识系统,还希望他具有面向未知未来的能力,学校要培养接班人去继续探索,人类的知识体系还要继续进步。这时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知识建构理论。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原来理解的课程内容就是“学科知识”,现在发现其组织形态还可以是“学科实践”。学科知识是学科专家们探索出来的正确结论,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科专家在获得这种结论时,还运用了学科思维或者专家思维。我们现在教的是专家结论,没有教专家思维。而学科思维靠讲授是教不出来的,教师要按照学

12、科的思想方法、探究方式去教,专题06这样才能建立起相应的学科思维,这就是“学科实践”。如何让学生在不断获取未知知识系统的同时,发展出不断获取未知知识系统的能力和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不讲或尽量少讲内容,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进行学科实践,促进学生转型,这就是现阶段要讲项目化学习、任务性教学、主题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原因,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当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变成了主动获取未知知识的过程,就可同时实现两个功能:第一,掌握人类已知但学生未知的知识;第二,面对未知时,学生有能力、有信心去探索。这就是探究教学,它鼓励学生不断地面向未来,面向未知,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

13、这是我们国家在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有的特质。当前,我们国家产业化的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原始创新能力始终不足。最典型的案例是关于芯片的研发。这值得整个教育系统重新思考,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永远是接受型的、模仿型的,我们要主动建构。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其实是一个国家战略转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不是哪个学校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学生的问题,更不是哪个教师的问题,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过程中必须完成的转变。如果完不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缺少人才支撑。我们的教学要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这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要一步一步走。学校天地:新课程方案强调要强化学科实践,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

14、探究方式的学习,做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那您认为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观基础是什么?教师应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呢?吴刚平: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效率低,主要原因是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三大类,但多数孩子最后学到的只有事实性知识,缺少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相应地,学生也缺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这就导致很多孩子不能够独立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所谓事实性知识,就是在教学中回答“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通过理解、记忆、再现、判断来获取。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前提专题07规定,把一类知识作为前提条件固定下来再开始上课

15、;二是正确结论,教师不仅要自己相信它,也要求学生相信它;三是学习起点,在教学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类知识是起点性知识,把它作为前提条件固定下来,后续的教学活动才可以开展。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我是中国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小朋友认识“人”这个字。教师只需要教学生一撇一捺就是“人”,知道这是个“人”字就可以了,不用教“人”的内涵。事实性知识在教学当中可以直接教、直接学,死记硬背即可,这就是“记中学”。现在的教育不擅长教方法性知识。方法性知识是指关于学科方法、学习方法的知识,主要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讨论、问答、争辩、分析、综合、归纳、总结、提炼、概括、解释、推理、运用、拓展等来获取。概括地讲,

16、方法性知识应该是通过“做中学”获得,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方法性知识变成了事实性知识。比如,教学议论文写作在我看来就需要传授方法性知识。我曾在一所高中听了一周议论文写作课。我看到的基本都是,第一堂课教师讲怎样写议论文,第二堂课要学生练习写议论文。实际情况是教师讲得极好,学生练得很一般。为何教师们把议论文研究透了,再花一整堂课讲怎么写,学生提笔还是不会?这是因为教师们教的是“正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是什么”的正确结论,是事实性知识,而写好的关键需运用方法性知识,学生听懂的是正确的结论,只是一种说法。一套完整的方法应该是想法、说法、做法的完美结合。教师们无意间就把一个完整的方法教成了支离破碎

17、的说法,学生既没有学会表达想法,也没有学会做法,只有一个教师给的说法。所以很多教师误以为把方法性知识教给了学生,但实际上不仅没教会,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造成学生误解。价值性知识也是如此。价值性知识是体现学科意义、学习意义的知识,主要通过体验、揣摩、反思、取舍、比较、借鉴、分享、创造等方式获取。但现实往往是教师把正确价值观念直接教给了学生,帮助他怎么去记,怎么去理解,他们学到的其实只是“正确价值观念是什么”的结论,这对于他们做人做事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只是一个记忆的包袱。学生不能这样学习,要“做中学”“悟中学”。现在的状况是,我们把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统统教成了事实性知识,通过考试

18、,把它固化,把本来充满活力的知识都变成了死知识。优秀的教师能把一堆死知识不断教活,平庸的教师是把大量的活知识教成一堆死知识。问题就在于,只要进入事实性知识的“记中学”,遗忘就不可避免。所以学生学习的体验一点都不好。他们觉得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何时是个尽头?那我们怎么去恢复知识的活力?学习方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学生怎么学决定学出什么知识来,所以教师要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做中学”“悟中学”。其实,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三种学习方式是同步完成的,但实际上有的孩子只做到了记中学,没有做中学和悟中学。学生会“做”的知识,一定记得住,甚至不需要记忆,因为会做的事情永远不会忘记。有了“做”的基础,“

19、悟”就是进一步的提高。我们最应该重视的是“做”,没有“做”就去“悟”,那叫“空悟”,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的是去具体地做事。专题08体现做中学、悟中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校天地:您刚才谈到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主要分别通过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来实现,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记中学,那么新课程倡导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做中学、悟中学呢?吴刚平: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强调做中学、悟中学。我们继续以议论文写作为例来探讨。第一步,读议论文,只有读了议论文学生才会写。学生开始读议论文,“做”就开始了。教师需要为学生精选资源,选择适合学生读的议论文,但不能带着学生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直接

20、讲给学生听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定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才叫“做中学”。第二步,教师还要设计驱动性问题,考虑怎么让学生读出深度,如设计以下四个问题要求学生完成“议论了什么?”“怎么议论的?”“为什么这么议论?”“怎样议论会更好?”第一个是复述性问题,第二个是解释性问题,第三个是评价性问题,第四个是创造性问题,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能体现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三步,顺着这四个问题去寻找答案,学生需要自己去阅读、去展开,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我们的基本思路是相互学习,通过读来培养写作能力,学生读懂、读通、读透了就会自己梳理出方法,再通过问题驱动去写作。此外,还有两类任务。第一类是根据质量给议论文排序,第二类是按喜

21、好程度给议论文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学生要回答为什么这么排序,给出理由。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就有了自己对议论文写作的评价标准,进而会归纳总结提炼出指导思想。然后学生选取一个现象、话题或材料,来写一篇议论文。文章完成之后,教师、同学可以为其点评,帮其修改。当文章修改不动了,就说明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了直接经验。最后大家相互交流、汇报展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做中学”的过程。那价值性知识怎么办?决定议论文分数的,主要是“你到底写了些什么”。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有独立的思考和深刻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在悟中学,反复揣摩。悟中学表面上是在学习如何写高质量的作文,实际上是在帮助一个孩子建立世界观、

22、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系统,这就是价值性知识。每个学科都在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站在这个学科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理解人生,不断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改进。其实每个学科、每一堂课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立德树人。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型,共有六个要素:课堂预习、自我检测、交流问题、教师讲解、课堂小结、针对性练习,由此教师要发出行为指令和内容指令,通过这六个要素让学生用项目化的方式来学习这个学科相关的知识系统。项目化学习的重点不在项目,而在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主题学习,只是学习方式不同,最终还是要把内容和方式捆绑在一起。一个好的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我认为:方法性知识要“做中学”,价值性知识要“悟中学”,由此形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即“主题议题任务目标知识图谱材料与活动练习与评价学习小结”。以上为我的思考。(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题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