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370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教育1 2 0 2 3 年9 月(下半月)理论|深度研究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闵宝翠赵蔚张红(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摘要:表现性评价对于诊断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实施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应该关注真实性,以准确评估劳动能力;关注过程性,挖掘内隐的劳动素养;关注参与性,引发高度投入的实践行为;关注区分性,支持在劳动实践中自我调节。本研究在肯定了表现性评价对诊断和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价值的基础上,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尝试进行表现性评价设计,并实施效果检验。研究表明,

2、表现性评价与劳动教育在教育理念、功能目标和实践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适切性,能够有效指导劳动教学实施,精准地诊断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关键词:劳动素养;表现性评价;劳动教育;评价量规对劳动素养进行评价是衡量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促进劳动教育目标达成和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劳动素养具有综合性、具身性、阶段性、内隐性等特点,传统的纸笔测试和作品评价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复杂与内隐的劳动素养指标。劳动素养测评方法和模式的缺失,已然成为阻碍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关键问题。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这与劳动教育的实践

3、取向和功能目标具有较高的适切性与耦合性,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劳动素养水平,可据此来了解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现状,指导教师识别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选择劳动课程内容,从而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表现性评价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耦合(一)关注真实性,准确评估劳动能力劳动能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为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工具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劳动实践中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者简介:闵宝翠,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一级教师。赵蔚

4、,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红,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教师。21理论|深度研究辽宁教育1 2 0 2 3 年9 月(下半月)发展劳动能力。表现性评价为学生创设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提供更具挑战的活动情境,从而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或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开放的,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制定方案,从而解决问题。换言之,表现性评价关注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与应用,对复杂高阶的劳动能力的评价具有天然适用性。(二)关注过程性,评估内隐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等。劳动观念是个体对劳动、劳

5、动者和劳动成果的认知与看法;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劳动习惯和品质是个体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与品格特征;劳动精神是个体在劳动实践中秉持的信念信仰与人格特质。劳动素养是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有机整体,是学生的内在特征。传统的纸笔测试、作品评价以及态度调查很难测出学生的劳动素养,也不能反映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素养表现。因此,对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要从以往关注对学生内在能力的间接推测和评价,转变为对学生外在表现的直接观察和测量。表现性评价通过评价思考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和表达

6、性任务,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技能、过程技能以及态度。换言之,表现性评价可以对学生劳动素养表现进行客观、真实的测量与评价。(三)关注参与性,引发高度投入的劳动实践行为劳动教育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技术的支持下解决问题,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劳动教育倡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驱动力。劳动教育以任务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使用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从而取得预期的劳动成果。劳动教育是没有知识边界的,知识技能在其中只具有工具属性。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不提供正确答案,甚至问题边界也是模糊的,需要学生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并

7、提出解决方案。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具体、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能够将学科知识、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投人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促进其素养的发展。换言之,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引发符合学生劳动认知和劳动能力的实践行为。(四关注区分性,支持在劳动实践中自我调节劳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遵循学习资源的易得性,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学习材料,并对学习过程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掌控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要频繁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策略进行创意构思、批判性反思以及调节自身的内在与外在动机,实现自我驱动。同时,劳动实践所具有的自定步调

8、、自我驱动和自我反馈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性评价量规应该成为支持学生自我调节的支架:一是量规提供了详尽的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劳动行为表现;二是量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等级划分,以支持师生衡量哪部分指标是合格的、哪部分需要改进。自我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生成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此外,评分规则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搭建了教师期望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桥梁。换言之,在表现性评价规则引领的劳动实践中,学生沉浸式地投人接近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利用评价规则获得有效反馈,明晰期望达成的劳动素养目标、目前所处水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劳动素养的形成。二、基于劳动素养

9、的表现性评价设计基于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流程,是对劳动课标和教学目标进行不断分解与细化的过程。表现性评价设计要将课程、教学与评价三者相融合,一致性地指向劳动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支持劳动教学实践,提升劳动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现性评价设计流程如下页图1 所示。22辽宁教育1 2 0 2 3 年9 月(下半月)理论|深度研究确定评价目标(一)确定评价目标“智能花盆”项目选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中提到的十个任务群之一“新技术体验与应用”,该任务群在内容方面要求学生选择1 2项新技术,如3 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评价领域评价指标劳动价值观劳动观念人类发展的基石劳动关系

10、观了解技术创新中产业劳动者的辛苦、快乐以及成就感,尊重普通劳动者需求定义从寻求理解的角度出发,运用观察、倾听或讨论等方式理解植物需要定时浇灌的问题综合运用发散、联想、质疑等多种思维技能,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独特性和可行性创意构思设计思维方案制定技术理解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整合指向问题解决的内容和经验,知识整合劳动能力动手制作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以互动、开放的心态,共享知识、资源和成果,理性竞争,相互促进面对劳动任务,表现出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的情感和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对技术体验保持劳动精神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劳动习惯和劳动意志品质劳动品质(二)确定评价任务我们根

11、据评价目标设置6 个任务,并将表现性评价嵌人学生的劳动实践中,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任务1:需求定义及创意构思(1 课时)思考“植物需要精心养护”的问题情境,理解传感器、智能程序等科技的作用,想象理想中花盆的外观和功能,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确定评价任务图1 表现性评价设计流程体会运用智慧美化生活的价值,懂得创造性劳动是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构思方案运用系统分析与比较权衡的筹划性思维,对任务进行要素分析、整体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流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地选择和利用相关的工具、材料和设备,如3 D打印技术、Arduino智能化硬件、图形化编程,了解其性质和

12、特征,评估其可用性在创造、体验的过程中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利用技术工具和设备,与植物、阳光、空气、水、泥土等材料相互作用,如种植体验、加工材料、组装和搭建硬件、对执行程序进行编码等实践操作表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备安全劳动的责任意识,具有节约材料、变废为宝的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伦理意识依据创意构思,思考想要完成这样的设计需要哪几个步骤,并合理地对任务进行流程规划;依据成员的兴趣特长,合理分配任务,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任务3:技术运用(1 课时)为了完成预想的设计,选择相应的工具和材料,通过说明书阅读或咨询等方式了解它们的

13、性能和使确定数据采集策略表1“智能花盆 表现性评价目标指标描述任务2:方案制定(1 课时)确定评价标准/量规技术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在素养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某项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初步具有亲近新技术的情感和使用新技术进行劳动的意愿,具有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热情。在明晰该任务群的内容要求和素养标准,并结合“智能花盆”相关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剖析了评价目标的重点,制定了表现性评价目标(见表1)。23理论|深度研究辽宁教育1 2 0 2 3 年9 月(下半月)用方法;作品制作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哪些是已经知道的?哪些是需要查阅的?通过学习材料或者查阅电脑来获取所需。任务4:实践制作(1 课时)

14、根据创意设计和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元件的安装、定时设置,以及传感器安装和智能程序编写等实践操作。任务5:作品展示(1 课时)给作品写一份广告文案,介绍其功能和特点,用任务类型制定设计方案:创意构思的文字或者图形描设计方案述;小组成员分工;制作步骤;已知和未知的知识技能;可用到的工具和材料等参与制作过程:材料选取;工具使用;加工工动手制作艺;知识运用;卫生清理和安全实践等过程反思实践过程:作品功能和设计制作过程介反思日志绍;作品改进设想;学习收获(四)确定评价量规“智能花盆”项目的评价量规是沿着每一个评价目标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轨迹形成的,致力于描述学习者在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

15、等各个方面的水平等级变化。三、评价量规的有效性验证(一)评价量规的认同度调查本研究基于斯蒂金斯提出的量规质量分析框架,从内容、清晰度、可行性和可信度四个方面来评价量规的质量标准,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劳动教师对量规的意见。结果显示,此量规能够较为准确、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劳动素养表现的情况。通过对个别教师的访谈,获取如下信息:首先,量规的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地支持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优化。有3 位教师将表现性评价量规应用到课堂中,同时也按照量规中的任务提示和数据采集策略进行了信息采集。如王老师指出:“在简洁、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推介方案。任务6:总结提升(1 课时)反思劳动实践表现,明确有哪

16、些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三)确定数据采集策略结合任务的完成过程,及时捕捉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性数据,从多元化的数据中全面系统地表征学生的素养水平。“智能花盆”的数据来源包括设计方案、动手制作以及反思日志,具体见表2。表2“智能花盆 表现性任务数据采集任务提示通过学生的设计方案,采集学生对需求定义、创意构思、方案制定、技术理解、知识整合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数据。文字图形表述尽可能清晰、简练通过课堂录像和作品模型,采集学生对需求定义、工具材料选取、动手制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数据。视频画质清晰,学生交流音质无损通过反思文档或影音材料,采集学生关于劳

17、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数据。口头介绍或者文字介绍完整、清晰智能花盆项目中,原来我们从花盆能否自动流水、外观是否精美等方面粗略评价学生的作品,但现在可以依据量规,全面精准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也促进自己进行教学改进。”其次,量规是通用性量规,可依据具体任务细化,提升适用性。如高老师指出:“量规中对加工方法以及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描述不能覆盖所有的劳动项目,教师可以依据具体项目对量规进行更精细的更改。同时,筹划性思维、创意构思这两个维度对低年级学生要求偏高。”最后,量规中各个评价维度的等级水平区分度较高。受访教师普遍表示:该量规能够区分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行为表现,在打分时很少甚

18、至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二)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法对评价量规进行验证本研究将“智能花盆”劳动项目在实践中进行应数据来源24辽宁教育1 2 0 2 3 年9 月(下半月)理论|深度研究用,以检验所开发的评价量规的可行性。检验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收集课堂上学生行为表现证据;二是使用评价工具对设计方案打分,检验评分者的一致性;三是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法检验评价工具。在课堂中,教师选择1 个小组的4 名学生进行观察,研究者和1 位评价者依据量规对4 名学生的表现进行排序,并将设计方案、课堂实录、学习反思、作品模型发给另外4 位评价教师,他们依据同样的标准对这4名学生进行排序。依据肯德尔和谐系数法的计算流

19、程,教师将所获数据代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p值均小于0.0 5,说明6 位评分者使用此评价量规得出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因为只有在指标水平层次描述清晰的前提下,评价结果才趋于一致。本研究在分析了表现性评价在劳动教育应用适切性的基础上,遵循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流程,以“智能花盆项目为例,进行了劳动教育中表现性评价目标、任务、量规案例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效果检验。研究表明,表现性评价与劳动教育在教育理念、功能目标和实践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与适切性,能够有效指导劳动教育教学实施,精准地测评与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此外,表现性评价还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

20、生准确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改善学习质量,真正促进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参考文献:1顾建军.加快建构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J.人民教育,2 0 2 0(8).2纪德奎,陈璐瑶.劳动素养的内涵、结构体系及培养路径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3黄琼,胡昆明.指向劳动素养培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J.中国德育,2 0 2 2(9).4魏进平,马丹丹.新时代“劳动”的多维审视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 0 2 1(1).5王泉泉,刘霞,陈子循,等.核心素养视域下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J.

2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2)。6郭元勋,张华.论素养本位表现性评价设计 J.全球教育展望,2 0 2 2(9).7王晓杰,宋乃庆.小学生劳动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 0 2 2(2).8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J.中国教育学刊,2 0 1 9(2).1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M

22、.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7.12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4.13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14徐刘杰,韩美玲,汪凡宗.创客教育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以“创A2.0:力所能及”创客课程中的“远古武器”单元为例 J.现代教育技术,2 0 1 8(4).15郑志高,张立国,尚国娟.美国创客教育教学评价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J.现代教育技术,2 0 1 6(1 2).16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 J.教育学报,2 0 1 2(2).17张惠敏“家一班一生”三维评价体系赋能学生劳动素养形成 J.中国德育,2 0 2 3(6).18董泽华,蒋永贵.指向劳动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J.人民教育,2 0 2 2(1 9).(责任编辑:赵春艳)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