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福建地方史作业考核试题1。111。试论闽台交往的历史及其意义。(50分)(1)闽台移民:在台的汉族有两种,一种是福佬人,一种是客家人,客家人即指自广东东部赴台谋生,福佬人即指福建籍移民,以漳州人以及泉州人为首,同时不乏汀州、龙岩、福州、兴化这些地方的移民,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时,在台的汉族人数大概25000人(妇女以及儿童并未计算在内),占大部分的为福建籍移民。同时,于日本侵占台湾时,台湾汉人人数升至303万,并且通过日台大辞典的计算,于303万汉族同胞里面,以闽南语为母语的大概占239万,并且120万人以漳州语为母语,110万人以泉州语为母语。1
2、926年,日本驻台的总督官房调查课撰写台湾在籍汉族乡贯调查显示,那时台湾约为376万人,而祖籍泉州的人数为168万。假使再算上漳州,兴化、龙岩和福州,如此一来闽人于台湾为主要人口,现在,台湾人口1900多万,多于八成的人为祖籍福建. (2)闽台文化交流:就传统文化习俗而言,福建人民赴台定居,很多是姓氏宗族聚族的形式留存,亦或同府同县同乡聚居的形式留存,通过“血缘聚落”以及“同乡聚落”,能够最大限度印刻家乡祖地的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这样,一方面使泉州、漳州的闽南话能够作为台湾的主要方言.同时在现在,台湾百姓中流行并且喜爱的南音、高甲戏、梨园戏、莆仙戏、布袋戏、木偶戏、东鼓戏、芗剧、闽剧无一例外
3、是源于福建.而且台湾同胞对于妈祖女神、保生大帝、开漳圣王、清水祖师、临水娘娘的崇拜,也多是源于福建地方的传说。而台湾民众对于观音、关帝、土地公的敬畏,即使并不自福建的地方风俗产生,可是仍然于福建带入台湾,同时,也依照福建的习俗加以供奉。而在现在,我们熟悉的台湾服饰、饮食、婚庆、丧葬等也都与福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同根同源。(3)闽台贸易关系:福建和台湾的贸易,于宋代便能够追溯。那时福建泉州港以及台湾北港,被视为闽台两地贸易的首要港口,自明代中叶开始,伴随社会经济的兴盛,两地贸易往来渐渐变的频繁密集.在这个时候,闽南商人从漳州的月港、晋江的安平、惠安的獭窟、厦门附近的尚屿、语屿这些地方,通过水路
4、到达台湾的鸡笼、淡水从事贸易活动.通过闽书以及东番记显示,这个时期的闽南商人,很多都是通过玛瑙、瓷器、衣服跟台湾人民的鹿皮、鹿角等加以交易。处于荷兰侵占台湾的时候,这样的贸易活动仍然没有中断.2。试论福建在古代中国海外交通的地位。(50分) (1)福建的先民很早就利用海上交通和海上资源发展经济。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资料来看,汉代中国不仅开通了连系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往印度的海上通道。很快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实践和勇于探索之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航线逐步形成。唐代中国以广州港为中心与东南亚诸国开展经济与贸易活动,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港的兴盛,渐渐取代了广州港的地位,而成为世
5、界第一大港.尤其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更使得中国泉州在世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圣地,许多探险家、航海家闻风出动,他们赞叹中国的富庶,而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的航海交通事业。其中最伟大的十五世纪的航海家应该是中国的郑和。 (2)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他使得中国和世界紧紧的连系在一起。他为十五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大国地位建立了丰厚的基石。事实上,郑和七下西洋与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言之,郑和下西洋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福建的对外交通。 (3)继郑和之后,福州港的中琉航海交通与贸易,在中外交往的历史上显赫一时。中琉贸易的兴盛弥补了郑和轰轰烈烈壮举结束后的失落和沉寂
6、,成为那一时期中外航海交通贸易的中心。 (4)中世纪的风云变幻,漳州月港走私贸易的巨大旋风,一夜之间刮走了福州港的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月港,因为它与马尼拉的大帆船紧紧相连,使月港从此走向了世界。 (5)清代以来,郑成功时代的台湾海上交通与贸易,是那一时期的重头戏.君不曾听过,台海之上,不得郑氏号令,不能行船走海。中国东南沿海的迁界与禁海,给了郑氏政权任意驰骋的机遇,在中国海上交通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5)康熙统一台湾后,开四海关,海上交往盛极一时。但终因清王朝的禁令,出海之船不得超过二桅,中国的造船技术受到限制,中国航海交通的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当西方海盗和日本倭寇在海上游弋时,昔日航海之强国中国,只能退避三舍,拱手让出了海上大国的地位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