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城市金牛区“十二五”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依据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相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金牛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我区“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累经验基础上,制订金牛区“十二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一、指导思想、建设标准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工作标准,根据突出关键、着眼长远、重视实效、服务社会总体要求,立足区情,实事求是,完善机
2、制,依靠科技,提升素质,全方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城镇统筹和“五区金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建设标准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推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很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准备工作。2、统筹计划、分步实施。我区结合实际制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依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坚持综合计划和专题计划相结合,分级分步组织实施。3、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充足利用现有卫生应急资源,挖掘潜力,提升
3、效率,实现队伍、信息、装备、物资等方面有机整合,提升整体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关键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微弱步骤建设,优先处理制约卫生应急响应时效突出问题,提升第一时间快速响应能力。4、优异适用、标准规范。采取中国外成熟监测、估计、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兼顾优异性和适用性,确保卫生应急体系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和运行规范化。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方面推行政府职能,充足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主动性。把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社会化程度。(三)建设目标到,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
4、障有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应急保障等能力显著增强,卫生应急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具体目标有:区级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体系基础健全,并含有较强可操作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小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100,汇报完整率和立即率达95以上。区卫生应急队伍齐备,装备达标,完善教授库管理系统,实现卫生应急队伍及教授库自动化管理。以区人民医院医疗抢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为关键,全方面建成,投入运行。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等卫生应急培训覆盖率,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达100%,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
5、人员达90%。区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每十二个月最少开展1次。区卫生应急基础物资贮备完成率达80%。公众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我防范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达50%。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立即、有效、规范处理率达100%。三、关键建设任务(一)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完整卫生应急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制。1、卫生应急指挥机构区卫生局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指挥机构,负担突发
6、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协调任务。2、卫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区卫生局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负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检验工作,审核专题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参与指挥和协调尤其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理、调查评定、信息公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督促落实上级卫生应急工作任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和二级以上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专业技术机构,要设置专门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有专员负责此项工作。(二)预案体系建设1、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
7、各类相关预案衔接工作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关键加强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企机关应急预案建设,重视向基层单位和关键部位延伸,经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进小区、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理有方法。2、推进预案数字化建设重视规范化、电子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规范化、电子化应急预案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卫生应急预案数字化试点工作,完成预案数字化建设任务。3、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根据已颁布应急预案,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已经有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基础上,依据拾遗补缺、不停完善标准,深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三)监测预警
8、体系建设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深入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建立公共卫生风险隐患信息搜集体系,完成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核和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调查。深入加强部门间、医疗卫生机构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联动,建立并完善健康相关(症候群)监测系统、虫媒生物监测系统、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监测系统、公共场所空调卫生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等。加强试验室建设,切实增强病因快速调查诊疗能力和有毒物质检测能力。同时,小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外来人口集居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加强
9、预警系统建设加紧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公布功效。建立完善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间信息通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公布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危险原因和事件信息流行病学风险评定体系,制订客观、科学、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定方案。完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汇报网络,关键建设区级、街道信息汇报网络。(四)卫生应急决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1、完善卫生应急决议指挥平台建设充足利用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源,构建完善区级卫生应急平台体系,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教授研判等基础功效。
10、加大对“区抢救医疗指挥中心”软、硬件投入。2、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协力度依靠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和卫生系统专业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卫生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传输和共享,为卫生应急指挥决议提供信息支撑。加紧应急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应急预案为根本,以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并健全应急预案、应急政策法规、卫生监督、传染源、疫源地、诊疗方法、检验检测、解毒药品、中毒症状、中毒事件等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五)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关键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和抢救医疗队伍建设,发展教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补充更新专业队伍技术装备,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完善联动协调机
11、制,形成共同参与、功效齐全,反应快速应急队伍体系。1、教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教授咨询委员会、应急教授库信息系统,逐步完善教授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份级管理、分类设置、覆盖全方面应急教授资源信息网络。完善教授参与应急工作机制,开展教授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2、卫生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完善和扩充现有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处理和抢救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卫生应急教授库,提升应急专业队伍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大力改善和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为应急队伍配置技术优异、性能优良应急处理专业器械设施和安全防护装备,实现配置现代化和配置合理化。加强装备管理,确保应急装备必需处于完好状态。配置疫情调查和处理
12、所需交通、通讯和监测防护等设备,实现信息无障碍传输。3、应急队伍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依靠现有资源,加强专业培训和演练基地建设,关键提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人应急决议指挥能力。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为关键,应急专业队伍人员每十二个月最少集中轮训1周。4、开展应急演练制订计划,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每十二个月最少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演练,按专业分类编制应急演练指南,制订演练管理措施。创新应急演练方法,开展多场景、多方法、低成本演练。建立演练评定机制,依据评定结果立即修订预案。组织公众主动参与各级各类演练,主
13、动推进小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继续推行专题演练评价工作,提升实战效果和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卫生专业机构统筹协调、配合能力。(六)应急物资贮备及调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制订应急物资贮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贮备种类、方法和数量。统筹建设公共卫生专业物资贮备库,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和贮备体系。加强抗洪救灾、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难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贮备,贮备一批常常性疫苗、药品,实时跟踪国际和中国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增加应对新型公共卫生事件药品贮备。加强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应急物资贮备、
14、生产、调拨、配送和监督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充足发挥教授队伍和专业人员作用,依靠现有试验室,合适加强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采取科学监测、估计、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提升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监测、检测、检验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能力。建立多部门、多学科科研合作机制,利用区疾控中心、三级医院、科研院所、军队、检验检疫等部门试验室网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急管理、病因检测等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技术研究。主动开展卫生应急管理领域合作和交流,亲密
15、跟踪中国外卫生应急管剪发展动态和趋势,学习借鉴其它地域卫生应急优异经验,引进中国外优异理论、技术、设施和管理模式,提升早期发觉、防范和处理能力。(八)卫生应急宣传加大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进小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规范化、常常化宣传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增加公共卫生知识教育内容;依靠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对外来民工、暂住流感人口和外籍在华人员,采取集中宣讲卫生应急知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各类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在相
16、关媒体栏目、节目中刊播卫生应急知识,到城镇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覆盖率小区达成80。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公共卫生安全文化,举行多形式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从不一样层面加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四、关键工程(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救医疗指挥中心依据“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安全可靠、风险分解”标准,加紧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救医疗指挥中心(区人民医院)建设步伐,实现院前、院内抢救医疗资源网络化管理,统筹协调调度管理抢救医疗资源,全方面完成区抢救医疗指挥中心建设任务;深入完善以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执法大队为主体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切实负担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监测预
17、警、检测检验、疫苗试剂消杀物资贮备、应急处理队伍技术培训演练、疾控应急资源库管理、应急处理技术支持、卫生应急宣传教育等任务。(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试验室检测网络工程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建设,以区级疾控中心试验室为基础,医院和社会相关机构试验室为补充,建立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试验室网络。要关键装备重大传染病试验室检测和中毒检测设施,提升病因检测能力。各级各类试验室要明确建设标准和职能,完善检验项目,提升检验效率,确保检验质量。(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基地以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建立卫生应急培训基地。明确卫生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和条件,组建
18、高素质师资队伍,定时分层次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专题培训。经过较为全方面、系统培训,提升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升卫生应急专业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向社会公众普及卫生应急知识。要把专题培训和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结合起来,和卫生应急演练结合起来。培训内容要切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确保培训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方面提升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深化全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H1N1流感、霍乱等重大疾病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项目,提升监测水平,确保监测质量。继续完
19、善和开展流行性感冒、学校因病缺课、食源性疾病、鼠疫疫情、狂犬病等专题监测预警项目。各级医疗机构按要求完善感染性疾病门诊(发烧门诊、肠道门诊),严格依法规范疫情汇报制度。(五)卫生应急物资贮备体系建设根据统一计划、分类编配,分级贮备、品量合适,功效实用、现场易带贮备标准,做好卫生应急基础物资贮备,建立规范卫生应急基础物资贮备库(点),贮备适量医疗抢救包、便携式紧急抢救设施设备、抢救和消杀药品器械、移动通讯设备、后勤保障车辆和设备等,作为应急状态下可立即随救援队出发物资贮备。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物资贮备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级职责权限,规范卫生部门应急基础物资贮备管理调用制度。五、相关保障方法(一)加强
20、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加强基层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强化其职能。明确实施本计划相关建设任务责任主体,确保应急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保障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加大行政监督力度,促进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卫生行政部门要着眼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要求,组织力量制订相关政策要求和应急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完善各项应急工作制度,营造有利于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落实政策制度环境。(二)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遵照公共财政服从于公共政策标准,“十二五”期间,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1、建设要成为各级财政资源配置关键取向,给优先安排和保障。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按原有渠道申请报批。本计划关键建设项目,按建设程序报批,根据事权划分标准,由各级政府和社会相关方面共同负担。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主动引导社会多方力量投入。(三)拓宽应急保障渠道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激励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开展捐赠和援助活动,为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理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四)加强计划间配合和衔接建立健全计划实施配合和管理协调机制,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之间、和和相关计划之间衔接,充足用好存量资源,避免反复建设,明确各方职责,调动各方面主动性,保障计划建设任务全方面完成。(五)建立健全计划监督评定机制建立应急体系计划制订、实施监督评定机制,立即跟踪计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对计划进展和落实进行评定,检验计划落实情况,分析计划实施效果,找出计划实施中问题,依据需要对计划进行修订调整。 成城市金牛区卫生局二0一0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