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296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4401∕T 170-2022 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广州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 604401广州市地方标准DB 4401/T 1702022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ultivation of Bauhinia variegata2022-08-04发布2022-09-01 实施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4401/T 1702022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种子采收.14苗木培育.15苗木出圃.66苗木栽植.77病虫害防治.88档案管理.8附录 A(资料性)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9附录 B(资料性)苗木质量等级划分.10附录 C(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11DB 4401

2、/T 17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勇、郑丹菁、唐昌亮、代色平、李浩、罗树凯、钱磊、贾朋、孟诗原、陈婉颖。DB 4401/T 17020221洋紫荆培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Linn.)的种子采收、苗木培育、苗木出圃、苗木栽植、病虫害防治和档案管理等要求。注:常用名为宫粉紫荆。本文件适用于适生区内洋紫荆的苗木培育、栽植与管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3、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T 6001育苗技术规程CJ/T 23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J 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DB44/T 1789-2015羊蹄甲属木本花卉栽培技术规程DB44/T 268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DB44/T 269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3种子采收3.1采种选择生长良好、发育健壮、结实多、无病虫害的5年树龄以上的优良母株进行采种。采种期为每年4月至5月,当荚果由绿

4、色转为褐色且未开裂时采收。3.2贮藏将荚果置于干燥通风处阴干。经常翻动,待荚果开裂,收取种子并密封后,低温冷藏。3.3质量要求种子千粒重为200 g以上,种子含水量为11.8%18.1%。种子检验按GB/T 2772执行。4苗木培育4.1播种育苗4.1.1播种时间DB 4401/T 17020222全年均可播种,宜随采随播,一般在5月7月进行。4.1.2种子消毒播种前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处理0.5 h,再用清水洗净后播种。4.1.3播种方式4.1.3.1苗床播种4.1.3.1.1整地作床圃地翻耕、碎土、除杂、作床。苗床宽80 cm120 cm,高20 cm30 cm

5、为宜,留步道30 cm,可供排水用。播种前,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11 t/hm2)对土壤进行消毒后覆膜一周,揭膜后再晾晒一周。4.1.3.1.2播种方法采用点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地播种于苗床上,播种量60 g/m270 g/m2(300 粒/m2400 粒/m2),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浇透水保持苗床湿润,3 d5 d可发芽。4.1.3.1.3播后管理播后用50%75%的遮荫网覆盖。苗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出苗1个月后用浓度0.1%0.3%的尿素液或复合肥液薄施,每月施肥两次。4.1.3.2穴盘播种4.1.3.2.1穴盘采用72孔标准穴盘,穴盘规格为

6、540 mm280 mm,深度不小于5 cm。穴盘应符合自动播种机的配套标准。4.1.3.2.2轻基质轻基质为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1:1:1混合)。使用基质搅拌机和基质消毒机对轻基质进行混合、搅拌和消毒。4.1.3.2.3播种方法通过滚筒式或针式自动播种机流水线作业,流水线包括基质搅拌、穴盘基质填充、基质刷平、基质打孔、播种、覆盖。播种覆盖后通过喷淋设备,穴盘喷透水,至穴盘底部排水孔有水渗出。将播种后的穴盘分层摆放在催芽室,催芽温度以25 28、相对湿度以80%为宜,催芽时间大约3 d5 d。当有60%的种子顶土时将穴盘移入育苗温室,摆放在育苗床上。4.1.3.2.4播后管理夏季宜配制

7、遮荫设备、通风及降温设备,室温宜为25 左右。冬季配制加温设备,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12。育苗期间光照时间以8 h12 h为宜,可采用人工补光,补光灯可用生物效应灯、农用荧光灯、稀土补光灯等。出苗1个月后用浓度0.1%0.3%的尿素液或复合肥液薄施,每月施肥两次。DB 4401/T 170202234.2容器苗培育4.2.1育苗容器根据育苗期限和经营方法不同,容器选择按DB44/T 1789-2015执行,参见附录A。4.2.2基质准备基质配制按LY/T 1000执行。培育小苗基质可用过筛黄心土和泥炭土(体积比2:1),充分混匀。培育容器大苗可用过筛圃地土、泥炭土和腐熟厩肥(体积比4:1:1),

8、每株外加适量复合肥。4.2.3移苗方法待芽苗长至2片3片真叶,苗高约5 cm时即可上袋。移苗前1 d先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基质,再浇透水。移苗选在阴天进行,遇晴天则宜在早、晚进行。移苗时,做到不弯根、不悬根,移苗深度以略深于茎基部为宜。移植后即淋足定根水。4.2.4换袋苗高达到60 cm80 cm时,转入更大的容器培育。每隔12个月搬动苗木。塑料薄膜容器苗一般每年换袋一次,每次更换更高一级规格的容器。大苗容器摆放密度为(1.0 m2.0 m)(1.5 m2.0 m),要求株行整齐。4.2.5移后管理4.2.5.1水分管理移栽后一周内应每天早、晚浇水;其后,根据天气情况,晴天1 d浇水一次

9、,阴天2 d3 d浇水一次,尽量采用喷灌和滴灌。4.2.5.2除草施肥第1年中耕除草5次6次,第2年3次,第4年起每年1次2次。待生长稳定后开始施肥,生长季每12个月施肥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和复合肥相间使用,施肥量视苗木直径与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肥。4.3扦插苗培育4.3.1扦插时间宜在秋季至早春前进行扦插。4.3.2基质选择扦插基质宜为黄心土。4.3.3穗条4.3.3.1采集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剪取节间发育均匀的半木质化枝条作穗条。DB 4401/T 170202244.3.3.2处理采回的枝条用标签标记,注重喷水保湿,尽快用锋利的枝剪剪取插穗。插穗长度为10cm15cm,下端在靠

10、近茎节部剪成斜面,每根插条保留23个腋芽芽点和23个叶片,剪去叶片的2/3;插穗条按照生长方向随机捆扎整理成一束,30株1捆,放入浓度为100 mg/L的吲哚丁酸生长剂溶液中,浸泡到插穗2/3处为宜,浸泡时间为1 h。宜当天采样当天扦插。4.3.4扦插扦插前,先在基质上插孔,孔深6 cm8 cm。扦插株行距10 cm10 cm,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2/3,插后压实并淋透水。4.3.5插后管理由人工喷雾至枝条湿润,搭拱棚盖薄膜和遮阳网,60%遮阳网为宜。插后至30 d内,每天喷雾1次3次,30 d后不再覆盖薄膜每天改为喷雾3次5次,每次喷雾1 min3 min。苗床温度控制在25 左右,高

11、于28 时,增加喷雾次数和时间,45 d后掀开遮阳网进行全光育苗。扦插半年后,每10 d施氮、磷、钾含量相同的复合肥溶液1次。4.3嫁接苗培育4.3.1嫁接时间嫁接宜在春末夏初进行。4.3.2砧木选择选择对接穗生长、开花有良好影响作用的砧木,多用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Linn.)。羊蹄甲对栽培地区气候、土壤要求不严,并有良好的适应性,有较强的病虫害抗性,根系发达,固着力强。羊蹄甲作为砧木嫁接洋紫荆,对洋紫荆生长健壮,花大、花多、花美和控制树冠矮化有良好的作用。羊蹄甲与洋紫荆亲和力强,寿命也长,种源丰富,易繁殖,成本低。嫁接前2d给砧木淋水。4.3.3接穗接穗选取优良母株上半

12、木质化、腋芽饱满的当年生穗条,保证留有叶片和2个3个饱满的腋芽,用湿布包裹穗条,保持湿润,减少蒸腾,置阴凉处保存备用。穗条采下后要求1 d2 d内接完,以保证成活率。采穗应于清晨或傍晚进行。4.3.4嫁接采用枝接中的切接法。在离地面10 cm处将砧木截断,依接穗的粗细在适当的位置用刀沿外侧自上向下削掉1/3以上的木质部,为长约2 cm的大马耳形,背侧削小于1 cm见方的小马蹄形;再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大削面靠木质部,小削面靠皮部,使两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绑带自下而上一圈压一圈地缠紧。4.3.5接后管理4.3.5.1水分管理淋足定根水,确保接穗处干燥。DB 4401/T 170202254.3.

13、5.2补接嫁接后10d15 d检查接芽成活状况,如遇接穗枯萎,及时补接。4.3.5.3抹芽应在接穗芽萌发后选一个生长健壮芽培养成苗木主干。4.4大田苗培育4.4.1整地移植前先整地、清杂、翻耕、耙平起床做沟。苗床宽1m,沟宽0.5m,按株行距(1.5 m2 m)(1.5 m2 m)进行挖穴。植穴规格40 cm40 cm30 cm,每穴底部放置1 kg2 kg有机肥和0.5 kg磷肥作基肥,与回填土拌匀后种植。4.4.2移栽4.4.2.1移栽准备容器苗高40 cm60 cm时可移入苗圃培育大苗。移植前容器苗需提前半个月搬动育苗袋。4.4.2.2移栽时间小苗移植全年可进行,以2月3月为宜。4.4.

14、2.3移栽方法移栽时将苗木分级分批,剪开育苗袋,保持土球完整,栽植深度以容器土面略高于大田土面为宜(浇水及压实后,根颈与新土面平齐)。移植后淋足定根水。4.4.3 追肥待苗木生长稳定后开始施肥。施肥量视胸径而定,追肥方式可在滴水线附近挖沟,施用有机质肥宜挖深35 cm45 cm的沟施,施用速效肥宜挖深8 cm12 cm的沟施。生长季宜每12个月施1次肥,有机肥与复合肥相间使用。4.4.4排灌在幼苗刚移入大田时,一天浇水1次2次,待其生长稳定后,可视天气和土质情况而确定是否需要浇水,雨季及时排水,植穴内防积水烂根。4.4.5支撑在苗木胸径小于4 cm之前,均需要立支柱固定植株,以保证主干通直。一

15、般采用竹子和绳单株或成排绑扎的方式。4.4.6定冠定冠高度视培育苗木的规格而定,原则上定冠高度不能小于2.5 m。生长季的修剪工作宜在每次新梢老熟后至下次新梢萌动前进行。以轻剪为原则,保持其自然的树形即可。剪去徒长枝、过密枝、交叉DB 4401/T 17020226枝、病虫枝,对苗冠发育不匀称的可以抑强扶弱,强调侧枝的伸展方向培育出匀称的树冠。整形修剪可以四季进行。及时抹除主干上最低一个分枝以下的萌芽。5苗木出圃5.1苗木质量要求5.1.1直观综合指标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木通直,无机械损伤,顶芽发育饱满、健壮,枝叶和根系生长正常,色泽正常,土球完整。5.1.2容器小苗质量分级小苗按苗龄分为2个

16、规格,每个规格分为、两个等级,按DB44/T 1789-2015执行。参见附录B。5.1.3大苗质量分级大苗按胸径分为4个规格,每个规格划分为、三个等级,按DB44/T 1789-2015执行。参见附录B。5.2出圃5.2.1容器小苗出圃容器小苗级级苗为出圃合格苗。同一批苗木中同等级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圃。5.2.2大苗出圃5.2.2.1修剪大田苗移植前进行修剪,疏除枝叶,剪除主杆2.5 m以下的分枝,在干顶部位保留34个粗壮枝条培育新树冠;容器大苗,保持全冠,不需修剪。5.2.2.2起苗大田苗宜选择在冬季休眠期即12月至翌年3月出圃。起苗前6个月12个月进行切根处

17、理,同时进行修枝整形,保持树冠匀称。包裹土球进行假植处理。土球的直径为苗木胸径的5倍6倍。容器大苗全年均可出圃。出圃前一周对苗木移袋断根,前1 d2 d适当淋水保湿。5.2.2.3包装与运输大田苗可用稻草片、蒲包、化纤编织袋、布袋等包装,用草绳缠紧土坨;容器大苗起苗后直接装车,小心轻放,保持土球完整。运输途中,注意保湿,防日晒雨淋。运到目的地后,应立即开包进行栽植或假植。5.2.2.4出圃要求DB 4401/T 17020227级级苗为出圃合格苗,按GB/T 6001执行。出圃苗木经检验合格后填写苗木质量检测证书,向外调运的苗木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6苗木栽植6.1造林6.1.1林地选择选择

18、适生区域、排水良好的平地或低缓坡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不宜在低洼积水的立地条件下种植。6.1.2整地清除林地杂灌草。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6.1.3基肥选用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作基肥,每穴施有机肥1.5 kg3.0 kg,或复合肥0.25 kg0.5 kg,基肥与回填土拌匀后种植。6.1.4造林密度造林株行距为宜大于2 m3 m,密度为1100 株/hm21600 株/hm2。6.1.5栽植方法春季雨后土壤湿透时造林为宜。6.1.6补植种植1个月后及时查苗补缺。6.1.7抚育造林当年夏、秋、冬季各抚育1次,第二年、第三年各抚育3次,主要内容包

19、括除草、松土、施肥等;造林后前三年,结合每次抚育,追施复合肥0.2 kg/株0.3 kg/株,穴状施肥。造林三年后,抚育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确定。6.2园林绿化栽植6.2.1苗木选择苗木规格依工程需要而定,一般采用胸径5 cm以上、高4 m以上的苗木。其他要求按CJJ 82执行。6.2.2挖穴苗木种植挖穴规格视苗木的土球而定,植穴口深度宜高于土球30 cm。穴底填20 cm厚的混合腐熟有机肥的疏松泥土。6.2.3定植DB 4401/T 17020228修剪折断枝后,将苗木放入植穴内,调整土球高度使根颈部分与地面相平并固定,保持树干立直;拆包装,将树冠生长丰满、完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种植时注

20、意保护土球,分层填土、夯实,土球高度宜比地表面略高。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 cm的浇水土堰,立即浇透水。炎热季节栽植后,宜采用树冠喷雾、树干喷雾,一天2次3次,持续30 d,保持苗木地上部分湿润,并用草料覆盖树盘土面等保湿措施。6.2.4支撑种植后可采用三角架、井字桩等方式支撑树木。6.2.5养护管理忌种植在风口处,台风来临前应修枝并加强支撑。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按照DB44/T 268和DB44/T 269执行。7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主要虫害有相思拟木蠹蛾、棉蚜、大袋蛾等。具体防治方法参照附录C进行。8档案管理8.1建档内容8.1.1育苗技术档案包括:育苗基

21、本情况、培育技术措施等。8.1.2造林技术档案包括:造林作业设计情况、园林绿化技术措施等。8.2档案管理档案要有专人记载,按时填写,不要漏记和中断,并逐步实行技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体内容按CJ/T 23和DB44/T 268执行。DB 4401/T 17020229AA附录A(资料性)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见A.1。表 A.1 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容器类型容器规格(cm)适用范围苗龄(年)胸径(cm)塑料薄膜容器(710)(1216)01(2535)(2535)2324(4550)(5055)4656(5560)(6065)6878无纺布袋(4550)(4045)3546(556

22、0)(5055)6878(8090)(6070)913912塑料板围合根据土球大小调节13DB 4401/T 170202210BB附录B(资料性)苗木质量等级划分B.1容器小苗质量等级划分见表 B.1。表 B.1 容器小苗质量等级划分苗龄(年)苗木等级地径(cm)苗高(cm)0.5级0.5050级0.400.4940491级1.00120级0.800.99100119B.2绿化大苗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见表 B.2。表 B.2 绿化大苗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胸径(cm)苗木等级苗高(m)冠幅(m)枝下高(m)土球(直径深度)(cm)56级4.52.01.85040级4.34.41.81.9级4.04

23、.21.51.778级5.02.52.06050级4.84.92.32.41.92.0级4.54.72.02.21.71.8910级5.53.02.37060级5.35.42.82.92.12.2级5.05.22.52.72.02.110级6.03.52.58070级5.85.93.33.42.32.4级5.45.73.03.22.12.2DB 4401/T 170202211CC附录C(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C.1。表 C.1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类病虫害类型危害特点防治方法病害叶斑病(Phyllosticta spp.)真菌性病害。危害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

24、黄色斑点,直径5 mm12 mm,病健部交界明显,边缘棕褐色,病斑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病斑,后期易脆裂,两面着生小黑点。6月11月均有发生,8月9月最严重。(1)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2)发病中前期可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20 ml与41%聚砹嘧霉胺20ml,兑水15 kg,隔5d7d 1次,连用2次3次;发病后期可用20%氟硅唑咪鲜胺50 ml与10 g苯醚甲环唑,兑水15 kg,隔3d5d 1次。紫荆褐斑病(Cercospora bauhiniae)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扩展后相互融合成大斑,发病严重时,叶子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6月11月,8月9月多雨高温季节危害

25、严重。发病前期可用12%咯菌腈2000倍3000倍液,发病后可用50%嘧菌酯1000倍2000倍。连续施药不要超3次。虫害刺吸类木虱(Psyllidae)、棉蚜(Aphis gossypii)、白蛾蜡蝉(Lawana imitate)、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危害嫩梢、嫩叶及花蕾等。以刺吸式口器插入寄主植物幼嫩部分或叶背组织吸食汁液。叶片发生皱缩变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可喷洒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3%啶虫脒1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3000倍液交替用药,隔

26、7d8d 1次。食叶类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褐边绿刺蛾(Latoia variegata)、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柑橘尺蛾(Hyposidra talaca)、均以幼虫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叶肉,造成叶片出现空洞、缺刻。严重时,可将整株树苗吃成光杆。(1)冬季整枝修剪时,摘除虫囊,消灭越冬幼虫。(2)采可用黑光灯诱杀。(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寄蝇、茧蜂等。(4)喷洒20%氰戊菊酯1500倍液和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或5%高效氯氟菊酯500倍1000倍,30%阿维灭幼脲800倍10

27、00倍,隔7d10d 1次,DB 4401/T 170202212表 C.1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续)分类病虫害类型危害特点防治方法虫害食叶类棉古毒蛾(Orgyia australis)、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连用12次。蛀干类斜纹拟木蠹蛾(Indarbelaobliquifasciata)幼虫在树干、分枝处等钻蛀虫道,啃食树皮,树干表面有由虫粪便、树皮碎木屑形成的隧道,并将蛀孔覆盖,幼虫白天居于虫道内,夜晚则通过隧道爬出啃食树皮。危害严重时引起枝条干枯。(1)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其成虫。(2)可添加树皮渗透剂增加药剂药效。(3)网状蛀道清除后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2000倍液。地下害虫类金龟子幼虫(Scarabaeidae spp.)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以成虫夜间群集取食叶片危害为主。成虫取食植物叶片和嫩梢,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幼虫在土中生活,咬食植物根系。喷洒3%高效氯氢菊酯微囊或2%噻虫啉微囊500倍600倍液,在虫源地撒施15%毒死蜱颗粒剂,或21%噻虫嗪悬浮剂加适量水喷雾、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