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试题
年级:
姓名:
- 16 -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在改变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量不变
C. 物体的动量变化,动能也一定变化
D. 甲物体动量p1=5 kg · m/s,乙物体动量p2=-10 kg · m/s,所以p1>p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动量等于质量和速度乘积,所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在改变,故A正确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一直在变,所以动量在变,故B错误
C.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动量变动能不一定变,故C错误
D.动量是矢量,正负代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2.有人设想在夏天用电冰箱来降低房间的温度.他的办法是:关好房间的门窗然后打开冰箱的所有门让冰箱运转,且不考虑房间内外热量的传递,则开机后,室内的温度将( )
A. 逐渐有所升高
B. 保持不变
C. 开机时降低,停机时又升高
D. 开机时升高,停机时降低
【答案】A
【解析】
冰箱工作,会产生热量,即消耗电能,产生了内能,且房间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所以房内温度会升高,A正确.
3.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
B. 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C. 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 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5m的悬浮颗粒物,选项A错误;颗粒物悬浮时,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与其重力相等,选项B错误;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天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即它们在做布朗运动,选项C正确;由题意可知,PM2. 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考点:雾霾天气.
4.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翅膀)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经过人们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 )
A. 加大飞机的惯性 B. 使机体更加平衡
C. 使机翼更加牢固 D. 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答案】D
【解析】
飞机振动的原因是气流使机翼的振动周期与机翼的固有周期相互接近发生了共振现象,通过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改变固有周期,从而避免共振的发生,D对;
5.如图的简谐运动图象中,在t1和t2时刻,运动质点相同的量为( )
A. 加速度 B. 位移 C. 速度 D. 回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由图读出,t1和t2时刻,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
C.x-t图象上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故在t1和t2时刻速度相同,故C正确;
D.根据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是:F=-kx得知,t1和t2时刻质点的回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 0℃的冰和0℃的铁,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不相同
C. 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布朗运动,是由花粉颗粒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外界对其做功,内能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不停撞击容器壁产生的,故气体对器壁的压强等于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故A正确;
B.0℃的水和铁温度相同,故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故B错误;
C.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C错误;
D.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内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图a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s时的波形图,图b是这列波中P点的振动图象,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
A. v=25m/s,向轴负方向传播
B. v=25m/s,向轴正方向传播
C. v=50m/s,向轴负方向传播
D. v=50m/s,向轴正方向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b)知,P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波向轴负方向传播,该波的周期T=2s,由图(a)知,波长λ=100m,则波速
v==50m/s,
故C正确。
8.地光是在地震前夕出现在天边的一种奇特的发光现象,它是放射性元素氡因衰变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通过岩石裂隙向大气中集中释放而形成的。已知氡的半衰期为天,经衰变最后变成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 )
A. 要经过4次衰变和6次衰变
B. 要经过4次衰变和4次衰变
C. 氡核的中子数为86,质子数为136
D. 标号为a、b、c、d的4个氡核经天后一定剩下2个核未衰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B. 设此衰变过程中经历了要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其衰变方程为:
由
222=206+4x,86=82+2x-y
联立解得:
x=4,y=4
故A错误,B正确;
C. 氡核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
222-86=136
故C错误;
D. 半衰期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D错误。
故选B。
9.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 从 n=4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 光电效应,则处在 n=4 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 子中有几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A. 2 B. 3 C. 4 D. 8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4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 其中从n=4→n=1、n=3→n=1、n=2→n=1 、n=4→n=2能级差大于或等于从n=4到n=2的能级差,则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故选C;
10.钴-60放射性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治虫害和食品辐射保藏与保鲜等;在医学上,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一个钴60原子核(Co)放出一个β粒子后衰变成一个镍核(Ni),并伴随产生了γ射线。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该反应中钴核、β粒子、镍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反应中释放能量为(m2+m3-m1)c2
B. 核反应中释放出的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β粒子强
C. 若有16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后只剩下8个钴60原子核
D. β粒子是钴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
A错误;
B.根据三种射线的特点与穿透性,可知射线的穿透本领比粒子强,B正确;
C.半衰期具有统计意义,对个别的原子没有意义,C错误;
D.根据衰变的本质可知,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1.关于固体、液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晶体不可能转化为晶体
B. 单晶体有确定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C. 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
D. 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其尖端变钝,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晶体、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故A错误;
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正确;
D.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其尖端变钝,这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CD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
B.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
C. 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 某种频率的单色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故A正确;
B.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纵波,故B错误;
C.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定中传播,故C错误;
D.根据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可知,因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某种频率的单色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车站行李安检机采用X射线,X射线穿透能力比紫外线强
B. 观察者向频率一定的静止声源靠近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大于声源频率
C. 观看3D电影时,观众戴的偏振眼镜两个镜片的透振方向不同
D. 日光照射在肥皂膜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机场、车站用来检查旅客行李包的透视仪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本领,X射线穿透能力比紫外线强,故A正确;
B.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高.故B正确;
C.看3D电影所带眼镜镜片为偏振片,两镜片透振方向互相垂直,所以观众戴的偏振眼镜两个镜片的透振方向不同,故C正确;
D.日光照射在肥皂膜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干涉现象,故D错误;
故选ABC。
14.如图所示,虚线和实线分别为甲、乙两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已知甲、乙两个振子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振子的振幅之比为2∶1
B. 甲、乙两振子的频率之比为1∶2
C. 前2 s内甲、乙两振子的加速度均为正值
D. 第2 s末甲的速度最大,乙的加速度最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振动图像,甲振子的振幅为2 cm、乙振子的振幅1 cm,所以甲、乙两振子的振幅之比为2∶1,故A正确.
B.根据振动图像,甲振子的周期是4s,频率是0.25Hz,乙振子的周期是8s,频率是0.125Hz,甲、乙两振子的频率之比为2∶1,故B错误;
C.前2秒内,甲在平衡位置的上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向下,为负;而乙在平衡位置的下方,加速度指向平衡位置,方向向上,为正,故C错误;
D.第2秒末甲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乙处于波谷,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AD。
15.汽车安全性能是当今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之一,实车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各国政府检验汽车安全性能的强制手段之一.试验时让汽车载着模拟乘员以48.3km/h的国际标准碰撞速度驶向质量为80t的国际标准碰撞试验台.由于障碍物是固定的,所以撞击使汽车的动量一下子变到0,其冲击力相当于以100km/h左右的速度撞向非固定物体,对该试验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汽车前面的发动机仓用料越坚硬、发动机仓越坚固,进行碰撞试验时模拟乘员受到的伤害就越小
B. 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增加模拟乘员与车接触的时间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模拟乘员受到的撞击力
C. 相对汽车撞击固定的物体(如墙体)而言,汽车撞击非固定的物体较安全一些
D. 如果不系安全带,快速膨开的气囊可能会对模拟乘员造成巨大伤害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 汽车前面的发动机仓用料越坚硬、发动机仓越坚固,进行碰撞试验时与障碍物碰撞的时间越短,根据动量定理可知F∆t=m∆v,则F越大,即模拟乘员受到的伤害就越大,选项A错误;
B. 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人动量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弹出的安全气囊可增加模拟乘员与车接触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F∆t=m∆v可知,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模拟乘员受到的撞击力,选项B正确.
C. 相对汽车撞击固定的物体(如墙体)而言,汽车撞击非固定的物体时,作用的时间较长,则作用力较小,驾驶员就较安全一些,选项C正确;
D. 如果不系安全带,快速膨开的气囊可能会对模拟乘员造成巨大伤害,选项D正确.
1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由a到b为等容变化 B. 气体在状态a的内能大于在状态b的内能
C. 气体在状态a的体积小于在状态c的体积 D. b到c的过程是等压过程,温度升高,气体对外做功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由查理定律
(恒量)
又T=273K+t可知等容过程压强p随温度t变化的图线(p-t图线)不过坐标原点,所以气体由a到b不是等容变化,故A错误;
B.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因a状态温度大于b状态,故气体在状态a的内能大于状态b的内能,故B正确;
C.a到c为等温变化,由波意耳定律可知,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故a状态的体积小于c状态,故C正确;
D.b到c压强不变,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故D正确。
故选BCD。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12分。
17.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量小球的直径,实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测得多组周期T和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1)实验得到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C (2). (3).
【解析】
【详解】(1)[1]由
得:
.
则由数学关系得斜率为:,截距为,则可求得:
a图的截距为正,则图象为C.
(2)[2]b因截距为
则
.
(3)[3]c由
,
则:
.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注射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开始时在如图所示的注射器中用橡皮帽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则
(1)若注射器上全部刻度的容积为V,用刻度尺测得全部刻度长为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测得活塞和框架的总质量是M,大气压强为,当注射器内气体处于某状态时,在框架左右两侧对称挂两个砝码,每个砝码质量为m,不计活塞与注射器管壁间摩擦,则稳定后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3)如右图中是不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在同一温度下做实验时得到的图。若两人实验时操作均正确无误,且选取坐标标度相同,那么两图线斜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注射器可看做圆柱体,由V=SL得…①
(2)[2]装置达到稳定状态后,设气体压强为p,由平衡条件知
p0S+(M+2m)g=pS…②
由①②可得:
(3)[3]图线的斜率,根据克拉柏龙方程pV=nRT知,当n(指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时,T不同,k就不同;同样,即使T相同,若n取值不同,图线斜率也不同.所以图线斜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研究气体质量不同(或同质量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研究)。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3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0 和x=0.6 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6 m,求其波速和波长
【答案】v=2 m/s ; λ=0.8 m
【解析】
由图象可知,周期T=0.4 s
由于波长大于0.6 m,由图象可知,波从A到B的传播时间Δt=0.3 s
波速,代入数据得v=2 m/s 波长λ=vT,代入数据得λ=0.8 m
2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圆心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后从直径边射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5°,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①求这束激光在玻璃砖中传播速度.
②以O点为圆心顺时针旋转玻璃砖,至少旋转多大角度折射光消失?
【答案】(1)(2)顺时针旋转15°
【解析】
【详解】(1)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 则
(2)sin C= 则45°-30°=15°,顺时针旋转15°
2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问:
(ⅰ)已知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J,则从A到B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ⅱ)试判断气体在状态B、C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知道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C=300 K,则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多少.
【答案】(ⅰ)放热1200J(ⅱ)1200 K
【解析】
【详解】(ⅰ)从A到B,外界对气体做功,有: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解得:,气体放热1200J
(ⅱ)由图可知,故: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代入图中数据可得:
2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A以速率v0向右运动.在小球的前方O点处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均向右运动。小球B被在Q点处的墙壁弹回后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1.5PO。假设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求:
(1)两球在O点碰后速度的大小?
(2)求两球在O点碰撞的能量损失。
【答案】(1),;(2)0
【解析】
【详解】(1)设两球碰后的速度分别为,,碰撞过程有动量守恒得
碰后两球在P点相遇,则
解得
(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损失的能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