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112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

2、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公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与巴比伦一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天文学上能区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10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造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一般认为古埃及建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1、历史背景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发达 天文学:观测天象,预测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建立

3、科学 几何学:丈量田亩、建造庙宇、房舍 水利学:灌溉知识体系 医 学:制造木乃伊、医疗 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前3500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取配置大小官吏,强化国家机器,实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专门的机构传授。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类型:最早建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任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处所为校址,官吏充任教师。此外,还有寺庙学校。一些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同时又是传授高深科学知识的学府,吸引着要求深造的青年到寺

4、庙里求学,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探讨。书吏学校:包括绘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等,学习的内容由低到高是从读写算到数学、天文、医学。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把人按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不同种姓通婚所生的子女为“贱民”,为社会最低阶层。 二、婆罗门教的教育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转世轮回说”。与此相适应,教育非常注重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婆罗门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梵行期;二是家居期;三是林栖期;四是遁世期。 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家庭教育是婆

5、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从3 一5 岁开始,在父母指导下,记诵用梵文写的 吠陀经 。书写在这一时期并不重要。 公元8 世纪后,婆罗门教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校”。学习年限一般为12 年。学习内容是 吠陀经 以及一些基础性的与读经有关的学科。在古儒学校里,教师主要采取体罚的办法管理学生。 三、印度佛教的教育佛教是根基于婆罗门教的宗教,但是它与婆罗门教有很大区别:一是反对“婆罗门第一”,二是在教育上进行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僧徒学习12 年,合格者为“比丘”。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完后称为“比丘尼”。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在初级

6、阶段,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诵为主;在高级阶段,教学采用了争辩和议论的方法。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第四节、文明古国的学校前述几个文明古国中出现的学校除了介绍到的古埃及学校之外,还有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和古儒学校。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里的学校。是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专收高级僧侣的子弟入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也称僧侣学校。神庙学校:设在神庙,由僧侣担任教师。神庙学校的程度不等,即传授普通、初步的知识和神学课程,培养一般的官吏和神职人员,同时也传授一些较高深、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高级官吏和僧侣。古儒学校:印度以古儒为师的学校。古儒是对经义有研究而专门从事青少年教育

7、工作的人。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节、斯巴达的教育(一)地理背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四周环山。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城邦。(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9000户,30000 人。 社会阶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30000户。 奴隶:希洛人,约300000人。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三)教育模式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3、 教育过程:1)07岁:由父母养育 2)718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

8、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乐教育。 3)1820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2030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30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4、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30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有同样的职责。 资料二、公民到45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年。到60岁(男性平均年龄是25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

9、在国会中服务。第二节、雅典的教育(一) 地理状况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76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二) 社会结构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经过一毓政治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社会阶层 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三) 教育模式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3、 教育过程:1)07岁:由父母养育 2)712、13岁:进入文法学

10、校和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读是识字阅读,顺序是先字母、词,而后是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写是描蜡板上的字;算是用石子、手指和算盘计算。弦琴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音乐、唱歌、朗诵。 3)12、13岁15、16岁:增加体操学校。体操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五项竞技和游泳、骑马、舞蹈。这三类学校学业结束后,多数人结束学校生涯,从事各种职业。 4)15、1618岁:少数富家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教育内容包括体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音乐和社会活动。其中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 5)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属兵役性质。 20岁时通过仪式成为一个正式

11、的公民。4、 女子教育: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忽视女子教育。 第三章、苏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二、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只要使人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二)论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1为什么?-

12、道德是实践的哲学 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自然-伦理,划时代)2什么是道德?(寻求道德的一般定义-提出伦理学) 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3教人学会做人4智慧即德行 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身教重于言传(四)教育内容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凡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同时,还很注重体

13、育锻炼。(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第二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生平简介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其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在20时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8年,柏拉图死后逃出

14、雅典,先后到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西西里宣传政治主张,公元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了阿加德米学园,在这里讲学40年(BC387BC529)。二、 教育思想(一)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变、第一性的。二个世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体和灵魂。灵魂能主动思考,由低到高由实物、关系、性质、数、道德、政治和善等内容组成。但是,当灵魂与人体结合时由于受到强烈的刺激,灵魂所具有的智慧被遗忘了。因此,人的学习是一个思考、回忆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根据灵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构成的比例,柏拉图把人分成情欲型、铜铁质的劳动者,

15、意志型、银质的军人和理性型、金质的哲学家三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的这三种阶层,柏拉图构建起了他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二)、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36岁,进入公立学前教育机关,实施音乐教育和游戏。717、18岁,分别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实施情感教育。三类学校分别实施普遍教育、音乐(音乐、舞蹈、读、写、算)和体育(体操、五项竞技)。具有铜铁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劳动者。1820岁,进入埃弗比团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在这一时期,学习的文化科目是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2030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

16、为行政官员。3035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3550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第三节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一、生平与哲学观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经验和感觉的源泉,而经验和感觉则是理性思维和概念的源泉。二、教育思想(一)教育理论1灵魂说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

17、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使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使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发展人的理性,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2. 教育阶段论亚里斯多德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按每7年一个阶段来划分。0到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7到14岁为第二阶段,以德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开办的学校中

18、接受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14到21岁为第三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教育应着重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学,书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和政治学等。3. 论文雅教育文雅教育,也叫“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观点和教育思想。它由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斯多德认为,要实现文雅教育,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和自由学科。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时间。自由学科是文雅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自由两种。文雅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

19、和理性的发展。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第一节、古罗马教育的概况 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建立,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上征战需要,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民和军人。所以,比较具代表性的是后两个时期的教育:(一)共和时期的教育1、共和早期1) 社会背景: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平民基本上是农民。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十二铜表法;简单的读写算等。男童到16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2、共和后期1)社会背景BC3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主、平民

20、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世纪罗马兼并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BC146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2)教育体系712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1216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其他希腊文学;BC100年前后,出现拉丁文法学校,学习西塞罗等人的著作。16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3、帝国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变化表现为:1) 改变教育目的,由培养演说家改为顺民和官吏2) 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部分私立学校改为国立3) 提高教师地位

21、和待遇(由国家委派)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生平西塞罗是罗马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为论雄辩家。2关于雄辩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要成为合格的雄辩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其中伦理学的知识最重要,因为伦理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再次,雄辩家还应当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雄辩家的培养应把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常用的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写作等。3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所谓人道,是指为人之道。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1)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2)以同情

22、、仁爱、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只有具备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尽为人之道。因此,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1昆体良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雄辩家。但是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另一方面他认为,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其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但是,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2昆体良的教学观在教

23、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夸美纽斯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还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3昆体良的教师观(1)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奖惩时要注意分寸;(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5)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1)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概况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10世纪末,基督教逐步与统治阶级相结合。最早接受基督教的是法兰克洛维,查理大帝为维持其不稳定的帝国,

24、与教皇结为联盟,他以武力保护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为他加冕。第二阶段:1113世纪末,基督教全盛时期,教会逐步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颁布教皇敕令。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废黜二个德国皇帝,迫使英王、波兰、凶牙利、丹麦、葡萄牙诸王归属于他。第三阶段:1415世纪,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同时衰弱。14世纪农民运动和宗教异端运动给基督教会以沉重打击。它与城市反僧俗封建领主的压迫相联系。其中以12世纪中叶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所发动的反教会斗争最为剧烈,为此,英诺森三世组织了十字军进行东征。1233年在各教区建立了宗教裁判所。2)学校类型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最早和最典型的教育机构

25、,是基督教育制度的附属产物。修道制度是中世纪基督教的一种重要的教会制度。在教育形式上,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两种。内学主要是招收由父母送到修道院,将来准备从事基督教神职工作的人员,是一种定向的教育培养方式:而外学则主要针对那些日后不从事教会工作的世俗人员进行普通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两者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内容的设定也不一样。外学主要学习一些初步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而内学除了学习基础的读,写,算知识外,重点是学习宗教科目。修道院学校的教师主要由神职人员担任,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宗教情感浓厚,热爱宗教事业。在教学方式上,以讲授为主,教学形式陈旧刻板。在修道院学校中,未产生班级授课制

26、,以个别教学为主,学校纪律严格,体罚盛行。2. 主教学校 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所在地,有主教直接管理,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性质,教学方法和办学水平与修道院学校没有太大区别。主要目标是培养教会的骨干,因此招收的学生主要是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的子弟。3. 堂区学校 堂区学校设在村落的教堂中,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进行宗教教育的普通学校。这种学校是中世纪最为基础的学校。教师是由牧师充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视牧师的水平而定。堂区学校的存在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知识在社会最底层的传播,为西欧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 经院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主导哲

27、学,因为它最初产生于作为教育的修道院,所以统称为经院哲学。它形成于11世纪至12世纪,13世纪发展到高峰,以后逐渐衰落。经院哲学起源于2世纪时期的教父哲学,教父哲学反对理性思考,提倡盲目信仰。经院哲学利用抽象的推理方法,对宗教条件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论证。经院哲学在他存在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是有积极作用的,他提出了双重真理,试图使科学和哲学摆脱宗教性;它衍生了形式逻辑,对人们的理解思考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在经院哲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仔细专研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翻译了一些作品,对后来的研究及文化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11世纪以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及异端思想的出现,导致了经院哲学内部产生

28、了不同的派别-唯名论和唯实论,它们争论的焦点是一般概念和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是存在与个别事物之前的某种精神实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唯名论与唯实论相反,只有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一般概念只代表许多事物的名词,不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宫廷学校主要学习“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宫廷学校主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

29、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7-8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 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三、城市学校教育10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新城市在1214不断发展壮大,市民阶层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一种新的以学习世俗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为主的学校形式,由城市自治机关管理,校长、教师也由自治机关选派。校舍建筑和学校经费由手工业者和商人基尔特组织担负。教学内容主要有宗教知识、读、写、算及民族语言。

30、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1)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萨拉尔诺大学(意大利):该校原是医科学校,发展成欧州最早的教授医学的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认可。波伦亚大学(意大利):早期建立的法律大学。中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经济较快,商业纠纷、民事诉讼较多,在争取城市自治权力和地方权力过程中,王权、产权问题研究成为社会需要。在原法律学校基础上1158年发展成为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该校原是大教堂学校。唯名论代表阿伯拉尔在此讲学,提倡学术自由,学校声望日高。1180年得到政府认可,1200年学生达到了5万,设有神学医学、法学和文学四科。此外,著名的还有1168 建立的牛津大学、

31、1209年建立的剑桥大学。2)中世纪大学产生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十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方,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传统的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3)中世纪大学特点: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4)中世纪大学目的:中世纪大学

32、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5)中世纪大学体制: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6)中世纪大学课程: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7)中世纪大学意义:由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以后都逐渐为教会所控制。但其体制、特点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我

33、们能清楚地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8)中世纪大学的不足: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中世纪大学发展无论从制度还是思想上看都不够完善,其次,中世纪大学由于身处中世纪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因而带有较为浓厚的神学色彩,这也是其所处时代局限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一般指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叶,在西欧封建社会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随着东西方交往与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

34、后先后波及到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地。1417年,人文主义者波焦在圣加伦修道院发现了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原本。5年后在洛迪发现了西塞罗的修辞,到16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大部分著作基本被发现。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1、人文主义的发展 1)早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发端于意大利,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注重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原因在于意大利中世纪建立的大学和城市学校多受世俗势力控制,实行城市共和制。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弗吉利奥,受昆体良影响,主为教育目的在于对青少年施以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方法上强调适合学生爱好和年龄特征,内容上注重

35、历史、伦理学、雄辩术、体育、自然知识。维多里诺实践了弗吉利奥的教育理想,创办了快乐之家。格里诺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人发展的手段,过高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的唯一正确的典范,主张西塞罗主义,从而走向形式主义。北欧宗教势力比较强大,实行君主制,因此,人文主义教育十分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关注如何对未来的君主和朝臣进行的教育。尼德兰的伊拉斯谟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培养具有虔敬、德行和智慧品质的人。西班牙的维夫斯观点相近,提出用新的哲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认识方法与学习方法应是归纳法。德国的温斐林则强调人文之学要以维护社会的道德为标准。基本特点:强调古典科目,重视

36、古典语言;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 2)后期人文主义教育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共和制为君主制所取代,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君主和朝臣。人文主义教育发生以下变化:使用本族语教学,自然科学研究受到重视,世俗性增强,教育目标资产阶级化等。法国的拉伯雷主张,提倡个性价值与个人自由;身心并行发展;认识所有事物。蒙田提出培养完全的绅士的教育目标。重能力培养,求实际效用,尚行动实践,反对权威主义。培根提出科学认识方法归纳法,以及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与宗教性;贵族性。2、人文主义教育的改革措施1)提出新的培养目标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37、的实际活动家和冒险家,是追求现世幸福、人生享乐的人。要求在道德上,勇敢、克制、坚定、爱国心。要有广博的学识和健康的体魄。2) 大教育对象,创造新形式的学校。(1)、教育对象由僧侣、封建主子弟扩大到新兴工商资产阶级的子弟和少数城市平民子弟。据称当时在英国伦敦,每五人就有三人识字。(2)、快乐之家(孟都亚宫廷学校)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唯多利诺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官员的支持下,1423年应曼托瓦代公爵G贡扎加聘请在曼托瓦郊外湖滨创设孟都亚宫廷学校。教育宗旨:希望孩子们在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环境下健康活泼地成长。建筑特征:该校设在一个自然景色优美的风景区,教室等建筑按美学标准装饰。学校管理:学生自治,废除体

38、罚。教育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内容:古典语言、天文、历史、地理、数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在体育方面有骑马、射箭、游泳、角力、击剑。教育方法:听讲、观摩、示范、练习、游戏。(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著作:英国莫尔的乌托邦(14771535)拉伯雷(14831553)的巨人传英国康帕内拉(15681639)的太阳城3)增加学科设置,扩大教育内容。确立体育地位,美育课程受到人们欢迎;道德教育课程由强调节制、顺从、禁欲转变为进取、勇敢、务实;增设机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4)教学方法更新注重儿童天性及个别差异,开始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物教学开始运用,有些学校开始用民族

39、语进行教学。3、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第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第三,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 第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凡乎所有的

40、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第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第二节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路德源新教与教育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难者是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517年10月,教皇利奥十世为聚敛钱财派特使到德国出售“赎罪券”,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抨击这一做法,引起很大反响,拉开宗

41、教改革序幕。1520年与教会决裂,著述阐述他的宗教、政治、教育思想。宗教观点如下:因信称义;信徒皆教士;提倡新善功与天职观念(凡是信仰从事的各种职业和日常生活皆属善功,天职与尽世俗义务是一致的);政教分离(教会应从属于国家)。提出教育原则: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路德的教育思想在梅兰克顿、斯图谟、布根哈根的推动下,在16、17世纪的德国新教各邦得到初步实现。2、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加尔文教派兴起于瑞士。1518慈温利教士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出一些新思想,引发新旧教间关键及内战,由此瑞士分裂为新教诸州和旧教诸州。1534年受法国政府与教会迫害的加尔文到瑞士宣传新教教义,

42、加尔文新教运动由瑞士到法、荷兰、英格兰、苏格兰、北美等地。宗教上,主张因信称义,政教合一。教育上,提出具有双重目的的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创办日内瓦学院。3、英国国教教育改革的特点 英国的宗教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办理负责。总的特点:1)从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看,有新有旧。教育的宗教化目的,以宗教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培养宗教领袖为目标之一的教育体制,是旧的表现;新则表现在教育的世俗化目的,强迫义务教育,国家对教育实施管理,职业训练。2)从教育思想的基本倾向看,中世纪的信仰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

43、存;3)从教育认识论来看,神学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并存;4)从新教育思想的影响来看,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积极意义在于推动了新教国家的教育发展,消极意义在于阻碍了文艺复兴开创的教育世俗化趋势。4、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耶稣会”创始人是西班牙神学家罗耀拉,他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耶稣会教育的特点就是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学校和教学。 耶稣会集中全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耶稣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1559 年的耶稣会章程和

44、1559 年的教学大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尺度。 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教师均受过宗教、知识及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训练。 耶稣会的教学方法也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按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第九章、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理论 第一节、夸美纽斯的生平及其著作夸美纽斯(15921670)生于尼夫尼兹一个磨坊主家庭,父亲是个磨坊主,信奉新教,是兄弟会成员。夸美纽斯12岁时父母双亡,四年之后受兄弟会资助进入正式学校,中学毕业后进

45、入德国海得堡大学学习神学,接触了拉特克和培根以及其他人文主义者的思想。1614年回国任普雷洛夫文法学校校长并进行教学改革。1616年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编写简易语法规律。1618年,“三十年捷德战争”爆发,夸美纽斯全部书稿及藏书在战争中被毁,瘟疫夺走了他妻儿的生命。1628年,德国皇帝下达迫害新教徒命令,三万户新教成员离开祖国赴波兰黎撒避难,夸美纽斯任黎撒中学校长。在此期间,1631年出版了语言学入门、1632年出版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和母育学校、1639年出版泛智论导言。1641年应邀夸美纽斯到伦敦主持“所罗门宫”学院。但英国内战于同年爆发。1642年离开英国。这时法国邀请夸美纽斯

46、去创办泛智学院,瑞典邀请他去改造瑞典学校。1648年回黎撒。1650年,被选为兄弟会大主教,并赴匈牙利一个公国任教育顾问,编成世界图解,流行二百多年。1654年回黎撒。1656年,瑞典入侵波兰,黎撒城被毁,夸美纽斯的手稿和书受损。这时,荷兰拨款救援兄弟会流亡者,并欢迎夸美纽斯前去工作和定居,于是,他与兄弟会成员一起到了阿姆斯特丹。1670年11月11日夸美纽斯逝世于阿姆斯特丹。第二节、夸美纽斯的主要思想 1)论教育目的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2) 论教育作用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 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其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