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癌结构式报告肾癌结构式报告结构式报告模板(一)肾脏肿瘤(二)同侧肾血管(三)淋巴结(四)骨转移影像其他所见结构式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部位:左/右肾,上极/中极/下极,腹侧/背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外凸程度50%/50%)/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不伴低密度坏死,伴/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均匀/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肿瘤侵及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肾周脂肪组织和(或)肾窦脂肪组织,未超过肾周筋膜。肿瘤侵入膈下下腔静脉(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上方)。肿瘤侵入膈
2、上下腔静脉、侵犯静脉壁。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侵犯同侧肾上腺。T1a-T2bT3aT3bT3cT4(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方向(位置关系)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的方向(位置关系)(三)淋巴结: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局部淋巴结转移:肿大淋巴结部位、数量、短径cm(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骨转移的部位、数量、大小 其他(影像其他所见:转移灶等)图像后处理肾皮髓质期肾皮髓质期轴位轴位测量肿瘤最大左右径测量肿瘤最大左右径肾皮髓质期肾皮髓质期冠状位冠状位测量肿瘤最大上下径测量肿瘤最大上下径肾皮髓质期肾皮髓质期矢状位矢状位测量肿瘤最大前后径测量肿瘤最大前后径肾分泌期轴位显示肿瘤与肾窦
3、关系视肿瘤情况打片肾分泌期斜冠状位显示肿瘤与肾窦关系肾分泌期斜矢状位显示肿瘤与肾窦关系肾皮髓质期MPR轴位显示同侧肾动脉与肾静脉的前后关系肾皮髓质期MPR 冠状位显示同侧肾动脉与肾静脉的上下关系(同时测量肾静脉主干管径)肾皮髓质期MPR 冠状位显示同侧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关系肾实质期MPR 轴位显示静脉瘤栓肾实质MPR 冠状位显示静脉瘤栓肾实质MPR 轴位或冠状位显示肿大淋巴结,并测量其短径根据肿瘤情况,后处理图像张数为33或44病例一轴位左右最大径冠状位上下最大径矢状位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系显示: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 同侧肾动脉与副肾动脉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同
4、时测量肾静脉主干管径)副肾动脉报告肾脏肿瘤(一)部位:右肾上极及中极,腹侧 形态:凸出于肾轮廓(外凸程度50%)大小:最大径4.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局限于肾脏。(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2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下方向,副肾动脉位于主肾动脉下方(三)淋巴结:肾周局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印象:肾Ca(T1b N0)轴位左右最大径冠状位上下最大径矢状位前后最大径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病例二显示:肿瘤与肾窦的关系前后关系上下关系显示:
5、同侧肾动脉与静脉的关系肾静脉管径显示: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显示: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及短径报告肾脏肿瘤(一)部位:右肾上极、中极及下极,腹侧及背侧 形态:几乎完全位于肾轮廓内 大小:最大径7.2cm 在CT图像中的表现:平扫:软组织密度的实性病灶,伴低密度坏死,不伴高密度出血;增强:不均匀强化;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HU、HU、HU、HU 肿瘤侵入肾静脉及膈下下腔静脉(位于肝静脉平面下方)(二)同侧肾血管:肾动脉1支,主肾动脉位于肾静脉的后上方向(三)淋巴结:右肾周下腔静脉旁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短径2.7cm(四)骨转移:未见骨转移印象:肾Ca(T3b N1)A line paralleling the direction of hilar structures(renal hilar vessels,pelvis or fat)that bisects the renal parenchyma Broken line demonstrates how expected renal contour is estimated if the tumor were not pre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