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078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_李纪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1月第3 2卷第1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J a n.2 0 2 3V o l.3 2N o.1收稿日期:2 0 2 2-0 8-1 0基金项目:安 徽 省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项 目“农 业 产 业 化 联 合 体 中 参 与 主 体 行 为 选 择 与 激 励 机 制 研 究”(S K 2 0 1 9 A 0 1 2 7);

2、安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2 0 2 1 z x y 0 0 8)作者简介:李纪华(1 9 8 4),女,山东临沂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高鸿翔(1 9 9 6),男,山东济宁人,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员,硕士。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李纪华1,高鸿翔2(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 3 0 0 3 6;2.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 5 0 0 1 4)摘 要:智慧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路径,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

3、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但是也面临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关键词: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F 3 2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0 5 9-0 9D O I:1 0.1

4、 9 7 4 7/j.c n k i.1 0 0 9-2 4 6 3.2 0 2 3.0 1.0 0 9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m a r t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R e a l i s t i cB a s i s,P r o b l e m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L I J i h u a1,GAO H o n g x i a n g2(1.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M a

5、 n a g e m e n t,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e f e i 2 3 0 0 3 6,C h i n a;2.J i n a nL i x i aH o l d i n gG r o u pC o.,L t d,J i n a n2 5 0 0 1 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S m a r ta g r i c u l t u r ei st h ek e yp a t hf o rC h i n at ot r a n s f o r mf r o mt r a d

6、i t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t o m o d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e.A c t i v e l yd e v e l o p i n gs m a r ta g r i c u l t u r ei s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p r o m o t i n gh i g h-q u a l i t y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d v a n c i n gt h ei m p l e m e n

7、 t a t i o no fr u r a l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m a r t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h a sa l r e a d yh a dc e r t a i np o l i c ys u p p o r t,m a t e r i a lb a s i sa n dt a l e n t r e s e r v e s,b u t i t a l s o f a c e

8、s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w e a k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i n s u f f i c i e n t c a p a c i t yo f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a n dw e a k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e-c o mm e r c eo p e r a t o r s.T op r o m o t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9、 m a r t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h u iP r o v i n c es h o u l ds t r e n g t h e nt o p-l e v e ld e s i g nb a s e d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o t e n t i a ld i f f e r e n c eo fs m a r ta g r i c u l t u r e;p r o m o t e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r u r a lt a l e n t sa n d i m p r o v

10、et h el e v e l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m e c h a n i z a t i o n;i n t r o d u c ep o l i c i e st oa t t r a c tt a l e n t sa n di m p r o v e t h ea b i l i t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b r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11、 n,i m p r o v e i n c o m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e n h a n c e 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 t h em a i nb o d yo f s m a r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c o mm e r c e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K e yw o r d s:A n h u iP r o v i n c e;s m a r t 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12、p m e n t f o u n d a t i o n;p r o b l e m s 当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促使我们必须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智慧农业是一种集成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 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过程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智慧农业的出现,能够将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化,实现能量循环利用,节约劳动成本,集约化利用资源,改善农产品品质,属于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里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

13、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机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2。可以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技术体系,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3,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将成为全国农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学术界针对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胡亚兰等4、龙江等5指出,当前发展智慧农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熊航6、宋洪远7提出应以大数据立法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投入、专业人才培养、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着手解决智慧农业发展遇到的难题,进而推动智慧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袁祥州

14、等8提出借鉴欧洲智慧农业的发展经验,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创新机制、区域合作等方面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促进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的现实要求安徽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农业发展潮流的必然举措。首先,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促进安徽省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智慧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及生态规律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善升级,进而创建具有物质、能量梯次的智慧化发展系统,

15、最大程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9。发展智慧农业,通过大数据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使农业生产经营由生产者导向转变为市场消费导向,实现以农业消费者偏好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模式,避免了作物种植盲目跟风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是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的现实考虑,有助于促进安徽省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其次,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提高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智慧农业的发展理念即为绿色可持续,智慧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实现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的精准化、靶向化,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使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

16、发展能力。因此,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是基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有助于提高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推动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转型。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发展智慧农业,发展智慧农业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后,最终实现农业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的现代化农业转型。因此,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是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安徽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智慧农业涵盖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过程,目

17、前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一)智慧农业政策支持情况自从2 0 1 1年安徽省政府成立了“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安徽省接连出台了多项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智慧农业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见表1)。从表1可 以看出,2 0 2 0年以来,特别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安徽省对于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政策出台越来越密集。(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智慧农业属于复合型新兴产业,除了对资金具有较大需求量之外,还需要新型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为其作支撑1 0,农业现代化基

18、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 0 1 9年,安徽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4 1.2%1 1,安徽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已整合1 2个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和六大行06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业基础信息数据1 2,汇聚优质小麦主产区等2 6 0个基础数据图表,初步实现了“三农”决策管理精准化、产销管理在线化、有效监督网络化。截至2 0 1 9年,安徽省县域互联网普及率为6 9.8%,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有3 0 0个,有10 2 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物联网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智能农机设备有约5 0万台1

19、3。依托于物联网技术、3 S技术、无线射频等高新技术在种植业的应用,安徽省智慧农业将发展重心投向遥感监测、大田物联网测控、智能化精准作业等方面,如中联重科“五网合一”的数字化大米经营模式,构建数字大米平台,将作物模式作为基础,实现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精准控制、智能感知、智能作业等。“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继续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1 4。表1 2 0 1 12 0 2 2年安徽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时间相关政策、措施2 0 1 1年1

20、 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关于成立省农业物联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 0 1 2年1 0月针对安徽省5 6个粮食主产县区分别补贴农业物联网建设专项资金2 53 0万元,并于2 0 1 3年1 0月验收通过2 0个县的首批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点项目2 0 1 4年5月结合第一批2 0个项目的建设经验,启动第二批3 6个县大田作物“四情”监测点重点项目2 0 1 4年7月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印发 农业物联网工作要点,坚持农业物联网助推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2 0 1 4年1 1月出台 安徽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基本完成2 0 1 5年6

21、月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系统建设,在技术路线和模型两个方面搭建气候品质评价2 0 1 6年9月出台 安徽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合理运营互联网提升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2 0 1 9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将农产品电商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2 0 2 0年4月制定2 0 2 0年安徽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数字种业建设。鼓励种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创新种业管理、营销、服务等全程信息化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全力打造安徽省大数

22、据种业,进一步激发种业创新发展新动能2 0 2 1年1 1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到2 0 2 2年,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 0 0个”的目标,基本实现县区全覆盖2 0 2 2年1月制定 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若干措施,推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有机结合,以农业产业互联网为引擎,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2 0 2 2年3月颁布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数字赋能和绿色赋能,实现产业链全程绿色化发展2 0 2 2年4月颁布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 0 2 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数字赋

23、农行动,推进机械强农,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2 0 2 2年5月印发 安徽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和 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 0 2 1-2 0 3 0年),提出依托省农机装备应用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以及建设智慧型农田示范区,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 资料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政策文件。(三)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农产品市16第3 2卷第1期李纪华,等: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场的相关信息,并通过

24、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推向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安徽省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方面针对需求市场开发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线上农产品,另一方面针对安徽省特色发展本土品牌,如“三只松鼠”“饕餮”“谢裕大”“三个农民”“阿里巴巴特色馆”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其中,从2 0 1 7年开始到2 0 2 1年,“三只松鼠”已经连续五年在坚果市场遥遥领先,年收入已突破1 0 0亿元。二是拓宽线上销售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积极开展农产品线上经营活动,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与线上平台开展合作,如自媒体带货、网络销售等,探

25、索线上销售、物流运输新模式。三是借助电商扶贫项目,推动智慧农业电商发展和乡村振兴并举。例如安徽省砀山县等一批曾经的贫困县通过网络销售鲜肉、砀山梨、即食食品等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成功脱贫,并首次成功跻身脱贫县网络零售2 0强。统计数据也显示,安徽省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 0 2 0年安徽省农产品线上销售金额达6 9 3亿元,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占农产 品总交易 额15.8%,位居全国第四位;截至2 0 2 0年底,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有1.5万个,已覆盖9 0%以上行政村;欧特欧监测数据显示,2 0 2 0年全国开展网络销售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达24 7 3个,安徽省有6 8个合作社开展了电子

26、商务业务,网络零售额排名全国第一1 5。“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产销对接合作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发展有机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2 0 2 5年,“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覆盖所有县(市、区)1 4。由此可见,未来安徽省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较好,潜力巨大。(四)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发展情况安徽省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先后成立了省级1 2 3 1 6综合服务平台、农机运行质量监控系统、农业线上服务平台等多个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使得农业相关数据的流动性得到最大程度释放,缓解了农业信息利用率不高和基准数据资源薄

27、弱的现状1 6。其中,1 2 3 1 6综合服务平台立足于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的首要任务 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贡献率,帮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1 2 3 1 6综合服务平台以简洁的人机互动方式代替复杂的人工服务,加强了农民与政府部门、市场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农户及时联系到服务者和专家学者,从而使农户更方便快捷地学到农业专业技能。此外,农业从业者也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农机运行质量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农机调动的机动性,在农机作业范围、作业过程两方面实现精确监测而建立的,能够从数据方面为机械运行质量提供保障,加强农机作业运

28、营管理工作,有效避免虚假上报作业面积、降低作业标准、骗取补贴等问题。农业线上服务平台主要有以下几大板块: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土壤和水分的实时监测,苗情、墒情、病虫害、灾情“四情监测”,为农民提供专家远程教育,更新发布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信息,提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供应信息、求购信息、市场动态、分析预测,提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该平台除了可以实时监控农田灌溉场景外,还可以自动计算分析土壤养分、病虫草害等数据。除了上述已经建成的平台,“十四五”期间安徽省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将迎来快速发展:安徽省将完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提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同时,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供需

29、分析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构建气象为农服务大数据云平台、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1 4。(五)智慧农业人才培育情况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智慧农业人才培育质量,进而影响智慧农业的发展、壮大。从安徽省农业普查登记人口受教育水平来看,安徽省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农业从业者很少接触新兴技术,缺乏尝试学习新技术的兴趣,使得他们很难满足智慧农业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要求1 7。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年轻劳动力流失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加剧,进一步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符合本省省情的农业人才培训模式,从农业生产技

30、能与经营管理水平两方面入手制订培训体系,并根据参加培训的学员从事的工作与受教育情况,分26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别制订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打破以往课堂式教学方式,将技能讲解、田间教育、参观学习等结合在一起,让学员从理论到实践全程参与,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果。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 3万人次,其中2 0 2 1年全省培训职业农民3.5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 0%以上1 8。在师资建设方面,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师资库,成员由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市县专家等组成,目前

31、全省师资库成员达30 0 0多人。同时,还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共培训师资4 6 7人,推介1 1 5名培训名师1 8。在农业科教资源方面,建立多个试验示范实训基地,每个专业至少建立1个实 训基地1 8。截至2 0 2 1年,全省共建成全国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基地8 0个、农民田间学校1 3 7个1 8。“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和“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1 5万人次,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5万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40 0 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4万人次,遴选30 0 0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培育3万名农村

32、创新创业带头人,建设7 7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带动1 0.8万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1 4。由此可见,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十四五”期间安徽省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力度更是空前。三、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试点虽然早于其他省份,但是受地理位置、历史、区位资源等要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建设进程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地区网络覆盖能力较弱。受地理位置、历史、区位资源等要素的影响,皖北、皖南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因通信能力不足以及信号强度低而导致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根据

33、2 0 1 9年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显示,安徽省互联网普及率为5 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 9.6%,在全国 排名倒数 第9位1 9。截至2 0 2 0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为2 6.5台,移动电话2 7 2.7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农户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相关农业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2 0。此外,在某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通信网络覆盖不完全,一些农民缺少运用网络服务的意识,再加上缺少配套的智慧农业线上服务,难以对农民生产进行指导,使得部分农民不了解何为智慧农业,无法在更高层次满足农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信息网站虽然及时更新但缺少专业化信息,多为政策和商品宣

34、传,根据网站信息很难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对农民生产决策帮助不足,信息转化利用率较低。第二,农机配置受地理环境限制。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平原、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平原地区仅占全省总面积的4 5%,丘陵山区地区占到5 5%2 1。上述地形地貌决定了安徽省的农用机械主要以方便在各种地形作业的中小型拖拉机为主,其他大型收割机等对地形地貌要求苛刻的农业机械在丘陵和山区没有用武之地。这极大地阻碍了大型农业设施的推广与应用,也影响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二)智慧农

35、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 2,发展智慧农业同样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只有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现状,促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数量较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较低,成为限制当前农业科技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性因素2 3。目前,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技能水平较低。安徽省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8 0 0.1万

36、人,比安徽 省第二次农 业 普 查 时 增 加1 2 7.1万人,在全部农业从业人员中占比5 1.4%,提高了9.7%,但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低了5.3%2 4,2 5。从调查数据来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小学至初中,接受高等36第3 2卷第1期李纪华,等: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教育的人员比例较低,接受、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较慢。农业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包含中专)的只有1 4.6%,大专及以上仅有5.6%2 5。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在整个农业发展方向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缺乏过硬的技术水

37、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安徽省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的严重阻碍。第二,人才流失严重。安徽省高端人才在发达地区优越政策的吸引下逐渐外流,2 0 2 0年安徽省流向省外的人口为11 5 2万人,占常住人口18.9%,主要流动方向为江苏、浙江、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2 6。造成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首先,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学历人才毕业后大多不愿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不论是技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都很难有高端技术人才主动投身其中,一方面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收入低于其他行业,且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另一方面也受老一辈的固有偏见影响,认为农民社会地位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金融、计算机等高薪行业体面,所以农业并不是高校应届

38、生的毕业首选。其次,农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基层,由于缺乏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养模式限于区域视角,导致农业基层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2 7,本专业人才也都尽可能地留在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政府机关而不是去田间从事技术工作。最后,尽管在具体农业生产方面,文化程度较低的农业从业者也会接受技术培训,但是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其理解能力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有限,思想偏于保守,将智慧农业技术引入到传统农业生产过程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的匮乏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缺少掌握高新技术的新鲜血液,致使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这一关键环节缺失。(三)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弱

39、电商发展水平是衡量智慧农业发展状态的关键一环,农产品电商与农产品物流成为智慧农业运输、销售环节的主要力量,对智慧农业的健康、长远、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大国小农”的背景下,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的参与主体除了部分龙头企业之外,剩下的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一些小农户。这就导致了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竞争力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建设落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农产品标准化是品牌化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安徽省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截至2 0 2 2年3月,安徽省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共有2 5 6个2 8,在示

40、范基地的带动下,全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标准化覆盖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如北京市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覆盖率早已达9 0%以上;黑龙江省早在2 0 0 6年种植业、水产的标准化覆盖率就达到了7 5%和7 0%2 9,“十二五”期间,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 5%,畜牧和水产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 0%3 0,2 0 2 0年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 8%,良种覆盖率1 0 0%,先进技术推广面积2亿亩以上3 1。此外,安徽省农产品品牌总量偏少、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2 9。这一方面是因为涉农主体的品牌化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经济实力弱、技术

41、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品牌战略规划;还有就是现有品牌的影响力较弱,品牌价值被低估。以茶叶为例,徽茶的品牌价值一直被低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但是在省外认可度并不高,覆盖率也只局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与“西湖龙井”“铁观音”以及“普洱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二,产业分配结构不合理。“农户+龙头企业”这一模式在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中占比较大,通过龙头企业整合劳动力资源,带领该区域的农业从业者从事生产和销售,在农民与公司间形成长期固定的产销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供求矛盾,但是这一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首先,该模式只符合人口聚集且土地较

42、少的具体区域,只能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与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并不相符。其次,智慧农业会引发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并加剧农户分化76 2-6 9,但是“农户+龙头企业”这一模式使农民处在高附加值环节之外,得不到合理的利益分配,结算机制有待优化。最后,这一模式使得农民的主体地位脆弱,缺乏有效的保障。比如农产品收购时,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讨价还价的权利还是掌握在企业手里,甚至存在强迫农户接受一些不合理要求的现象,损害了农户的46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利益,导致农民收入降低。四、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的对策(一)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安徽省部分地区网络覆盖能力较弱以及

43、农机配置受地理环境限制的问题,本质上是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存在城市差异和地区差异的问题。因此,根据不同城市和不同区域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顶层设计。具体来说,从安徽省1 6个城市来看,对智慧农业起步较早、发展潜力高的城市要优先发展,以点带面,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智慧农业发展具备一定潜力,但存在部分短板的城市,要优化资源配置,弥补发展劣势,实现智慧农业和支柱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对智慧农业起步晚、发展潜力差的城市,要加大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技术扶持。从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地区来看,智慧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要通过融入

44、城市群、加入都市圈来化解。皖北地区应将“蚌埠淮南阜阳”和“淮北亳州宿州”分别培育成皖北的次中心城市群,优化城市群发展,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使其构成皖北城市体系发展的“金三角”。同时,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在智慧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转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皖中地区农业经营现代化水平高、起步早。要积极发挥合肥市作为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增长极作用,带动边缘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空间协调和整合。皖南地区建议加快皖江城市带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积极引进周边发达城市先进物联网和互联网

45、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从技术层面带动皖南地区智慧农业的发展。(二)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鉴于智慧农业对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要求比依赖经验的传统农业要高出许多,需要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从而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推广人才,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农村的科技支撑力。同时鼓励农业农村领域科技人才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专项,推动省重点人才计划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拓展,鼓励各地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发放补贴3 2。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

46、化水平的提高。为此,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从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农机保险、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减轻农民在购买和使用农机设备时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同时,在“两强一增”(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行动引领下,聚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补齐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短板,壮大安徽省农机优势装备产业;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调整优化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发展3 2。(三)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智慧农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47、针对安徽省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的现状,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帮助企业落实承诺的薪酬待遇,从而吸引相关的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高学历人才回到安徽,为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添砖加瓦。此外,对于省内的农业从业人员,政府要加大智慧农业推广力度,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工程”为契机,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和乡村工匠,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还要从资金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措施,引导智慧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创新,通过设立智慧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原创性、创新性、实验性项目的资助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的农科项目向智慧农业领域汇集,推动智慧农业成长。比如通过省、市、县三级培育乡村科技创新人才,将

48、农村电商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并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农村智慧电商发展3 2。与此同时,政府要以政策为导向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从法律层面为农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法律体系,并确保严格高效执法,为加速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竞争环境,从而留住人才。(四)强化品牌建设,完善收益分配,提升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56第3 2卷第1期李纪华,等: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产品的溢价,是农业类电商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产品品牌建设要从源头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规范,提高农产品

49、标准化水平。要鼓励知名电商平台与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经营企业加强互惠合作,利用地方领导直播带货、农民网红电商直播等方式主动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扩大线上销售份额。同时还要结合“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和“一村一品”项目工程,引导电商企业与地方农产品产销组织共同打造农产品网络营销品牌,进而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营销扁平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产出质量,规范电商农产品销售模式,打造知名乡村品牌。而完善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收益分配,需要构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小农户可以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可

50、以通过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而设计合理的利益共享契约,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最终提升电商产业化经营主体竞争力,带动智慧农业电商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五、结语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安徽省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尽管当前安徽省发展智慧农业还面临着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智慧农业电商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但也初步具备了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撑、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未来,安徽省应立足智慧农业发展潜力差异,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