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植物茎结构及其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情况
1、植物茎结构
1)植物茎主要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韧皮部:①筛管: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将制造的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到茎和根);
②韧皮纤维: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
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无形成层的植物不能够长粗,如水稻、小麦等一年生植物。
木质部:①导管:将运输水、无机盐的通道(将水、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②木纤维: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
髓: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养料作用。
2)叶的结构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叶脉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2、无机盐植物生长的作用
营养元素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N
促进植物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增加产量,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瘦小
P
促进根系生长,迅速开花,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缓慢,嫩叶变小,植株暗绿带红
K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
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渗透吸水):根吸水和失水与根毛细胞和土壤溶液的浓度差有关.水会从浓度高的地方流向浓度土壤溶液高的地方.
烧苗:由于一次性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根失水而萎蔫.
运输:导管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中的水变为水蒸气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根吸水的动力 ②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③可降低叶面的温度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光、温度、空气流动、湿度等。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蒸腾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空气
气孔和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表皮细胞是一种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无叶绿体,对叶起保护作用。表皮上还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启与闭合。
气孔:内有叶绿体。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就是气孔。
1)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的,是CO2、O2和蒸腾作用散水进出的门户
2)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
二、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吸收: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
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③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④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总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小肠内壁有皱襞,可增加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物质交换。)
3、生物催化剂———酶
(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2)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
(4)与人体有关的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酶等几项内容列表如下: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三、人体的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许多肺泡组成。
1、 气体交换
消化道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消化物质
口腔
唾液腺
唾液(淀粉酶)
初步消化淀粉
胃
胃腺
胃液(蛋白酶)
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促进脂肪消化(乳化)
胰腺
胰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小肠
肠腺
肠液(同胰液一样)
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2、气体的运输: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
3、细胞呼吸:细胞利用氧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四、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一)心脏和血管
1、心脏分为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四个腔室,内有动脉瓣和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血管:血管: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血管。②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管。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
管腔
小
大
极小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功能
心脏→全身血管
全身血管→心脏
血液 组织
血流方向
离心方向流动
回心方向流动
从动脉→静脉端
3、动静脉血的区分:动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二)血液循环
1、动力:心脏的收缩
2、规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按一定方向流动
3、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率:指单位时间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成年人75次/分,正常60-100次/分)
心输出量:心室收缩时向动脉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
脉博:心脏的一张一缩的博动,象波浪一样沿着动脉管壁向远处传播。脉博每分钟次数与心跳次数相同。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数值。测量位置:上臂肱动脉;单位:千帕。
(通常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成年人12.0-18.7千帕/8.0-12.0千帕或90-140mmgh/60-90毫米汞柱)
(三)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炎症:白细胞数目突然增加很多。不易止血:血小板过少
2、骨髓的造血功能
1)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2)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值,在一两周内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造血系统得到锻炼,更具备了生命活力。
(四)人体内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的血量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其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异型间输血可以在一定血型之间进行(如图)。但必须输得少而慢,否则会发生凝聚成团,从而危及生命。
(五)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小现象
五、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将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毒物通过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肾脏:产生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基本单位:肾单位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结构:⑴肾小体:a、肾小球;b、肾小囊。⑵肾小管。
2、尿的形成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3、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
成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解释: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废物: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流向输尿管。
病变:1)在无外伤的情况下,人的尿液中同时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那么这个人的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有可能是发炎)。2)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4、尿的的排出
排泄:生物体把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无机盐排出体外过程。
排泄途径:⑴呼吸系统:二氧化碳、水汽;⑵皮肤的汗腺: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⑶泌尿系统:以尿形式排出废物和多余水、无机盐。
六、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芽孢等部分组成。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芽孢(100°C沸水要煮3小时才会死亡):抵抗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
2)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三类。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菌丝。真君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3)病毒:极微小只有最小细菌1%,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病毒形态:球形、杆状、蝌蚪状。
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组成外壳和核酸组成核心。
病毒生命活动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生物的细胞里。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根据种子的有无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藻类、苔藓、蕨类属于非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水中、潮湿 ①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②植物体里都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占地球40%)③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水里 。代表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
苔藓植物:潮湿地带、矮小。 ①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②苔藓植物在生殖过程中形成胚,胚受母体的保护。③受精过程必须借助于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代表植物:墙藓、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山林、田野阴湿环境里。主要特征:①植物体具有、茎、叶,并且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②多数形成孢子囊群,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代表植物:芒萁、肾蕨、海金沙、满江红、金毛狗等。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750种,我国280种)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在外面。主要特征:①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没有子房壁包被,因而种子也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②根、茎、叶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代表植物:马尾松、松、柏、杉、苏铁等。
被子植物:(25万种约占所有植物一半以上)主要特征:①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里,不裸露出来,故称为被子植物。②植物体结构完善,多数具有导管。③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被子植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群: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鱼类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外受精;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⑤心脏有一心房和一心室。淡水鱼类(800多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合称为四大家鱼。海洋鱼类(2000多种):大小黄鱼、带鱼、比目鱼、鲐鱼、金钱鱼、鲨鱼。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①变态发育、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②成体生活上,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作用;④心脏有二心房和一心室;⑤体温不恒定。(青蛙、大鲵:娃娃鱼)
爬行类(晰蜴、鳖、蛇、壁虎、龟等)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鸟类的主要特征:①有喙无牙齿;②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骨中空、内充气体;⑤心腔分四腔;⑥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⑦体温恒定;⑧生殖为卵生。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全身被毛;②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③体腔内有隔;④用肺呼吸;⑤心脏四脏;⑥体温恒定;⑦大脑发达;⑧胎生、哺乳。(白鳍豚、猴等)它们是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④线形动物;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
物;⑧棘皮动物。
原生动物(3万多种):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绿眼虫等(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
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单细胞生物)。
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等。 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③体内有消化腔;④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涡虫等。 主要特征:①背腹扁平;②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蛔虫、钩虫、蛲虫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③体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可以疏松土壤;②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是优良的蛋白质食品和
饮饲料;④可以用来处理有机废物。⑤中药材。 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②有体腔。
软体动物:(10万多种)河蚌、鲍鱼、江珧、扇贝、牡蛎、乌贼、鱿鱼、章鱼等,少数蜗牛,钉螺有害。 主要特征:①身体柔软;②有外套膜;③身体表面有贝壳。
节肢动物(100万种,占动物界84%左右)主要有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等。
昆虫纲(蝗虫等)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头都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③胸部有了对足,一般有2对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②体表都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
(二)新陈代谢
1、概念: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这个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活细胞)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告结束。
3、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概括如下: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备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了人体新旧物质更替的过程。
(三)区分自养和异养,知道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1)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地球上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同化作用的过程中,只能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寄生生物、腐生生物。
2)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酿酒工业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来生产酒精;制造酸奶是利用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乳酸发酵)来生产乳酸。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密闭,避免氧气进入。
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分布在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中,如蔬菜、水果的表面和菜园、果园的土壤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熟知的酿酒、发面外,还能用于生产有机酸、提取多种酶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