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详解内力、应力、应变一、内力的概念1.定义内力,是指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物体内相邻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力(附力口内 力)。杆件所受到外界施加的力称为外力。如图所示为任意一个物体,它是由无穷多的微粒组成的,构件内任意相 邻两个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与微粒之间的相对位置 有关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物体发生变形,其内部微粒之间的相对 位置发生改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之发生改变。我们把这个由外力 作用而产生的作用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简称为内力。2.内力的求法一一截面法显然内力在构件的内部,想要求解内力,只有让内力暴露出来,这样根 据需要求解内力的截面位置,我们采用截面法。假想地把该截面截开,原 构件是平衡的,截开后的任意一部分也是平衡的,即截面两侧的任意一部 分在外力及截面上的内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取截面的任意 一侧,研究其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求解该截面上的内力。具体截面 求解步骤如下。假想截开:在所求内力的截面处(一般是横截面),假想地用截面将杆件 一分为二。代替:任意取一部分,其舍弃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用作用在截面上相 应的内力(力或力偶)代替。平衡:对留下的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根据其上已知外力来计算杆在截开面 上的未知内力(此时,截开面上的内力对所保留部分而言是外力)。根据 均匀性连续性的基本假设,截开后的截面上应该是连续分布着一任意力,截面上各点处都有内力,而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只有六个,我们求解 不出所有各点的内力。根据力系的简化,我们把这个内力的任意力系向截 面的一点简化,通常向截面的形心简化,得到一个主矢一个主矩,如下图 所示。以截面形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X轴垂直于横截面,即沿杆的轴 线方向,y、Z轴在截面面内。把主矢向三个坐标轴分解可得三个分量:沿 着x轴的轴力,沿着y轴和z轴的剪力。轴力,剪力把主矩向三个坐标轴分解可得三个分量:沿着x轴的扭矩,沿着y轴和z 轴的弯矩。我们把这六个分量也称为内力,但是要注意这六个分量是内力的合力或 合力矩。在后面求解杆件的内力,就是求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因为 这几个内力分别对应着杆件的基本变形:拉伸和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扭 转变形、弯曲变形。二、应力的概念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应力是针对某点而言的,我们要描述一点的 应力时,应该指出这个点的位置及过这个点的平面的方位),为了描述截 面上一点的应力,围绕该点取一个微面积DA,如图。在这个微面积上内力 系的合力为DF,由于这个面积足够小,我们假设其内力为均匀分布,则可 得到其平均应力,再取平均应力的极限,可得到该点的总应力或全应力,总应力的方向随着所取点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显然总应力是矢量,其方 向与截面的关系是任意的。我们再把总应力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是垂直 于截面称为正应力,一个与截面相切称为切应力。平均应力全应力(总应力)=lim-lim-=AA dA全应力分解为: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位于截面内的应力称为切应力的单位:Pa,通常用:MPa、GPaolMPa=106Pa lGPa=109Pa三、位移、变形和应变1.位移变形前后物体内一点位置的变化,在材料力学中的位移有线位移和角位 移,如下图所示悬臂梁,在自由端施加一集中力,梁发生弯曲变形。如果 考察某一截面的位移,如自由端的位移,显然截面的形心会产生一个向下 的位移,产生了线位移,同时截面的法线方向也产生了变化,即截面发生 了转动,产生角位移。2.变形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尺寸和形状发生改变。3.应变度量构件一点处的变形程度,应变也是针对某点而言的。(1)线应变(度量物体内一点尺寸的改变程度)。如图我们考察构件内任一点A,在A点附件取任意点B,AB的长为Ax,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发生变形,A、B两点均产生位移到新的位置,则两点之 间的距离变成了AX+AS,设在AX范围内其变形是均匀的,可得平均线应变对于平面问题,如图所示一个小矩形,在外力作用线变成虚线所示的矩形(尺寸发生变化),设在Ax,Ay范围内变形是均匀的则有沿x,y方向的 平均线应变。丝反包AV-分别取极限得到X、y方向的线应变.,.我=11 m J=hm AxtO 卜x-lim 21nM=lim 包 梦-0 Ay(2)角应变(度量物体内一点形状的改变程度)也称剪应变或切应变。定义为直角的改变量。d如图ab与be边互相垂直,变形后为虚线所示,则其角应变为y=&+其严格的表达式为ylim 一一乙abc 0 jO(a)(b)(a)图所示角应变为零(产生了刚体位移,没有发生变形);(b)图所示角应变为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