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967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2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集合八篇数学说课稿小学篇1一、说教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个学习内容。在 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 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 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 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 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 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二、说学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同母分数加 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

2、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 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 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 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 确的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 好的验算习惯。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并在学习活动中 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 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一一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

4、,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 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 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 探究。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 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 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二)尝试研究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 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 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1、小组合作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

5、小数的 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2、算法优化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 比较合理。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 的用减法)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

6、法计算法则。(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 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 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 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 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 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 概念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

7、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 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 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 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al+bl=aba+b,a、b为互质数;al-bl=abb-a,ab、a、b为互质数c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 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学生 当场不能解决,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这次五一长假,陈老师到舟山的普陀山游览了趟。一上码

8、头,我在路标上看到了这样一组信息。2、出示信息。(幻灯)码头f前寺前寺f佛顶山步行要21小时 乘汽车要41小时乘汽车要41小时 坐缆车要31小时3、师:看到这些信息,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到达佛顶山,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所需要的时间。(板书得出):21+41 21+31 41+41 41+31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1)上面这些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1/4+1/4)(2)这属于哪一类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谁会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4)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因为分数单位相同)(5)那另外3组的分数又叫什么呢?(异分母分数

9、)揭示课题师:说的不错,这类题目叫做异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就来 研究它们相加减的方法。(二)、尝试研究师: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 方法解答这道题目,需不需要老师或同桌帮忙?然后小组内互相 交流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 方法?(可以使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学生操作、交流、反馈(板书)(1)1/2+1/4=0.5+0.25=0.75(2)先通分 1/2二2/4 1/2+1/4=2/4+1/4=3/4(3)画图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势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化成小数,这样计算简便)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化成小数来计算,现在请你选

10、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从2+1/3、1/3+1/4中任意选择一题,进行计算。反馈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重点幻灯演示1/2+1/3=3/6+2/6=5/6,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 样计算?1/3+1/4=4/12+3/12=7/12师:咦,刚才不是很多同学喜欢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吗?为什 么现在全部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了?(因为1/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师: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呢?(化成小数计算虽然很快,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这样做的,运用通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可以用在所有的异分母加法题中。师:要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 么?(幻灯)师:每种方法各有优

11、势,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人都有自己 的特长,所以,计算题目选择什么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 进行选择,那么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方法呢?想一想为什么介 绍这种方法?学生看书,交流。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师:(1)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2)回忆一下,我们整数加法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 方法)那么分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写出这几道用减法验算的算 式?(板书)3/4-1/2 7/12-1/4 5/6-1/23/4-1/4 7/12-1/3 5/6-1/3师:异分母分数加法题,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得出两种计算 方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减法题,我们

12、有办法计算吗?请从这些 异分母分数减法中任意选择一题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 一下,看看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并观察一下验算是否正确?反馈:教师板书(3/4-1/2出现两种情况,其余只出现一种解题方法。)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 算。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后再加减。对应算式并板书:化异为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幻灯出示)(并在书上补 充完整)(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幻灯 出示)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1/5+3/20=()/()+()/()=()/()5/6+5/12=()/()

13、+()/()=()/()5/12-3/8=()/()+()/()=()/()5/6-1/3=()/()+()/()=()/()改错创设生活情境练习现在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各班都有读书串串烧,我们图 书室这学期也新买了一些图书,我丛图书室的乐老师地方了解 到:幻灯出示: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2/5科技书占总数的7/12连环画站总数的1/10师:请同学们从以上信息中任选2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反馈交流。4、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1/2+1/3=1/3+1/7=1/4+1/15=1/2-1/3=1/3-1/7=1/4-1/15=5、思考:()/()+()/()=11/12要求:括号

14、里填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什 么?(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21+41=2/4+1/4=3/4 21+31=3/6+2/6=5/67/12-1/4=7/12-3/12=4/12=1/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数学说课稿小学篇2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 册52至5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 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

15、 础。二、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三位数 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 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三位数不退位减的算 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并验算。说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四、说教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 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 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

16、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 互交融,融为一体。首先出示旧知,以回忆只是为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 出示大家熟悉的动画片人物。数学说课稿小学篇3一、说教材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 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 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 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本课时是 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 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

17、段。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 分段整理。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 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使 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 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 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 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了更加 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 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 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一分段整理一制作统计表一分析数 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

18、的方法采用多 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 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 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为 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难点能对 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做出决策。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 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 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 学目标显得很重要

19、。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统计与 概率第二学段提出这样一些具体目标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 和预测并能进行交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 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 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 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 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 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

20、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 法之一。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 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 活动之中。三、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 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 习共同体。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灵活采 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根

21、据服装型号分段、用画正字等 方法整理、绘制统计表、利用统计数据到服装厂定做校服等。用 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强烈的探究兴趣驱动 下对本来枯燥的统计知识产生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每个学生都 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尝试、合作商讨、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法 真实经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特别是学会了分段整理的方 法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 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 新

22、理念的指导下我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景同学们为了看上去整 齐漂亮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上 校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测量身高、胸围等。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买校服之前的 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接着我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用本班学生身 高数据制成的身高记录单。然后我导入课题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是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板书课题数据的分段整理二.探究新知1、分段整理数据1让学生观察身高记录单教师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 道了什么知道本班学生总人数和每个学生的身高。再观察记录单 你能看出当时我们班最矮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厘米最高的同学身 高是多少厘

23、米吗2教师向学生说明校服厂生产的校服分为大号、中号、小号三种。2多媒体显示小号一身高120_9cm中号一身高130139cm大 号-身高 140149cm3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每种型号的校服需要买多少套呢引 导学生明白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教师板书分段整理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呢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 可能为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4让学生比较那种记录方法比较好并说出理由。接着要求学 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组长要做好分 工看哪组能整理得既快又准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 神获得成功的体验。2、制作统计表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画正字的记录单直接送

24、给厂家呢还应 该怎么办板书制统计表接着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 表。填好后再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既能反映总 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我提醒学生还要填写统 计表名和制表日期。让学生给统计表命名。3、分析数据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想一想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 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服装做多少套共做多少套。我再点明这就 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4、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问题的我们经历了 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3、制统计表4、分析数据5、教师进行小结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 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广泛的。

25、下面我们要 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让学生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整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 法2、做想想做做第2、3题。方法与第1题相同通过巩固练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应是课堂上所 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 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分段整理收集 数据一分段整理一制统计表一分析数据数学说课稿小学篇4、【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

26、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 学一年级下册P81例1及P82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分针正好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及1时 与60分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展开教 学的,掌握本课知识既为下一课学习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出某 一时间做好准备,又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 下基础。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 二60 分。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 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自觉养成遵守 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

27、会读、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的 进率。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儿分。二、【教法、学法选择】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故事、游戏贯穿 于各教学环节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 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 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 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三、【教学程序设计】第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1、谈话引入:这个学期,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聪聪和 明明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上课、做游戏。今天为了 准时的

28、和我们见面,他俩特地起个大早,让我们瞧一瞧,他俩是 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出发去学校?(课件出示挂钟,学生读时 间)哟,聪聪和明明可真准时,刚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课件出 示P81的主题图)2、质疑:面对主题图,学生发现钟面上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他们会根据钟面猜测、争辩,急于弄清楚学校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老师就此点明课 题并板书。【这一环节巧妙地从聪聪和明明的作息安排进行认整时、半 时的复习,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上课情景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利 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在出现不同意见时进行质疑,激起学生想 弄懂知识的欲望,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第二、

29、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钟面刻度(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时针走到 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 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多少分?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 多少分?(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了 5小格,刻度1表示 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6)学生把结果填在P81的钟面刻度图上,尝试用最快的速 度记住每个大格刻度各表示儿分。交流记忆方法。【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

30、学生们 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用1小格1小格地数或5小格5小格 地加的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 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 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 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 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1)释疑: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呢?(8时15分)愿意 把你认识时间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吧。(2)指名学生介绍方法,教师进行小结。(3)(把例1的3个钟面帖在黑板上)指名学生读出时间。(4)学生试用两种表示方法把黑板上三

31、个钟面的时间写在练 习本上。(5)指名学生上黑板写,其它学生进行评价,找出写时间时 应注意的问题。(6)游戏: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在这一环节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介绍认读时间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学习、优化各种不同的认读方法,又培养学 生的概括能力。在试写时间时,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 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学会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同伴,还由 于评价过程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全体学生注意到了准确、整洁、美观等问题,特别记住了分钟数不到10,就要在分钟数的前面 加0。而击鼓传花的游戏则寓练习于玩乐之中,避免了单纯练习 的枯燥乏味,更

32、使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5、认识时、分的关系(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 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 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 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 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 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 一个钟面)(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3

3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 生的结论。【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 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 终丁,发现了 1 口寸二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 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第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1、老师报时间,学生拨学具钟。2、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出自己的作息时间,另一个同学 读时间。【通过动手拨一拨,动口说一说,充分调动了眼、手、脑等 感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 受到了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教育。】第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2、游戏:开

34、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全 班学生排着队开火车,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学生根据画面提 示回答问题。如“呜火车开到哪里去?”“火车开到广州去。”“开到广州是几时?”“开到广州是n时20分。”【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 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第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1)实践作业:20年10月12日早上9时,一个令所有中 国人骄傲与自豪的时刻,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现在让我 们一起回顾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播放神州六号发射的资料影 片)我们的神州六号在太空上遨游了几天后,安全

35、着陆的那一刻 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返回着陆 吗?请上查找它着陆的准确时间,设计一个漂亮的钟面,把这个 时间表示出来,下节数学课我们将用这些作品办一个钟表展览,好吗?【课后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性与创造性,由于神六返回着陆的 时间是4时33分,又一次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了完成作 业,学生必须自觉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去探究新知,学生思 维的翅膀才会愈张愈开、越飞越高。】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 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概 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 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数学说课稿小学

36、篇5一、说教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 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含 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由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体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的。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 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 系、提高几何知识掌握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 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 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7、培养学生初步 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 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 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 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 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 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三、说学法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

38、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 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 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 造性的思维火花。四、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实验求证、讨论归纳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 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C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近似圆锥形的沙堆,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他们想知 道的知识,很多学生都想知道沙堆的体积有多大,从而导出课题“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 探索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2、探索实验,得出结论A、动手操作把一

39、个圆柱形木料的上底削成一点,让学生观察削成的圆锥 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要求先标出上底的圆心点,不改 娈下底面,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oB、观察猜想观察、比较圆柱体与圆锥体。突破知识点(1)“等底等高”;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积与它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突破知识点(2)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小、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2、圆锥体积是与它等 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设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学生独立思 考后交流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联想和交流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 创新能力。C、实验求证学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用天平称圆锥

40、体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木料的质量;(2)把圆锥体浸装有水的圆柱形水槽里量、算出体积;(3)用装沙或装水的方法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由教师 操作演示变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演示、交流、讨论,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圆锥体积二底面积X高X 1/3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设想、探索、实验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3、应用结论,解决问题(1)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例10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 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道练习,巩固

41、了所学知识。(2)基础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rWj是1.8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这道题是培养学生联系旧知灵活计算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3)出示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 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 有多少千克?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4)操作练习。让学生把实验用的沙子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 的体积,这道题就地取材,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

42、趣。4、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在课后从生活中找一个圆锥形 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样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继续探 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说课稿小学篇6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平均数”。2、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 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 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 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 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 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理 解平均数的

43、含义和求平均的方法。3、教学重难点: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 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 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 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就是教学 的难点。4、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 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 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 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44、: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 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 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 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二、说教法: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 畏难情绪。“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而现行教材中应用题 往往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 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 则,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

45、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 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 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 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 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 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 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

46、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 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 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星期天,三个好 伙伴一起去钓鱼。他们分别钓了 6条、11条、4条。请你想个办 法,使他们的鱼同样多。”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 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 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火柴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摆出结果,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反思刚才的操作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用多媒体继续演示“又来了 个同学,他钓了 11条”,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

47、的过程并交流。我们知道“平均数”与“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为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 在的量,而平均数却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因而在 教学时,我并未让学生进行操作,而是通过让学生在交流与想象 中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为随后的深化作好预设。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乂 来了四个同学,分别钓了 10条、7条、9条、8条”,仍旧让学 生在头脑中想象,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 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 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

48、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 出“平均数”及其含义。(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 的“买半票”引出身高的话题,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随 意抽取几位作比较。接着,我又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同学起立,比较身高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因为坐在最后的同学往往个子比较高。我又请第3小组和第4小 组同学起立,再进行比较,学生发现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 每人的身高加起来再比,又发现两组人数不一样,还是无法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俳状态,我抓住时

49、机 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比较出这两组同学哪组更 高一些?”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 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来比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 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 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 欲望。(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确了探究方向即求每一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后,我便组织学 生开展讨论:“要求每一小组的平均身高,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 工作?”让学生懂得要先收集每个同学的身高才能计算。源于学 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促使 他们主动进行合作,以取得小组竞赛的胜利。在音乐声中

50、,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活动。允许学生离开 座位,独立收集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填入统计表中,计算出平 均身高,然后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统一结果,由组长填入汇总 表中。这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 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 者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热心帮助他们处 理突发事件,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各种 计算方法,一一加以肯定,鼓励简便算法,并总结基本方法:总 数/份数二平均数。紧接着激发学生思考:“第1小组的平均身高 为138厘米,所以他们组每个同学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对吗?”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