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951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96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ALRE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课程内容5、规划对象的特点二、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三、浅层地温能规划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四、规划编制研究依据五、规划内容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七、规划编制研究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八、工作手段九、规划编制成果构成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案例介绍背景O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各地各级领导高度浅层地温能开发对于落 实科学发展观、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大作用,积极推动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O规划是筹划或者谋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 对未来状态所进行的一种安排。规划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调查 与评价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寻求最佳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浅层地温能资源 开发利用规划是政府推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行动蓝图,是科 学统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各项工作的行动方案。O编制规划的目的:统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浅层地温 能开发利用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和产业发展格局;提升浅层地 温能开发利用的效率、水平和规模;规范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行 为人、规划对象的特点一浅层地温能资源特点O浅层地温能是指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地 温热能,采用热泵技术进行采集利用后,不仅可 以供暖,还可以制冷。地层浅部一定深度内(200米以内)温度相对稳定,受地域和气候环境影响不大,分布广泛,储量巨 大。o浅层地温能新型的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可循环再生、清洁环保、经济实惠、安全性强和可就近利用等优点。人、规划对象的特点一浅层地温能资源特点O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资源和能源的双重属性,但 与其它的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不同,也与 太阳能、水能等不同,在地球的表层都有分布,在适合的地方都可以开发利用。O浅层地温能通过热泵技术进行采集为建筑物供暖 制冷,较常规供暖技术节能50%至60%,运行费用 降低30%至70%。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替代煤炭等非清洁,对于节能减排也有积极效应。一、规划对象的特点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用途O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就是要通过热泵技术的 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和地下水中的低位 能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位能,达到供热制冷的 目的。O浅层地温能可以为建筑物供暖制冷。O浅层地温能可以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气 温气候。:、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资源、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理论方法。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其评价理论与方法。浅层地温能资源利用适宜性分区理论与方法一根据浅层地温能资 源的性质、功能和社会需求,划分不同的资源利用区,实现不同 的资源利用功能,使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不断朝着有序 化和高级阶段的方向发展。浅层地温能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优化配置分析方法一布局优化、结构优化、规模优化、效益优化。浅层地温能资源利用管理与控制理论一确立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利用的标准、根据该标准衡量浅层地温能资源利用系统的状态、采取浅层地温能资源利用管理的纠正措施。浅层地温能资源供需预测分析理论与方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方法(SWOT方法)。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指标和考核标准优化分析方法。三、浅层地温能规划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编制浅层地温能规划的基本要求O 1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规定o 2要与相关规划相协调o 3科学性,即实事求是原则o 4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可应用性o 5要具有创新性一具体体现在规划理论、规划方法和内容的创新o 6要多学科结合,官、研、用户、利益相关者等各方面相互协调结 合。O而查评价与研究相结合,区外经验借鉴与规划区典型解剖 而结合。O定通5%与定量分析相结合。O创新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O科学研究与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部门意见征询协调相结 合的原则。三、浅层地温能规划的基本要求与主要任务浅层地温能规划的主要任务:L调查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问题,分析浅层地温能资源供需形1势2.确定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大战略,制定浅层地温能 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目标任务和各规划阶段的目标任务。3.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区划及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4.确定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布局、模式、服务领域与主要 建设项目和示范工程。5.确定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动态监测工程。6.进行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科学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替 代方案。7.测算规划的投资效益,建立和完善资金筹措措施,研究制定规划实 施的保障措施和协调机制。四、规划编制研究依据编制研究的法规政策依据1.法规依据 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城乡 规划法、可再生能源法等。2.政策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温能开发利 用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 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以及国家关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国家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国家相关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政策。3.规划编制规范和技术要求 没有出台浅层地温能开发利 用规划编制的国家或者地方规范和技术要求,为此参照矿产资 源、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调查等规划编制的标 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编制规范和技 术要求进行探索研究。四、规划编制研究依据编制研究的法规政策依据4.技术标准规范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规范、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等技术标 准规范5.需要遵循或者协调的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地热资源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矿产资源总体 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供热规划、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住 房建设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人防设施规划、各区 县城乡总体规划等规划。四、规划编制研究依据编制研究的技术依据-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已有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典型工程调查评价等科技 成果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规划的定位与规划依据7(1)规划目的(2)规划基期、规划期限、规划阶段规划基准年规划期展望期(3)规划范围(4)规划依据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一)规划目的 统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作 形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结构 和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效率、水平和规 模规范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行为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一)规划范围及适用对象O规划地域范围地表以下岩土体、地下水中蕴藏的浅 层地温能资源,规划区面积大小。o规划地下深度范围水源热泵系统至地下500米以上,地源热泵系统为地下120或者200米以上。o规划时间范围o规划的重点地区o规划适用对象地表以下岩土体和地下水中的浅层地 温能,用于浅层地温能资源利用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以及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 行疥。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一)。规划的法规政策依据。编制研究的技术依据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形,势、机遇与发展战略选择(1)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背 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2)国内外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借鉴与未来趋 势(3)浅层地温能资源蕴藏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 题(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需求预测及其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选择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三)。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与目标任务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 战略部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推动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2)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编制研究要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强化公众参与措施,充分征求意见,注重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 现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科学论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O基本原则(1)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科学保 护的原则(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的原则;(4)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5)提高利用水平,走集约化道路的原则;(6)密切结合实际,体现特色,地面与地下相结合,近期 与远期相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7)与其他规划相协调,公共优先的原则;(8)地下水热泵系统要考虑其可灌性,坚持以灌定采的原 贝U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三)O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任 务2规划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1)、制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建立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及其考 核标准标系(2)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中应该设置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类指标(3)约束性指标可以考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供暖和制冷面积将达到 xxx平方米(如到2015年,累计实现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供联(制冷)面积 为1000万m2;到2020年,累计实现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供暖(制冷)面积 为3000万m2)o(4)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应包括开发利用的浅层地温能总量(规模)目标、资源利用率目标、回灌率目标、浅层地温能开发模式 与结构优化目标、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目标、产业发展目标、地质环境目标、垂向上分层开采的规划目标及适应条件,管理制度建设目标等。3规划任务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四)b浅层地温能资源区划与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V 1浅层地温能资源区划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适宜性区划(开发利 用方式如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开发适宜区,浅层地温能 应用领域和用途的适宜性分区等)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五)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总体部署1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服务领域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分区(根据与各种 相关规划协调研究确定重点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制 开发区、禁止开发区)3浅层地温能勘查区块和开发利用区块及其相关权益管 理方案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模式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与发展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六)。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示范,项目与技术研发推广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设备、自动控制系 统、浅层地温能动态远程监测网络系统等的研发及其推 广与产业化发展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七)O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动态监测1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部署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远程监测与 管理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八)。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及 其减缓措施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不良环境影响的 减缓控制措施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九)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与效益分析F(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概算(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筹措方案(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分析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健全浅层地温能资源管理法规体制、管理机构、管理主体 部门和协调部门(2)制定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财政税收等一系列补贴优惠或者 激励政策,出台对原有供暖系统进行改造的补贴政策等(3)制定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准入制度、准入程序、准入条件、准入审查依据(4)建立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制度(5)建立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目标落实责任机制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实施机制、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五、规划内容(文本编制大纲)(十一)O附则F(d本规划与其它规划的衔接(2)本规划的解释机关五、规划内容卜(十二)规划附图附表编制内容-附图,(1)浅层地温能资源区划图(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适宜性(地 源、水源热泵)区划图(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分区图(4)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部署图(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示范 项目分布图(6)浅层地温能动态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图五、规划内容(十二)规划附图附表编制内容b附表f(1)浅层地温能资源统计表(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规划基期)统计表(3)浅层地温能资源规划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规划控制指标及其考核标准表(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与规模规划表(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概算表(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筹措方案表(7)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分析表五、规划内容(十三)规划编制说明暨研究总报告内容说明规划编制过程,解释规划内容,面向政府管理群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人员,尽可能大众化,让非专业人士都能够看得懂,便于广泛宣传推广。O 1、规划编制过程O 2、规划相关术语内涵o 3、规划目标指标说明 o 4、规划重点问题说明o(1)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形势、机遇与发展战略选 择o(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研究o(3)浅层地温能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研究o(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示范与动态监测工程研究o(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研究o(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投资效益与保障措施研究o(7)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保障措施研究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o浅层地温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1研究(1)浅层地温能资源特点及资源分布与区划(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4)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评价(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0-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指标 体系研究(1)国内外经验借鉴和开发利用模式调查评价(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形势与需求预测(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机遇与困难分析(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思路与战略选择研究(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目标任务研究(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体系研究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0-O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总体部署(1)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服务领域(2)论证确定规划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分区(3)浅层地温能勘查区块和开发利用区块及其相关权 益管理方案(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模式(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产业体系与 产业发展重点研究(7)浅层地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设备、信息控制 系统、监测技术等的研发(8)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广研究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示范 项目与动态监测工程研究(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与示范项目的目 标任务与部署思路研究(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与示范项目总体 规模与布局研究(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与示范项目选择 论证(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与示范项目推进 措施研究(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远程监测与管理研究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L-)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研究(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分析(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背景及其影响因子 分析(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标 准研究(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研究(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6)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控 制措施研究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L-g-)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投资效益与 保障措施研究(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总额概算(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筹措方案(3)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分析(4)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效益分析(5)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资源环境效益分析(6)浅层地温能资源管理法规体制、管理机构、管理主体 部门和协调部门六、规划专题研究内容L-8-)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投资效益与 保障措施研究(7)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准入制度研究(包括准入程序、准入条件、准入审查依据等管理制度研究(8)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制度研究(9)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财政税收等一系列补贴优惠或 者激励政策研究,对原有供暖系统进行改造的补贴政策研 究(10)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目标落实责任机制与国土资源管理 部门的监督管理实施机制、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研究(1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七、规划编制研究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规划编制设计(调研和专题研究(规划文本和说明(征求意见、评审开展规划编制 设计调研、提 出规划编制设 计,开展专家 研讨咨询,规 划设计评审,规划编制工作 正式展开。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开 展专题研究,进行咨询研讨。完善研究报 告,编写规 划文本和说 明,征求专 家意见,开 展研讨。征求国土资源部 门意见、政府有 关部门、行业意 见、区县意见,完成规划成果专 家评审,上报领 导审查发布,组 织实施。三段技术路线八、工作手段O(一)系统、全面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相关 资料、信息和成果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数据、图、表、文 献、研究成果和浅层地温能与本地各部门的经 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的资料。2.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国内浅层地温能开 发利用方面的各种相关资料。3.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国外浅层地温能 开发利用、管理、研究和典型案例资料、信息。八、工作手段O(二)实地调查、访谈、现场考察研究1.本地的浅层地温能资源蕴藏、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2,本地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背景及其发展趋 势3.浅层地热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与服务领域,以及浅层地温能资源的 开发利用需求和供给。4.本地城市发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结构和发展趋势。5.国内浅层地温能产业及其相关科学技术、设备、设施的发展状况和趋 势。6.向内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7.本地及其他地方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与效果。8.本地(其他地方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投资与效益,和投资构成。9.本地及其他地方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营模式。10.本地及其他地方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措施、政策及其存在 问题。11.本地各种规划特别是地面地下空间、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规划。八、工作手段O需要调研收集的资料(国土资源领域)I地热资源利用规划(规划文本、说明、附图附表)O 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文本、说明、附图附表)O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O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划文本、说明、附图附表)O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规划文本、说明、附图附表)O现有浅层地热(或地热)开发管理制度情况O现有浅层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税费政策O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产业现状O浅层地热能利用工程现状(模式、分布、规模)O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O地热资源管理规定O地热开发对环境补偿相关政策O地矿开采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八、工作手段O需要调研收集的资料(发改委)I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利用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等;f 2、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战略o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发展纲要;o 4、高速公路等交通发展规划和远景预测;o 5、工业发展规划o 6、对新能源开发的金融支持策略或相关研究方案、政策八、工作手段。需要调研收集的资料(住房城建部门)O住房建设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O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O各区县城乡总体规划O各功能区总体规划O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O供热工程规划建设情况O地下管网分布与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情况O供暖规划情况、传统供暖的经济技术资料O房地产开发及销售资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八、工作手段O需要调研收集的资料(环保、水利、林业、农业、旅游文化部门)O浅层地热开采的环境保护要求O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及实施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纲要O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O水利工程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附图附表)、O水土保持规划、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状及变化趋势,治理规划,重 大工程布局o林业用地规划(2010-2020),包括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林业重大工 程布局规划等o生态公益林保护规划(2010-2020)生态建设规划o农业综合开发规划(2010-2020)o 2009-2020年旅游设施建设情况及用地统计,发展规划和用地需求预 测,风景名胜区规划等;o文物古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占地及保护方面的资料。八、工作手段O需要调研收集的资料(统计、财政部门)o 2006-20010年历年统计年鉴o 2006-2010年历年财政综合统计年报o财政对新能源的支持政策o财政对新能源的税收政策特别注意收集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供热规划 城市规划、重大公共工程规划等八、工作手段O(三)研讨咨询召开专家咨询研讨会、部门意见征询研讨 会、公众参与及相关利益主体座谈会、规划协 调会、规划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论证会等各种 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集中各方面 的智慧对开发利用战略、规划目标任务、开发 利用适宜性区划、开发利用规模、运营模式、开发利用示范部署、开发利用监测体系建设、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开发利用投资效益、开发 利用管理等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八、工作手段O(四)室内分析研究、制图制表和研究报告撰写O采用数据分析、图形图表分析、区域分析、统计分析、SWOT方法、系统分析法、类比分析法、GIS技术方法、数据分析、优化比较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经验借鉴法 定量定性预测分析法、规划环境评价方法、区域环境 影响评价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价方法、环境经济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技术 经济方法分析、成本效益比较法、政策分析法、法经 济学分析方法、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等分析研究法进 行研究完成专题研究;完成规划文本编制;相关图表的绘制;编写编制说明。九、规划编制成果构成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案例介绍天津市规划编制成果介绍成果之一:专题研究1 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研究广战略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开发利用研究41 示范与动态监测工程研究成果之二:规划文本喉总则规 划 文 本,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1*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栽居四章开发利用总体部署I第五章监测网建设六章效益分析久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总则O规划目的I 促进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形成合理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提高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规范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和秩序。O规划依据O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H-2015年,展望期为2016-2020年。o规划范围天津市域H919.7平方公里范围内,地表以下岩土体(200米深度 以浅)和地下水(地下深度400米以浅,温度25以下)中可开发利 用的浅层地温能资源。第一章现状与形势开发利用优势-一气侯、地质环 境、资源量、地热资源F开发利用现状-一开发利用成效明显,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形势-节能减排要求,发 展机遇良好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缺少引 导鼓励政策据调查,天津市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冬、夏 季可利用资源量为174.8万亿千焦,约合5974万吨标 准煤,冬季可供暖面积L 35亿平方米,夏季制冷面积 1.27亿平方米。扣除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造成的 能源消耗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4481万吨,可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1.17亿吨,二氧化硫38.09万吨,氮氧化 物33.16万吨,煤灰31.37万吨。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O指导思想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按照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发 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促进浅 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提升浅层地温能资源 开发利用水平,充分挖掘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积极促 进天津市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责任 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地下水地源热泵 系统的开发利用 应符合水资源开 发利用规划和管 理的要求地源热泵系统 坚持供暖制冷 同时发展,冷 热能量平衡勘查先行 合理布局 示范推进 协调发展政策扶持 科技引导 市场推动 规范运作优先发展公共 建筑项目,适度发展民用住宅项目鼓励发展地埋管 地源热泵系统,控制发展地下水 地源热泵系统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到2020 年目标到2015 目标总体目标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总体目标积极推动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研究 及其推广应用,强化浅层地温能资源统一管理和技术 支撑能力建设,充分挖掘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潜 力,全面提升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利用规 模,大幅度提高浅层地温能在天津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力争使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规模处 于全国领先水平。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年份供暖(制冷)面积(75 m2)合计开发利用量(万亿千焦/年)替代标准煤(万盹)20103503.0312.22015140017602020330044149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实现的臧排目标(每年)年份二氧化碳(万吨)敕量(吨)氮氧化物量(吨)二氧化硫(吨)合计(万吨)201032858907104132.420151173137331638091182020294784182899522296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年份示范工程监测网建设法规规范体系建设2011-201520新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 发利用项目100%建设监 测系统,完成中心监测 站和开发利用重点区域 的控制性监测网点建 设。建立基本完善的浅 层地热能资源开发 利用政策法规制度 和技术规范体系。2016-202050新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 发利用项目100%建设监 测系统,建立全市浅层 地热能利用区域控制 点,形成完善的浅层地 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 网络和工作体系。建立完善的浅层地 热能资源开发利用 政策法规制度标准 规范体系。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规划任务O优化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布局。O科学部署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O建立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网络,开展监测工作。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分区 基础开发 利用 规划 分区管理 规则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一分区基础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一分区基础适宜区(I级区)较适宜区(II级区)一般适宜 区(in级 区)蓟县山区东部、东丽区部分地区、滨海新区东部地区、静海县西 南的部分地区.宝抵;区北部、蓟县南部、武清区 西北部和东南部、东丽区和西青 区大部、中心城区南部、津南区、静海县东部、滨海新区南部武清区中西部、北辰区中北部、宁河县、中心城区北部、东丽区 东部和西部、滨海新区东北部、静海县中西部宝旺新城团泊新城天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图适宜X较道宜区欠适宜区茶岩山区承要水源地H7 o(r 205;0QIlfOO 205 80比例尺:u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一规划分区地下水和地埋 管地源热泵系 统开发利用区地埋管地源热泵 系统开发利用区地下水和地埋管 地源热泵系统不 宜开发利用区县部县和部区、E.E.区 海西河部北诋部清辰青 静东宁西东宝东武北西区区地河地 城新分宁部 心海部、南 中滨大区东区、蓟县北部基岩山1 区,国家法律和 相关规划禁止进 行地下资源开发 利用的区域,以 及铁路、公路、地下隧道、地铁、人防工程等工程1 设施区 Z面树kn?)开发区类51、宝好新城京津新城泊新城比例尺:地卜水和地埋 管地源热泵系 统开发利用区地下水和地埋 管他源热案系 统不立开发利地域管电源热分 奉境开发利用区适合采用地坤当地源为亲 系究不适合呆阳地下水 地源焦泉系统开发利用淮层地养俺资源既适合采用他爆管地擦热 泵系桀又适合采用地下 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明 浅层地热能资源天津南北部亚皆山区 国家法律租相关规划#止进 行地下资捺开发轲用的区城 Rft.公JS.地下凝道.地 帙、人防工程等工程设籁区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图雉下水和纯城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出1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明区重要水耽地下水!地堡管地源熟泵系统不宜开发利用区第三章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一管理规则O在地下水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应优 先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采用地埋管地源热 泵系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咸淡水窜层。采 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应 建设回灌井,以灌定采,回灌率不低于95%。o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严格限制选择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地 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优先选择双U地埋管,地埋管穿过咸水底界时,应做好咸水止水。第四章开发利用总体部署工开发利用方向与服务范围2开发利用重点区域布局及规模3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第四章开发利用总体部署一方向、范围建筑供暖(制冷)服务范围服务方向第四章 开发利用总体部署一布局、规模重点区域: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市重点工程各区县的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区、产业园)47个示范小城镇(村)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总体部署图(2011-2020年)I心城I城界开发重点区域地下水和地埋管葩源热泉系统开发利用区地坪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地下水国地埋管烛源热泵紧扰不宜开发利用区比例尺:区县名称新增开发利用面积(万n?)20112015年20162020年中心城区85125滨海新区325605东丽区85125西肯区85155济南区70135北辰区70135宁河县5595武清区105195静海县75155宝城区95175总 it10501900第四章开发利用总体部署一布局、规模各区县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04m2)行政区2011-20152016-2020 年天津市10501900中心城85125滨海新325605东丽区85125西青区85155津南区70135北辰区70135宁河县5595武青区105195静海县75155宝垠区95175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重点项目分布图(2011-2015年)地源热系利用重点项目犍卜水和地理首堆源热系系统开发利用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地F水和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不宜开发利用区比例尺:W 停Mfr 公第四章开发利用总体部署一布局、规模开发利用重点项目行政区重点项目中心城区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文化中心、恒隆广场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局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功能区,小范 小城镇配套公建东丽区东丽湖旅游度假区,东丽开发区,示范小城镇配套 公建西青区西青开发区,工业大学,范大学,示范小城镇配 套公建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南开大学新校区,津南开发区,示范小城镇配套公建北辰区北辰科技园区、产业园,示范小城镇配套公建宁河县宁东工业园,示范小城镇配套公建武清区武?青开发区,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不 范小城镇配套公建静海县团泊健康产业园,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示范小城 镇配套公建宝垠区宝抵新城、京津新城,解放军运输学院新校区,示 范小城镇配套公建第四章 开发利用总体部署一示范工程20彳1 20行年建立示范工程20个(D地下水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示范工程(10个)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5个)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4个)地热与浅层地温能联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1个)(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区示范工程(10个)包括公共场馆类3个,医院2个,厂房2个,示范镇居民住宅配套公建2个,住宅1个。20162020年,建立示范工程50个第五章监测网建设一内容地下水和地层温度变化,地源热泵 系统的节能效率变化,地源热泵空调系 统耗电、冷热量变化,地下水地源热泵 系统的地下水位、抽水量、回灌量变化 等。第五章监测网建设一布设O 1.监测站点全面覆盖整个天津市域的浅层地温能 资源开发利用项目。o 2.兼顾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地 质构造单元;兼顾不同的利用方式和工程规模、不 同功能建筑;兼顾浅层地温能资源与深层地热能、燃气、太阳能、风力等联合型多种能源综合利用项 目的监测。第五章监测网建设一站点建设20102015年建设监测中心站,完成示范工程、重 点项目、地下水地源 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项 目等监测网点建设任 务;建立浅层地温能 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区 域的控制性监测网络 体系。20162020年完成新建示范工 程、重点项目监测点 建设任务;补充建立 全市的浅层地温能资 源开发利用区域控制 监测网点,形成完善 的覆盖全市的浅层地 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动 态监测网络体系。第五章监测网建设一工作体系、信息系统。出台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站点建设标 准、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工作规范、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管理制度、浅 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开展监测技术培训;建立监测工作体系,对监测信 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管理。O建立全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监测信息系统。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网分布图(2010-2015年)iiroo,已建效测系统施F水和地埋管地源热泉系统开发利用区地埋管地濠热泵系统开发轲阳区地下水和地用管地源热菜系统不立开发利用区比例尺:第六章效益分析到2015年,年可替代标准煤45万吨,减少消耗 的电能364万度/年,减少污染物总量118万吨,减少 环境治理费1466万元。到2020年,可替代标准煤112万吨,减少消耗的 电能875万度/年,减少污染物总量296万吨,减少环 境治理费3664万元。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O健全组织领导机构O加强法规及制度建设O出台支持和鼓励政策O鼓励科技创新与推广O强化规划宣传和落实成果之三:规划编制说明规划数据说明规划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说明规划数据说明1.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面积I 一是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提供的现状数据,按趋势增长法推出一个规划数据。二是结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供热专项规划(2008-2020)和天津市可再生 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供的新增建筑 面积,推算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需求面积。两种方法得出的数据基本在2015年1400万平方米,2020年3300万 平方米左右。2015年目标与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征 求意见稿)规划和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征求意 见稿)的地源热泵供暖面积基本衔接。规划数据说明o 2.浅层地温能资源可利用量F 根据规划面积和天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报告提供的可利用资源潜力,得到一个比例。再根据调查 报告提供的资源量,得到2015年17481 TJ/a,相当于 替代标准煤60万吨;2020年43702TJ/a,相当于替代标准 煤149万吨。扣除因开采浅层地温能资源造成的能源消耗,分别节约标准煤45万吨和112万吨。规划数据说明o 3.浅层地温能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增长量根据环保局的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 划(征求意见稿)和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现代服务业 布局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得到2015年和 2020年能源总消耗量分别为10996万吨标煤和16877万吨 标准煤。将浅层地温能资源可利用量除以能源总消耗量 得到2015年为0.6%,2020年0.9%,分别是2010年(0.2%)的3倍和4.5倍。规划数据说明o 4.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减排量 根据工业锅炉燃烧1吨标准煤产生的煤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标准,及2015年和2020年浅层地温 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标,得到本指标:2015年年减少 向大气中排放煤灰3137吨、氮氧化物3316吨、二氧化硫 3809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