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已学知识进行不断巩固和提高。
2、通过两道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的优良品质和运用数学建模以及化归意识。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识别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识别的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图片欣赏,你能求出图中建筑物的高度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如果不能实际的量出此建筑物的高度,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既快又简便的得到它的高度呢?(利用所学的知识)
达标练习1
例题分析1:古代一位数学家想出了一种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法:如图18.3.12所示,为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OB,先竖一根已知长度的木棒O′B′,比较棒子的影长A′B′与金字塔的影长AB,即可近似算出金字塔的高度OB.如果O′B′=1,A′B′=2,AB=274,求金字塔的高度OB.
例题分析2:如图18.3.13,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达标练习2
练 习: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6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见作业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