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888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DF 页数:122 大小:5.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中国电力企业寐合会科技服务中芯目录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的定修管理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修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定修制的管理体制点检定修制的相关标准示例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用并在使 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实施对设备 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设备一生产出设备综合效率=-X100%设备一生投入设备

2、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 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管理思想现代化:建立对设备一生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现代化:追求设备寿命周期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管理方针现代化:做到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管理组织现代化:层次减少,职能下放,重心下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制度现代化:推行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管理标准现代化:实行企业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方法现代化:把定

3、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实施综合管理;*管理手段现代化:采用信息化、监测与诊断技术,实施设备倾向性和动态管 理,使设备受控;*管理人才现代化: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人才;*管理措施现代化:实施设备管理的PDCA循环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维修管理方式的基本方式如下:事后维修(故障维修):针对非重点设备和突发事故的设备。预防维修A计划预维修:“过维修”和“欠维修”现象较严重,需改进。A全员设备维修:以点检为基础的维修,与状态检修相适应,适合国情。预知维修(状态检修):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检修。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基于设备的一生管理理念为基础,是维修管理

4、 改革的方向,是维修实行市场化的长远目标。维修预防: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和重要控制设备上。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发电厂设备管理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厂的主要任务;发电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使设备受控;设备受控必须建立全员参与的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A目标管理体系计划值制A采用与优化检修相适应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A建立以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A建立设备标准化管理体系A培育一支高素质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一一点检定修制概述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 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实

5、行以设备点检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通过点检基础 上的定修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配合的一种设备维修 管理体制。点检定修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点检定修制提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要求运行方、检 修方和管理方都要参与围绕设备的PDCA管理,使设备的各项技术 日趋完善,设备寿命周期不断延缓,达到故障为零、设备受控。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具有我国特点的点检定修制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是引 进TPM(全员设备维修体制)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吸收了一

6、些先 进实施点检制电厂经验,与我国长期行之有效的管理相结合,具 有我国特色的TPM管理,有如下特点:1、内涵丰富,除TPM内容外,并吸收世界上最新优化检修理念;2、组织结构设设置,与TPM一致的同时与我们传统内容相整合;3、技术监督工作和热力试验,与设备点检管理的设备“五层防护体系”相 整合。4、把给油脂标准上升到设备维护保养标准;5、强调了“四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它列入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点检定修制内涵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它具有兼容 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而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设备管理专家 重视。点检定修管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有效途

7、径。加强设备点检管理是点检 定修制的首要任务(设备“五层防护体系”)。设备点检是通过全员参与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工作的总和,其目 的是掌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为设备检修、改进提供决策依据。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推行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而安排的 检修工作。优化检修是融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 的优化检修模式。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点检定修制内涵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点检员;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状态为定修的基础;点检制明确了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PDCA);点检制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机构层次;点检制要求点检员共同参与现场的安全、质量上的“三方确认”;

8、点检制明确了对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点检制明确实行标准化作业;点检制主张员工工作的有效性;点检制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和人员的多能化;点检制要求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的协调统一,要求专业间协调统一,实行“工序服从”原则;点检制提出了设备的“四保持”;点检制规范了点检员的行为。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设备点检的定义与论述设备点检定义: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观(“五感”:视、听、触、嗅、味觉)或用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人、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的异常、隐患,掌握设备的故障 的前兆信息,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发生之前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传统设备检查的几种形式与点检:事

9、后检查:事故之后的检查。巡回检查:按设备的部位、内容进行的粗略巡视,这种方法实际上是 一种不定量的运行管理,对分散布置的设备比较合适。计划检查:采用检查修理法时必须作的一种设备检查。特殊性检查:这是对特殊性要求的设备进行检查,如继电保护整定和 绝缘测定。法定检查:国家法规形式规定的检查,它包括性能鉴定和法定试验,如压力容器。传统设备检查均属各种检查方法,而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点检的定义与论述设备点检是日本在美国预防维修制的基础上吸收当时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 念和方法发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和制度。广义的点检是指对设备各维护点的检查、检测、技术诊断的总和,根据这 些状态信息最终

10、确定设备的劣化程度,判定设备能否连续运行,并及时安 排检修。点检管理是设备预防维修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通过对设 备进行点检作业,准确掌握设备状态,采取预防设备劣化措施,实行有效 的预防检修,以设备受控作业点检管理的目标,从以修为主转为以管为主 上来,使设备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点检管理包括:点检标准的编制、点检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含定期点检、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点检实绩的记录和分析、点检工作台帐。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八定):1、定点:科学在分析、找准设备发生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以及 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2、定标准:根据检修技术

11、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维护检查点参数的正常工 作的范围。3、定人: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4、定周期: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 点检。5、定方法: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6、定量: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7、定作业流程: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8、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 改进、系统总结。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设备点检要求定点记录:通过不断积累(量化管理),找出设备状态的内在规 律。定标处理:坚持标准要求,发现问题,按标准处理。定期分

12、析:点检记录周分析,月分析,重点设备定期分析,每年 有系统汇报。定项设计:查出问题,需要改进的,规定计划项目,定期改进。定人改进:改进项目。从设计、改进、评价、再改进的全过程都 要有专人负责,保持系统性、连续性。系统总结:每半年进行一次点检工作的期中总结,每年进行一次 系统、全面总结,不断推进点检管理。设备的点检管理设备点检管理PDCA循环设备点检的十二个环节:点检管理PDCA循环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设备点检管理主要优点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 芽状态。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 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

13、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 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创一流发电企业。维修费用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 降低20%30%。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定,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在实施点检制后,在持续改进设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 设备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不断扩大状态检修比例,实现优化检 修。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设备点检分类按点检目的分类1、良否点检:检查设备的好坏,即缺陷、隐患和性能降低。判断是否要 维修。2、倾向点检:对重点设备或已发现隐患需加强控制的设备进行劣化倾向 管理,预测劣化点的维修时间和零部件更

14、换周期。按点检方法分类1、解体点检:对设备进行解体维修。2、不解体点检:只对设备进行一般性处理。按点检周期分类1、日常点检:即在设备运行中的巡检,由运行人员完成。2、定期点检:由专业点检员完成。3、精密点检:由专业点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设备点检周期表种类方法实施周期检查内容日常点检运行中或运行刖、后主要凭“五感”及仪表(在线)运行人员24h(由点检指导)良否点检、加油 脂定期点检设备运行中或运 行前、后主要凭“五感”及仪表(离线)工具点检员按点检标准制定 的周期振动、温升、磨 损、异音、电压、电流等主要用解体或循 环点检,或用仪 器、仪表监测点检员按设备、按计划 周期

15、进行循环维护、加油脂,测定劣 化程度精密点检用特殊仪器、仪 表、特殊方法进 行测试点检员、专业技 术人员按点检发现问题 制订计划以及设备周期定量检测有关机 械物理量、成分 分析、探伤、失 效分析等设备的点检管理-精密点检精密点检定义:用精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设 备不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 备的振动、温度、裂纹、绝缘、温升、变形等物理量,并经过测得的 数据,对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判定,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 和劣化程度。精密点检主要测定设备的实际劣化程度,精密点检所测得的数据要通 过劣化倾向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从而获得设备的劣化

16、的趋势和规律。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两者相辅相成。设备的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就是设备状态的诊断,它是状态检修 的基础。传统的技术监督制度其内涵也属于精密点检和劣化倾向管理的范畴。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点检制的五层防护线序号层次负责方方式实施人点检手段1岗位日常点检运行方3班、24值班员和巡抄员专业知识+“五感”+仪 表+实践经验2专业定期点检设备方常日班、按 点检计划专业点检员专业知识+“五感”+仪 表、工具+实践经验3专业精密点检设备方按精密点检 计划专业点检员、业技术人员专专业知识+精密仪表工 具+特殊测试方法+实践经验+理论分析4技术诊断与劣化 倾向管理设备方按项、按计 划专业点检员、业技

17、术人员专专业知识+精密测试+理 论分析+科学管理5精度性能测试设备方定期测试专业点检员、业技术人员专专业知识+精密测试仪 表+实践经验+理论分析+科学管理设备的点检管理点检制的五层防护线设备的五层防护线,又称五层设防,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 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 检查五项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 系。设备的五层防护是设备点检制的精华,是建立完整的点检工作体 系的依据。按照这一体系,把企业的各类点检工作关系统一起来,使运行岗位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检修人员等不 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全体人员都参加管理;把简易诊断、精密诊 断以

18、及设备状态监测和劣化倾向管理、寿命预测、故障分析、精 度性能指标控制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从而使具有现代化 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 法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点检工作优化点检工作优化的定义:点检工作优化就是指合理设置组织结构,按点检业务的客观 规律设置岗位和落实职责分工,目的是要求合理安排点检管理的 五层防线,既体现以点检为核心的精神,又充分发挥与点检管理 有关的运行巡检、技术监督、定期试验、状态诊断和监测等工作 的作用,做到五层防护线各有重点,不产生重复点检,设备数据 信息流畅通,分工和职责明确,形成一支密切配合的团体

19、力量,把设备的性能和状态搞清楚。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点检工作优化点检工作的协调和优化在实行点检定修制的发电企业,为了使点检管理工作协调优 化,应重点抓好下列工作:1、原有对设备的技术监督、定期试验、定期测试和预防性检查等工信,要在点检定修制的平台上,与点检定修“四大标准”体系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防止出现各搞一套。2、按点检管理业务模型(见下图)开展的工作,工作各环节信息流畅,配合密切。不定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维护人员除维护保养标准做好日常工作外,可视工作量安排一+臬白片白不u4AAp=设备的点检管理一一点检管理业务模型(确定设备状态)占检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状态诊断行回查 运巡检劣化倾向管理和状

20、态诊断技术 确定设备的性能和状态 定期决策设备的定修管理一一设备定修概述设备定修的定义: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原则,按照 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稳 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 修方式。设备定修的特征1、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2、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3、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设备定修的主要特征;4、设备定修要求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5、设备定修要求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

21、设备的定修管理-定修分类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分类1、年度检修(简称年修):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 较长(一般为几十天)的停机检修。2、点检基础上的检修(简称定修):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 或轮换检修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称为定修。定修一般用于不影响连续生产系统停用或出力降低的附属设备或系统 上,其检修时间较短,检修内容包括更换备品配件、解体进行定期精密点 检、定期维护、预防性检查和测试、技术诊断和技术监督的需要所安排的 解体检修、较大的缺陷转为定修项目。定修项目安排在月度计划中。3、平日小修理(一般称为日修):对设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定修管理包括:定修计划的编

22、制和执行、定修的实绩记录和分析、定修项目的质量监控管理。设备的定修管理-定修分类设备定修按检修性质分类1、定期检修(TBM):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 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的备件 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2、改进性检修(PAM):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 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 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实施的检修方式。3、状态检修(CBM):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4、故障检修(RTF):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或

23、其它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5、节日检修:在电网允许下,利用节假日进行的D级检修。设备的定修管理一一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对发电设备检修的要求:1、尽量减少检修次数;2、缩短检修时间和减少检修项目;年修模型:为了使发电机组的年度检修有一个规范,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对每台发电设备 必须有一个各种不同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称为年修模型。我国行业标准规定发电机组检修分为A、B、C、D四个等级:1、A级检修时间最长,相当过去的大修。2、B级检修时间比A级短,相当于过去的中修。3、C级检修时间比B级短,相当于过去的小修。4、D级检修时间最短,一般为1周左右,最多不超过15天。设备的定修管理一一发电

24、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发电 设备 类别机组的年度检修等级安排年修模型新设备 投产后 第1年第 2 年第 3 年第4年第5年第 6 年第7年第 8 年600MW(进口)ACccBCcC广AW+C+O B+G G q600MW(国产)ACcBCCACA-GC aRaOC300MW(国产)AccBCcAc200MW(国产)AccCAcBc-A C B C125MW(国产)AccCAcBca C fBaC 设备的定修管理年修标准项目机组的检修停用时间机组容量P(MW)各种检修等级的停用时间(天)A级检修B级检修C级检修D级检修100p20032 3814 2291257200p30045 4825 321

25、4 1679300p 50050 5825 3418 22912500p750606830 4520 26912750p100070 8035 5026 30915一一定修的业务流程设备的定修管理定修工作业务流程图:技术标准 作业标准 管理标准定修 计戈IJ开工前 准备落实措施 开始工作设备修前 记录实施质监 现场确认设备异动 和改进工作结束 系统恢复工作总结修绩录 检实记备态理 设动管设备的定修管理-设备定修策略设备定修策略是对庞大的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类,确定这些 设备应该采用何种检修方式,使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逐步形成一套融 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

26、式。设备分类: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 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 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 环境污染的设备。C类设备:是指发电生产系统中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设备的定修管理设备类型检修方式计划安排A类设备定期检修年度检修B类设备状态检修年度或日常C类设备故障检修日常一一优化检修的组成备注检修周期可以视状态诊断、劣化倾向管理的结果予以 调整当经过几次状态检修后,确认其检修周期的规律后,可以改为同期性检修设备动态管理 结果,需要改 进的设备

27、改进性检修A类列入年度的特 殊项目,B类可安 排在平时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一一劣化倾向管理概述劣化倾向管理的定义:设备劣化的定义:设备劣化是指设备降低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设备劣化包括设备正作 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设备损坏和经济价值降低等状态表现的总称。点检定修管理把减少和降低设备劣化的速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管理,搞 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倾向管理的定义:倾向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备劣 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做统计分析,找出劣化规律,实行状态检修的一种 设备管理方式。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设备的劣化趋势,评估设备的状况,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

28、为设备的定修(消除劣化)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劣化曲线的绘制及其意义设备的劣化曲赢/I八 Z 劣化极限设备的稳定运行周期、合理的检修周期性 c(即寿命周期)消除劣化的最佳时期TA点表示劣化倾向加剧的转折点。B点一是劣化曲线和劣化极限的交点。C点一表示设备从投运开始到达A点的时间。D点一表示设备从投运开始到达B点的时间。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一一设备劣化的分类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劣化和无形劣化。1、设备的有形劣化:特点:有形劣化看得见、摸得着,可用仪表、仪器测量和测试出来的。机械设备的劣化通常是由物质磨损或材料性质变化而引起的。一般可分为:1)设备的使用劣化;2)设备的自然劣化:这

29、种劣化不管设备是否在运转都会发生,包括闲置在 仓库内的设备和备品配件。3)灾害性劣化。2、设备的无形劣化:无形劣化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出现了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设备,而使 原有设备相形见拙,从而使设备被淘汰,这种情况称为设备的无形劣化。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预防机械磨损:最常见,并有规律可循,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加强点检管理 的基础上可发现和管理。金属组织和性质变化、蠕变、高温腐蚀等:这是电力行业常见的金属劣化 表现形式,要从加强金属监督入手,把有关监督内容与点检管理整合,按 规定进行精密点检。通过点检的优化管理,早期预防金属劣化的发生。疲劳裂纹:发电设备的高温高压部件极易

30、产生疲劳裂纹。裂纹是机械疲劳 的信号,应采取必要措施及早处理。腐蚀:设备在外界介质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坏过程称为腐蚀。绝缘损坏:防止设备的绝缘老化,要从加强包括绝缘监督在内的各项技术 监督入手。除上述几种表现形式外,还有由于制造、基建、设计上的原因等造成的设 备易劣化隐患。设备的状态检修状态检修的定义和应用定义:是指按设备的状态进行检修的检修方式,它是在把设备的状态搞清 楚以后,再决定如何检修,这种检修方式广泛应用于不影响发电主设备停 用的重要辅机,在决定连续发电生产系统中设备的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中 也得到广泛应用。状态检修的应用:1、对处于连续发电生产系统中的A类设备,状态检修是针对某一台设备

31、和系统中的某一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采用,因此要在主设备年修时做好 深入细致的点检管理工作,力求避免产生这种类型的状态检修。2、应用在有备用容量的主要辅机的设备定修。这已经在实行TPM管理的 多数电厂实施。这些辅机不参加大、中、小修,有利于平衡检修负荷,充 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周期,从而降低维修费用。3、在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和点检管理加强的基础上准确界定主设备的检修 间隔和检修项目,减少过渡维修。设备的状态检修一一状态检修的目的状态检修的核心是准确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可靠性与经济性配合实施状态检修的核心是准确的确定 每一台设备的合理检修周期(也称 寿命周期)。我们找到了合理的寿 命周期,并按此周期安排检

32、修,也 就步入了状态检修的范畴。开展劣 化倾向管理和采用诊断技术,是找 到这个寿命周期的有效途径。应当指出,寿命周期是动态的,随着设备的持续改进而不断延长。为使设备的维护费和下降,综合效 率逐步提高,要引入等寿命管理的 T 概念,即对某一台设备而言,尽可 能使其内部的易损零部件的磨损周 期处在同一水平线,这样做有利于 减少维修次数,延长检修间隔,从 而使设备的综合效益最佳。设备的状态检修一一状态检修的实施概述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实行状态检修的前期工作或者称为基 础工作,这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只有掌握了设备的劣化 趋势和劣化速度,用量化管理的方式把有用的状态信息用数学(或图表)的方式,

33、来分析和判断设备的最佳检修周期,才能步 入状态检修的范畴。点检定修管理强调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在检修中设备解体时,发现大量的“过维修”迹象;或者A、B类设备经常产生缺陷,这 些缺陷又是由于“欠维修”造成的。那么就不能算是实施状态检 修。设备的状态检修一一状态检修的实施检修工作是否步入状态检修范畴可以用下列因素来衡量:1、设备点检管理的全面开展,形成了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2、设备检修的决策来源于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诊断。3、形成了点检定修管理的管理机制,即有人负责状态的全过程跟踪和管 理;设备状态诊断、监测信息流畅,管理标准上明确了推行状态检修 的外部环境。4、设备检修计划(指状态检修项目)

34、的计划命中率大于一定的比例。一 般应大于90%以下。5、在修后的寿命周期内,属于状态检修项目基本上杜绝了由于失修引起 的故障和缺陷。设备的状态检修一一推动状态检修工作的几点想法确定设备状态是实现状态检修的基础,应从加强和优化点检管理 入手。逐步摸清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状态诊断要起步,要配备必要的装备,在人、财、物的资源上向 状态诊断倾斜,有些价格昂贵的设备可以考虑成立区域性的状态 诊断中心。劣化倾向管理要予以重视,要投入一定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要以状态检修营造一个敢为人先的环境。因为目前很多点检员宁 可过维修而不敢延长周期。要清醒地看到,状态检修范围的不断扩大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有一个长远

35、的规划。设备管理上的改革,要与企业内部体制创新相协调。首先要从转 换观念入手,宣传先进理念和方法,全面开展点检定修管理。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上的一次变革,一般需要有一个适 应的过程,要转变到点检定修制,首先是人员的观念转变问题,即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各发电集团公司在推广点检定修制时,先 要组织有关设备管理的员工对点检制的内涵、优点和具体做法进 行宣讲,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点检定修管理的工作应包括:点检管理、定修管理、标准化管理、安全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设备的备品和费用管 理、设备的全过程(PDCA)管理。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一一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建立与

36、点检定修管理内涵相协调和适应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点检 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这五制是指:1、计划值。2、点检定修制。3、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4、标准化作业制。5、自主管理制。五制配套是指: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PDCA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 活动。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点检定修作业区划分点检定修作业区是指设备管理人员所负责设备的划分,目前世界 上有两种划分方法:1、按设备的所在区域进行划分,例如按汽机房、锅炉房的区域 设立主管,下设若干点检员,这些点检员要求一专多能,既懂机 务;又懂电

37、气、热控等。这种划分方法目前国内沿少应用。2、按我国传统专业进行划分。就是我们目前沿用的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燃料等专业,这种按专业划分的方法在我国目前普 遍应用。我国目前是按第2种方法划分的,第1种方法更为先进,但需要更 高的人员素质,即向全能点检员发展。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设备点检人员配套和岗位职责每一基层作业区一般设专业主管1人和点检员若干名(人数以负 荷饱满和工作量均衡为原则)。设备工程师作为专业主管助手,是否设立可按各企业实际情况 决定。新建电厂原则上按上述结构设置岗位。老厂推行点检制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维护人员作为助理点检员;2、由于人员结构的原因,老设备管理的定位不宜太紧;

38、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点检计划的制定和点检路线图运行岗位应编制有每运行班相应的巡(点)检路线图。点检员应根据点检标准的要求,按开展点检工作方便、路线最佳 并兼顾工作量的原则,编制所辖设备的点检计划,再按照每天点 检计划编制点检路线图,达到准确、合理、省时、有效作业的目 的。为了达到路线最佳的目的,在编制周计划时,应把相近的设备列 入同一天点检计划。为了使点检工作量均衡化,对每周检查一次设备,均衡分配在周 一至周四,周五可集中安排每月点检一次的设备,一般每一个点 检员有56条点检路线。按点检标准编写定期点检计划。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点检业务流程点检的作业流程是指点检定修业务进行的程序,也称点检工作模

39、 式,即点检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工作循环。点检流程图是点检作业进行的程序语言,它是代替上下、横向之 间的业务关系,完全改变了传统管理,即行政指令性管理和指挥 的模式,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管理。这种作业管理的全过程,即计 划(根据标准编制的作业表、计划表)一实施(确认设定点的 状态、结果记录、异常的发现及调整处理)一 检查(计划的确 良执行情况、信息传递、整理分析)反馈(核对计划、标 准),以提出修正、修改意见,改善点检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提高点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下图为典型的点检业务流程图提出改进、改善意见点检标准提出改进、改善对策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标准

40、点检定修制是一个平台,它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特点,点检制的“四大标准”是技术性的,它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配套,制订“四大标准”时应注意:1、注意将传统管理中有实用价值的管理制度整合在新的技术标准和管理 标准中;2、管理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标准化作业的精神;3、建立管理标准的动态机制;4、按标准性质不同,管理标准可分为:1)计划类标准;2)实绩记录和动态反馈管理标准;3)管理类标准;5、建立规范的业务台帐和报表制度。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检修技术标准检修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装置或部件名称、部位简图、件名、材料、检修标准、点检或检测方法、点检或检修周期、更换或修理周期和 检修方面的

41、特点事项等。检修技术标准是设备检修标准的基础,它反映设备设计者的思想,是编制 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的技术依据,其编写难度大。检修技术标准编制中,最关键的是检修管理值的确定,初期制定依据是:1、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它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2、参考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检修技术管理值,它体现了 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平;3、检修技术标准通常是由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或点检员起草编制,经过生 产实践,通过PDCA循环不断修改和完善。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检修技术标准表式设备名称:_装置或部件名称:_ 设备编码:_编号:修改号:部位简图a件名材料图面

42、 尺寸检修标准黑允许值b点检耳方法文检修周期更换 周期备注3:需要点检的部位和易报零邰件应在上标出。b:一般情况下,允许值的下限为裂化极限,特殊情况可在备注内注明编制:_ 审核:_.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点检标准规定了各部位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周期、管理 值和点检方法、点检分工以及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点检等。点检标准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各种点 检计划的依据。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1、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图纸资料;2、检修技术标准;3、参考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际资料;4、通过PDCA循环取得的实际经验积累。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点检标准的分类:

43、按通用性分类:1、专用点检标准:用于非通用的专用设备的点检标准;2、通用点检标准:用于通用设备的电气、动力设备的点检标准。按点检周期分类:1、日常点检标准:用于短周期的生产操作、运行值班日常点(巡)检作业;2、定期点检标准:用于长周期的专业点检员编制周期管理表的依 据与定期点检作业。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点检标准编制方法:1、部位与项目:凡A、B类设备的重点部位,即被列为预防性维修检查对象,设 备可能发生故障或劣化的地方,如滑动部分、回转部分、传动部分等,通常 把这些部分的大分类填入“部位”,小分类填入“项目”。2、点检内容:点检十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况、异音

44、、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弛等作为点检诊断的内容。3、点检方法:主要是采用视、听、触、味、嗅觉“五感”为基础方法;对有些 重要部位需要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来测量或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4、点检标准:分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凡定量标准应依据检修技术标准。5、点检状态:分停止(静态)或运行(动态)两种,通常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异音、动作状态等须在运行状况下进行点检,其余须停止在状态下进 行点检。6、点检分工: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三种。入点检周期:点检周期分短周期(一年以下)、长周期(一年以上)。其常用符 号为:H-时,S-班,D-天,W-周,M-月,Y-年。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

45、技术标准-点检标准决定点检周期的因素与前提如下:设备作业率,每月生产量(运行小时);使用条件,无误操作情况;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润滑状况,润滑方式与状态;对生产影响,设备的重要程度;使用实绩,其他同类厂的使用情况;设备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标准表式设备名称a:设备编码b:。编节:-修改号:_-序号部件编号部位项目内容C点检类型及周期d设备状态点检 方法e点检 标准常检 日点专业 点检密检 精点运行停止a、设备名称和设备编码的填写应与检修技术标准一致。b、项目栏填写填写设备可能发生劣化的部位和检查的项目。c、内容栏填写点检要素,如压力、流量、温度、泄漏、异音、

46、振动、给油脂情况、磨损、松驰、裂纹、腐蚀、绝缘等 d、周期栏填写表示方式为:h小时,S每运行班,D一天,W周,M月,Y年。e、点检方法栏应按下列名称填写,即看、听、触摸、嗅、敲打、仪器检测、解体。当使用其他方法时可作具体说明。编制:审核:。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检修作业标准检修作业标准是点检员确定检修作业流程、工艺、工时和费用的 基础,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依据。检修作业标准规定了作业名称、作业方法、作业顺序、作业条件、技术要点、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工具以及作业人员、作业所需时 间和作业费用等。检修作业标准编制依据:1、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定;2、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

47、书和图纸;3、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4、国内外同类设备的检修作业标准;5、有关安全规程和工艺规程。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检修作业标准编制检修作业标准的目的:1、提高检修作业质量;2、缩短检修作业时间;3、消灭检修作业事故;4、有利检修作业管理(标准化作业、检修费用管理)。编制检修作业标准的条件:明确作业目标,了解项目内容,掌握 设备结构,掌握作业工序,熟悉作业环境,具有施工实践经验。检修作业标准内容: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使用工器具、作业条 件、保护工具、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总工时、作业网络图、作 业要素(项目)、作业内容、作业者、技术安全要点以及检修费 用等。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

48、一检修作业标准编写标准的注意事项:1、一般作业(如手锤、气割、锂、铲等)不必详细填写。2、安全要点、特别是应吸取以往发生过事故的教训。3、不容易理解的作业内容可用简图说明。编制说明1、对于一般检修项目的作业标准,只需工时工序表(以作业网络图为主)就可 以了,但对于大型重要、难度较大的检修项必须有作业说明书。2、编制作业网络图首先要抓住施工中工期最长的工序项目,围绕主工序找出副 工序,尽量采用平行作业,以扩大施工工面,缩短工期。3、作业说明书须详细填写拆装、检测作业顺序名称、每一主要工序的作业内容、所需工器具、作业者以及技术安全要点,对于较难用文字说明清楚的内容须 用示意图、简图等加以说明。点检

49、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检修作业标准示例检修作业标准表式 编号:修改号:技术及安全上注意事项注1:设备名称栏的填写与检修技术标准相一致。注2:一般作业不必详细填写,只需在工艺要求栏内以作业网络图表示。注3:不易理解的作业内容应以简图说明。注4:工作时间的单位为工时。编制:_审核:_: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汽机检修作业标准(高压调门油动机)设备名称汽机高压调门油动机作业名称解体检修使用 工 器具钳工常用工具和 量具,汽机房行 车,专用解体起 吊具作业条件汽机停役,AOP 马达拉电松动试 验装置拆除保护用具作业人员2人工作时间38h总时数h76简略 工艺 流程三方 确认拆除各连接螺丝 吊

50、下油动机检查 测量清理组装就位调整业作业内容12拆除活塞杆行程指针和轧兰,拆除上部3、解体;2226、清理各部件。技术及安全 上注意事项4、检查测量;5、清理组装;点检、运行、检修,三方确认;拆除行程发送器座架,拆除活塞杆与连杆,拆除进回油法兰螺丝,拆除油动机与调门的连接螺丝,吊下油动机1、三方确认;2、拆除各连接螺丝,吊走油动机;作业步骤2A解体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一一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是日常维护保养的技术支持,编制并执行合理 的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可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缺陷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定期试验和维护、设备的“四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质量控制/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