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螺旋流道的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8829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螺旋流道的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螺旋流道的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螺旋流道的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设计施工:/基于螺旋流道的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分析卢光毅 朱 洁 陈 斌(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摘要:深层竖井调蓄池是一种布置于深层地下的蓄水设施 具有调蓄峰值雨水径流或控制初雨污染的作用 由于深层竖井调蓄池的埋深在 调蓄池进水具有落差高、流量较大等特征 处理不当 将对池底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本研究采用湍流 模型及水 气两相()模型对螺旋流道输水进行水力模拟分析 得出螺旋流道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 消能率在 之间 同时螺旋流道及调蓄池底最小空化数不低于 并采用增大池底立柱及喷涂抗冲刷材料等优化措施 进一步保障了调蓄池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 为调蓄池应用于

2、碎片化的城市用地场景提供了强力的理论支撑 对深层竖井调蓄池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深层竖井 螺旋流道 调蓄池 消能率 空化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项目(科)作者简介:卢光毅(年)男 助理工程师:引言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不透水硬质下垫面率越来越高 导致城市内涝及城市初雨径流污染愈发严重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收集雨水径流的存储设施 能将市政排水管网系统中的峰值雨水径流暂时收集于池体 待峰值径流水量降低后 将池体内存储的雨水径流缓慢排出既实现了削减径流峰值 亦可实现雨水径流循环利用

3、还能避免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河道水体等问题 是城市提升区域水生态的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 同时雨水调蓄池由于具有较好径流削峰及径流控污效果 经济性较高 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层竖井调蓄池是一种采用(垂直竖井沉降掘进)工法施工的竖井式调蓄池 具有池体面积小 施工速度快 施工面积小和埋深较深等特点目前 工法在国内以成功应用于南京 智能地下停车库 实现了仅用 就能停 辆汽车的壮举 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城市空间 若采用 工法修建深层竖井调蓄池 能有效避免高强度开发城市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 大大的提升了城市空间的利用价值 由于深层竖井调蓄池的埋深在 如何对调蓄池进水进行有效消能成为保障调蓄功

4、能的首要难题等构建中央涡流消能竖井物理模型 水流进入中央涡室后螺旋下跌至底部进行消能 但涡室消能效果与进水方向流态存在较大关联 高 速 水 流 下 易 出 现 水 翅 等 不 利 流 态通过在竖井侧壁两侧设置对流折板 让水流从一侧挡板跌落到另一侧挡板 从而实现跌水消能 但对折板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 安瑞冬等通过设置螺旋阶梯式阶梯入流竖井 来保障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入流安全 但阶梯施工安装难度较高 由于本次研究深层竖井调蓄池池体距地深度在 考虑到实际施工及消能实施的稳定可靠性 故本次研究考虑采用螺旋流道的消能形式 通过预制螺旋拼装流道 流道采用混凝土立柱固定以确保螺旋流道结构的安全稳定 施工安装较为

5、便捷 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技术进行分析 探究 螺 旋 流 道 置 于 深 层 竖 井 调 蓄 池 消 能效果 研究概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拟建深层竖井调蓄池为研设计施工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第 期究对象 该调蓄池类型为初雨调蓄池 主要功能为解决区域排水系统内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调蓄池规模为 研究区域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排水系统服务面积为 规划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年 规划综合径流系数为 区域雨水排放模式为强排式 雨水径流经管网收集后输送至泵站内 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河道深层竖井调蓄池为全地下式 共包含两层地下一层为设备层 地下二层为池体蓄水层 深层竖井调蓄池池体为圆形 池体内径为 池壁由预制

6、管片构成 调蓄池底距设备层底板距离为 调蓄池 进水管进水流量为/进水管底距调蓄池底板高度为 螺旋消能流道中心线所构成圆的直径为 流道宽度为 流道横断面为矩形 流道壁厚为 流道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制成 流道坡度为 深层竖井调蓄池底布置壁厚 高度为 的导流墙 底部形成流道净宽度为 的螺旋进水流道 水流至螺旋流道下落至池底后 沿池底螺旋流道输送至中央排水泵坑处 池底中央排水泵坑内径为 深度为 内置 台变频放空泵两用一备 研究模型及分析方法 研究模型本研究将以深层竖井调蓄池蓄水主体结构部分为基础 建立螺旋流道及底层调蓄池三维模型 采用适应性较好的四面体网格对计算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 网格总量约为

7、 万 如图 所示 对调蓄池进水消能进行分析 探究螺旋流道消能形式在深层竖井调蓄池消能效果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蓄水主体三维模型示意图 数值计算方法深层竖井调蓄池进水流动是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动 其控制方程主要包括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 本次研究选用湍流模型为 模型有效地模拟高应变率以及流线弯曲程度较大的流动 湍动能 和湍动能耗散率 的输运方程如下:()()()()()()其中 (/)()/()式中、有效粘度、动力粘度、湍流粘度 均用来反映 与 的函数关系 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 的产生项、湍动能 和耗散率 对应的普朗特数 时均应变率、经验常数 取 本次研究水 气两相流模型采用 模型 方法的体积分数方

8、程如下:()()()式中 动力粘度 密度 体积分数 其下标、分别表示混合相、水相和空气相最后是边界条件设定 进口设置为流速进口流速数值为 /即调蓄池进水管流量 /与进水管道断面面积 的比值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螺旋流道进水流态分析建立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 模型 其螺旋坡道内的水流流态如图 所示 初雨径流通过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设计施工进水管道流入螺旋流道内 在时间 时 初雨径流水量已充满螺旋流道 并即将排入调蓄池底初雨径流表面的流速自管道内 /迅速攀升至/以上 螺旋流道内水流表面的最大流速约为 /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内水体流态图调蓄池水流溢出流道现象如图 所示 结合图 可知 当初雨径

9、流通过进水管道排入螺旋流道时 从上往下的第一圈螺旋流道内有部分水流冲出了流道 主要原因是由于进水管道流量较大 为有压满管流 当其进入螺旋坡道内后先转变为射流状态 再进一步转变为明渠流 导致水流出现拥挤 从而发生溢流 溢出流量为 /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水流溢出流道现象 调蓄池底入流流态分析对初雨径流经螺旋流道转输后排入调蓄池底进行分析 如图 所示 在时间 之后 初雨径流开始填充深层竖井调蓄池 由图 可知 在开始充水的前 内 水流波动幅度较大 在此之后波动出现变缓的趋势 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流表面的流速较低 流速基本位于 /并且随着水深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 在深层竖井调蓄池底部 螺旋流道出口

10、对面的外侧立柱附近存在较高的瞬时流速值 最高可达 /主要原因在于大曲率水流冲击立柱合并流域快速紧缩导致的 由于该处最大值流速为瞬时流速值 并且随着深层竖井调蓄池的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至/因此对调蓄池池底立柱无明显破坏作用如图 所示 通过对深层竖井调蓄池底的初雨径流的三维流线变化情况可知 初雨径流经螺旋流道出水后 其水流以大曲率流动的形式填充池底导致调蓄池底部外侧立柱存在较大的流速分布 当池体内初雨径流量较少时 初雨径流最大流速不高于 /初雨径流充满深层竖井调蓄池下层跌落区后 初雨径流的最大流速不高于 /随着水深的增加 初雨径流的最高流速在不断降低 螺旋流道下方出口断面流态及消能分析图 所示为螺

11、旋流道下方出口断面流态示意图 当时间 为 时 深层竖井调蓄池位于螺旋流道出口高层下方 此时初雨径流流速主要偏向螺旋流道外侧区域 水体流速分布稳定 最大流速约为 /当时间 为 时 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深位于螺旋流道出口断面内 此时水流仍然偏向于螺旋流道外侧区域 由于受到深层竖井调蓄池体内水流的影响 螺旋流道出口流速在不断降低 随着时间的增长 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体没过下方螺旋流道出口 此时出口断面的流速分布更加趋于均匀 最大流速随着水深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在时间 时 最大初雨径流流速已经下降至 /以下采用式()来计算螺旋流道的消能率:()()式中、螺旋流道进口和出口断面的总水头 断面位置相对水头 本研

12、究中以螺旋坡道出口底为基准高程进行计算 断面平均压力 断面平均流速/水密度 /重力加速度 /设计施工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第 期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体流态图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内三维流线图 或 分别代表进口和出口断面序号经计算 在深层竖井调蓄池的水位低于螺旋坡道出口高程前 螺旋坡道的消能率约为 对调蓄池整体而言 初雨径流经上方螺旋流道消能后跌入池底后 经调蓄池底部的螺旋流道进行二次消能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设计施工图 螺旋流道出口断面流态图 对于系统整体消能率 为螺旋流道进水口处总能量 的总能量以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体的平均能量来代替 数据选取为深层竖井调蓄池内水体的平均水深、平均水压和平均流速

13、故当深层竖井调蓄池蓄水水位约 时 调蓄池系统整体消能率为 当深层竖井调蓄池蓄水水位约 时 调蓄池系统整体消能率为 当深层竖井调蓄池蓄水水位约 时 调蓄池系统整体消能率为 整体消能效果较好 计算见表 表 系统整体消能率计算表水深/蓄水量/断面序号水头/压力/流速/()总能量/消能率/深层竖井调蓄池压力分布分析本次研究拟采用空化数来进行压力特性分析 分析其抗空化特性 以探究初雨径流对深层竖井调蓄池及螺旋流道的水力冲击破坏情况 区域空化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空化数 根据水工设计手册(第 版)第 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 对于泄水道表面当空化数 图 调蓄池螺旋流道壁面空化数分布图图 所示为深层竖井调蓄

14、池池底以及立柱壁面的压力分布图 由图 可知 水流进入深层竖井调蓄池底后 在水流最先冲击的前三根侧边墙附近的立柱上存在较低的压力分布 最小瞬时负值可达之下 通过俯视图也可知 在相关立柱的地面附近仍然可观察到较低的压力分布 在 及设计施工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第 期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底面以及立柱壁面压力分布图之后 由于深层竖井调蓄池底部已蓄水 形成水垫 低压现象消失 并逐渐恢复至正压分布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出口立柱壁面的压力分布如图 所示 结合图 可知 在螺旋流道出口 水流未淹没出口时 受到水流冲刷的作用在其接触的立柱亦存在较低的负压分布 经计算统计空化数 最小空化数位于边墙附近的立柱表面约为 池底

15、以及立柱壁面的空化数值较高 均位于 以上 立柱壁面最不利点空化数为 空化空蚀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随着水深的增加 空化数值逐渐增大 无明显的空化空蚀发生风险 模拟结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为解决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上方进水位置存在初雨径流溢出的情况 本次研究拟采用局部增加流道高度形式 将螺旋流道上方进水口处流道高度由 提升至 提升范围为螺旋流道上方起点至流道发生溢流最低位置延伸约 处 可以有效避免水量溢出螺旋流道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出口立柱壁面的压力分布图为进一步保障初雨调蓄池底部结构安全 拟进一步提升调蓄池底部立柱的空化数 即调蓄池底部半圆结构立柱直径由 提升至 如图 所模拟后发现 立柱壁面

16、最大瞬时负压高于 立柱表面最小空化数约为 调蓄池底部空化数值有显著提升 提升了调蓄池底结构的安全性 为更进一步保障池底抗水流冲刷能力 池底将采用聚脲等抗冲耐磨防护材料喷涂混凝土表面 以确保池底能在螺旋流道出口流速最大时 不受初雨径流水力冲刷的影响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设计施工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底面以及立柱壁面的压力分布图(池底立柱优化)图 深层竖井调蓄池螺旋流道出口立柱壁面的压力分布图(池底立柱优化)结论在深层竖井调蓄池中 调蓄池进水消能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其水力学特性研究事关调蓄池运行的安全稳定 本次研究通过螺旋流道对深层竖井调蓄池的进水消能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其能够有效消能 整体最高消能

17、率可达 并能确保调蓄池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 为深层竖井调蓄池的推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为各类型调蓄池应用于碎片化城市用地场景提供了建设思路参考文献 姜弘 包鹤立 林咏梅.装配式竖井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以南京某沉井式地下车库项目为例.隧道建设(中英文)():.:().().安瑞冬 游景皓 廖磊 等.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中井隧水力学特性研究.水利学报 ():.王新斌 罗毅 吴勇进.复合地层超深竖井稳定性精细化渗流 应力耦合分析.水利规划与设计():.陈曜辉 徐辉 冯建刚 等.断面形状对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特性的影响.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余挺 田忠 王韦 等.洞塞消能工的脉动压力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刘志明.水工设计手册第 版第七卷泄水与过坝建筑物.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陈改新.高速水流下新型高抗冲耐磨材料的新进展.水力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