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8091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输血检验考试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基本概念血型:狭义:RBC表面抗原结构差异广义:是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或抗体性差异。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血型体系。血型集合:血型抗原在生化特征、血清学、遗传学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亚型:虽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表位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血型物质:以水溶状态于体液和分泌物中出现的A、B、H Ag。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凡体液中含有ABH血型物质者称为分泌型个体,不含血型物质者为非分泌型个体。孟买血型:因首次在孟买发现而得名。基因型为hh,表现型为Oh,由于无H基因,而h基因又为无效基因,因

2、此其红细胞和唾液中无H、A和B抗原,但血清中含有抗A、抗B和高效价的抗H抗体。Du型:弱D,是D抗原的一组变异体,表现为红细胞上抗原量少,抗原表位表达弱,与D抗原相比它只能结合7%-25%的抗D,临床上易将Du定为Rh阴性,但如果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仍可能引起产生抗D抗体,故不能把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而Du型人需要输血则应输Rh阴性血。天然抗体:隐形抗原类似物刺激(微生物、花粉、粉尘等),多为IgM,与Ag反应最佳温度室温,主要存在于ABO、MNS、D等系统。不规则抗体:除ABO系统外,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产生不符合Landsteiner规则,即抗体产生没有规律性。HLA:人类白细

3、胞抗原正定型:已知抗体鉴定RBC Ag反定型:已知血型RBC鉴定血清未知抗体交叉配血: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使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主侧: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次侧: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者血清反应,检测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者红细胞的抗体。成分输血: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成分。单采PLT制剂: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献血者的血小板所制成的血小板制剂。冷沉淀: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输血不良反: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

4、生的不良反应。大量输血:1. 以24h为周期计算,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 2. 3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 3. 1小时内输入多于4单位红细胞制剂; 4. 失血过度 150ml/min; 5. 失血 1.5ml/(kgmin)达20分钟以上。二、简答、论述1、血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区别?特征完全抗体(完全抗体,IgM)不完全抗体(免疫性抗体,IgG)有无可察觉的抗原刺激无有(妊娠、输血)通过胎盘不能能被血型物质中和能不能被硫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灭活能不能与红细胞反应最适温度4-2537与红细胞反应在盐水介质中与相应红细胞反应肉眼可见凝集通常在盐水中不凝集

5、,在酶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凝集2、RBCABO血型鉴定根据介质或载体不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原理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答:酶介质技术,盐水介质法,抗人球蛋白实验,微柱凝胶血型卡法酶介质技术:RBC-Ag+IgG抗体+NS只反应,不凝集盐水介质法:单克隆抗D(IgM+IgG)与RBC特异性抗原结合,在室温下的盐水介质中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反应。抗人球蛋白实验:直接:(1)RBC-Ag-Ab+抗IgG抗体凝集 (2)RBC-Ag-Ab-C3+抗C3抗体凝集 间接:不完全Ab(血清)+已知AgRBC+抗球蛋白Ab微凝胶血型卡法:凝胶柱上不:反应池;凝胶柱下部:分离池通过调节Gel的大小,使其间隙只能允许游

6、离的红细胞通过,而凝集的红细胞不能通过。离心,如果红细胞沉积在凝胶柱底,则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集,是阴性反应;若红细胞在凝胶柱中部或上,则为阳性反应。优缺点:酶介质法:适于已知抗D抗体石IgG的抗体,经济,但费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尤其要注意因木瓜酶能破坏RBC上的M、N、S、Fya和Fyb抗原的结构,破坏其抗原性,所以不能用于检查此类血型系统。盐水介质法:简单,快速,不需特殊仪器,临床常用。但其灵敏度低,且只适合IgM型抗体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不完全抗体最敏感可靠地方法,但操作繁琐、费事,不利于急诊检查和血库的大批量工作。微柱凝胶血型卡法:简便;敏感;准确;安全;自动化和标准化;结果客观易于

7、判定;结果稳定及保存时间长;样本用量少;检验项目齐全、应用范围广:可用于血型正反定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抗体鉴定、稀有血型鉴定,但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 ABO血型鉴定盐水介质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临床应用范围如何?答:根据试验载体不同,这要有三种方法:平板法;试管法;微孔板法。(1) 平板法:操作简便、易掌握;不需要离心设备适合血型筛查。但易污染、易干;但反应时间较长,敏感性较低(当待检查者Ab效价低时,不经离心出力不足以使RBC发生凝集,故反定型法一般不宜采用玻片法),结果难判断;主要使用ABO及RhD定性。(2) 试管法:临床上血型鉴定最常用的方法,反应时间短,

8、通过离心增强凝集,可发现亚型和较弱的抗原抗体反应较敏感,结果准确、可靠(确证);可用作ABO、RhD定性和抗体效价半定量。(3) 微孔法:大量人群血型定性检查,可以自动化,效率高,中心血站多用 4、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答:正、反定性结果不一致的原因:(1) 标本因素 细菌污染,标本不新鲜;溶血等(2) 试剂因素 试剂过期或失效 实际质量不合要求:抗血清效价低(3) 待检RBC因素(正定型)受检RBC抗原位点少:亚型、肿瘤(白,淋巴瘤)、婴儿、老年人;RBC储存时间太久等。额外抗原:获得性BAg混合血型:骨髓移植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RBC悬液浓度不当:Ag、Ab不成比例其他

9、:多凝集(细菌污染,酶消化Ag的唾液酸,露TAg)、冷凝集、缗钱状红细胞等(4) 待检血清因素(反定型)弱反应型抗体或抗体缺失:年龄(新生儿、老年人)、免疫缺陷者(无丙种球)额外抗体:冷自身抗体或不规则抗体血浆球蛋白异常:Fbg高、高俅,可使RBC产生缗钱状凝集病人输入高分子血浆代用品或静脉折射造影剂,可引起RBC凝集解决方法:(1)首先重复试验一次,必要时重采标本检测,以纠正污染或搞错标本造成的不符合。(1) 对于缗钱状红细胞,在反应中加入一滴生理盐水可消除;必要时洗涤红细胞。(2) 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并在37重新检测;或者用2-硫基乙醇破坏 IgM抗体的结合。(3) A2亚型:在玻

10、片上家抗A1血清1滴和患者5%RBC悬液一滴,凝集为A1亚型,不凝集为A2亚型。(4) 获得性B的解决:检查患者是否有感染,并用患者自身血清与自身RBC反应,无凝集。 5、正反定型不一致分析基本程序?答: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首先重复试验,如果前次试验时红细胞悬浮于血浆或血清中,则改为用洗涤红细胞并悬浮于生理盐水中重复试验。如果重复试验仍然是正反不符,则继续下列试验。(1) 重新采集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标本,避免标本采集错误或原标本受污染所导致的错误结果。(2) 查询受血者既往病史及输血史和用药史等。(3) 多次洗涤标本红细胞或试剂红细胞,应换用新的无细菌污染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4) 应用

11、抗-AB、抗-A1或抗-H检测红细胞。(5) 分析O型筛选细胞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是同种异型或冷自身抗体干扰正反定型结果。6、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有哪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引起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1) RBC串钱形成:血浆蛋白紊乱,血沉加快的各种病人或实验中温度过高,反应时间过长,水分蒸发的因素均可引起RBC串钱形成(2) 冷凝集:一些人自身血清在05能凝集本人RBC,又称自身凝集(3) 自身免疫性温性A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血清中可有温性自身Ab,能凝集自身和其他各型RBC.(4) 全凝集与多凝集 (5)类B抗原引起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有:(1) 标准血清效价低和凝聚力不强,或受检血清抗体效

12、价过低 (2) RBC抗原性弱;RBC悬液过浓或过淡(3) 将溶血反应误以为不凝血(4) 血型物质中和作用(5) 试验时间过短;反应温度不当;不完全抗体遮断引起的假阴性反应;轻度凝集误以为不凝血7、RBCABO血型鉴定盐水介质试管法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哪些方面?)1分析前:(1).标本:被检RBC应新鲜,无细菌污染(2).器材:干燥清洁,防溶血,小口径试管;(3).试剂:标准抗血清,试剂RBC1) 人血清ABO血型抗体:特异性高,高效价,亲和力(反应15S内即出现凝集,3min时明显凝集,血凝块大于1m),稳定性高,已灭活补体。2) 人ABO血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效价,亲和力,稳

13、定性抗血清如出现浑浊和变色则不能使用使用完后应放回4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每更换一批抗血清试剂,均要滴定抗体效价有效期内使用,合格证,储存温度3) 试剂RBC:3个健康人,NS洗3次洗净Ab及可溶性Ag。所用试剂用完后放冰箱,防污染2分析中 sop文件 以试管法正定型为例4、 标本制备:RBC(浓度。速度。方法),血清 5标记6加标准抗血清7加待检红细胞悬液8混匀:IgM4 用2024, 37反应减弱9离心平衡,速度,时间,防震动(作用)10观察结果:光线,白色背景,显微镜11.结果判断3分析后1.结果报告,审核发出 2.结果应用与临床咨询3.标本保存与处理;试剂保存8、RhD 抗原鉴定定有哪

14、些方法,各方法的原理如何?有何优缺点?1.免疫学方法鉴定(抗原抗体反应)(1) IgG单克隆抗D抗体:在盐水中反应,但不凝集(2) IgM单克隆抗D抗体:在盐水中凝集,37,在盐水中阴性,要使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是否为弱D2.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Rh基因分型)费用较昂贵,操作复杂,不能常规用于临床9、交叉配血有哪些方法,各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如何、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1).盐水介质法:简单、快速,不需特殊条件。ABO血型交叉配血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不存在不规则抗体受血者(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病人等)。但敏感度不高(不能检出不相配的IgG血型抗体)特异性不强,仅能检出

15、IgM型RBC抗体。(2).酶介质法:简便、经济、灵敏。准确性稳定性差。可作配血筛选试验,主要检出Rh系统不相合的免疫性抗体,适用于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病人。(3).抗人球蛋白配血法: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型)RBC血型抗体最经典的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检查不完全Ab最可靠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试剂贵;适合多次输血且有输血反应史,原因不明流产、有过HDN史的患者。(4).微柱凝胶法:通过Gel分子筛作用可以提高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一次性检出IgM和IgG类RBC血型抗体(抗人球蛋白Gel);结果只管、可靠,并可以保存;操作可以自动化,RBC可以不用洗涤。成本较高,需特试剂和器材

16、。(5).聚凝胺配血法:最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快速,应用广泛;需要特殊试剂;能检测IgG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的规则和不规则抗体,适合各类患者的交叉配血,也可应用于血型检查、抗体测定、抗体鉴定。实用于各类配血,能检出完全Ab和不完全Ab。10、交叉配血盐水介质试管法的质量控制?(7)(1). 只能检测IgM型抗体,必须增加可以检测IgG型抗体的配血方法。(2). 标本不能溶血,浓度及量。(3). 防止交叉感染:加样后立即离心。(4). 离心:(5). 观察结果:在凝集不明显、结果难以判断时使用显微镜观察11、交叉配血有哪些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6)一.在交叉配血时,凡无相应的特异性Ag

17、、Ab存在,本不该发生凝集,却出现了非特异性凝集或类凝集称为假阳性反应。引起假阳性反应的常见的原因有:(1).RBC串钱形成;(2).冷凝集、(3)自身免疫性温性Ab、(4).全凝集与多凝集、(5).类B抗原二.应出现凝集而未出现凝集,称为假阴性反应。引起假阴性反应的原因有:(1).标准血清效价低和凝集不强,或受检血清抗体效价过低。(2).RBC抗原性弱;RBC悬液过浓或过淡。(3).讲溶血反应误以为不凝血。(4).血型物质中和作用。(5).试验时间过短;反应温度不当;不完全抗体遮断引起的假阴性反应;轻度凝集误以为不凝血。12、交叉配血试验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鉴定什么类型抗体不合?共以下五种:

18、(1).盐水介质法:只要用于检测IgM类抗体,不能检出IgG类抗体。(2).酶介质法:酶可以打断RBC表面的多肽链,改变部分抗原结构。入增强一些AgAb系统反应活性(Rh和Kidd系统),也可以使M、N、Fya、FybAgAb反应性减弱,导致漏检。(3).抗球蛋白介质法:只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多数为IgG类抗体)和(或)补体。(4).低离子聚凝胺介质法:主要用于检测IgG类抗体,但IgG的抗-K抗体除外。(5).微柱凝胶介质法:只要用于检测红细胞抗原的IgG或IgM型血型抗体。13、ACD、CPD和CPDA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成分主要作用?对RBC保存时间是多少天?ACD(枸橼酸;枸橼

19、酸钠;葡萄糖)保存21天与CPD(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以及枸橼酸、)保存21天。在CPD中加腺嘌呤即为CPDA-1,保存35天。2.血液保存液主要成分作用(1)枸橼酸盐:是所有抗凝保存液中的基本抗凝物质。最常用的是枸橼酸三钠,除抗凝作用外,它还能阻止溶血的发生。(2)枸橼酸:避免保存液中的葡萄糖在消毒中焦化。(3)葡萄糖:是红细胞代谢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可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且防止溶血;并减慢细胞中有机磷的消失,防止红细胞储存损伤。(4)腺嘌呤:可促进红细胞ATP合成,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达35天),并增强红细胞放氧功能。(5) 磷酸盐:提高保存液pH,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15 血液和血液

20、制品病毒灭活必要性?目前的病毒检测技术也存在以下局限: 1、感染早期,病毒血清标志物出现以前,现行的检测方法不能将病毒检出; 2、由于技术、时间与费用的限制,病毒检测的种类是有限的; 3、病毒变异以及不断发现的新病毒。 有些不常见的病毒如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西尼罗病毒(WNV)、EB病毒等在大多数国家均未被列入血液常规检测,仅仅依靠献血者筛选和血液检测不可能完全杜绝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虽然对供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实验室病毒检测,但经血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 1)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限; 2)“窗口期”问题;3)新病毒的出现;4)目前我国检测病毒的种类仅为 HIV-

21、1/2、HBV、HCV。因此 ,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病毒感染的可能。输血可以传播疾病,特别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病毒,广泛存在血浆里,通过应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更是令人担忧,如何防止因输血而被传染上疾病,是当前输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了加强对一系列血液传播疾病的筛选外,还必须对血液进行灭活病毒处理,才能做到输血安全。对血液成分进行病毒灭活是实现安全输血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样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为我国的输血及临床实业做出了重大共享。为防止输血而传播疾病,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浆对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意义是深渊而重大的。16

22、、为了减少和杜绝输血相关传染病,有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1.严格筛选献血者,世界各国都规定必须对献血者严格筛查,无偿献血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最好方式。2 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输注成分血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可以减少输血传染疾病的传播和同种免疫的危险。3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又一道防线。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关注输血疗效、减少输血相关免疫反应的同时,对输血相关病原体的传染越来越加重视,特别是输血检验地带网相关病毒的传染,4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要适时更新输血知识,严格掌握输血适

23、应证。5、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采血、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浆蛋白分离过程复杂,发生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机会很多,一定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6、 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是排除病毒阳性血液、避免带病毒血液用于临床而使受血者感染、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手段。17、输血不良反应有哪些?按照输血反应发生时间,发生于输血24小时内的急性反应,发生于输血24小时后的为迟发性反应。按照输血反应有无免疫因素参与,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免疫性反应。分类 急性反应 迟发性反应免疫反应 过敏 迟发性溶血 发热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急性溶血反应 输血后紫癜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致免疫抑制作用 白细胞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非免疫反应 细菌污染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血色病 循环负荷过重 血栓性静脉炎 空气栓塞 输血相关性感染性疾病(如各种肝炎病毒、 出血倾向、低体温 HIV、等病毒,细菌、梅毒、多种寄生虫等) 枸盐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非免疫性溶血、肺微血管栓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