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出师表译文出师表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2、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
3、、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
4、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
5、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和“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
6、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 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3。汉室之隆 兴复汉室大业 4。议论 5。C 阅读测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
7、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 4.先帝指的是_,陛下指的是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词,可译为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
8、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的方法,论述了“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 参考答案: 1.略 。2。臣 陛下 3.信任 信用 信实 4。刘备 刘禅 5。助 的 代 他们 6。C 7。对比 亲贤远佞 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其他回答共 1 条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在朝中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
9、实应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奋,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自暴自弃,任意称引譬喻,言而失义,因之堵塞忠诚劝谏的道路。 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迁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都是贤能老实、志向心思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不论大小,都同他们商量,然后再去办,这样一定能增加益处,弥补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品性良善,办
10、事公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举荐他作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同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
11、尊屈驾,亲自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明见,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修之、祎、允等人的责
12、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在朝中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使先
13、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奋,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自暴自弃,任意称引譬喻,言而失义,因之堵塞忠诚劝谏的道路。 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迁外府法度不一。 侍中侍郎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都是贤能老实、志向心思忠诚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不论大小,都同他们商量,然后再去办,这样一定能增加益处,弥补不足,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品性良善,办事公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他的
14、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群臣举荐他作中部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同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和睦相待,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事,没有不感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学识鄙陋,而降尊屈驾,亲自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15、,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故此我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我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完不成先帝的托付,因而损害先帝的明见,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本分。至于考虑兴利除弊,进献忠言,那就是修之、祎、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
16、,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涉罚臧否( )中道崩租( )以遗陛下( )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 察纳雅言( )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17、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
18、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五月渡沪() 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和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窗体顶端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