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740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古新进展_郑建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世纪以来先秦瓷乐器窑址考新进展文郑 建明摘要: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程海娇要有用钟、鎳于、句攉、缚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世纪以来,先 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 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关键词:先秦时期;越国贵族墓;瓷乐 器;音乐考古;原始瓷;礼乐制度一瓷乐器发展史瓷乐器,顾名思义为瓷质材料制作而成的 乐器,其作为载体结合了陶瓷

2、与音乐两类艺术。瓷乐器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发展 兴盛 反映了陶瓷 文 化以及传 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状态。瓷乐器因为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 性,能 够在历史长河中持续发展,并孕育着丰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战国时期仿青铜乐器的瓷乐器开始大规模出现,例如 战国长兴鼻子山、鸿山大 墓等地出土大量仿青铜瓷乐器,数量庞 大、种类丰富。虽然这一时期青铜乐器大量使用并占据主流地位,但瓷乐器 仍 处迅速上升期,这为后世瓷乐器制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唐宋时期,陶瓷制作工艺达到较高水平,各 类窑口百花齐放,瓷乐器 不仅悦耳而且胎质致密,质量上乘。瓷器是 越国的伟大发明,因此商周瓷质乐器主要集中在

3、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中。世纪晚期,浙江地区陆 陆 续续出土了一批瓷乐器,重要的有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区老鸦桥、杭州半山石塘等 贵 族墓葬,器物类型有甬钟、铸、句鐳、鎿于、丁宁、磬等,也有与乐器相关的器座等,成组成套出现,质量上乘。上述考古资料的出土,开启了瓷乐器的系统研究的新篇章,为世纪窑址和墓葬、遗址出土的有关瓷乐器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原始瓷乐器出土概况(一)浙江海盐黄家山墓葬年月,浙江省海盐县长川坝公社黄家山石矿,挖山时发现一批原始瓷器和碎片。经浙江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清理,初步整理修复出原始瓷质的甬钟件和句鐶件,按大小依次排列成编。另有銲于件成组的原 始瓷乐器的发现,以及陶 制的纽

4、钟、陶磬一同出土,在国内考古史上属首次。甬钟圆柱形中空甬,环状旋。舞面大体呈圆形。钲部有短圆柱状枚。黄色胎,钲部胎 体较厚重,鼓部 略轻薄。施青黄色釉,釉层较薄而均匀,有 流釉现象。内壁及 于部施满釉,剥釉现象较为严重。甬部上端刻 划蕉叶纹五叶一周,叶尖既有向上也有向下。于部堆贴四组小泥饼,舞面刻划四条弧曲线,自曲线向舞面外沿 满刻“”形纹。有的旋、隧部亦刻划“”形纹(图一)。通观全部甬钟,钟体 均是先用泥条盘筑法叠成圆筒形,然后竖剖为两片,再拼 合而成。因此、两型的区别仅为局部的差异,虽然所饰篆带花纹有别,但仍应是一套编钟。根据枚的施釉状态,可推测施釉时甬钟作倒置状态。句鐳器身呈合瓦形。柄上

5、端及器身外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考古图一黄家山 出土甬钟图二黄家山 出土句糴图三黄 家山出土銲于图四老鸦桥出土甬钟图五半山出土铸表下沿均刻划“”形纹,钲近舞部刻划蕉叶纹,叶尖朝上,花纹修饰与甬钟相似。依据现存的句糴个数和大小差,可以推测原套句糴可能为件(图二)。鎿于鎿于 整体器形呈现圆筒状,上部稍弧,顶部有虎形纽,纽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孔,近底 处微呈喇叭形。紫红 文物天地色胎,器体表面呈灰色。顶面、上部及隧部均 刻 划“”形纹(图三)。黄家山 出土的原始瓷乐器,胎质细致,呈黄或灰白色;釉色青黄,玻璃质感强,釉层薄且施釉均匀。出土器物的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战国时代风格。黄家山墓葬发掘之前,句糴历来均单独出

6、土,且未见成编发现。钟与磬共出已有先例,但尚未发现鐸于与钟、磐共出的情形。此次发现的成组乐器,证明在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乐器中已加入成编的句鐳和銲于两种具有江南特色的器种。(二)浙江杭州余杭区老鸦 桥墓葬年,浙江杭州 余杭区崇贤老鸦桥出土了一批原始瓷甬钟。甬钟均为平舞,弧于,合瓦形钟身。舞上有长甬,上细下粗,甬下部有 箍形旋,旋上有三个小乳突,方形干。钟身比较短,两侧斜直外撇,上窄下宽。每面钲部两侧都有短圆柱状枚,均为每侧三组,每组三个,横向分布。各组枚之间有篆 带。灰白色胎,内外施釉,釉层很薄,剥釉现象严 重。部分甬上饰有戳印的“”形 纹,与海盐黄家山的甬钟装饰相同。钲、枚、篆、鼓之间以条 带

7、状 乳突纹为界格 栏线。鼓部刻划长方形,内饰以云雷纹或素面(图四)。(三)浙江杭州半山石塘墓葬】石塘墓葬群位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黄鹤山下,年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曾在此发现一大型战国土坑墓,出土包括水晶杯、原始 瓷编钟等大量精美随葬品,为研究战国埋葬习俗,生 产力水平和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 物依据。甬钟平舞,弧于,合瓦形钟身。舞上有圆管形长甬,上窄下宽,甬下部有箍形 旋。钟身两侧斜直外撇,上窄下宽。每面钲部的左右两侧有短圆柱状枚,每侧三组,每组三个,作横向排列。胎色灰黄,胎 体厚重。釉色偏黄,仅 外壁施釉,釉层极薄。甬部饰复线三角形纹和网格纹,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饰戳印“”形 纹。各组枚之间 的

8、篆 带内饰戳印“”形纹,钲、枚、篆、鼓之间均以两条凹弦纹作为界格栏线,栏线内填斜线纹。鼓部刻划长方形,内填戳印“”形纹。舞部有明显的支烧痕迹。?铸平舞,平于,合瓦形器身。舞上有桥形纽,纽侧有一小圆孔通与腔体。器身两侧斜直,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灰黄色胎,胎 体厚重。釉色偏黄,仅外壁施釉,釉层极薄。器身四周刻有边框,内饰戳印“”形纹,鼓部刻划方框,内饰戳印“”形纹。舞部有明显的支烧痕迹(图五)。句耀平舞,弧于,合瓦形 器身,舞下有下细上粗的方锥形实心柄,器身两侧略斜直外敞,上宽下窄。灰黄色胎,胎体厚重。釉色偏黄,仅外侧施釉,釉层极薄。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饰戳印“”形纹。钲部近舞处饰刻划的复线三角形

9、纹和戳印的“”形纹。三世纪以来瓷乐器考古发掘和出土概况世纪以来,不仅又有数个越国贵族墓出土了种类丰富、数量庞杂的瓷乐器,同时在遗址中亦发现了瓷质乐器。器形上,除了世纪已发现的銲于、句糴、甬钟,增加了器座、缶等。(一)江苏无锡鸿山越国大墓 年月至 年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 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在鸿山开发区范围 内进行考古发 掘,发现一处 越国贵族墓地。该墓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部,以望虞河为界,毗邻苏州市相城区。乐器主要出土于万家坟、老虎墩和丘承墩三座 墓。器类中既有仿中原系统的甬钟、铸钟 和磬,也有显现越国系统特色的句鐳、丁宁、鎿于、振铎、三足缶和器座(图六

10、),其中器座、振铎和三足缶为首次发现。器物造型与青铜器一致,堆贴兽首流、铺首,刻划蟠螭纹等装饰也符合青铜器的常见特征。该墓地出土瓷乐器数量多、器类齐全而器形复 杂,首次展现了越国古代乐器组合状况,为先秦时期瓷质乐器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实物资料。其规格为江浙一带越国贵族墓之最,程度并不逊色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 的诸侯之墓。另外,关于鸿山墓中器物的产地窑口,在 德清亭子桥窑址的发现之后,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无锡鸿山墓产品来源于德清窑。甬钟弧 于,平舞,钲为合瓦形,甬身上细下粗,下部有干,悬虫上有蛇形的堆塑,左右篆部各有个枚。灰白色胎,内外皆施釉,釉色泛黄。纹饰 方面,甬上下均有双线刻划的三角纹,三角纹内戳印

11、“”形纹饰,篆部以斜线纹相隔,舞部和篆部内侧饰戳印的“”形纹。?磬无锡鸿山大墓中共计出土件编磬。其中邱承墩遗址出土磬共计件,均为青瓷质地,胎色灰褐,青黄色釉。尺寸不同,但造型、纹饰大 致相同,股、鼓端部正反两面均饰戳印的“”形纹。老虎墩遗址出土陶瓷磬共计件,其中青瓷磬件,整体之间形制相差较大。?搏鸿山 出土的青瓷铸,形制接近中原风格。钲呈合瓦形,平舞,平于,虎纽,虎尾下垂,尾尖向内勾。灰白色胎,外施黄褐色釉。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饰戳印的“”形纹,钲部以斜刻划纹为界线,左右各 有个由浮雕龙 身构成的枚,鼓部刻划出郭长方形,内填戳印的“”形纹。句糴钲呈合瓦形,平舞,弧于,插柄为 扁四棱形,有台。

12、胎色灰白,外施黄绿色釉。台上饰戳印的“”形纹,钲部饰戳印的“”形纹 和刻划的双线三角纹。与上述的铸钟相同,舞 部以弧线四分,内饰戳印的“”形纹。?钲钲体呈合瓦形,平舞,弧于,柄有棱,端部为圆环。胎色灰白,外施黄绿色釉,釉层脱落现象严重。舞部饰戳印的“”形纹,钲下部饰 有刻划的三角形纹(图七)。鎿于浅盘,半环形纽,鼓肩,直腹,平于,纽两侧各有一小孔。胎色灰白,外施黄绿色釉。隧部刻 划出郭长方形,内填戳印的“”形纹,靠近于部的一周饰戳印的“”形纹。器座座身为覆钵形,中有管状插孔。胎色灰白,外施青绿色釉。座身以数道凸弦 纹 分隔,均饰戳印的“”形纹,下部贴 有四个衔环的铺首,上部有六条堆塑的双头蛇,

13、两蛇腹部相交,蛇身饰鱗纹,弯曲作游动状,头向上昂(图八)。此类器物的功 能应该是悬鼓、编钟 等的器座。鸿山墓地中邱承墩与万家坟两座墓葬中 出土的鼓座纹饰、造 型精美,其中几件以蛇的形象装饰为突出特点,实物反映了越人的蛇图腾,代表其所用器物的典型特 征,从中也可见编 钟与鼓在乐器中的重要地位。二足击鸿山墓的邱承墩中共出土件总体特征相近的三足缶,青瓷 质地,灰白色胎,内外施釉。器体造型 基本一致,均为深腹盆形,侈口,宽沿 外卷,深弧腹,平底,矮蹄足,耳上戳印“”形纹,另两侧贴有对称的撕蜴。出土的缶与其他乐器共置一龛,首次明确了作 为乐器一类缶的标本(图九)。作为乐器的缶,是一种盆状缶,击奏声音 洪

14、亮。三足缶的形制是新出现的缶的种类,为研究缶这类乐器增添了可靠证据,在中国文物音乐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大多数各 类乐器 器身均装饰有戳印的“”形纹和“”形纹,代表其典型的纹饰特征,体现了越人特有的工艺审美风格。墓葬中随葬的乐器亦用蛇为 装饰,具备重 要涵义,彰显此处是等级极高的越国贵 族墓地。盘蛇的青瓷器座以及甬钟、铸钟、振铎等青瓷乐器上出现蛇的造 型,暗示着墓主生前可能拥有极高的权力。乐器以及随葬的礼器,它们文化内涵丰 富,地域特色鲜明。鸿山万家坟墓葬出土编钟上的蛇纽、铸的扉棱、钲的环首柄、鼓座上的蛇雕等等,都是极有特色的形制特点,句鑼考古欠物天地,图六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原始瓷乐器图七

15、鸿山 出土钲图八鸿山 出土器座图九鸿山 出土缶和越系圆钟更是越 人特有的乐器品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越国时期的强盛和辉煌,为越国史乃至百 越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考古资料。无锡鸿山贵族墓地出土的数百件瓷乐器,为越国的礼乐文 化 和 贵族丧葬文化,均提供了丰富的实物 材料。出土的乐器种类和组合,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集中原系统与南方系统众多乐器于一身,体现了越国宫廷音乐壮观的场面。鸿山大墓体现了中原礼制和越国礼乐文化的融合贯通,这对于越国与中原两个区域礼乐制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甚至上升到先秦史的综合研究,均具有重大的正面意义。以无锡鸿山大墓为代表的越国出土乐器,不仅反映出丰富的越国音乐文化的信息,

16、亦反映了鲜明的越国文化内涵以及越地先进的陶瓷生产和烧造工艺。这些乐器还反 映出越国一些重要的文化因素,除了鸿山邱承墩乐器坑,长兴鼻子山也出现了类 似的乐器坑,可见越国对音乐的重 视程度。同时结合其 规模庞大的墓葬情况和 随葬的乐器数量,人们能窥探到越国等级制度的重 要信息。更 重要的是,鸿山墓的考古发现中具越国特色的器形和纹饰都可以作 为越 人乐器的标准器,这对以后的乐器研究意义重大。(二)浙江长兴鼻子山大墓 年月至年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兴县 博物馆联合对长兴鼻子山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鼻子山位于长兴县锥城镇五丰村的村北,山势低矮。地理方位处于浙江省西北角,东临太湖,处在浙北平原与浙

17、西丘陵区的交界地带。时代为战国时期。鼻子山大 墓的北侧山坡上,有一个陪葬器物坑,完整和修复起来 的器 物,主要是原始瓷或硬陶的仿青铜乐器,器形有甬钟、磬、铸、句鐳、钲、鎿于。可见,这是一个专门用于陪葬的乐器坑。瓷乐器的胎色多 为灰白或者灰褐色,质地坚硬,也存在少数因烧成温度不高而 呈现土红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软。釉色多为青中泛黄,剥釉现象严重,釉面尚存者为数不多。许多器物施釉很薄,或者釉未完全烧出。鼻子山墓葬由于机械施工而偶然发现,因此部分器物已被毁坏,故而很难准确复原各类器物 原先的完整数目。甬钟出土的甬钟大小相近,器形基本一致。其总体特 征是平舞,弧于。舞上有上细下粗的圆管形长甬,甬中空。衡

18、端齐平,中心有一小圆孔。甬下部有旋,旋上分贴三四个小泥饼。旋的正面有环形干。钟身呈合瓦形,两侧斜直,上窄下 宽,铣部尖锐。纽的左右两侧有 枚,每侧组,每组个,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饰戳印的“”形纹,篆部饰戳印的“”形纹。?磬出土的原始瓷 磬形制相似,整体呈角尺形,鼓与股之端头内角呈直角。标本:,灰紫色胎,一面局部有青黄色釉。鼓修厘米、鼓博厘米、股修厘米、股博厘米、孔径厘米、厚厘米(图一)。?搏铸的尺寸和器形也都基本相同。内外均施釉。其总体特征是平舞,平于,舞上有一桥形纽。器身呈合瓦形,钲的左右两侧有乳丁状圆枚,每侧组,每组个篆 部戳印“”形纹。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多 戳印“”形纹。钲、枚、篆

19、、鼓之间均用两条凹弦纹加以分隔,内刻划短斜线。隧部刻 划有 长方形边 框,框内饰形戳印纹。根据器形特征的差异,可分为两种类 型,一类器身粗壮,一类器身较瘦长。句糴出土的句錙 器 形相似但是大小略异,基本特征是:器身呈合瓦形,平舞,弧于,两铣尖锐,舞部有方锥形或扁方锥形的插 柄。舞部以弧线或折线四分,内饰戳印的“”形纹。钲部近舞处,饰戳印的“”形纹饰与刻划的三角纹。?钲体形较小,灰白胎,内外均施釉,施青黄色釉。器身呈合瓦形,体腔显得短阔而浅。平 舞,平于,圆柄,柄端为圆环。舞部以弧线四分,弧线内饰戳印的“”形纹。钲部在近舞处饰两周凹弦纹,内有戳印“”形 纹,弦纹以上刻划双线三角纹,三角纹内饰“”

20、形纹。鎵于出土件鎿于,器形相近但大小不一,总体特征是顶呈浅盘状,鼓肩,直筒 形深腹,平于。顶上有半环形纽,纽旁有一小圆孔。内外均施釉,根据形式差异可以分为两型:一是腹壁向下渐有 外敞,略成喇叭形,最窄处在中线以上;二是腹壁陡直,最窄处在中线以下。长 兴鼻子山为首次在浙江越国贵族墓中发现墓外陪葬坑,专门用于放置瓷乐器,时代为战国时期。将仿青铜的陶瓷礼乐器专门设坑葬于墓外,是该墓的一个重要特点,反映越国贵族墓的某种葬 俗文 化特征。墓中的瓷乐器与中原贵族墓随葬的青铜礼乐器的性质地 位相同,它 也 是墓主人生前身份等级的象征,这种葬俗特征为研究越国高等级墓葬提供了重要资料。(三)其他出土瓷乐器浙江绍

21、兴县出土战国原始青瓷甬钟 年月日,绍 兴县文保所在福全镇新迪埠村 征 集到一件战国原 始青瓷甬钟。这件甬钟为该村村民在西山坞挖塘时发现。甬钟通高 厘米,两铣间距厘米。圆柱形甬,环状旋,椭圆形 舞面,腔 体略长,枚呈 短圆锥形,鼓部截面为合瓦状,弧形于。甬上饰凹弦纹、三角形 纹及“”形 纹,舞面、篆部及隧部均饰“”形纹,枚、篆交界和钲边饰小乳点纹 带。胎色灰白,外施青黄色釉,釉层薄而 不均。其造型、装饰特点与浙江海盐出土的同类器接近,系 战 国时代遗物,在绍兴县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越国乐器有较高的价值。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大陆顾家埠原始瓷句鍵 年杭州市余杭区大陆顾家埠,出土一组战国时 期原始瓷句鐶。平

22、舞,弧于,器身呈合瓦形。舞下有上粗下细的方 锥形实心柄。器身两侧略 斜直外敞,上宽下窄。灰白色胎。外侧有釉,青釉泛黄,剥落严 重。长插柄与舞交接处有方台,方台上饰云雷纹。钲下部饰云雷纹及单线三角形纹,三角形纹内填云雷纹(图一 一)。浙江绍兴袍谷遗址出土原始 瓷甬钟袍谷遗址在年已进行了发掘,出土器物以泥质灰陶为主,原始瓷中仅见碗、钵等器形,未见瓷乐器;年再次 发 掘,出土了原始瓷乐器甬钟残片。该遗址距目前的绍兴城仅数千米,处于战国时期越国的中心区,遗址规模 较大,是战国时期越国的一处高等级聚落(图一二)】。此外,年,浙江宁 波的应家遗址也出土一件原始瓷甬钟残片。四瓷乐器窑址考古及瓷乐器产地的确定

23、海盐黄家山墓葬成批原始 瓷乐器的出土,其产地问题立马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有学者认为应是南方地区。理由是 原始瓷 材质的 乐器大多依据青铜器仿制,而对应的青铜器多出土于南方地区。春秋时 期盛行的青铜鎿于,主要出于周代楚国所辖今安徽、湖南等地。青铜句鑲自清光绪 年间在浙江省旧武 康县境内发现,以后陆续在今江、浙等地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南方。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一部分甬钟,是由南 方输入或是仿制南方的,并非起源于北方本土。浙江海盐黄家山出土的原始 瓷乐器中,甬钟、句鍾、鎳于均与同类青铜器造型相 似,并在甬钟、鎿于等器体表面装饰越地特 有的“”形 纹饰。因此海盐出土的原始瓷乐器应 该主要产自江南的江浙地

24、区。鸿山越国贵族 墓大量原始瓷乐器的出土,其产地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在传统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引人了科技分析的手段。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鸿山墓地包括邱承墩、老虎墩与万家坟墓葬出土的多件原始 瓷与硬陶进行了检测,并与德 清、萧山、绍 兴、上虞和慈溪等地的原始瓷以及越窑青 瓷进 行了比较,认为“综合鸿山越墓以及浙江德清出土陶瓷器的胎釉组成模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鸿山越墓出土青瓷与浙江德清冯家山、亭子桥出土青 瓷所用原料成分相近,并且风格相似,因此这批墓葬出土青瓷来源 于浙江地区的可能性较大”。德清是先秦 时期原始瓷的中心产地,冯家山与亭子桥是两个重 要的战国时期窑址,由此,通过类型 分

25、析与科技检测,战国时期越窑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瓷乐器产地初步锁定在了以德清为中心的先秦时期 原始瓷窑址群中,而世纪对于这一地区一系列重要窑址的调 查与发掘,从 窑址材料上进一步证明了其作 为原始 瓷乐器的产地。这一时期 发掘的重要窑址有德考古文物天地清亭子桥与长山两窑址。(一)浙江德清亭子桥窑址 年月至年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清县博物馆合作,对亭子桥窑址进行了发掘。亭子桥窑址位置处于德清县经济开发区是龙胜村东山自然村北的一处缓坡状的小山丘。此处紧靠 嘉湖平原,土地肥沃。周围环境河流纵横交错,向东贯入东 苕 溪后向北部汇入太湖。窑址的发掘区内一共发现处窑炉的遗迹,共有条,出土了大量原始瓷器

26、,仿青铜器的礼器和乐器是此窑址的最重要产品,其质量上乘,产品高档。窑炉为南方典型的龙窑类型。亭子桥窑址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有甬钟、鎿于、句糴、三足缶和器座等,均为轮制,器形规整。胎质致密,胎色大多呈现浅灰色和深 灰色。釉面普遍存在凝釉现象,基本无剥 釉。纹饰方面,多装饰有细致 精美的云雷纹,体现了制瓷工匠制作之用心。装烧方式方面,大部分都基本使用各类支烧具单件 支烧。甬钟亭子桥窑址出土的甬钟均为不同个体的残片,大小差别较大。仅外部施釉,内部只近口处有少量釉。器形为长甬,甬的下部有旋。平舞,弧于,钟身为合瓦形。纹饰方面,篆部用绳索状的凸弦纹间隔,左右各有个枚。钲部素面无纹,鼓 部有的刻划长方形或

27、梯形纹饰,内部素面或者饰有云雷纹(图一三)。鏵于有两种型式:第一种,鼓肩,上腹部略微内束,两侧有 扉棱。灰色胎,青黄色薄釉,玻璃 质感 不强。第二种,腹部呈现直简形,内壁宽泥条盘筑痕迹明显,外腹则经仔细 修刮而平整。灰色胎,施釉不均匀,且局部无釉。均外壁施釉而内部不施釉。句耀平舞,弧于,合瓦形 器身,器体大小差别较大。长方形插柄,插柄和舞的交接之处有 方台。纹饰方面,舞和插柄的方台上都饰有云雷纹,器身近舞部除了饰云雷纹,还有 单线三角形纹,三角纹内再饰以云雷纹。所饰云雷纹因为制作 较深而显现 清晰,尤其是插柄方台上的云雷纹,纹饰方正图鼻子山出土磬图顾家埠出土句糴图一二袍谷遗址出土南钟残件图一三

28、亭子桥出土甬钟图一四亭子桥出土器座图五长山出土銲于 而排列整齐。舞和钲都可见明显的拼接 痕 迹。大多为浅灰色胎,施青黄色釉,或内外皆施釉,或仅外部施釉,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装烧方面,舞部支烧粘沙痕迹明显,插柄柄尖生烧。装烧时于口朝上,长柄插人顶面有孔的支具上支烧。?击圆鼓腹,肩部有铺首,底下面有个矮兽足,足内侧有一个小圆孔。腹 部上、中、下各拍印一圈云雷纹,腹下部云雷 纹上刻划 单线三角形纹。云雷纹比较细密,排列整齐,大体近似于“”形。青 黄色釉,玻璃 质 感强。兽足的足尖生烧,并有白色沙性烧结物,平底没有生烧 但白色沙性烧结物较厚。器座器座单独不作为乐器,但因其通常与鼓或 编钟组合组成乐器,因

29、此也纳入讨论当 中。亭子桥窑址出土了属 于多个鼓 座 个体的残片,其中有少量可复原。器 形基本一致,纹 饰略有差异。鼓座呈现覆钵形状,弧顶,顶部中心有长管状插孔。座身 的四周分布四处等距离铺首衔环,并且每个铺首的下方都设有一处圆形镂孔,或左或右。器形极大而胎壁厚重。通体戳印变体蟠螭纹,粗 大而且纹饰凹凸不平,颇具有浮雕 感,插管和座身足缘上戳印方正浅细云雷纹。外壁通体施釉(图一四)。亭子桥窑址是一处主要烧造高档仿铜礼器和乐器的窑 场。同时也是首个经正式发掘的烧造仿铜礼器与乐器的 窑址。德 清亭子桥窑址所见原始瓷器种类,基本覆盖了这些年江浙地区大型越国贵族墓中已出土的各 类仿铜原始 瓷乐器。它的

30、发掘,为这些年江浙地区战国时期古墓葬,如无锡 鸿山贵族墓、德清梁山战国墓等中出土的一大批仿青铜原始 瓷礼器与乐器找到了明确的产地和 窑口。(二)浙江德清长山窑址年月至 年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德 清县博物馆又对邻近亭子桥窑址的长山战国原始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窑炉两处四条,出土大量精美的器物标本。长山窑址紧邻亭子桥窑址。原始瓷产品绝大 多数质量 上乘,胎 质细腻坚 致,胎釉结合极佳,施釉均匀,釉色青翠或青色,玻璃质感强,无论胎或釉 都几近晚期的成 熟青瓷。器形除作为实用器的碗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礼乐器,乐器有甬钟、鎿于(图一五)、句鑼等,产品器形、胎釉质量与亭子桥同类器物接近。五结束语随

31、葬乐器是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数量与 种类和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密切联系。战国时期越国原始瓷乐器甫一出现,即呈现燎原之势,不仅按照一定脉络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文化特色,其所代表的礼乐文化,为我们研究越国礼乐制度、葬俗特征提供了大量坚实的材料。世纪以来包括无锡鸿山、长兴鼻子山等越国贵族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瓷乐器,极 大地丰富了越窑礼乐文化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先后发掘的德清亭子桥、长山等窑址,出土了与墓葬中相似或 相同的各种乐器类型,基本可以确定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是战国时期原始 瓷乐器的中心产地,目前此类 产品仅见于这一窑址群中。张 复宇:陶 瓷 乐器研究,沈阳理工大学 年硕士论文,第页

32、。谢怡:瓯声如滴似泉流瓷乐器的历史流变与创新发展,大观(论坛)丨年第期。芮国耀:浙江海盐出土原始瓷 乐器,文物 年第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古越瓷韵浙江出土商周 原始瓷集粹,文物出版社,年,第?页。唐俊杰:半山石塘古墓葬群发掘完成,任振泰主编:杭州年鉴,中华书局,年,第页。费玲 伢:越国乐器研究,南方文物 年第期。芮国耀:浙江省海盐县黄家山原始瓷器,中国考古 学年鉴,文 物出版社,年,第丨 页。同。同。同。同,第丨?页。】张敏等: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文物 年第期。丨王子初:近年来中国吴越音 乐考古 资源的调查与研究,艺术百家 丨年第期。同。同。丨朱国伟:无锡鸿山越墓的音乐考古发现

33、与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 年博士论文,第页。】刘 军 幸 等:浙江长兴鼻子山越国贵族墓,文物 年第期。】陈元甫:越国贵族 墓葬 制 葬俗初步研究,东 南文化年第期。丨王强:文物保护市区袍谷遗址出土 件文物,鲁孟河 主编:绍兴年鉴,方 志出版 社,年,第 页。同,第 页。】陈元甫等:浙江绍兴袍 谷遗址发掘又获重大收 获,浙江文物年鉴 ,年。沈作霖:浙江绍兴袍谷遗址发掘简报,考 古 年第期。郑建明:浙江商周原始瓷,浙江省博物馆 编:瓷之源德清原始瓷 窑址考古成果暨 原始瓷精品展,第页。宁波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资料。吴隽 等:无锡鸿山越墓出土青瓷的分析研究,见南京博物院等 编:鸿山越墓附录二,文 物出版社,年,第?丨页。陈元甫 等:浙江德 清亭子桥战国窑址发掘简报,文物年第!期。同,第 页。郑建明:】世纪以来瓷窑址考古的新进展,文 物出版社,年,第页。常怀颖:西周钟馎组合与器主身份、等级研究,考古与文 物 年第期。(责任编辑:李珍萍)(责任校对:阮富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