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九下)九年级下册(一)墨子公输【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秀,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地,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 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
2、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挡)之 B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C、公输盘诎(通“屈”,折服)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盗匪)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吾知子之所
3、以距我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文: 4、墨子用“文轩”“锦秀”“粱肉”比楚国之 ,用“敝舆”“短褐”“糠糟”比宋国 ,其最终目的是 。15、本文记叙墨子成功阻止楚国进攻宋国,唐雎不辱使命也写了唐雎在强秦面前使安陵国避过一劫。按照你的理解,请简要说说墨子和唐雎为什么能成功阻止强国要对弱国发动的战争?答: 【参考答案】1、D 2、A 3、这是什么样的人?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4、国力强大(或:地大物博) 贫穷弱小(或:国力弱小)劝阻楚国侵略宋国 5、答案开放。可以从战争的性质来谈,也可以从人物的机智、谋略以及精神来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4、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1、解释加点的字词。(1)子墨子闻之,起
5、于鲁 ( )(2)子墨子起,再拜 ( )(3)吾义固不杀人 ( )(4)夫子何命焉为 ( )(5)不可谓知类 ( )(6)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 )2、第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答: 3、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请献十金。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答: 【参考答案】1、(1)动身 (2)起身 (3)讲道义 (4)表疑问 (5)明白事理(6)仁爱2、行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3、阻止攻打宋国。4(1
6、)杀死不足的人民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算是明智。(2)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5、仁义。先是请公输盘帮他杀人,然后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自相矛盾的话,从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道义上驳得公输盘哑口无言。【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
7、,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1、请用“/”给选文的第二段文字断句。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4、根据上面选文,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参考答案】1、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这个消息(或这件事) 聪明 3、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
8、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 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的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明白事理。 4、略(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兵
9、革非不坚利也B、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D、委而去之 有孙母未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环而攻之而不胜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 。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造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 4、各写出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成语两个。 (1)多助之至 (2)失道者寡助 【参考答案】1、A 2、C 3、略4、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孤家寡人等。【乙】天时不
10、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3)池非不深也 ( )(4)委而去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参考答案】 1、(1)包围 (2)表原因 (3)护城河 (4)放弃2、(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帮助少到了极点,内外的亲属也会背叛(他的)。 3、D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12、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带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郭: 环: 委: 畔: 2、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均用原文填空)3、第三段开头的“故曰”二字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 4、文章中心论点侧重强调的是 。5、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 1、外城 围 放弃 背叛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3、“过渡”、“承上启下”均可 4
13、、地利不如人和5、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_家的经典之一。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_ 3、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 _ 4、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_ _ 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_ _ 【参考答案】1、儒 2、“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3、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4、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5、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15、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B.曾益其所不能(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给下列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行 拂 乱 其所 为。3、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
16、补出来。 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 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参考答案】1、B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生于忧患5、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17、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必先苦其心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3、本文阐述的一个人生哲理是_ 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第一段所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等人的经历,给你什么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1、C
18、2、A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不设统一答案,切合原文大意且言之成理即 【丁】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2、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9、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选文第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4、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参考答案】1、治理国家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2、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
20、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A D (四)孟子鱼我所欲也【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21、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C、呼尔而与之 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蹴尔而与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行
22、道之人弗受C、 所恶有甚于死者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翻译下面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参考答案】1、祸患,灾难 这,这样 给 增加,益处 2、A( A 转接 B 代乞人;结构助词,的 C 比;在 D 为了;是 )3、(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意思对即可。)4、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23、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24、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贤者能勿丧耳( )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列“而”字表示转折意思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
25、是心”是指什么?答: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答: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答: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答: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参考答案】1、C 2用脚践踏(用脚踢)古代的一种量器丢掉、遗失天性、天良 3、B 4、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5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强调人生
26、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6、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27、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鱼,我所欲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亦我所恶( ) 二者不可得兼( )2、选出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一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