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批准
版本修订历史记录
序号
修订内容
修订人
修订日期
版本
备注
1
新版下发
A 0
审核
编制
1.0 目的
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够胜任其工作。
2.0 适用范围
适宜于公司内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
3.0 职责
3.1 总务科负责此类员工的考核、培训工作;
3.2 总经理负责对涉外培训人员的批准。
4.0 工作程序
4.1 岗位任职资格
4.1.1 由总务科负责收集各岗位的名称以及工作内容,并根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制定《岗位任职资格》。
4.1.2 《岗位任职资格》应是能够胜任该工作的最低要求,其内容包括:
a) 学历;
b) 技术能力;
c) 接受过的培训;
d) 工作经验;
e) 其他要求。
4.2 员工档案
4.2.1 固定员工
由总务科收集各员工资料,建立《员工档案》。《员工档案》应明确记载各员工资料,其内容包括:
a) 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
b) 技术能力(技能证书复印件);
c) 工作经验
d) 接受过的培训(内部:培训记录,外部:结业证书等);
e) 其他内容。
4.2.2 临时员工
总务科对公司对所招聘临时员工建立《临时工档案》。因公司对临时员工无任何学历及技能要求,因此《临时工档案》只包括以下内容:
a) 工作经验
b) 接受过的培训;
c) 工作质量评定;
d) 其他内容。
4.3 资格确认
4.3.1 各部门部长根据总务科编制的《岗位任职资格》和《员工档案》做出对比。确认部门内不合格的员工。
4.3.2 不合格员工的分类:
a) 不符合于岗位的;
b) 不符合于部门的;
c) 不符合于公司的。
4.3.3 不合格员工的处置
4.3.3.1 对于不合格员工首先应考虑对其进行培训。若因员工本身素质差或其他原因,可考虑安排转岗或辞退。
4.3.3.2 对于须进行培训的员工由各部门应填写《培训需求登记表》,提交总务科负责培训。
4.4 培训
4.4.1 固定员工的培训
总务科每年年初应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登记表》制定本年度的《年度培训计划》。
4.4.1.1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 培训课题;
b) 培训时间、地点;
c) 培训人员;
d) 培训方式;
e) 培训内容;
f) 培训讲师。
4.4.1.2 若培训内容厂内无法培训,需外送培训,应由总务科提交《外送培训人员名单》。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才可外送培训。
4.4.1.3 总务科负责管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前安排好教室和教具,并发放《培训通知单》到相关部门。在培训时制定《签到表》由受培训人员签名。
4.4.2 临时员工的培训
4.4.2.1 由总务科编制《新员工培训教材》,对招聘进厂的临时员工进行培训。所有的临时员工都必须经过培训,并且通过操作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工作。
4.4.2.2 临时员工的培训全过程由总务科负责,临时员工的操作考核由生产科执行,并将考核结果登记在《培训成绩单》上通知总务科。
4.4.2.3 操作考核不合格的临时员工一律不予以招聘。
4.5 考核
培训完成后,应对培训人员以及培训的方式、方法作出考核。
4.5.1 固定员工的培训考核
4.5.1.1考核的目的主要是看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是否能胜任工作。
4.5.1.2 考核方式
理论培训应由课题讲师出题进行考核;
实际操作培训进行现场操作考核,由操作讲师现场监考评分。
4.5.1.3 在评分完成后由总务科将考分登记在《培训成绩单》上,做为培训是否合格的依据。
4.5.2 培训方式、方法考核
培训完成后,总务科相关人员应对此次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确定此次培训是否有效。
4.5.3 不合格人员的处置
总务科应将考核不合格人员的情况通知其所在部门,其所在部门进行处置。方法有:
a) 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b) 安排转岗(安排转岗人员也应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c) 辞退。
4.6 质量意识培训
质量意识培训是让员工知道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质量意识培训是一个长期培训,应是在平时工作中进行。质量意识培训由生产科负责。
5.0 相关文件
5.1 《岗位任职资格》
5.2 《新员工培训教材》
6.0 质量记录
6.1 《员工档案》
6.2 《临时工档案》
6.3 《培训需求登记表》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培训通知单》
6.6 《外送培训人员名单》
6.7《签到表》
6.8《培训成绩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