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北京的春节导学案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学习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一)课题交流1。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今年春节是怎样过的?2我收集到的春联.上联 _ 下联 _ 横批 3.我知道有关春节的诗词题目: , 。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习题。腊七腊八, 灯 彩 形如 _七八 _ 如 _ 万象 (三)合作探究一1、自由读课文。2、读了课文后
2、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读懂的地方: _ _ (2)不懂的地方: _ (四)小组合作二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_ _ 2、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的? _ _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填在稿纸上)时间风俗习惯(五)小组合作学习三1、默读课文,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把详写的部分写下来。 _ 2、深入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腊八 _ (2)除夕 _ (3)正月初一 _ (4)元宵 _ (六)小组合作学习四1、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_ 2、阅读链接中的
3、材料是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_ _3、学了本课后,我还不懂的问题:_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小组合作学习一:找出总起句:“除夕真热闹”。1、思考: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内朗读体会一下作者围绕总起句是怎样体现热闹的。 3、预设:“守岁”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4、师总结:“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及自己的寿命.简单说,守岁就是象征把病疫、灾难等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5、指导朗读师:你能读出这热闹的除夕之夜吗?-
4、 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合作学习二: .说话训练 学着这种总分的表达方式,说说你家的除夕夜。 出示:除夕真( )二、阅读完成练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 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春节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春节,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
5、,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2、“春节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3、“春节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 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我体会到( )。 二、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