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之发力训练/李秒丰发力训练是任何一个拳种都必须的,不发力何以打人?又何以胜敌?不发力不可以称之为拳,反过来说,又不是所有的发力都称之为拳。只有适合击打与御敌之力才称之为拳之力。太极拳的发力的训练目的不是 为发而发,而是为了使用。太极拳发力方法有别于其他拳种,不用打砂袋、木桩,更不用药助。太极拳发力训练只在自身,主 要方法是强化自身本能和挖掘自身潜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使人之本能和潜能自然发挥。所以说,太 极拳发力训练不是把人训练成大力士,而在于发力时整体的协调配合,力出自然、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一、力的形式 根据划分方法的不同,力可分为:直线力(单向力、双向力)、杠杆力(支撑
2、力、平 衡力)、旋转力(离心力、罗旋力)、辐射力(冲击力、膨胀力)。直线力和杠杆力是简单力。旋转力和辐射力 是复合力。力又可分为快力和慢力、明力和暗力等。每种力都有各自的作用和特点。寸劲是一种力的瞬间 冲击;爆炸力或惊炸力是一种力的瞬间膨胀;抖弹力是一种力的旋转回弹产生的震荡。拳中打人是力的瞬 间冲击和膨胀。两人相抗,所谓顶牛是力的慢性释放。发力训练要从简单力到复合力,再由简单的复合 力到复杂的混合力。把局部的力变成整体的力,把僵拙的力变成灵活的力。拳中所求之力是一种复杂的混 合力。太极拳所求的力可喻为:汽缸点火瞬间做功产生的爆炸力、膨胀而冲击,回环往复。又可喻为子弹 击膛,旋而快并具穿透性。
3、故前人有四两拨千斤”之比,而非其真,只是喻理。:、发力训练 人之力无不靠肌肉的松紧、筋腱的伸缩、骨骼的转动而产生。打太极拳本身就是 通过松静、柔缓的运动使肌肉放松、筋腱拉长、骨节松开、骨膜增厚,使肌体增加弹性,转动灵活。加之 各部位的拧裹、争撑、伸拉,使自身支撑在不平衡中达到整体平衡,协调。所以说太极拳打套路是储能蓄 力的方法。但不等于太极拳不练发力或太极拳不用发力。没有不打人的拳,更没有不发力的拳。太极拳发 力需要单练。而且必须单练。光靠打套路是不能发出太极拳所求之真力的。如果只追求行云流水,藕断丝 连,一但与人交手,软绵绵毫无震慑力和杀伤力,实难取胜,顶多化人而已。如再遇高手,懂劲亦不好
4、使,四两也拨不了千斤,只会被快而重的巨力打败。所以说练拳不发力就像一个人缺了半个身子,心有余 而力不足,心里明白身子却不听使唤。打套路只是固本、养精蓄锐,再劲贯四梢仍不能得发力之法。发 力方法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再由低级到高级。具体来说就是由局部到整体,由定步变活步。终极目的是 在运动中瞬间发出惊炸、浑厚、震颤、抖弹相混、相融又难分、难辨的高质量的力,瞬发瞬收,收发只在 一瞬。打人人不知,打人人不觉。松紧训练是发力方法的总纲,亦是不二法门。不仅太极拳独有,亦适宜各拳种发力训练。松中求,紧 中得是谓真言。发力层次有三,第一层乃精神意识的训练;第三层仍是精神意识的训练,由有意识转为无意识,是为高层
5、;第二层是形体训练。精神意识的训练前提是松静。走、卧、坐、站无可不练,无不可练。拳论其意在心,其力仍在心,心紧形亦紧,紧则有力。通过有意识指使精神瞬间一紧一松,就像人受了惊吓,突然浑身一战,全身即紧,紧在一瞬,松贯终始,反复练习,至松紧随意,形成条件反 射,无意松紧,亦松亦紧,无松无紧,而无不松紧,便入高层。形体训练分局部训练和整体训练。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整体发力的关键在于腰胯发力训练,腰胯能发力便能轻松 步入整体发力。整体发力只是腰胯运身发力的一种协调训练。局部发力分为上肢、下肢、腰胯3个部分。上肢训练分手臂的抖弹、扭转、裹翻、外撑、回切,使手臂在转动自如的前提下训
6、练瞬紧瞬松,慢紧慢松,慢紧瞬松瞬紧。慢紧是控人,瞬紧是打人,松是知人,是蓄能,亦是发力的基础。手臂松紧的训练原则,也是腰腿训练的原则,更是整体发力的训练原则。下肢训练主要是脚的踢弹、勾踹,腿的屈伸、绷弹,足 跟瞬间外撑,腿自绷弹,足登腿自伸,绷弹、屈伸自在松紧,腿之进退,穿扫全在胯催、胯缩与腰配合。瞬紧则快,慢紧则沉。腰胯发力主要训练转腰、拧胯的瞬间反弹。犹如旋转强劲的弹簧,撒手便回弹,拧 一分力弹三分力,拧的越慢蓄力越足,撒的越快回弹力越大。腰胯训练务使腰胯分开,切勿转腰胯,转腰 要定住膝管住胯、腰转胯不动。胯要前后挫,稳住腰,缩胯腰不动。由慢入快,由快复慢,再由慢到快,悉心松紧体验。整体发
7、力的先决条件是五弓具备。是对以腰运身的再体悟。在腰胯发力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手臂的运转,画圈、绕8字、下滚、外翻、屈伸、开合,腿的屈伸、绷弹。训练中掌握运转松、落点 紧、紧便力出、瞬紧瞬松,有收有蓄自不费力。综合发力训练不仅要求所发之力是整体的,而且要求 所发之力是复合的,在主攻目标过程中前进的力方向是多元的。这种力才是不易被破坏和抗衡的力,亦可 称之为高质量的力,不仅浑厚,而且灵动。抖翎训练,有定步定势抖翎,定步开合抖翎、活步抖翎。抖翎 发力全在腰拧、胯挫瞬间回弹。定步定势是手臂撑,瞬紧瞬松。开合抖翎,前后、上下、左右皆有开合。开合抖翎犹如两手拉皮筋,突然撒手、松紧只在一瞬,充分体验运转松落点
8、紧,手臂任意开合、腰胯随意 拧转、胯自挫合。先松后紧、慢紧快松,瞬间又紧、紧后即松,是谓松紧一瞬。此时的松已不是原来的松,紧亦不是原来的紧。松中寓紧,紧中寓松,非松非松、亦松亦松紧。所以有人称之为调零点,而绝不是 半松半紧。拧腰挫胯已不是平面的运动。腰为元点,头顶、足登、拧拔缠裹融为一体,回弹时,拧拔之力 又向上下、左右回弹。所以瞬间产生弹颤之力,由腰部顺骨节向身体各部辐射传递。达于表是为抖翎。犹 如鸡之抖羽、动物之抖毛。抖翎能发力自然之后,你才能真正理解前人所述节节贯穿、达于背,行于四梢”,一切均在自然之中,而不是有意而为。劲贯四梢、劲运四梢,不言而明。定步发力成熟后,便可训 练活步发力、活
9、步发力步随身换不可拘泥。发力训练与打拳交替进行,亦可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初始阶段进 行。活步发力能收发自如,发力训练即成。发力训练完了并不是发力的结束,只是掌握了发力的基本方法。功夫无息法自修”,拳无止境。要向 高层次的精神发力追求,达到形神合一,出神入化,使自身心态更平静。所谓意念要似有若无,由松紧训 练,转入紧松训练。一触即发,不发而发,即前人所说的太极不用手浑身都是手、全身无处不太极,挨 着何处何处击”。无为而为,是谓无为而无不为。如拳中所说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以 上所述实乃笔者真实体悟。过去有发力伤身之说,实为偏颇,方法不当,憋气、努气,逆自然而行,强行 运气定当伤身。方法科学
10、,自然而行不仅于身有益,更是健体。新陈代谢由此而旺,只会使身体更加强壮。俗话说攒天攒地,攒不下力气”。劲是使出来的。力是练出来的,力越发越活,力越发越足。君可 辨之、思之而行!在训练发力之前有必要对力的形式有大概的了解,便于对力的掌握和使用。力,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线性力(直线力、弧线力、单向力、双向力)、杠杆力(平衡力、支撑力)、旋 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就其做功形式而言,主要有冲击力和膨胀力。就其释放能量快慢而言,又有瞬间发力和缓慢发力。就其类别划分则可分为:简单力和复杂力,静力和动力。在拳中又分为整体力 和局部力,明劲和暗劲。线性力和冲击力、杠杆力是简单力;旋转力和膨胀力是复杂
11、力。复杂力是两种以 上力的复合。每种力都有自身的作用和特点,拳中所求之力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力,旋转力贯穿太极拳始终,同时也与其它力复合。寸劲是一种瞬间的冲击力;爆炸力或惊诧力是瞬间的膨胀力;抖弹力或弹抖力是两 种力的复合;螺旋力是旋转前进的一种力;颤力是冲击振荡之力;两人相抗之力是一种缓慢释放的膨胀力。发力打人是瞬间释放的冲击,膨胀力的组合。太极拳中求的复杂力可比喻为汽缸点火时所产生的爆炸力,瞬间做功,膨胀而冲击,回环往复,振荡而富弹性。发力之快亦可喻为子弹出膛,前人喻为“发劲似放箭”,皆是喻示其性。拳论中的“四两拔千斤”,从力学上看无非是对杠杆力和旋转力的运用,亦是一比,而非其 真,不是用小力
12、接大力,或抗大力,更不是用小力打大力,若当其真莫过于以卵击石。姚兰先生(字馥春)论应敌说:“敌以一斤力袭来,我则以一斤力接之,以一两力打来,我即以一两力应之,动急则急应,动缓 则缓随。”“四两拔千斤”,是在力量的变化中改变敌力方向,在敌之力似发未发,前力已尽,后力未续,劲 断处瞬间出击,小力便可胜大力,是以我之优势攻敌之弱势,才是真正的“四两拔千斤”之义。不能凭字妄 猜乱用。小力赢人仍是瞬间力的优势的应用,是太极拳用力的方法而已。发力训练就是固化本能,调动或挖掘人的潜能,使之在实战迎敌中发挥最大效能,同时又强筋健骨,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素质。俗话说“攒天攒地攒不住劲”,人的力越使越大,越使越活
13、,越使越有。只要 发力方法科学、正确,不仅不会伤害身体,反而会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强壮。发力是任何拳种都要训练的,只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太极拳发力不是打套中所谓的“劲贯四梢”就能 练出或得到的,太极拳打拳不用力只是方法,是蓄力,而不是不要力,力是拳的基础。故有人习拳数年或 几十年而不能真正发力,皆在于不悟。练太极拳如果仅仅以追求外观的柔美,行云流水,藕断丝连,一旦 与人交手,软绵绵毫无威慑力和杀伤力,实难取胜。顶多不过听劲好,化劲好,知觉敏感于他人罢了。如 再遇高手,什么听劲,懂劲全无,心情一紧,四两也拔不了千斤,反而更拙,只好被动挨打,被快而重的 巨力打得落花流水,只有败北,所以说,练拳不
14、发力,就象一个人缺了半个身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 明白身子不听使唤。发力训练要从简单力、局部力开始,再到复杂力,整体力。终极目的是活步发力,在运动中能发出高 质量的复杂力:惊诧、浑厚、抖弹、震颤、冲击、膨胀,渗透等,发力最妙的是内在的体悟,发力的感觉 完全是一种能量,一种强悍的能量的释放,似火山喷发,象河水决堤,只要有裂隙,有薄弱处,便喷涌而 出,摧枯拉朽,无坚不摧,势不可挡。这种感觉是平日能量集聚的释放。所以说日常练功,是集聚内力,犹如河之蓄水,日久自盈,自然天成。发力只在得机的那一瞬间,一切便告结束。无形无意,感知已晚,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太极拳的功夫方见成熟。发力训练有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15、第一阶段是精神意识的训练,像人受了惊吓,浑身一颤,毛发尽竖。前提仍是松静,就精神发力的原 理,符合生物科学,精神紧是一种应急的本能反映,一紧全身俱紧。脑紧,神经传导加快;心紧,瞬间收 缩压加大,加快血液(能量之基)对全身的供应;腹腔压力瞬间增高,对脏腑起稳固作用,同时肾脏在压力 的刺激和中枢神经的传导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增强应急反应的敏感,使人处于高度的临战状态,整个 身体的功能都被激活,使人精神高度振奋,威武神圣,敌不可欺。神人敌之髓,精神先胜人(同时亦要有胆 量的训练)。第二阶段是形体发力的训练,从松静着手,勿追求力的大小、快慢、轻重,只在松紧中体验便能人道。形体训练分局部训练和整体训练
16、,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后的综合训练,重点是腰胯发力。腰胯发力是在转腰运胯的基础上,主要训练瞬间回弹。挫胯训练好坏是决定发力质量和速度的关键。训练不能强求,重点仍放在体悟上。从感觉上找,感觉对姿式便没问题,或称拧腰挫胯,犹如在旋转一个 强劲的弹簧,撒手便回弹。拧一分力回弹三分力,拧三分力便回弹十二分力。拧的越慢蓄力越足,撒的越 快,回弹越大,(颤力或震力、振力是在回弹时由阻力而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由慢入快,悉心体悟。主要方法是抖翎、开合训练。开合有前后、左右、上下,开就像拉皮筋,拉弹簧,合就像是回弹,只 在一松一紧,瞬间即成。抖翎是在腰胯发力的基础上,手臂任意开合运转、抖弹。这种训练之所以称之
17、为 综合训练,腰胯并非在平面拧转,而形成立体的运动,头顶、身拔、足蹬、腰伸、胯缩,各种要领协调配 合自如,拧拔中又有回弹,反馈,共振。在腰胯拧挫回弹的一瞬,由于阻力的运用,不发而发,由腰部向 身体各部顺骨节辐射,节节贯穿达于四梢,行于手指,使整个身体产生瞬间的抖颤、惊弹。像动物抖毛,鸟之抖翅,是谓抖翎,这种力是武人苦苦追求的上乘之力,太极拳称之为“金鸡抖翎”。第三层的精神发力训练方法亦是第一阶段的深化,但仍有不同的要求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及成熟的表现。初级阶段只是一般感觉,是在意识的诱导下完成的。这一层则完全是一种不自主的体验,意念上似有若无,似是而非,精神超然放松,反应极敏,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
18、毫无妄想,一切均是条件反射,即所谓炼神 还虚,亦即前人所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训练中你如能体悟,并进入如此境界,全身极轻松,动作极活灵,自觉已发不出力时,无力而有力,你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太极高手,一切神功不在话下,仅凭知觉感应的反射所发之力,无坚不摧,你将不惧 任何来犯之敌。最后说说功夫的极限,人的潜力是有限的,把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自如调动即是高层功夫,要兼收并蓄,以养为主,不能过分超负荷超极限发挥和使用能量,否则就等于杀鸡取卵,透支存款。前人 功夫了得,英年早逝的现象不能不思,今人不能重倒复辙。试力就是试着发力,是在徐徐的慢动中学习、掌握和熟练各种发力的正确的运动轨迹。如果 试力的动
19、作能熟练掌握,再质变为瞬间的本能动作就是发力,故试力和发力是因果关系。笏拳一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试力,都要细心体会,熟练掌握,发力才能正道是趋。在此仅 就试力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偏差作一正误。1.失整试力训练首先应做到:“上至头顶,下至肩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知道,任何人体 运动都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下,肌肉收缩作用骨骼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的肢体运动都是山人的 神经系统调动控制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而成。发力的质量是由参与运动的肌肉本身的弹性程决 定的。试力是因为我们要寻求和运用的力不是日常生活习惯的局部用力,如果是后天之局部 力,就根本无需再试了。试力的作用就是用意念调动和支配全身的肌肉尽量参与,以至全
20、部 参与工作,力争做到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动全身齐动的整体运动。现在,不少人在练习试力时并没有真正做到整体齐动,而仅仅是双臂,甚至是双手带着双臂 和躯干被动而动。所以初学试力,首先应先站好桩,返视自身各部,待意念中连结各部的橡 筋都拉伸妥当后,再进行试力。而在试力的全部动作中,不仅要使各条橡筋始终拉满,还要 使之随试力的动作而舒张收缩,才能做到意力到致的整体运动,否则,就会因盲目的试力而 失整。运动生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运动的肢体表现形式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 动力。而任何肢体的运动其表现形式都是肌肉的运动,而肌肉的运动是离不开神经系统支配 和引导的。一般人由于后天的习惯,神经系统支
21、配和调节肌纤维的力量比较差,因此其运动 多是局部的肌肉运动,力量自然要小得多。试力训练就是把站桩时的整体内在运动加以延伸 放大的变化,以求调动和协调更多肌肉,乃至全身的肌肉都参与工作。这样,势必因与旧的 用力习惯不同而产生失误或困难,故试力只能在缓慢的动作中逐渐加深体认,并及时纠正错 误,才能逐渐熟练。由于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所以试力必须先放弃和 纠正日常的局部用力定型,才能“换劲”,进而不断强化新的正确的条件反射,加快正确发力 技能的形成,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运动定型,才能在口后的激烈对搞的拼搏中随机运用。这 就要求在试力训练时必须先要做到要领的正确,切莫贪多图快,漫不经心,
22、尤其要克服旧的 习惯动作,使每一个动作具备四面八方的平衡与对偶的浑元之势,并进而使其强化和巩固。2.头部未领各项训练的动作都必须是以头领身体去作,此即笏斋先生所说的“头有统率全身之意所以 无论试力发力,正确的要领是以头部带动整体而动,除用头部牵动躯干外,四肢的动作也应 如此。如双臂的动作就应该意想用嘴叨住两根细绳,绳的另一端系于手腕部,术语谓之“叨 手”。所有的动作都是由口叨着意念中的两根细绳带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拳自口中发”,头领而不失整。3.违背三大法则在所有的功法训练中都要时时遵循“形不破体,意不露形,力不出尖”这三大基本法则,也就 是说试力必须是桩的变化运动,稍有失桩现象即会违背此
23、三项法则。换句话说:只要保持了 桩的要求,做动作就不会违背三项法则,而违背了这三项法则,试力动作就不可能正确。三项法则虽专有所指,但基本上是互为联系、制约和贯通的,所以不能分开来谈。在此,需 要着重强调一下力出尖的错误。力出尖是指力有方向,而只要有方向就会出现习拳大忌一 绝对力和片面力,这就必然是同时犯了意露形和形破体的毛病。犯有这一通病的主要原因是 心存“打人”和“够人”的欲望。武学上乘实作法要的最重要一条是“不管对方中不中,只管自 己正不正”。浑元力的施发绝对不许心存妄念和招法,而是随机随势的应感而发,而所发之 力变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圆面积的爆发,而不是打某一点、够某一部位,也就是桩的骤然松
24、紧。违背三法则的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膝开肩耸:在试力过程中,尤其是运用“勾”的意念时、双膝向两侧移位,正面开合试 力的训练尤为明显,同时有双肩部上耸的现象,这是意露形、形破体的严惩错误表现。(2)直出直回:正确试力的双肘动作不仅仅是横撑,在保持横向力的同时,还应随着双臂 的动作缓缓拧流。若按流行功法的习惯动作,双手前指运动时都是以手心向下的形式进行,待到这个动作完成时再停止双臂的运动,将双手手心翻转,至手心相对(托婴桩)时,双臂 再往回。以这个姿式回勾,双手勾挂至将要贴身之际又停下,由双掌心相对又翻成掌心向下 后,再继续周而复始地去做。这样的方法流传较广,是典型的违背三个法则的体现。
25、这种试 力动作是外形破体的、绝对前去后回的片面力练习,势必会造成断劲现象。试力动作虽说有“勾挂”、“勾挫”的意念和力量存在于动作之中,但任何动作的外形是看不出来这些意念的。而试力(包括发力)动作必须是浑元力的整体动作,在运动时蕴含着多种劲力,并且在勾、挫的同时能随意发出各种方向和形式的劲力,这才是试力的要旨所在。况且手掌的变化亦不 能有停顿和露形,应该是整体带动下的双肘撑拧翻滚变化。即不是手带动小臂变化,而是双 肘撑拧翻滚带动着双臂和双手手心方向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试力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3)双手出尖:双手破体和出尖的原因大多是以上通病所致,所以不能单项纠正,要同前 面提的各面不足整体解决。在
26、此要提示的是:当意力前指时,双手试力的动作不许超出脚尖,如果具备较大的拉伸量,可以使肘及身体各部在空间“争”出位置。(4)肘拉手拽:这个错误也是心存单纯向回的绝对力造成的。请犯有这种错误者注意:在 以勾挂历意念进行试力练习时,切不可失去浑元力的蓄涨欲发的整体间架,双肘不是同拉而 是横向撑拧,双手意力则一直指向前方。纠正这个错误,在外形上前辈们曾留下了标准,这 就是双肘的位置在意力勾挂横撑时不许超出双肩的横向延伸线4.单操手现在有很多青少年习武者忽视站桩和试力的训练,把单操和步法当做重点的训练内容而本末 倒置。当然,这样苦练的确能速成,如果以单操加步法,戴上护具或拳套苦练,实作时再以 敢打必胜的
27、无畏气势当先,亦胜招法套路百倍,但这种练法却无法使习者成为高手、妙手。所以步入拳学正轨的途径必须以站桩为基础。单操训练的外形虽有掌和拳的区别,但内在要 领是相同的。所以,所有单操训练必须是试力的动作,尤其是腿法训练,其外形虽然只有简 单的几种,似不如某些拳种复杂花哨,但内在要求却高难得多,亦需整体而动。任何一种腿 法都不许是绝对的片面力,同时要求起腿时能随机随势地“变向”,原传称为“浑元腿”。单操 训练中易犯的通病主要有两点:(1)脊柱失正:脊柱中正是整体要领的核心,任何动作的失正都是不正确的。造成失正的 原因是肩胯在运动中失去了平行四边形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每个动作都能保持肩胯这个 平行四
28、边形,就能基本上保持中正。在此以常见的正面圈拳(又称圈锤)的单操为例:正确的圈锤单操是以平抱桩撑抱蓄势后的整体瞬间合抱(栽锤原则相同,只是中途突然变为 向下),为了明确显示,特以分水桩起式。练法是以头领身(意念中用嘴叨住右手)向左转 体,双臂向自身中线合抱,抡挥至自身中线时,左手正好护住自身头部,右手向前圈击。而 后再以上述方法作左手圈击的动作,左右轮着进行。圈锤单操的动作应该是躯干带动四肢运动,双肩和双膝必须同时随脊柱的转动而齐动,才能 保持平行四边形而不失正。但是,大多数习者只是双肩部扭转,胯部未动或被动地随着动,这就势必造成失正。希对照圈锤单操举一反三,纠正圈锤和其它单操中的失正动作。脊
29、柱失正的另一个原因是曲解二争力。二争力是指两个方向相争的发力,也是最基本的发力。初学发力,一般先从双手之间的互争开始,而后逐渐上升为全身各部的整体互争。故双手互 争只是整体争发之局部。若是只以双手互争的方法训练,单操就会失正,这是因为双手互争 只能带动肩部随之而动,形不成双肩同双胯之间的主要争力,在此,以三体式直拳单操为例:正确的直拳单操训练应该是侧身桩变面的浑元整体互争。整体各骨关节和筋肉同时向各自 的发力方向齐争(内中已拉开了量)。注意这种发力形式正好是前手出击,后手防护头部。争力时拉出的量亦突然弹缩而回,此谓合力,如果继续变而成为拗步直拳,就需双肩膀双胯 的斜向互争,整体齐动,变为拗步直
30、拳。2)失中:失中指试发时双手失去中线。山于桩的科学要领,所有试力单操和发力的动作必定会造成双 手的互为攻防间架,所以说造成失中的原因大多是动作不符合桩和试、发力原则所致。如横 拳的单操训练,正确的练法是意力横,身体变面,横力所发是身体同前锋手的横侧争发,外 形见不到手有横的动作,术语有“横不见横”之说。如果只作成前后手之争,就会使头部暴露 给对方而失中,其它单操亦是如此。另外,单操和试发力如果不是整体齐动,而只是双手的 挥舞,还易造成攻击的一手超过自身的中线,也是失中。如圈锤的攻击手如不注意就极易“抡”得超过自身中线。炮拳和崩拳等到单操在训练时的双手方向都应该打在意念中敌人的头部(即打一个点
31、),切莫东打一下,西打一下,造成失中。老传的单操,如栽拳和崩拳,因传统功法的双手位置大多偏低,步型也偏低,在单操训练时 就形成了双手处于中平架的习惯。这种间架已不符合现代的搏击术。故在训练崩拳和栽拳之 类单操时,前面的一手应从中平架抬到齐眉的桩形,时时不离自身头部,后手则可以以中平 式从腰侧前击或从高处突然倾斜重栽至中平部位。如果仍然以中平式双臂轮番攻击。头部必 失去防护,这样中未失中,却很危险。一、内功的运用要领在学习揉手之前,要熟练掌握棚、捋、挤、按、采、捌、肘、靠八种劲。揉手时应把这 八种劲适当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击发对方用的不是单纯的一种劲法,而是由几种劲混 合而成的。这种混合劲不
32、是指手式与外形的混合变化,而是特指内功发出时兼有几种劲的作 用而言。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使用内功。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发劲时,总给人 以“棚捋挤按皆非似”之感觉的原因。但必须注意,只有首先分别掌握了棚、捋、挤、按、采、例、肘、靠八种劲后,才能正确地将各种劲有选择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挤之混合 劲击发对方,或用采、制之混合劲引化对方时,再以肘、靠内劲为后援,就分别混合了五种 或四种劲。使用混合劲时,不是事先设想固定要哪几种劲相混合,而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 况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据应用自然混合。这八种劲的本质皆是内气。其区别只在于内气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内功为“术”,是无形
33、无象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象的。“术”为阴,“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应 用时一,正如太极图所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即招里必须有术通出,术要由招找到通出之 路。光有招法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手法,光用术而不用手法领出则不能影响对方。只 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手法。发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定发时脚 步不动。学发劲必须先从定发学起。定发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发法。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法与活步揉 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提起而将要落地之
34、 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着活发的威力。揉手时,必须内外相合,即内功与招式相结合。为了做到内外相合,应注意避免以下四点:1、2、3、4、外转内不转,内转外不转,外开内不开,内开外不开,谓之跑。谓之藏。谓之支。谓之蓄。有跑而内不随必倾。有藏而不出必馁。有支而无援必断。有蓄而无开必憋。二、内功的运用方式与方法太极拳的揉手功夫主要体现在两种劲的应用,即集中劲和分散劲。这两种劲纯粹是内气 的应用,这是区别于外家拳的基本特点。其要领是刚柔相济,外柔内刚。按照太极拳的传统比喻,当对方被发出时,恰如“钱投鼓”、“球碰壁”。“钱投鼓”原意是 指以立着的硬币投在有弹性的鼓面上被反弹回来,“球碰壁”
35、原意是指有弹性的球碰在坚硬的 墙壁上而被弹撞回来。这些是对硬力被内气发出时情形的形象描述。太极拳善于运用阴柔阳 刚矛盾统一的规律,才形成了揉手中以柔克刚、棉里藏针的独特手法。集中劲以自身为主攻击对方,使对方被发弹跳而出。弹簧力即是集中劲的一种,体现在 一开一合之间。合要合到自身,将对方的来力引进,然后使之落空。开要开到对方身上,使 神、意、气集中于对方身上,使之不但不能摆脱,而且其主动之力不由自主地变成被动之力(即我所借之力),只有这样在先合后开中使内气鼓荡,才能把对方弹发出去。应当注意弹 不是推,对方的感觉应当像碰上弹簧被反弹出去一样。分散劲主要表现在沾、连、粘、随和内劲松沉上。要掌握对方的
36、动向,首先要影响对方 中心,诱使其发出“正劲”。“正劲”就是对方中心受到影响时反应出来的劲。要掌握对方中心 就要使自己的松散劲渗入对方中心,然后再吸引或发放对方。吸引力是松散劲法中的一种。吸引要用各种方法,将对方之来力顺肘向身外化解,使对方不由自主地失去重心,即引进落 空。吸引力的发挥要善于变换手法。用吸引力变换手法时,腕部不能下勾或上翻,应自然伸 直和鼓起。通过手将对方来力顺送到肘,再由肘引向身外,不要引到自己的身上。同时还必 须准确地掌握吸引的时机,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变换,才能使对方来不及变和陷于被动。太极拳功夫是在长期的盘架子过程中练就的,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在揉手方面求得发 展。无
37、论是盘架子还是揉手,都必须注意以内功的练习和应用为主,即以神、意、气的练习 和应用为主。而在练习揉手时,则主要是将自己的神、意、气发出,影响对方的中心。这种 神、意、气的影响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内功劲法的巧妙应用。太极揉手的八种劲,即棚、捋、挤、按,采、搦、肘、靠,是集中劲和分散劲的结合应用。这八种劲不是孤立的,而是 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在身体上应当是灵活自如、随机应变比的,如:虽然棚劲的运用 圆散自如,但如果没有按挤内劲配合,就不能巧妙地发出对方,要使每一种劲随时都能转化 为另一种劲,在揉手时才能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在揉手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松散劲渗入对方体内,并由顶力的四周围集中通向对
38、方中心,控制其劲源。相接之际要避实就虚或以虚带实,不丢不顶。为了使自己的内气能畅通发出,就要善于准确地寻找对方的空隙,通过空隙直通对方中心。在这里,先决条件就是要全身放 松。否则,就无松散劲渗入对方,更谈不上集中通向对方中心,控制对方。由此可见,松、散、通、空在揉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对方找我的中心,我应全身松软圆活,将对方的来力化引向身外。如果我未能找到 对方中心,就要诱使对方暴露中心,通过听、问、拿、放掌握之。“听”是通过接触点感觉对 方劲的变化情况。“问”是“听”出对方劲的变化情况后,用松渗劲试探“听”的结果是否准确。“拿”是根据“听”、“问”的情况,控制住对方的中心,使其陷人被动
39、、僵滞。“放”是将对方的 来力引出,用内劲攻其中心。所谓“一接点中求”,就是接手后,在接触点运用听、问、拿、放掌握对方的中心,使自己主动,对方被动。寻常所说的“欺一欺”(欺身之欺)、“挤一挤”、“给点便宜”等,都是为了引诱对方暴露中心。自己在接手时要轻灵变化,不丢不顶,才能在 被动中求主动,化发自如。听、问、拿、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听”、“问”探明对方的 情况,才有可能拿而后放。在这一过程中,渗劲非常重要。把自己的内劲渗透到对方的劲源,才能达至卜点中求的目的。老拳谱在论述“手式”时讲:“惟接手先着力,实时松开”,意思是手要着力而不要接力。不着 力就不能听劲,不松开就不能引化、击发对方。假
40、如对方用拳击来,我以手先接触,接手后 不要“跑”,更不要顶。“松开”是指要接对方顶力的侧。将对方来力的一半引化到身外,剩下 的一半留着借力发人用。“接手半边空”是讲与对方接手时要侧接。接手时手式旋转是侧接的一种方法。通过手式 的旋转,只接对方来力的一半,使其来力的另一半落空,并将自己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然 后掌握好时机,一空即发。如稍迟缓,对方的力改变后,就不能将其发出。同样,接手后可 用肘空或肩空。肘空或肩空后立即将肘、肩之内劲通向对方劲源。“避实就虚,以虚带实”是讲揉手时,要避开对方来力的正直方向,即避开“实”,而去接 对方的侧点或无力的部位,即就“虚”。对方的劲侧就是对方的“实中虚”。接
41、“虚”后,通过 虚点带着对方的“实”点向对方劲源发力,山此便可实现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接力不过腕”,“发劲一贯串”,是讲与对方接手时,虽然以手掌相接触,实际上是用腕 部接来力。要通过腕部的旋转变化引化对方来力,不使其由腕部进人自己身内。发劲时,要 山九曲珠的中间一颗珠子为后援,贯串上边四颗珠子,将内劲通至腕、手并发出手外。“一 贯串”是说内劲的发出要畅通无阻。发人时,腕要灵活,手须松软,才能起到给中指根通出的内劲指引方向的作用。腕的后 援是肘劲。在与对方接手直至将对方发出的这一过程中,肩、肘、腕、手必须松软圆活,这 样才能使内劲畅通无阻地通向对方。“要点不要面”,是讲手与对方接触时,要接对
42、方接触面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求中心,以便控制对方。如果接触的是面,就会互相力抵。此时必须重新在接触面上找到对方的侧点。正如老拳谱所讲:“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偶遇面碰面,实时松开变。”松开后接手要“换 手如新接“刺皮不刺骨,刺骨皮必堵”,指接手后,我之内劲要渗到对方皮肉之中,但不可向对方骨头 上渗入、因为只有向皮肉内渗入内劲才能到达对方中心。若向骨头上渗入,对方的骨头必使 我之内劲受阻,造成双方力量相顶。在与对方接手时.,要有“侧劲”、“平劲”、“侧平劲”的手法变换。“平”指接触点的正面,“侧”指接触点正面之侧。向“平”发劲为“平劲”,向“侧”发劲为“侧劲”。在接手时,如果遇到对方 接触点
43、的“平”,就要在“平”中找“侧”,由“侧”击发对方中心。即所谓走“平侧”。如果接手时,遇到对方的“侧”,就要以“侧”带,平”,击发对方中心。即所谓走“侧平”。与对方接手时,一手按在对方胸前,即将内劲渗入对方中心,然后用手轻轻抓起,对方 必随之前倾。同样,双手按到对方两前臂上,要将内劲渗到对方中心,然后轻轻抓起,使对 方随之前倾。如果山手通出的内劲不能影响对方中心,则对方就不会前倾。如遇对方转攻为守,就必须随之进身,不使对方中心脱离我内劲的控制。“枣核”、“杏核”的比喻,讲的是在探手时将内劲沿弧形渗入对方中心,好比是促使内劲 沿枣核或杏核的边绕行。假设以手心贴在对方手背上,彼我中间好似有一个很大
44、的枣核。山 自己这边的枣核尖开始爬坡前按,然后再沿核边下按对方之枣核尖,对方足跟必着力,足尖 翘起易被发出。如果沿核的上缘未能生效,即改走枣核的下缘,便能生效。如果对方以拙力 反抗,我即先旋转意想中的枣核,再沿枣核边将内劲弧形渗入对方中心。“杏核”扁平,上下的边弧度较小,但左右的边弧度较大。如果沿两侧大弧度的边未能控 制对方,那么立即改走弧度较小的上下两边。同样,如果沿弧度较小的两边未能控制对方,即改走弧度较大的两边。老拳谱中有“引进落空合即出”的讲法。“引进落空”的意思是说:首先要引出对方来力,再使其来力落空。具体说就是接手后,先将对方来力引到肘上,再用肘使之落空。这时,手 要起沾,进、粘、
45、随的作用,不能肘空手也空。否则,对方就会脱离我的控制,或乘虚而入 攻击我的中心。要手引、肘空。合即出是指对方被引进落空后,必暴露中心。我将神意气 集中于对方已然暴露的中心,对方即被发出。引进落空要利用手和肘的滚、错、折、磨,即要先错开对方来力的顶峰才能引进落空。引进落空不是后撤,而是通过手和肘在接触点上的旋转变动,使对方来力被引进而后落空。只有把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做到“合即出”。如果对方的手是扶在我前臂上,只须肘空即可。肘空时,会使对方感觉其劲似推在了一 片空虚之中无法施展威力。在这一空之后,方可击发对方。这即是“肘空一大片”的用法。当与对方的腕部接触时,要主动去接其腕内侧或外侧的凸起处,而不
46、要接对方的腕内侧面或 外侧而,此即所谓“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在接到对方的点之侧后,要以肘劲向对方中 心击发。老拳谱中强调“腰为主宰”,说明无论是在盘拳架还是在揉手中,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腰是全身变化的关键。也是棚、捋、挤、按、采、挪、肘、靠八种劲使用和变换的总后 援。腰即是九曲珠中间珠子的所在处,因此,与对方接手后,腰的松、软、圆、活、灵活变 换最为重要。它是身体各个部位松、软、圆、活的前提。做到全身松、软、圆、活,腰便和肩、肘、腕、手虚接在一起。腰可随肩、肘、腕、手 的变化而变化,而腰的内劲可以随时由肩、肘、腕、手发出(起到后援的作用)。若能如止匕,对方攻腰之力皆可由肩、肘、腕、
47、手化解;而我用肩、肘、腕、手击发对方,都能以腰之内 劲作为后援。老拳谱中有“力由脊发”的讲法,意思是说:在与对方接手发劲时,要将脊之内劲上提,再分别沿两臂通至双手,并由接触点向对方中心击发。发劲时一,胸、腹内含,上半身好似俯 伏在一圆球之上。发脊劲要“长三关”,是指内气沿尾阎、夹脊、玉枕三关之联机一松长,发 出脊背之内劲。如用手问、拿对方时,神、意、气要指向其中心的四周。击发对方时,要使其十字平正,才能使对方弹跳而出。“引进四梢空”,是讲要将对方来力引到自身十字四个梢中的一梢上,然后再空此梢,使其来 力落空。十字的四个梢要全都能空。要根据对方来力的情况,哪个梢空着方便就空哪个梢,并不是要四个梢
48、同时空。如果对方用上梢空我之力,我就由其上梢往下梢发;下梢空就由其下梢向上梢发。如果 对方用左梢空我来力,我就由其左梢向右梢发;右梢空就由其右梢向左梢发。我在由上梢向 下梢发对方时,要用采、肘、靠内劲;我在由下梢向上梢发对方时,要用棚、肘、靠内劲;我在由左梢向右梢或由右梢向左梢发对方时,棚、捋、例、肘、靠内劲要结合运用。空梢还要内外配合,不能只空外形,不空内气,要内外同时空。当对方来力时,我要在似接 非接之际,听出对方的来力方向,并顺此方向引出。此即:“顺其来势力,引之使延长。然后,再往侧后方化解。“空化”是揉手中较高的化法。当对方之劲打来时,感觉什么都没打上,便是空化。只有 全身松、软、圆、
49、活。不受对方来力影响,才能将对方来力进行空化。“螺旋”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引化或击发对方时。要通过手势的旋转变化,错开对方之力 的顶点。二是指内劲在通出手外后,旋转前行而形成的“螺旋劲山体内发出的这种螺旋劲 并不表现在外形上,不能使对方在接触点上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使用螺旋劲是为了使内劲在 击发对方中心的进程中,不与对方之力相顶。螺旋的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要根据对方 的情况和自己使用时是否顺手而定。在老拳谱中有“气如车轮”的讲法,意思是说:内气的运行要似车轮一样,运转变换灵活 自如,畅通无阻。在揉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内气所形成的气圈发挥作用。气圈有平圈、立圈 之分,二者要配合使用。气圈的威力
50、大小,取决于自身的内气是否充足。气圈与外形要配合 使用,才能做到内外相合。招用在什么地方,气圈也随着在什么地方起作用。欲发对方时、要以眼神、意念引领气圈去碰击对方中心。欲化引对方来力时,要靠气圈的旋转来实现。老拳谱讲:“柔能克刚,显非力胜。”以力服人者,对方不能心服。若能无力打有力,手 慢胜手快,以内功制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扇面”的说法和用法是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启 发人们如何避免使用拙力,用内劲控制、击发对方。与对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对方的力点。五指放松伸展,犹如打开的折扇一样,五个手指好比是扇子上起撑开作用的小竹骨,弥漫在 指间、通达于手外的内气就好比是纸折扇的扇面。扇面随着手的动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