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最全汇总.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25391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最全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最全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标题的含义与作用(1)标题含义(含意、涵义、内涵)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作用(好处、妙处、用意)1、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引用、反问、反复、用典、双关等;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手法。3、贯穿全文的线索;4、表明或揭示(暗示)情感主旨(表明作者观点态度);5、体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6、表明(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点出人物的性格特点;7、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背景等环境。五、【教你巧记知识点】【1】标题含义,记住三个字“钱和珅”备注

2、: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贪官叫和珅,他的财产折合成人民币足有三千多亿啊!“钱和珅”,谐音“浅和深”,即“浅层(表层)和深层”。【2】标题作用,记住五个字“亲手还主人”我们可以这样记忆,和珅这个大贪官被抄家后,相当于亲手把所有的钱财都归还给了他的主人,嘉庆皇帝,所以说“亲手还主人”)(一)、从“情节方面”入手,“情”谐音“亲” 1、标题新颖(设置悬念/引人深思/意味深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租房三天的女人2、体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 高山流水智取生辰纲3、贯穿全文的线索一百美元(二)、从“手法方面”入手,“手”即手法4、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小桔灯,题目的含义就是:它象征着小姑娘那种坚定、

3、勇敢、乐观的精神。(三)、从“环境方面”入手,“环”谐音“还”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背景等环境。子夜边城荷花淀(四)、从“主题方面”入手,“主”即主题 6、表明或揭示(暗示)情感主旨(表明作者观点态度) 真心无价 真爱无价母爱伟大心声(五)、从“人物方面”入手,“人”即人物7、表明(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 藤野先生我的叔叔于勒,或点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守财奴二、句段的作用句段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进行相关概括或交代了/点明了,结构上看该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形成了哪种或哪几种关系。如果是结尾句段或开篇点题句段,还要答一下文章主题(情感);(特殊句段除外,接下来会讨

4、论)开头作用(结构上):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中心)、总领下文/统率全文(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首尾照应、铺垫/伏笔 中间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衬托结尾作用(结构上):首尾呼应、呼应前文(上文)、照应文题(题目)、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特殊句段】1、人物描写句/段,要先从人物形象方面入手,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外在特点、人物品质等,再去考虑结构上的作用。2、环境描写句/段,则按环境描写作用去答题,即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四个方面去入手。3、插叙/倒叙段落,则是从内容、结构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去考虑。4、

5、修辞句,大都以赏句的形式考查,如果试题明确考你“修辞句有何作用”,你可以按“句子赏析+结构”的形式答题。5、小说结尾常用形式有四种,分别是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皆大欢喜式(大团圆式)、令人伤感式(悲剧式)和戛然而止式(留下空白式)。出人意料式的作用A、人物上:能够凸显出人物的形象特点。B、情节上:使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引人入胜。C、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D、主题上:深化文章主题,发人深省。E、效果上: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让读者印象深刻。皆大欢喜式的作用A、人物上:有利于人物形象地塑造。B、情感上:喜剧的结尾与人物的意

6、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愉悦和欣慰。C、主题上: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D、效果上:符合大众审美追求,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憧憬空间,耐人寻味。令人伤感式的作用A、人物上: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的形象特点。B、情感上:悲剧的结尾与人物的意愿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伤感。C、主题上:深化文章主题。D、效果上:让读者印象深刻,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戛然而止式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效果上的作用,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再创作空间,发人深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五、【教你巧记知识点】句段作用很重要,特殊句段别忘掉。环境插叙和人物,各有答题的套路。内容结构别分离

7、,结尾句段答主题。如遇其它新题型,别忘查看这典籍。三、材料关系【含义】凡是涉及到文章人、事、景、物、段落、情节(内容)安排(设置)的,我们一概认定为材料之间的关系。【答题角度】铺垫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让故事情节发展不突兀,显得自然平稳。伏笔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提示或暗示。【铺垫与伏笔区别】附上“引出下文”铺垫和引出下文着墨较多,伏笔往往寥寥几笔。伏笔是细节(暗示),有伏笔,后文必有照应!伏笔往往出现在小说当中,铺垫和引出下文则容易出现在记叙文中。引出下文往往出现在开头和过渡段落中,铺垫和伏笔往往出现在开头和中间部分。

8、引出下文偏向于内容,范围较广;铺垫和伏笔则偏向于情节,往往指某一具体情节。如“引出下文对童年(继父)的怀念(回忆、叙写);引出下文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引出下文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引出下文我的所见所感;引出下文我的一系列反思;引出下文对根的描写和赞美”如“为下文父子之间的矛盾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胖石匠决定再雕一尊不同的弥勒佛石像作铺垫,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为下文写“我”学钓鱼作铺垫;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如“金要走几根银针是伏笔,用银针刺瞎双眼为伏笔;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引出下文,上文往往会告知要写的内容(人、事、景、物),从而直接引出下文叙写;铺垫和伏笔往

9、往是上文不告知要写情节,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引出下文容易出现在“总领句、过渡句、开篇疑问思考句、人物(形象、描写)句、倒叙段”;铺垫和伏笔则往往出现在环境描写句、细节描写句、人物描写句、插叙段照应1、文题照应2、前后(情节)照应3、首尾呼应(照应)对比1、正面对比2、反面对比衬托1、以景衬情2、反衬与正衬3、作用:突出主体,形象鲜明,渲染情感烘托(像“伏笔”一样,考查的比较少,它往往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一般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出来。【对比与衬托区别】1、对于衬托而言,两个事物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只是用来陪衬的,有主次之分。比

10、如红花与绿叶,环境与心情,年龄与胆量等;而对比则不一样,是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分出高下、辨别是非等,没有主次之分。2、衬托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对比,则是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互相突出各自的特点。【答题技巧解读】 我们在回答材料关系题时,不单单考虑“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衬托、烘托”这六种关系,还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有哪些呢?往下看:选答角度:内容、人物、环境、主题、插叙、倒叙【必选一个】 【1】段落中的材料关系题,要考虑“内容方面”。如“能不能删除某段内容?”(如果是插叙、倒叙等段落,要按插叙、倒叙作用答,我们会在第五讲具体解析!)【2】涉及到人物

11、的材料关系题,要考虑“人物、主题”等方面。如“文章中为什么会安排张三这个人物呢?”;【3】涉及到环境描写的材料关系题,要考虑“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如“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某场景,为什么?”【4】标题中的材料关系题,可以考虑“人物、环境、主题、内容”等方面。如“文章标题是A,为什么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去写B呢?”附1:情节安排技巧(尤指小说)基本技巧:铺垫、照应、伏笔、过渡等。 常用技巧:悬念、突转(反转)、误会、衬托、抑扬等附2:详略得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

12、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略得当题,也属于材料关系题,答题方法一样,只不过你要加上“主次分明、繁简适当、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之类的专业术语(作用题)。附3:文章结构形式该类型的试题,属于多材料之间的串联与组织,从整体上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掌握情况,侧面考查学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这个时候,语文的串联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阅读与作文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互相孤立的关系。文章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式、地点转换式、层层深入式、线索贯穿式、平列展开式、巧设小标题式和跌宕起伏式,需要同学们牢记于心。五、【教你巧记知识点】材料关系种类多,对比照应和衬托铺垫居多伏笔少,还

13、有烘托莫忘了。倘若答题止于此,分数扣地急跳起。内容人物要考虑,不忘插叙和倒叙。环境主题不能少,选好角度考得好。四、赏析词句句子赏析方法第一步:选角度(加为常考角度)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反复、反问、设问表达方式角度:(主要是描写和抒情)【1】描写A、按内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B、按角度: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色彩、层次(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点面、内外)、正侧结合、白描与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联想想象、移步换景、铺陈描摩、场面描写等.【2】抒情A、直抒胸臆B、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

14、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古喻/讽今等。关键词语角度:叠词、副词、动词、形容词 语言特色角度:长短句、整散句(句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联想、想象、对比、衬托、虚实、动静、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人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你甘暖依然,你温润如旧)结构手法角度:铺垫、照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第二步:析内容/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第三步:表情感/谈作用 表达了/表现了答题模式:角度+内容/效果+ 情感/作用五、【教你巧记知识点】句子赏析经常考,七个角度来思考。常用修辞和描写,关键词语和语言。其它角度莫要忘,牢牢记在你心上。答题分作三大步,灵活应用心有数。倘若句中无情感,

15、可用作用写答案。五、环境描写作用A、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人际关系、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主要包括: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了解即可)B、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方面】1、交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揭示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人物方面】2、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展示(体现)人物性格。【情节结构】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伏笔);

16、与上文或下文相照应。【主题方面】4、深化文章的主旨,寄托了作者的感情。C、答题小技巧1、在中考答题中,你可以将景物描写作用等同于环境描写作用,无须深究。2、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第1点”上,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为“逗号前内容”,即“交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则是“逗号后”内容,即“揭示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3、在文章结尾段,一般第1点不考虑,考虑2、3、4点作用,特别是第4点主题作用,一定要答上。4、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是从“人物、环境、情节结构和主题”四个方面提炼出来的,请知晓。5、环境描写作用,每次答题时,不一定四点都要

17、答上,根据分值及具体内容去考虑。一般情况下,2分、3分和4分答两点,5分、6分答三点。【仅作参考】五、【教你巧记知识点】第一种方法:首字拓展记忆法,即“交、渲、推、深”,然后逐一拓展去记忆。第二种方法:从“人物、环境、情节(结构)和主题”四个角度去理解,然后背熟知识点。六、写作手法写作手法,称呼具有多变性,常见的叫法有写作方法、写作特色、写作技巧、写法、表现手法(广义)、表达技巧等等,需要知晓。 【具体知识点】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通感、借代、双关、互文、叠词、顶真、呼告等。2、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A、描写【1】描写方(

18、手)法(按内容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2】描写手(方)法【按角度(特征)】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色彩、层次(上下、高低、远近、俯仰、点面、内外)、正侧结合、白描与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联想想象、移步换景、铺陈描摩等.【说明】不论按内容还是角度(特征),答题时,都要放在一起综合考虑,不可割裂开。B、抒情【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古喻/讽今等。 3、表现手法对比、抑扬(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衬托(映衬)、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动静结

19、合、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彰显志、层层深入、首尾呼应、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烘托铺垫、详略得当、伏笔照应、过度铺垫、铺陈直叙、设置悬念、抑扬结合、线索脉络;【注意事项】1、表达技巧与表达方式的区别。表达技巧的地位等同于写作手法,而表达方式,则隶属于表达技巧,它是固定概念,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哦!2、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我们在答题时,一般要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入手,然后再考虑广义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为何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呢?老师认为,说到底,这是由于全国命题人不统一而造成的结果。 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词鉴赏)中,大都会考查“表现手法”。

20、 有些地区的有些命题人将表现手法等同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和结构手法。 而有些地区的有些命题人,则将表现手法狭义化,理解为固定的内容,一般包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对比、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3、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狭义)有相通之处,请同学们注意,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但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A、如果问你文中“表达方式”有哪些?你要从“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大的角度去思考。B、如果让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赏析句子(我们会在第十三章节具体解析),我们大多从“描写”角度出发,主要有“人物描写(外貌、动作、

21、神态、语言、心理)和环境描”两个方面。C、如果让你分析句段中的描写手法,那你可以从“感官、层次、动静、虚实、正侧、白描”等一系列老师上文教给你的手法去答题。4、全文写作手法有哪些?全文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手法。至于修辞手法,我们则要分情况讨论: 由于修辞手法大都出现在句子中,故而在考察全文写作手法时,一般不考虑修辞手法。倘若全文都在用某种修辞手法,那就要考虑。比如落叶也精彩,全文就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五、【教你巧记知识点】写作手法比较难,内容知识特别散。 一般分作四大类,认真学习把它会。修辞手法最常考,一定把它来记牢。表达方式有五种,结构手法要弄懂。表现手法比较细,先看狭义后广义

22、。七、线索脉络线索是体现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一条脉落,它把所有材料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个过程,一种思路。1、【线索的分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以“我”的所

23、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再如2020年福建莆田中考卷中的春到上王家,“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2、【线索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严谨(紧凑)、思路清晰。3、【如何找线索(单线)】一看标题是否有“物或情”。(标题本身就是线索的可能性较大)二看有无第一人称“我”。(“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三看有无反复出现“物”或其它词语。四看有无时空转换之词。五要根据文章情感做出推断。【如何找线索(明暗线)】中考很少会考明暗线,放眼近五年全国各地中考卷,明暗线只考查过几次,且难度不大,只要

24、大家能够掌握方法,就能正确作答。明线:我们可以按照单线的方法去挖掘;暗线:如果明线不是情感,暗线我们首先考虑情感;暗线与明线交叉进行的,从另一个(人物)角度出发。比如马兰花一文,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欠款过程;(提示:答题时,最好两种方法都试一试,一般抒情类文章偏向于第一种,小小说偏向于第二种)线索知识点较小,不容易单独设题,常与标题作用、次要人物作用、物象作用等知识点一起考查。五、【教你巧记知识点】线索知识看似少,复杂起来受不了;寻找单线有技巧,五个步骤不能少。明线暗线相结合,两种方法总适合。线索有时不单考,次要人物少不了。 标题作用同样有,物象作用跑不了。八、

25、重要词句含义A、哪些是重要词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运用表达技巧的词语;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反语、借代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等)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某些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等特殊用法的词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概括性强词语B、重要词语含义答题方法【答题技巧】【1】(考虑)表层含义 (词典义 + 结合文章内容)【2】(考虑)深层含义 (结合五大义去理解)五大义:指代义、修辞义、引申义、象征义和语境义。【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第二步:词入句段,投石探波,结合内容,得出表层义;第三步:结合五大义,分析内容和主题,得出深层义。【

26、说明】请根据试题实际情况去作答,表层含义(或深层含义)非必答,请大家知晓!附: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作用)答题格式:解释(字面义)+ 角度(词性/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析内容/效果 + 情感/作用(语境义)【说明】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词性及语境选择答题格式,不要死板教条。老师为大家列举几个事例,方便大家理解。【1】“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字面义),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析内容/效果)以及对母亲的心疼(情感/作用)。【2】“嗖嗖”是叠词(拟声词)【词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析内容/效果),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情感

27、/作用)。【3】“拽”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把“焦急的心情”人格化(析内容/效果),突出了斯科特一行人想快到达南极点的激动、急切的心情(情感/作用)。【4】“一惊”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神态描写】;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析内容/效果)。【5】“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字面义)。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语境义)【6】“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词性)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析内容/效果);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情感/作用)。【7】一个“流”字写

28、出了山茶遍野,茶叶呈现红色(解释),写出了叶嫩,充满生机的情态。(析内容/效果)C、重要句子有哪些?【1】从内容上看:概括句(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等)【2】从结构上看:铺垫句、照应句、对比句、衬托句、过渡句、呼应句等; 【3】从手法上看:修辞句、表现手法句(联想、想象、感官、象征、动静、虚实等)【4】从主题上看:观点态度句、富含哲理句、情感强烈句、耐人寻味句等。D、重要句子含义(含意)答题方法【答题技巧】【1】(考虑)表层含义 (句子表面含义)【2】(考虑)深层含义 (结合五大义去理解)五大义:指代义、修辞义、引申义、象征义和语境义。【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句子关键词;第二步:看看句子是否有

29、写作手法;如果有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我们先要找出“本体”,然后再去思考;如果有双关的修辞手法,要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意两个方面考虑;如果有象征的表现手法,要明白其象征义。第三步:句入段,投石探波,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关键词。【表层和深层】【说明】请根据试题实际情况去作答,表层含义(或深层含义)非必答,请大家知晓!五、【教你巧记知识点】重要词句含义题,一般情况下,要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去考虑。但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试题实际情况去考虑,有时,表层含义非必答,比如试题明确让你从“深层含义”去作答,或让你回答词句的深刻含义,你又何必去答表层含义呢?九、人物形象1、【常见考试题型人物形象(

30、概括与分析)题】【答题步骤】第一步:关注人物的身份、地位,根据人物身份想对应的词语;第二步:根据文章内容去匹配对应的词语,去掉无用词语。【备注】倘若文章中没有明确人物身份,则略去第一和第二步,直接第三步。第三步:我们(再)根据人物的相关事件及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去分析概括(进行补充)。题型一:概括/分析A形象(怎样的人)?【外在特点+内在特点+身份】题型二:A具有哪些形象特点(品质)?【外在特点+内在特点】题型三:A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内在特点】例句:xx是一位穿着朴素、英俊帅气(外在)、勤劳善良、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内在)的优秀教师(身份)。【说明】我们在回答完形象(特点

31、)后,尽量要解释一下,尽管有的中考卷答案因为“分值低、题干没让解释(分析)”就没做解释,但我们要追求完美,解释一下。 2、【常见考试题型(主要+次要)人物作用题】【答题思路】(次要人物作用)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作用)通过人物对比(衬托)/事件描述/环境衬托,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次皆有)推动情节发展,为文做铺垫(线索人物)【情节结构】(主次皆有)揭示或凸显主旨。【主题方面】【备注】如果考的是“我”这个人物形象作用,要从“真实性(第一人称)、线索(人物)、人物形象和主题”四个方面去答题。 讲述故事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32、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缘故,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衬托或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线索人物“我”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主题思想见证了的主题。【区分主次人物】从标题看主要写了事,主要写了哪一个人物。从主题看主要人物做事,体现了主题思想。从行文笔墨看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哪些事件;从主要人物起笔或收束全文;主要人物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人物关系看次要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突出了主要人物品质。从写作视角看故事是从哪个人物的视角来写的。【知识拓展】(探究)物象作用从人物方面考虑:交代人物背

33、景、符合身份、烘托人物形象(性格)及情感、暗示人物命运等;从环境方面考虑:营造氛围、创造美感与意境、衬托环境、暗示背景等;从情节结构考虑: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衬托等;从主题方面考虑:揭示(暗示、升华、深化)主题、寄托情感等;从自身方面考虑:情感寄托物、场景之一、事件主体、象征意义等。五、【教你巧记知识点】人物形象概括题,共有三步要牢记。根据身份想词语,多了去掉少了补。文章身份无表述,直接来到第三步。人物作用怎么记,人物情节和主题。次要人物若是我,加上真实和线索。十、内容概括A、内容(情节)概括方法(全文/段落)A、【含义】内容概括指的是用较短的语句、言简意赅的语言

34、去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B、【内容(情节)概括方法】【1】找中心句法(全文)【2】抓关键词句法(段落);先找段落关键词句,再进行词句整合【3】抓六要素法(全文/段落)【4】扩标题法(全文)【5】并段意法(全文)C、【事件概括方法】【1】审题干,找出关键词;【2】根据关键词,锁定分析的段落区间;【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出相关事件。格式:何人+何事【注意】若试题明确让你去概括某几段的事件,方法如下:【1】抓段落关键词句【2】整合词句,按“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去答题 五、【教你巧记知识点】内容概括有五法,六要素法最常答。关键词句再整合,段落概括最适合。事件概括有

35、三步,明确段落有两步。牢记这些答题法,考试再也不用怕。十一、记叙顺序记叙顺序种类: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说明:顺叙、平叙和补叙,我们只要了解即可,重点掌握插叙和倒叙。A、顺叙含义:也称正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次序井然,条理清晰。B、倒叙含义:把事件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叙述,然后再按事件发展顺序叙述。作用:内容上:进行概括或交代(说明)了什么;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生动性。C、插叙含义:在文章叙述过程中突然插入新的内容,等新的内容讲述完以后,在继续原有内容。作用:1、内容上:补充交

36、代(说明),使内容更充实;或进行内容概括。2、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上下文照应(对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3、人物上:突出(刻画、丰富)人物的形象。4、情节上:避免故事平淡无奇,让情节更加跌宕起伏。5、主题上:突出或深化(升华)主题。D、平叙含义: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形式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叫分叙,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形式二: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E、补叙含义: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

37、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插叙与补叙区别】:区别一:“插叙”是事件外情况;“补叙”是事件有机组成。区别二:去掉“插叙”不影响事件完整性;去掉“补叙”影响事件完整性。区别三: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既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五、【教你巧记知识点】记叙顺序要记牢,插叙倒叙经常考;顺叙平叙要了解,还有补叙看注解;考试一般考作用,牢记各自知识点;段落作用倒插段,材料关系有倒插。十二、记叙人称1、第一人称:我 【作用】运用第一人称“我”,使文章具有真实性,使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真实性。【人称方面】“我”是文章的

38、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结构】通过“我”来衬托(突出/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通过“我”来展现文章的主题。【主题方面】【提醒】当第一人称“我”是主要人物的时候,一般要回答“真实性和主题”两个方面内容;当第一人称“我”是次要人物的时候,往往要回答“真实性、线索(人物)、人物形象和主题”四个方面的内容。【人称写话题】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心理活动。答题原则:读懂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语言表达贴切答题技巧:所写语句一定要使用第一人称“我”;符合语境及情节发展需求;符合人物身份及内心活动;方法同样适用于补写类试题,老师不再拓展延伸!2、第二人称:你/您 【

39、作用】拉近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情感抒发或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让读者阅读时容易产生代入感;如果是“您”,表示尊重3、第三人称:他/她/它 (1)不受时空限制;(2)具有客观性。五、【教你巧记知识点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作用:真实的人物顺着线索找主题第二人称作用:你抒发强烈情感讲述“尊重您”的故事非常具有代入感第三人称作用:客官的功夫已练到不受时空限制的境地了十三、语言特色【定义】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答题步骤】(逐一筛选,结合内容,写出效果)一看长短句、文白相间;长短句,句子长短不一,原先叫“词”;文白相间,顾名思义,文言文和白话文相结合。文白相间往往出现

40、在长短句中,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短句作用: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营造紧张氛围、急迫感等; 二看整散句;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整句作用:使句式(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增强气势等。三看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对比、通感、借代、双关、互文、叠词、顶真、呼告等。 四看用词角度;动词、副词、叠词、形容词、拟声词等;五看语言特色(特点、风格)词语;平实朴素、清新自然、质朴、华丽、幽默、辛辣、富有张力、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言简义丰、古朴典雅、感情真挚、通俗易懂、有地方特色(色彩)、情

41、绪色彩浓重词语、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注意】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去作答,并指出效果(作用)五、【教你巧记知识点】语言特色很重要,答题步骤要记好。一看有无长短句,文白相间要考虑。二看整句与散句,三看有无修辞句。四看用词的角度,主要动叠形拟副。五看语言特色词,内容虽多要记齐。结合内容去分析,效果作用别忘记。十四、主题提炼A、主题理解主题,也叫“主旨”或“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所谓提练主题,就是作者对事物经过深入探究,仔细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寻求和抓住事物本质的过程。B、主题提炼常规六看法【适用于常

42、规记叙文(散文)】一看文章标题;二看首尾段;三看关键词、句(议论句、抒情句、判断句)、段(独句段、过渡段);四看故事情节;主题是抽象概念,我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因而必须通过事件体现出来。我们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事件,可以提炼出主题来,事件是主题的外在体现。五看人物;如果说事件是主题的外在体现,那么事件中的人物则是主题的载体,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安排往往与主题一致。六看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有的文章会交代时代(社会)背景与典型环境,我们在分析主题时,可以将这一点融进人物与事件中,进行提炼主题。C、主题提炼快速三步法 【适用于小说或叙事类记叙文(散文)】第一步:找主体(人、景、物)物,既包括具体之物,如

43、西瓜;也包括抽象之物,如京剧。第二步:看主体。(看主体做了什么事?或与主体有关的事件)第三步:根据“常见主题九大类”,锁定主题。【说明】等你熟练掌握后,可以略去一二步,直接跳到第三步,锁定文章主题。B、归纳主题通用格式 (本文/文章)通过(对/叙述)(描写/反思),反映了/表现了/赞美了/批判了/(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抒发了/反映了/流露出附:【常见主题九大类】对乡土文化、农业(耕)文明的思考与感悟【坚守故乡、热爱土地、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等】对历史(人物/文化)的思考与感悟【借古喻(讽)今、今古对比与反思、关注历史人物,传承历史文化等】对传统文化(文明)的思考和感悟【关注与思考传统文化(

44、文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文明)等】 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感悟【战争破坏、城市化进程、爱护环境、保护土地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等】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感悟【诚信、信任、爱情、友谊、感恩、父母之爱、尊老爱幼等】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感悟【人性(真善美、假恶丑)、自由、尊严、平等、命运维护、追求真理、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等】 对人生、生活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生活状态与内容、命运安排、人生之路、回忆往昔(童年)、成长励志(梦想与追求、拼搏等)、学习教育、情感道德、审美鉴赏等】对民族心理的思考与感悟A、勤劳俭朴、知足常乐;B、诚信友善、和睦团结;C、尊老爱幼、讲究孝道;D、思乡念亲、不忘故土;E、知恩图报、勇于担当;F、喜好圆满、追求完美;G、乐观豁达、执着坚毅;H、热爱自然、和谐相处;I、尊重或发扬传统文化;J、保家卫国、民族气节。五、【教你巧记知识点】主题主旨和情感,答题方法莫死板。根据文章的类别,选择方法快速写。一般常规六看法,还有快速三步法。倘若记住九大类,提炼主题不会累。十五、探究类【说明】标题类探究,方法同标题含义及作用;主题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