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515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6.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5单元两汉诗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史传文学第八单元两汉文赋第七单元秦汉散文第六单元两汉诗歌第五单元民歌与小说 魏晋南北朝的第十一单元保ii第十单元魏晋南北朝诗歌第九单元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一、乐府与乐府诗从秦代开始,就有了掌管乐舞的机关乐府。但秦代的乐府规模很小,主要是为 皇宫祭祀礼仪中组织乐舞表演而设立的,秦代已有乐府官,但史籍没有具体记载,也没 有诗歌流传下来。到汉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乐府开始逐渐扩大。西汉乐府官署有两个:一为奉常卿(即太常卿)统属的太乐,掌管雅乐,主要是传 自周代的乐章;另一为少府卿统属的乐府,是汉武帝时建立起来的,专管通俗音乐,着 重从各地采集民间歌曲,供皇帝和贵族们娱乐欣赏之用。从

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 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自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 优秀作品。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二,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据汉书所载,西汉乐府诗有一百三十八首;东汉尚且不在内,但现存的总共不 过三四十首。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茂倩的 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 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其中

3、包含汉乐府的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这四类。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 二、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汉乐府诗,最典型的特点是它的叙事性,汉书总结其特点为感于哀乐,缘事 而发。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两汉乐府诗以叙事性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首先,汉乐府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其次,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汉乐府民歌的又一艺 术特色。再次,汉乐府民歌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等手法。最后,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三,汉乐府诗的影响乐府诗继承并发展了周代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它更广

4、泛、更深刻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后代诗歌也有巨大影响,许多作品都起着示范性的 作用。首先,乐府诗的影响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其次,乐府诗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再次,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乐府诗的影响也是非常显 著的。“4: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四、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流 传下来的一些无主名的古代诗歌称为古诗。萧统编文选时,从这些古诗中 选择了十九首,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现在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于东汉末年的桓、灵之时。其作者,根据诗的思想 内容和思想感情

5、来分析,应是一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文人。总之,古诗十九首并 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其中有少数可能是民歌,或者是由民歌改写的,这从它常套用乐府 民歌的句子可以看出。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 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古诗十九首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这几乎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它确实在 我国文学史上把抒情诗推进到新的高度。(-)古诗十九首善于创

6、造优美动人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艺 术画面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具体地说,意境就是作者所描写的画面与所要表达的思想 情绪的密切无间的结合,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一种能浸透人心灵的艺术效果。古诗十九首是情景交融的优美抒情诗。古诗十九首的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后世的一些山水诗(如谢灵运的一些诗)的先写景后抒情、说理和写景割裂的手法具有天壤之别。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二)古诗十九首善用委婉曲折的表达抒情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的成就还表现在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上。这种委婉的表 达方式能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7、古诗十九首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古诗十九首也特别善于塑造形象。它不是叙事诗,但人物的形象却极为鲜明。有时只简略的几笔,人物却栩栩如生。(四)古诗十九首语言自然浑成而韵味悠长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其语言特点在于用自然 的语言表达了真切的感情。语言固然是一个优点,但关键更在于能真切地表情达意。“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 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文人创作的、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五言诗。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五言诗已进入成熟阶段。从此,五言诗体正式进入诗坛,并且逐渐 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唐代,它的地位才被七言诗体所代替,但仍然与七言诗一起,作 为我国古

8、典诗歌的两种主要的诗歌模式并世而立。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 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 出罕见的自信,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宋代朱熹楚辞集注:慷慨激烈,有 千载不平之余愤。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这首诗仅有三句,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 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

9、高度凝练。全诗充 满着一种王霸之气,雄豪自放。这首诗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其一,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全文只有短短三句,二十三个字,却涵盖了十分丰 曷的内谷。其二,思想深刻,逻辑性强。全诗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高屋建令瓦,哲理深刻,思想性极强。其三,对比强烈,跌宕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全诗选材精当,跌宕起伏,写法独特,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动静描写、喜忧对比 十分强烈,逐层递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艺术感染力极强。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埼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 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

10、猫!秋风肃肃晨风飕,东方须臾高知之。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有所思是汉代时流传的一首乐府诗,属于晓歌十八曲之一。这是一首感情 真挚的诗。这首诗以自述的口吻,刻画了一位热烈多情、大胆泼辣的女子形象。全诗运用前后 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她从热恋到失恋、眷恋的心理历程。清代文学家陈本礼汉诗统笺评曰:言我不忍与君绝决之心,固有如嗷日也。谓予不信,少待须臾,俟东方高则知之矣。第五单元两汉诗歌文学作品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 冥。枭骑战斗死,弩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 为忠臣

11、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晓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 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弩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 精神。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第五单元两汉诗歌文学作品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陌上桑是中国汉

12、乐府诗歌的名篇,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本篇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和 智慧。在创作方法上,作者一任感情的奔泻和主观愿望的支配,大胆夸张地创造,绝不 拘泥字字句句的写实,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 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 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 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饮马长城窟行

13、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 来。全诗从开始的魂牵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看信,重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将思妇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做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而就在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 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乎平淡的意象中结束,余味无穷。该诗化虚为实,描绘实境,使 所要表达的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 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 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

14、作品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自然 地表现出思妇相思的心理特点,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宋代陈绎诗谱评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明末清初吴淇选诗定 论:妙在已晚上着一忽字。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处在渐;岁月之晚日忽已,陡然惊心,苦处在顿。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 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 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 有斗,牵牛不负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 益?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全诗借景抒情,把失魂落魄的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

15、,始终交织在秋夜的星光、月色等之中,情景交融。清代张玉毂古诗赏析: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 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 产生的忧愁。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简宗梧文学的御花园文选:这是古诗十九首中诗

16、情最明朗、手法最明快的一首。叙事写情,层次井然,没有换韵,一气呵成。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 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 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 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 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今日良宴会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所歌咏的是听曲感心,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托为阐明曲中的真意,发了一 番议论,表现出贫土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慨。全诗质直中见婉曲,结构浑然一体,不 以一字一句争奇斗胜,诗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词语和整首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感发的 力量。第五

17、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 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 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 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 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 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 鹄,奋翅起高飞。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 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 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运用典故及比喻、寄托等手法,从 高楼写起,以高

18、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I,X;第五单元两汉诗歌文学作品E乙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明月何皎皎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题有两种解读:一说塑造了一个久客异 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 的闺中女子形象。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 活动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糅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第五单元两汉诗歌文学作品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

19、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 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 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丰富的想象,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 夫妻之爰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第五单元两汉诗歌文学作品,.E乙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学作品客从远方来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以奇妙的思致,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全诗巧妙地截取了 客来遗绮这一生活片断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描写形象生 动,极有章法,以端绮为生发点,以故人匕尚尔为情感的策源,以思妇的情感

20、变化为线索,以物写情,以事写人,一气流走,首尾贯穿,结构严谨,略无松懈。第五单元两汉诗歌古汉语通论古书的注解与说文解字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古注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 知识的桥梁。古注本身牵涉到体例、术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利用古注,首先必须了 解古注。(-)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有些词句,如 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

21、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 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二)古注的类型古注的别称有传、笺、章句、注、疏等,按今人的理解都是指对古书注释或注解,但它们的原义有细微差别,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先秦先秦就有传、解、说的各目,这些都是解释的意思,传为传过、传通一般说传偏重于内容的解说,意思的阐发。传又称注,两者都是注解、诠释古书原文的。总之,先秦时期注释术语尚处于萌芽状态。“4: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2.两汉、魏晋先秦的古书传到汉代有很多已经很难读懂,于是学者们开始为这些古书做注解,当 时所注多为儒

22、家经典,后来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子类和史类,汉人注书多是循经立训I,一般侧重字词、名物的注解,有时也简要串讲句意,说明 章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经史子集的许多古书都有了注 本。笺,使注释的意思更加明确,即补充注释的意思。注,流注,注明。用在注释古书时,是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章句,离章辩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类似今天的串讲句意,分析其中的 含义。集解,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汇集 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一类是指通释经传。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3.唐代汉人的注释到了唐代又变得难懂了,于是

23、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解释正 文,而且给前人的注释做注解,一般叫疏,也叫正义。唐人的义疏有疏不破注的传统,在尊重原注的同时,罕有发明。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体例注释的 内容(1)单注本。|(2)经注本,即经、注合一。约从东汉开始,为了阅读方便,方有经、注合,一的经注本。(3)注疏本,是经、注合刻的一种注本,这种注本始于大约南北宋之间二J给古书做注解,涉及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要注解的东西很 多,主要来说有注音、校勘、解词、释句、通章等。汉代后尤其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作家喜欢引经据典,注解时有必要注明出典。清代学者注解古书时重 视实际材

24、料,重考据,形成了考据之学,方法较为科学,注解大多详尽可靠。“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四)古注的术语1.释义的术语日、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还用来区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 的细微差别。谓:格式是甲谓乙也。被释词放于其前。往往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貌:一般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犹:格式是甲犹乙也。释者与被释者往往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之言、之为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 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 是声训r,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有时是同音的关系,有时是双声或叠韵的关 系。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

25、书的注解2.拟音的术语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读为、读曰: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又称为破读。后面是本字,前面是假 借字。3.正误的术语当作、当为:用来表示声误和字误。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4,校勘学常用的术语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 羡文,用来指明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 了文字的现象。脱文:简称脱(有时作微或夺),也叫脱字 夺文 阙文,用来指明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丢失了文字的现象。倒文:用来指明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词语的次序颠倒了,也说转写误倒等;加以 改正常说乙、乙正。形讹:也叫字误、形

26、误、形近而误,指两个字因形体相近而误。一作、或作.又作、一本作.本亦作、本或作:罗列版本异同的校勘学术语。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一、古书的注解(五)古书注解的形式举例注疏本的大致体例:用字体大小、字行排列和各种符号把经、注、疏区别开来。1.诗经卫风相鼠2.诗经周南桃天(节选)3.文选汉武帝诏一首(节选)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A 二、说文解字(-)许慎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作者为东汉的许慎,这是我国第一部完备 的字典。它收字9 353个,另有重文1 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体型,然后进行说 解,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约58年一约147年),字叔重,

27、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河南郢城),我 国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及中国文字学的开拓 者。初为郡功曹,后举孝廉,入京为太尉府南阁祭酒,并从贾逵受古文经学。主要著述 有五经异义孝经古文说淮南子注说文解字等。只有说文解字通行 于今。因他博通经典,当时人称他为五经无双许叔重。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二.说文解字(二)说文解字释义的方法1.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说明字义。作为汉字构形依据的本义是造意,字所记 录的词的本义是实义。造意以实义为依据构形,但是有时造意仅仅是实义的具体化、形象化,而并非实义本身。只有实义才是真正在语言中使用过的意义,才能称作本义。2,义训:直接

28、陈述字义。相当于今之字典。说文解字中有两种形式的义训:一为同义为训,即选择同近义字相训释。这是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训释方法。同义为训又 分为互训(甲乙两词互相训释)、同训【几个词用同一个词训释和递训(几个词递相训 释)】。二为标明义界,即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解释字义所概括的对象的本质与特性。3.声训:揭示字的音和义的关系。依据字音相同、相近解释字义。但此字义也不 是实意:有的揭示的是语源义,有的揭示的是词义特点。所以声训的主要目的是推求语 源,突破了字形的限制。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二.说文解字(三)说文解字的体例和编排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

29、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 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说文解字 共540部,大体是据形系联的。凡形体相关或意义相近者,均按次序排列。说文解字的9 353字分列在540部中,都是以类相从。说文解字各部所 列之字的次第,大体上是有一定规律的。凡东汉皇帝之名讳,必列于一部之首。凡每部 之字,一般是先吉后凶,先实后虚。凡与部首形体重叠者,以及凡与部首形体相反者,皆列于该部首之末。“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二.说文解字(四)说文解字的影响说文解字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

30、六书原则,为汉字建 立了理论体系。改变了周、秦到汉字书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字编成四言、七言韵语的形 式,开创了部首编排法,共分为540部。许氏总结了先前的六书理论,创造了系统 解释文字之法,是先解释字义,再剖析形体构造,最后注明读音。剖析字形的方法,是 以前字书中没有出现过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它保 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 声读的字典,也是1 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字和古汉 语必不可少的材料。“E

31、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A 二、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同时也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解字 就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 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解字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解字 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解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 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解字的训解更是国人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二.说文解字(五)说文四大家历朝历代皆有学者研究说文,而至清代达到鼎盛阶段,研究者逾两百人,其中,成就最大

32、、备受推崇的当属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四人并称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的代表性著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四个人的书都是通 释说文解字,进行了逐字逐句地注解,但是又各有侧重。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文史拓展IE:常用字典辞书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 字通的基础上编成。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 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 部余亥存。收字47 03

3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 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4: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 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用部首排 列,收字48 000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全 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 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第五单元两汉

34、诗歌 古汉语通论(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50多人。这是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各种术语、人名、地名、书名、文物、典章制度的大辞书。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 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单字先注音,后释义。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 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 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1958年加以修订,它是一 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专收古

35、汉语词汇。辞源(修订本)的注音采取了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今音,但仍保留了反切注音,采用广 韵和集韵的反切。修订版更符合溯源的要求,共收单字12 890个,复合词8 413 条,总字数1 100多万字,是一部目前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的、较好的辞书,使用繁体 字,按部首排列,部首合并成208部,最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辞海是中华书局于1936年编印的,由舒新城、沈颐、张相等主编,较辞源 的最大改进是引书注明篇名。1958年修订时,决定改成一部综合性辞书。新辞海是 按部首排列的,将部4部调整为250部。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两部大型的

36、语文工具书,都是古今兼收,源 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汉语大词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 复印词语。汉语大字典共八卷,1 500多万字,编者的意图是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感应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 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明现代诉因外,还收列了中古 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释义传统的康熙字典 214部位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 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汉语大词典共十二卷,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

37、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5 000余 万字,共收词目37万条左右。它同辞源辞海一样,部首与汉语大字典相 同,也是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 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另附有音序检字表笔画检字表。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四)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纂的,由魏建功主持,它的收字范围和释义只限于现 代汉语,但也适当地收录了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及历史上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编的,主编先后有吕叔湘 和丁树声。它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词目56 000多条,这 是一部释义精确、体现

38、目前汉语研究水平的好辞书。E工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主要编写者有王力、岑麒祥、林煮、戴澧、唐作藩、蒋绍愚、张万起、徐敏霞。这本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3 700多个,后附难字表,收难字2 600多个,它是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础上编写 的。在释义解词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明通俗,适用于 初学古汉语的读者。1993年出版了修订本,对原书的体例做了较大的修改。它是按照 现代拼音方案的音序排列的,前面附有部首检字。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五)经籍暮诂经籍暮诂是清代阮元主编的,出版于清嘉庆三年。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

39、 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六)经传释词词诠经传释词是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出版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全书共 解释虚词160个,编排次序是按照古声母的顺序排列的。这本书在虚词的特殊用法上,引证丰富的材料,分析排比,做出了许多精彩结论。词诠是近人杨树达所著,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本书收字500个以上,所讲的内容,既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也包括虚词的特殊用法,引例丰富,比较通俗易 懂,编排体例是按注音字母的次序。第五单元两汉诗歌 古汉语通论(七)诗词曲语词汇释诗词曲语词汇释是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诗词曲 中特殊的一部专著,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和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流行于诗词曲中 的特殊词语。“E工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