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搜集(su) 置喙(hu) 修葺(q) 呱呱而泣(g)B. 琐事(su) 精密(jng) 庖厨(po) 扪心自问(mng)C. 卓越(zhu) 扼要() 栏楯(sn) 量入为出(ling)D. 估量(g) 修禊(q) 栖迟(q) 前仆后继(p)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每逢佳节备思亲,乡愁怎可能说淡就淡,儿时年夜饭的味蕾记忆永远烙在内心深处。B. 春
2、节期间,凤凰街上行人寥寥,檐前的红灯笼,水汽氤氲中将我初来时的戒心化为虚无。C. 没有家庭这所学校,没有父母的熏淘,我们很可能会失去一位令全球瞩目的新锐女导演!D. 辉耀哲思幽光的连续一文,博稽通考,洞幽炷微,将理性思辨和生命激情化为一体。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仁”在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处于统率地位,贯穿于义、礼、(知)智、信等形式中。B. “落花”本已伤情,何况阴雨绵绵,落花连飞舞一下都不可能,悲伤之情较平时更甚了。C.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D.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过去他工作常遭批评,今日他积极技术革
3、新,成单位有功之臣了。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反省这面镜子,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能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B.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几分金子,能否提高金子的纯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为。C. 褪去城市的浮华,洗尽尘世的繁杂,乡村体现了生命中童话乐园的淳朴让他喜欢不已。D. 近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颇受启发,除夕之夜借此抒发一些久积于胸之浅见。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市场预测报告和市场调查报告都是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所做出的报告,但市场预测报告是通过市场调查,运用经济预测手段,对市场发展过程及未来变动趋势做出预测和判断的书面报告。市场预
4、测报告通过预测分析可以为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善于运用经济预测,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 , 。A.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B. 改变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率C.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经营管理 D. 提高经济效率 改变经营管理6. 下面是一本书的前言内容,最合适的标题是(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赖于赢得人心。然而要折服人心,赢得人心,谈何容易。有人说:心与心之间这条路是世界上最难走通的路,难于攀登珠穆朗玛峰,难于漂流万里长江。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人心是最自由的,它不能用权势去压服,不能用金钱去收买,不能用药物或仪器去征服。但实践证明,
5、只要我们具备知识、情感、事实、逻辑、语言这五种力量,并形成合力,就能攻破人心的堡垒。当然,要有效地发挥这五种力量的作用,还要讲究相应的艺术诀窍。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艺术诀窍,才能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A. 成功有賴于赢得人心 B. 走通心路的计策C. 攻破堡垒的五种力量 D. 折服人心的艺术7. 根据下面楹联所写人物,判断该人物出自( )上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下联: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水浒传8.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 大王来何操 B.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C.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若属皆且为所虏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啊。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C.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高高地坐了起来。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不归罪年成,这样天下百姓都会归顺到梁国了。10. 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7、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A. 画线句表现的是寄人篱下又心地孤傲的孤女林黛玉特有的心理。B. 林黛玉进贾府后用嘴少,用眼多,小说就借黛玉之眼,详细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人情。C. “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王熙凤出场高调张扬,“先声夺人”,表现她性格温和阳光。D. 王熙凤的“放诞”与其他人的“恭肃”对比,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8、:“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9、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所带之物C. 共其乏困 乏困:短缺的物资D. 既东封郑 东封:向东扩大边境1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A. 邻之厚,君之薄也B. 何厌之有C. 惟君图之D. 因人之力1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B. 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
10、如人”的牢骚与郑伯“是寡人之过”的自责,使故事充满波澜。C. “不仁不义不武”的冷静判断和毅然撤军的理性行为,表现了晋文公非凡的胸怀和谋略。D. 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勇毅和说退秦师时句句打动人心的智慧,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才能。14. 下列对离骚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开篇写自己出身高贵,降生奇瑞,名字美好,暗示自己身负上苍的使命和先皇的期许。B. 将“江蓠”“辟芷”“秋兰”等披挂于身上作为美的装饰,表达诗人注重对外在形象美的追求。C. 诗人用“日月忽其不淹兮 ”等句表达时光流逝,担心自己没有机会贡献才能。D. 诗人在“恐美人之迟暮”中将“美人”比作君王,表达对国君昏庸落后、
11、政治混乱的担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人在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的意义构成他的精神世界,或者叫世界观。这种精神世界,新原人称为“境界”。各人的精神境界千差万别,但大致说,可以分为四种。一种叫自然境界,一种叫功利境界,一种叫道德境界,一种叫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就社会发展说,是原始社会中的人的境界;就个人发展说,是儿童的境界。据说在唐尧的时候,有一首民歌说:“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个时候的人,能够凿井、耕田,可见他们在生产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帝”,可见他们已有了社会组织。可是他们认为,社会组织对于他们没有什么意义。后来有些诗人和哲学家认为这种不知不识、纯朴
12、的生活是很好的,羨慕这种生活,歌颂这种生活。其实这种原始社会中的人,并不自觉他们的生活是纯朴的,也不觉得这种生活值得羡慕,值得歌颂。成年人羡慕小孩子的天真,可是小孩子并不知道他们是天真。如果他们知道他们是天真,他们就已经丧失了他们的天真了。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与自然境界的显著不同,就是在这两个境界中的人是自觉的。就是说,他们做什么事,同时也知道自己是做什么事。社会上有些特别重大的事,其意义和后果往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才看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做这种事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但就其跟前的意义和跟前看得见的后果说,他是知道他自己所做的是什么事。这就叫“自觉”。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区
13、别,在于为私还是为公。功利境界中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都是为私。也可以说就是这些为私的思想,构成了他的精神境界、功利境界。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社会的利益,都是为公。也可以说,就是这些为公的思想,构成了这种人的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就人和宇宙(特别是自然)的关系说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还没有人的时候,就先有了自然。在人开始有点自觉的时候,人对于自然就有一种理解,持一种态度。原始社会的神话就是这种理解和态度的反映。这种反映,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表现。神话进而为宗教。宗教是神话的系统化。它也代表人对于自然的理解,代表一种对于自然的态度。神话和宗教,其目的和作用
14、,都在于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人知道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从其中可以得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节选自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有删改)15. 下列对文中“境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与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人生态度的选择相关。B. 没有知觉社会组织对生命的意义时的那种懵懂状态就是自然境界。C. 功利境界为自我,道德境界为社会,两种人生境界自有高下之别。D. 神话和宗教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原始社会的人的天地境界。16. 下列诗句内容,与所体现的“境界”分析不一致的一项是( )A.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属天地境界。B. 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15、心”属道德境界。C.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属功利境界。D.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属自然境界。二、 填空题 (本大题3分)17.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 李白蜀道难中的名句“ , ”,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 王实甫长亭送别“ , ”一句,表达崔莺莺只求厮守不重功名的心愿。(3)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 , ”一句,描写对宇宙自然审美情趣的感受。(4) 苏轼赤壁赋的名句“ , ” 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
16、题。甲:“你用不着买什么酒啦。”琼珊说,仍然凝视着窗外,“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那片常春藤叶仍然在墙上。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我真是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鏡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节选
17、自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乙: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
18、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8. 分别写出选段中帮助人物走出生命困境的物象,并分析该物象对人物的作用。甲文:乙文:19. 分析所选文段中表现琼珊和史铁生走出生命困境所用表达技巧的妙处。甲文:乙文:四、 写作题 (本大题40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淮南子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19、云:“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新时代如何传承传统老规矩,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B项,扪mn。C项,楯shn。D项,禊x。2. B。A項,倍思亲。C项,熏陶。D项,洞幽烛微。3. D。“天有不测风云”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用在此句不恰当。4. B。A项,缺主语。C项,句式杂糅,“体现了”改为“体现的”。D项,重复累赘,“借此”指代不明。5. A。“改善”较“改变”有方向性;“经济效益”指“经济效率和经济利益”;“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之间是因
20、果关系。6. D。A项概括不全。B项太过直白。C项表意不明。7. A。“赤面”“赤心”“赤帝”写关羽赤胆忠心,“赤兔”“青龙偃月”是关羽之马和刀。8. D。例句与D项都是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9. C。“危”是“端正”。10. C。表现的是王熙凤性格泼辣豪爽。11. B。行李:使者。12. A。例句与A项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代词,指代“这件事”。D项,结构助词,“的”。13. D。“夜,缒而出”表现“烛之武高超的外交才能”有误。14. B。表达诗人注重品行才能的内在修为。15. D。16. C。家国情怀也是道德境界。二、填空题
21、17. (1)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 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如状元及第 (3)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4) 哀吾生之须臾 叹长江之无穷三、简答题18. 甲文:常春藤叶。是琼珊精神的寄托,生命的希望;是贝尔曼为挽救琼珊用生命画就的不朽杰作;是折射着人性光辉的艺术品、象征物。乙文:园子(地坛)。是史铁生逃避现实世界的理想世界;是史铁生获得心灵安抚、生命感悟、精神成长的另一个母亲。19. 甲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直接表现人物走出了死亡的阴影,坚定了生活的勇气,产生了生活的愿望;直接推动情节发展。乙文:景物描写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客观的景物描写中含蓄表达人物受地坛卑微生命活力的触动之后自己人生态度的改变;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思考。四、写作题2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