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五课走进历史详细教案 绍兴一中 胡红燕教材内容分析:课文内容以三大模块为架构,辅以故宫作为本课的引子,借此让学生步入课题走进历史。第一模块:美术作品与重大历史事件;此内容强化了美术作为记录、宣讲的功能性。第二模块:美术作品与权力;举例赵佶的瑞鹤图和达维特的拿破仑加冕图,以画面的形象塑造传递前者题目中的“瑞”一意;后者题目中的“加冕背后的权力移植”一意。第三模块:美术与一般历史;看似“一般”的历史瞬间,实则借以美术作品提升人的精神创造力、渲染美术作品作为人的外化物象的影响力。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生,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生必修的课程,应该具备美术鉴赏的基本素养。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绍兴府
2、学宫、开国大典和拿破仑加冕的赏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格局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了解绘画中的表现手法、构图特色。提高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构图的理论及形式线的方法,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基本步骤,初步了解作品的美术语言;借用作品相关背景知识,分析画面的形式构图及色彩搭配;进而分析作品的史实与艺术的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和术语对相关作品进行思考与交流。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式来了解史实、了解绘画中的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对学校的熟悉、热爱的基础上引入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以及新媒体艺术,引导学生站在当下的立场重新审视经典,欣赏经典
3、。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构图特点教学难点:尝试通过开国大典的形式线的构图,分析和感受线构图的形式与内容统一的特点,体验艺术家的创作构思从而穿越历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开国大典黑白稿纸、作业纸、尺、铅笔、橡皮和记号笔等。教学过程(一) 步入稽山中学的校门,导入课题。每一天我们步入现代的电子校门,面对我们的是古老的戟门,它讲述着稽山中学的历史。引入课题。(二) 府学宫的建筑格局(构图)同儒家思想之中庸之道的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戟门右侧的石碑文字述说着稽山中学曾作为“绍兴府府学宫”的历史。接着给出“府学宫”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府学宫的功用:1.祭祀孔子的地方;2.官办的最高学府。提升学生在校学
4、习的自豪感。借以第一功用:祭祀孔子的地方,引入到孔子在今日稽山中学的摆放位置,引出中轴线的概念和重要性。(活动一)对比清绍兴府府学宫平面图,让学生上台按南北方向摆放府学宫的建筑遗迹的位置(戟门泮池、泮桥即状元桥大成门);同时让另一个学生按南北方向书写出照片中建筑遗迹的名字。做到板书的图文并茂。再次重申中轴线在古代建筑格局中的重要性。中轴线意味着左右对称的中国古典建筑格局,这在府学宫康熙年间的平面图中一目了然。教师提问:这样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古代建筑格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呢?学生回答:(1)中庸之道。教师称赞。学生回答:(2)不知道。教师显示PPT,让其辨认中国的“中”字,以此作为提
5、示。教师归纳: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完美的体现了封建时代的儒家学说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了内容决定形式。【设计说明】通过对稽山中学作为府学宫旧址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熟悉校园建筑的基础上,得出府学宫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建筑构图)结论,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铺垫。(三) 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油画著作开国大典构图欣赏承上启下,内容决定形式,反之如果形式发生改变了,其承载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历史的时间点转移到了稽山中学的建立,文革中的稽山中学的历史。(PPT)“中字结构的破坏校园的西门的开设毛主席去安源”教师:今天我们无缘面对西门墙面上的壁画也无缘当时的美术老师樊鹏先生。但
6、他们确实在稽山中学的历史中存在过。所幸的是,同为绍兴人的董希文先生留给了我们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幅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请大家把书翻到P71页。最初有缘此画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文开国大典的插图,我们会毫不犹豫的辨认出画面的中心人物毛主席。我们难度加大,PPT,辨认下主席台上的六位副主席身份的领导人。教师提要求让学生辨认:“先找到六位副主席中离你最近的那位,由近及远的方式依次辨认”,边辨认边画形式线(把人物用一条垂直线表示)。讨论,然后请同学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报人名。教师补充。(PPT)让学生辨认六条形式线的特点并回答。学生: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引出透视原理近大远小,然后运用点成线的原理画出透视线。【设计说明】利用中学生作为缺乏绘画欣赏经验的人群往往会将欣赏活动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认知上的这一习惯,从内容切入,引导学生对作品本身的形式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在历史性绘画中,画面形式和表现手法仍然是第一位的,为下一环节揭示画家针对开国大典这一主题和采用整个事件最高潮的时间点的处理方式才是关注的重点埋下伏笔。(PPT)展示课本P71的开国大典历史照片,对比照片和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