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集成交互式道路路线设计系统—EICAD用户手册 3DROAD设计部分 第167页
第七篇 3DROAD设计部分使用说明
目 录
道路与桥梁三维辅助建模系统——3DROAD简介 143
1、路线建模命令 145
1.1 3dComputelx 计算路线模型命令 145
1.2 3dComputelx2 自动戴帽计算路线模型命令 145
1.3 3dLX 路线建模命令 146
1.4 3dMoveDat 路线数据平移大数坐标命令 147
1.5 3dDrawDM 创建地面模型命令 148
2、交通设施建模命令 149
2.1 3dHL 创建护栏模型命令 149
2.2 3dHLDef 自定义护栏模板命令 150
2.3 3dBZP 创建、修改标志牌命令 150
2.4 3dInsert 沿线插入图块命令 151
2.5 3dBX 绘制路面标线命令 152
2.6 3dBXColor 修改标线颜色命令 153
2.7 3dBMX 绘制斑马线命令 153
3、桥梁建模命令 153
3.1 3dTrimLX 剪切路线模型命令 153
3.2 3dBrgZP 创建桥梁锥坡命令 154
3.3 3dBrgZPQP 创建桥头前坡命令 154
3.4 3dBrgDT 创建、修改桥梁墩台命令 154
3.5 3dBrgSB 创建桥梁上部结构命令 156
3.6 3dDefSB 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 157
3.7 3dBrgBJM 创建桥梁变截面上部结构命令 157
3.8 3dDefBJM 自定义桥梁变截面模板命令 158
4、辅助建模命令 159
4.1 3droadList 查询物体信息命令 159
4.2 3dView 视图设置命令 159
4.3 3dDView 驾驶员视景命令 159
4.4 3droadDel 删除3DRoad物体命令 160
4.5 3dCmPath 生成摄像机路径命令 160
4.6 3dDefineColor 图层颜色设置命令 160
4.7 3dPerspective 生成路线透视图命令 161
5、AUTOCAD 渲染命令 163
5.1 Render 渲染命令 163
5.2 Hide 消隐命令 164
5.3 Light 光线设置命令 164
5.4 Background 背景设置命令 165
5.5 Rmat 材质管理命令 166
5.6 SetUV 贴图设置命令 167
南京狄诺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AD事业部
道路与桥梁三维辅助建模系统——3DROAD简介
道路与桥梁三维建模系统(以下称:“3DROAD”)是EICAD(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CAD软件包)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道路设计人员在完成公路平、纵、横断面设计之后,可以在3DROAD软件的帮助下,快速建立公路、桥梁以及交通工程设施的三维模型,并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显示设计成果。使用三维透视图自动生成命令,还可以将驾驶员视景透视图打印输出,作为设计图纸出版。
通过菜单、工具栏按钮或命令行,你可以像使用 AutoCAD 命令一样,使用 3DROAD 提供的这些函数命令。在对话框的提示下完成一些设置,即可以得到专业级的公路、桥梁三维模型和路线透视图图纸。这些三维模型是制作公路工程表现图和工程演示动画的基础。在这个三维模型的基础上,你还可以利用 AutoCAD 或者 3D Studio MAX 中的渲染、动画制作功能,完成后续的工作。
与传统借助 AutoCAD 或者 3D Studio MAX 软件,手工建模相比,3DROAD 不仅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建模效率,而且模型精度较其他方式建模要高得多。
3DROAD v3.0版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界面和功能设计。软件综合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与EICAD的其它模块一样,3DROAD基于 AutoCAD 平台二次开发,系统适应于AutoCAD R14/2000/2002/2004平台。3DROAD采用 Microsoft 公司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MFC (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进行研制开发。使用以C++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和应用程序接口,充分发挥了图形平台完备的系统开放性和丰富的个性化能力,使用ObjectARX进行二次开发,能够真正快速地访问AutoCAD图形数据库,大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3DROAD 命令共包含:道路建模、交通设施建模、桥梁建模和辅助建模工具,四类命令。共集成了30多个功能命令。
3DROAD ver 3.x 新增功能:
3DROAD 自1999年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新老用户的大力支持,在吸收、听取用户需求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升级。紧密跟踪Windows程序开发平台、AutoCAD开发平台的最新成果。正式推出的3DROAD ver 3.0版,综合性能得到了一次新的飞跃。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与EICAD项目数据环境相衔接,融入EICAD项目管理机制。
2、适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不同阶段的路线几何设计成果,既能够导入横断面戴帽结果建立道路模型,也能够自动戴帽和建模。
3、按照现行交通标志规范标准,内置国标规范中全部200多种标志牌模板样式,同时支持用户输入和修改标志牌文字,如:指路标志中的地名、限速标志中的车速等等。编辑标志牌物体更加灵活、简便。
4、交通设施模型库更加丰富。开放式的模型库管理结构,便于用户定制管理。
5、桥梁墩台建模更加自动化,支持用户交互式修改墩台模型。
6、桥梁上部结构建模中,既便于套用系统模板,也提供了可视化模板编辑方式。
7、采用AutoCAD 2000以上提供的布局(LAYOUT)窗口,自动生成路线透视图。实现透视图成果自动刷新,修改模型后,无需重新生成透视图。
软、硬件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简体中文Windows 98 & 2000或Windows NT4.0以上,图形平台AutoCAD R14/2000/2002/2004/2005。
硬件环境:
单机版:最低配置为Pentium 133 CPU,16M内存,100M以上硬盘空间,显卡支持256 色;推荐配置为PentiumⅡ 366 以上CPU,64M内存,100M以上硬盘空间,显卡支持16 位真彩色。
网络版:其余配置同单机版,另需10M以上网卡。
在道路桥梁自动建模方面,我们仍将继续努力,力争向道路桥梁设计人员提供更先进、更方便、更快速的软件,同时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大力支持。
1、路线建模命令
1.1 3dComputelx 计算路线模型命令
使用“计算路线模型”命令,可以根据公路几何设计数据,计算生成道路模型数据文件(*.DAT)。这一步是所有建模的基础。所需原始数据文件有:
1)平曲线数据文件(*.ICD);
2)竖曲线拉坡数据文件(*.SQX);
3)标准横断面数据文件(*.HDM);
4)横断面绘制数据文件(*.3dd);
5)如果路线包含断链(*.DL),3DROAD会将路线中的断链桩号换算为整链来处理。
运算结果将输出到用户指定的两个数据文件中:
1)路线模型文件(*.DAT); 2)路线边界文件(*.BJ);
当用户选择该命令执行后,窗口中弹出一个“计算路线模型”对话框。
3. 设置相关的计算参数,这些参数有:
路线起始桩号、路线终止桩号:该命令允许用户生成路线的全部或部分长度;
直线段桩距:当路线处于直线段或 R > 8000m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小半径曲线桩距:当路线处于R < 400m的曲线上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大半径曲线桩距:当路线处于 400m < R < 8000m的曲线上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特征断面的内插方式:“插入所有特征桩号”、“忽略平面特征桩号”、“忽略所有特征桩号”。
3.输入路线模型、边界数据文件名称。
4.完成全部输入后,单击“生成数据”按钮。点取"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1.2 3dComputelx2 自动戴帽计算路线模型命令
使用“自动戴帽计算路线模型”命令,根据道路几何设计数据文件提供的平面、纵断面、标准横断面、超高文件,计算路线模型,并生成*.DAT数据文件和*.BJ边界数据文件。与“计算路线模型(3DCOMPUTELX)”命令不同,它无须*.3dd文件,即可以在横断面戴帽设计之前,建立道路模型,适合于公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建模。对城市道路三维建模也十分适用。所需原始数据文件有:
1)平曲线数据文件(*.ICD);
2)竖曲线拉坡数据文件(*.SQX);
3)标准横断面数据文件(*.HDM);
4) 如果路线包含断链(*.DL),3DROAD会将路线中的断链桩号换算为整链来处理。
运算结果将输出到用户指定的两个数据文件中:
1)路线模型文件(*.DAT); 2)路线边界文件(*.BJ);
当用户选择该命令执行后,窗口中弹出一个“自动戴帽,计算路线模型”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 在“选择道路”下拉框中列出了当前项目中所包含的道路名称,通过选择道路名称,自动获取数据文件。也可以手工键入或点取"浏览"按纽,输入公路几何设计的数据文件名称;
2. 自动戴帽需要设定道路横断面戴帽的依据,用户应点取“设置边坡边沟参数”按钮,进行设置。在弹出的“设置边坡边沟参数”对话框中,输入填方、挖方路段边坡和边沟的参数,供自动戴帽时使用。
3. 设置相关的计算参数,这些参数有:
路线起始桩号、路线终止桩号:该命令允许用户生成路线的全部或部分长度;
直线段桩距:当路线处于直线段或 R > 8000m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小半径曲线桩距:当路线处于R < 400m的曲线上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大半径曲线桩距:当路线处于 400m < R < 8000m的曲线上时,内插断面的距离;
特征断面的内插方式:“插入所有特征桩号”、“忽略平面特征桩号”、“忽略所有特征桩号”。
4.输入路线模型、边界数据文件名称。
5.完成全部输入后,单击“生成数据”按钮。点取“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1.3 3dLX 路线建模命令
使用路线建模命令,可以创建路线的三维模型。这一步是所有其它建模操作的基础。其它的建模工作将在建立好的路线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
当用户选择路线建模命令执行后,窗口中弹出一个"路线建模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在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输入路线数据文件。3Droad建立路线模型需要一个由“计算路线模型”命令,或“自动戴帽计算路线模型”命令,生成的路线模型文件(*.DAT)。用户可以根据“选择道路”下拉框列出的道路名称,进行选择。也可以单击“浏览”按钮,选择已经生成的路线三维模型数据文件。
2.在输入路线数据文件名之后,“模型起讫桩号”下的提示栏中,将显示出该文件中包含的桩号段落。提示用户在"数据文件桩号范围"内,输入路线模型的起讫桩号。
3.完成全部输入后,单击"确定"按钮,程序创建路线模型,并关闭对话框。
与以往版本不同,3DROAD v3.0之后,程序自动为模型定义一个模型名称,供系统识别。
1.4 3dMoveDat 路线数据平移大数坐标命令
“计算路线模型”命令生成的数据文件,平面坐标通常采用大地坐标,由于其数值较大,在使用某些后处理软件(如:3DS Max等)导入道路模型时,容易引起数据溢出,而导致模型失真。处理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建模完成后,使用“Move 移动”命令,将所有实体移到距离坐标原点(0,0)较近的位置,再将数据导入到后处理软件中。第二种方法:在建立路线模型后,使用“路线数据平移大数坐标”命令,生成新的DAT文件,再使用平移后的数据文件,建立道路模型。
在本命令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输入原始路线模型文件(*.DAT)。如果用户已经创建了路线模型,可点取“拾取”按钮,获取模型文件。
2.在输入路线模型文件名之后,输入“扣除大数坐标”数值,也可以使用“点取坐标”按钮。
3.完成全部输入后,单击“开始生成”按钮,程序创建新的Dat数据文件。
4.点取“关闭”按钮,退出该命令。
1.5 3dDrawDM 创建地面模型命令
“创建地面模型”命令可根据横断面地面线文件,创建路线模型两侧的地形。也可以“按平坦地形”,“按斜坡地形”创建简化的地面模型。
在本命令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输入或点取地面模型的桩号范围。
2.选择“绘制模式”:“按平坦地形”、“按斜坡地形”和“按横断面地面数据内插”。如果选择了“按横断面地面数据内插”,则需要输入“横断面地面线文件(*.HDX)”。
3.输入左右两侧地面的绘制宽度和分段数。分段数是指当选择了“按横断面地面数据内插”时,某断面方向左侧或右侧生成面的个数。
4.选取“数据不足时”处理方式和“内插方式”。
5.点取“确定”按钮,生成地面模型,并退出该命令。
注:内插方式中包含:线性内插和非线性内插,当同一断面上地面线起伏变化较大,且横向分段数较多时,非线性内插能够得到更加真实的模型。而通常地面模型作为道路的配景,没有必要采用较大的分段数,因此,通常输入分段数5~8、“线性内插”方式。
2、交通设施建模命令
2.1 3dHL 创建护栏模型命令
“创建护栏模型”命令在指定的桩号范围内,在路基横向位置上布置护栏。
在本命令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输入或点取护栏模型的桩号范围。
2.选择“模板名称”,系统提供了“波形钢护栏”、“混凝土护栏”、“混凝土护栏(半)”、“单面简化护栏”等几种护栏样式。用户也可以选择“<其他护栏...>”,选择预先定义的模板文件(*.MOD)。在预览图中可以看到护栏模板的样式。
3.输入设置部位,选择“左侧”、“右侧”,选择“参考点”和距离参考点的偏移距离。
4.选取“护栏立柱”的设置方式和间距。
5.点取“确定”按钮,生成护栏模型,并退出该命令。
注意事项:参考点具体位置指相应部位的外侧点,如右图。输入偏移距离时,注意数值的正负。例如:侧分带宽度为2米,需要在侧分带中央创建护栏时,选择参考点为“侧分带”,偏距输入“-1”:即向中桩方向偏移1米。也可以选择参考点为“行车道”,偏距输入“1”米:即向外侧偏移1米。
2.2 3dHLDef 自定义护栏模板命令
为了适应公路、桥梁护栏形式的多样性,确保用户设置其他类型护栏时的需要。用户可以使用“自定义护栏模板”命令,以生成其他形式护栏的模板文件(*.mod)。
1. 使用“Pline”命令,将新型护栏的断面轮廓线,按1:1的比例绘制好;注意在护栏插入基点处绘制一个十字丝,以便以后捕捉该插入点。
2.使用“自定义护栏模板”命令,“保存模板文件”的对话框中,输入一个文件名(*.mod)。
3.选择护栏的轮廓线(Pline线)。
4.输入自定义模板的名称。
5.选择护栏的插入点。
2.3 3dBZP 创建、修改标志牌命令
“创建、修改标志牌”命令用于在指定桩号位置上创建标志牌,也可以选取已创建的标志牌,对其进行修改。3DRoad v3.0以后的版本中,内置了国标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包含的全部标志牌样式,并可以由用户输入标志牌上的地名、里程等文字。
执行“创建、修改标志牌”命令,弹出“创建、修改标志牌”对话框。
1.输入或点取标志牌的设置桩号。
2.选择标志牌的设置位置。选取参考点和偏距。
3.选择标志牌的样式:“单柱式”、“悬臂式”或“双柱式”。
4.输入立柱高度、面板比例。如果标志牌上设置多个面板,需要输入“面板间距”。如果选择了悬臂式标志牌,还需要输入“悬臂长度”。如果选择了双柱式标志牌,还需要输入“立柱间距”。
5.点取“面板设置”按钮,进入“面板设置”对话框。面板设置完成后,点取“绘制/刷新”按钮。
标志牌面板的设置:
5.1 输入或选择面板个数;
5.2 在左侧“面板列表”中,点取需要修改的面板项。
5.3 在右侧“当前面板属性”中,设置面板的类型,包括:“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通过浏览按钮。找到当前类型中需要的面板。如果面板中包含文字信息:输入面板文字。
5.4 点取“修改当前标志牌”,完成当前面板的修改。修改完成后,会刷新左侧列表中的“面板名称”。
5.5 当面板设置完成后,点取“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2.4 3dInsert 沿线插入图块命令
“沿线插入图块”命令用于在路线模型上,连续插入多个外部图块。系统提供的模型库包括有:常用交通设施、绿化树木、车辆等等。
1.输入或点取物体桩号范围。
2.选择“等间距插入”、“按桩号文件”输入方式。
3.选择物体的设置部位,选取参考点和偏距。
4.输入物体所在图层和图块的比例。注意:由于模型导出时,可能以图层为划分物体的依据,例如:在3DS MAX中导入模型时,程序会将同一图层下所有物体,合并为一个物体(也可以按颜色来合并)。因此,不同类型的物体,建议输入不同的图层,可以按照材质不同来区分。
5.点取按钮,进入“选择图块”对话框。选择需要的图块,也可以使用“选定图形”选项,以选择预先准备好的模型文件(*.DWG)。
6.点取“确定”按钮,创建沿线物体,并退出该命令。
2.5 3dBX 绘制路面标线命令
“绘制路面标线”命令用于在路线模型上绘制路面标线。路面标线的类型有:单实线、双实线、虚线和导向箭头。
1.输入或点取标线物体的桩号范围。
2.选择物体的设置部位,选取参考点和偏距。
3.选择标线类型、颜色和其他参数。
4.当用户选择“导向箭头”时。按钮,进入“插入导向箭头”对话框。选择需要的图形,也可以使用“用户指定图形”选项,以选择预先准备好的图形文件(*.DWG)。
5.点取“确定”按钮,创建标线物体,并退出该命令。
2.6 3dBXColor 修改标线颜色命令
“修改标线颜色”命令用于修改已经绘制的路面标线物体的颜色。
1.选取已经绘制的路面标线物体。
2.在“修改标线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新的色号:“白色”、“黄色”或“其他色”。
3.点取“确定”按钮。
2.7 3dBMX 绘制斑马线命令
“绘制斑马线”命令可用于绘制立交端部路面上的斑马线,城市道路中横道线等路面标线物体。
1.选取斑马线所在的路线物体,选取斑马线起始端线和终止端线。预先需要绘制斑马线的两条端线时,可以是直线、圆弧或者折线。注意:绘制的起终点顺序要一致。
2.在“绘制路面斑马线”对话框中输入分段数,端线宽度等,设置标线颜色等。
3.点取“绘制/刷新斑马线”按钮。
注:可以利用“绘制起始端线”、“绘制终止端线”选项,来生成箭头形的斑马线。
3、桥梁建模命令
3.1 3dTrimLX 剪切路线模型命令
桥梁建模之前,需要对路线模型进行剪切,将桥跨段落剪除。使用“剪切路线物体”命令的前提是你已经完成了一段道路的路线模型。
首先选择需要剪切的路线模型。弹出一个“剪切路线模型”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在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 输入或点取“桥梁桩号范围”。
2. 输入或点取“桥梁起终点斜交方向”,注意:斜交方向为左前角。
3. 如果桥梁分左右两幅,则需要删除路线模型中的中央分隔带。详见“关于单幅式上部结构与双幅式上部结构”有关说明。
4. 点取“确定”按钮,剪切路线模型,并退出命令。
3.2 3dBrgZP 创建桥梁锥坡命令
“创建桥梁锥坡”命令,首先选取锥坡所在的路线,弹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在对话框中你需要完成以下操作:
1. 输入或点取“锥坡桩号”,选择锥坡紧邻的路线模型。
2. 选择锥坡位置:“桥梁起点位置”、“桥梁终点位置”。
3. 输入前坡坡度。
4. 点取与锥坡相邻的边坡点,3DRoad v3.0以后的版本支持多级边坡,从土路肩外边缘点开始,依次向下点取边坡点,按鼠标右键结束。
4. 点取“绘制/刷新”按钮,绘制桥头锥坡。
3.3 3dBrgZPQP 创建桥头前坡命令
“创建桥头前坡”命令,首先选取桥头左右两个锥坡,创建前坡面,连接两个锥坡物体。
1. 选取锥坡1。
2. 选取锥坡2。
3. 绘制桥头前坡。
3.4 3dBrgDT 创建、修改桥梁墩台命令
该命令用于创建桥墩或桥台。如果使用本命令选取已创建的墩台,可以修改该墩台。本命令对话框,如图所示。墩台物体可以使用本命令进行重复修改,程序会从用户选取的墩台物体中读出各参数。
1. 选取墩台所在路线模型,或选取需要修改的墩台物体。
2. 弹出“创建/修改桥梁墩台”对话框。
3. 输入“墩台桩号”、选择需要创建“桥台”,或是“桥墩”,如果是“墩台”,需要选择桥台位于“起点断面”,还是“终点断面”。
4.输入或点取斜交方向,输入“上部结构高度”。
5.点取“墩台帽参数”按钮,在“设置墩台帽参数”对话框中,输入数据。
6.点取“墩台身参数”按钮,在“设置墩台立柱参数”对话框中,输入数据。
7. 如果是桥台物体,还需要点取“桥台翼墙参数”按钮,在“设置翼墙参数”对话框中,输入数据。
8.完成以上设置后,点取“绘制/刷新”按钮。
3.5 3dBrgSB 创建桥梁上部结构命令
该命令用于创建等截面形式的桥墩上部结构。本命令对话框,如图所示。系统提供了四种上部结构模板:“空心板梁模板”、“箱梁模板”、“曲面箱梁模板”和“T型梁模板”。用户也可以使用“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生成新的模板文件(*.MOD)。
1. 选取桥梁所在路线模型。
2. 弹出“桥梁上部结构建模”对话框。
3. 输入或点取桩号范围,如果是“正交桥梁”,只需点取桥梁起迄桩号。如果是“斜交桥梁”,需要按左右两侧分别输入或点取桥梁桩号范围。
4.选择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如果在“模板”下拉框中选取“<其他模板...>”,则需要选择预先准备的模板文件(*.MOD)。系融默认模板中,上部结构“安全带(人行道)”部分宽度均按0.5米设置。如果需要对模板的尺寸进行修改,可以点取“编辑模板”按钮。“编辑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对话框如下图。“上部结构模板数据”表格中列出模板每个节点相对前一点的偏距和高差。在表格中输入数据,可在“图形预览”框中看到修改后模板的形式。
6.选择好模板的样式后,点取“确定”按钮,即可绘制出桥梁的上部结构模型。
注:“关于单幅式上部结构与双幅式上部结构”
单幅式:桥面宽度等于全路幅宽度(扣除左右土路肩)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
双幅式:桥面宽度等于全路幅宽度(扣除左右土路肩和中央分隔带)一半的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如果要创建双幅式的上部结构,必须在“剪切路线模型”时,将路线中央分隔带也剪除。
3.6 3dDefSB 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
为了适应桥梁上部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桥梁采用其他类型的上部结构时,用户可以使用“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以生成其他形式的模板文件(*.mod)。
1. 使用“Pline”命令,将上部结构的断面轮廓线(注:左侧轮廓),按1:1的比例绘制好。
2.使用“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保存模板文件”的对话框中,输入一个文件名(*.mod)。
3.选择上部结构的轮廓线(Pline线)。
4.点取上部结构模板的插入点。
5.输入自定义模板的名称。
3.7 3dBrgBJM 创建桥梁变截面上部结构命令
该命令用于创建变截面形式的桥墩上部结构。本命令对话框,如图所示。系统提供了四种上部结构模板:“空心板梁模板”、“箱梁模板”、“曲面箱梁模板”和“T型梁模板”。用户也可以使用“自定义上部结构模板”命令生成新的模板文件(*.MOD)。系统提供了四种变截面梁高变化模板:“0.50~1.5m”、“0.5~2.0m”、“0.5~3.0m”和“1.00~3.0m”。用户也可以使用“自定义变截面模板”命令生成新的变截面梁高模板文件(*.BJM)。
1. 选取桥梁所在路线模型。
2. 弹出“桥梁变截面上部结构建模”对话框。
3. 输入或点取桩号范围。注意:变截面桥梁上部结构建模不支持“斜交”情况。
4.选择“单幅式”、“双幅式”上部结构形式。
5.选择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如果在“模板”下拉框中选取“<其他模板...>”,则需要选择预先准备的模板文件(*.MOD)。系融默认模板中,上部结构“安全带(人行道)”部分宽度均按0.5米设置。如果需要对模板的尺寸进行修改,可以点取“编辑模板”按钮。弹出“编辑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对话框。如下图所示。“上部结构模板数据”表格中列出了模板每个节点相对前一点的偏距和高差。直接在表格中输入数据,可以在右侧“图形预览”框中看到修改后模板的形式。预览图中标识出“梁高变化段”的位置。通过修改“梁高变化段位置”输入框中的数据,可以改变梁高变化段。点取“确定”按钮关闭“编辑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对话框。
6.选择好模板的样式后,点取“确定”按钮,即可绘制出桥梁的变截面上部结构模型。
3.8 3dDefBJM 自定义桥梁变截面模板命令
为了适应桥梁上部结构变截面形式的变化,桥梁采用其他类型的梁高变化形式时,用户可以使用“自定义变截面梁高模板”命令,以生成其他形式的模板文件(*.BJM)。
1. 使用“Pline”命令,按1:1的比例绘制梁顶曲线和梁底曲线。
2.使用“自定义变截面梁高模板”命令。
3.选择“梁顶曲线”和“梁底曲线”(下图中黄色曲线)。
4.输入梁高变化分段数(1~500之间的整数)。程序按照输入的分段数,作垂线分别与“梁顶曲线”和“梁底曲线”求交,求交成功,将自动绘制中间的分段垂线(下图中白色垂线)。
5.输入自定义变截面梁高模板文件的名称(*.BJM)。
参见:“3dBrgBJM 创建桥梁变截面上部结构”命令
4、辅助建模命令
4.1 3droadList 查询物体信息命令
“查询物体信息”命令,可以查询由3DRoad建模命令创建的物体的信息。如:路线前进方向、当前桩号、起迄桩号、插入参考点、偏距、模型数据文件连接。
4.2 3dView 视图设置命令
“视图设置”命令,可以通过“顶视图”等视图观察角度快捷按钮来设置当前观察视角。也可以通过输入、拖动“水平角度”、“垂直角度”的方式来设置当前视角。调整两个角度值后,点取“显示当前视图”按钮即可。
4.3 3dDView 驾驶员视景命令
“驾驶员视景”命令,可指定驾驶员所在桩号,“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参数,模拟驾驶员在行车道上所观察到的视景。
4.4 3droadDel 删除3DRoad物体命令
“删除3DRoad物体”命令,用于删除选中的物体,可删除“整个物体”,或仅删除指定桩号范围内的部分物体。
4.5 3dCmPath 生成摄像机路径命令
“生成摄像机路径”命令,用于生成一条空间曲线。在3DS MAX中渲染动画时,将该曲线导入3DS MAX,再将摄像机的运动路径指定为该曲线,就可以渲染出沿空间曲线运动的动画。
4.6 3dDefineColor 图层颜色设置命令
“图层颜色设置”命令,用于定义3DRoad各图层的颜色,点取对话框中标有颜色号的按钮,选择新的颜色。本命令还可以用来控制路线模型各面实体是否“显示横线”。由于路线模型由桩距较近的断面数据创建,因此在透视图中,密集的横线绘制到图纸上就会出现一片黑色区域。关闭“显示横线”选项,可以大大改善这种情形。
左图是显示横线的效果,在打印出的透视图中,远处的横线形成一片黑色区域,影响图纸的细节效果。右图是关闭“显示横线”选项的效果,在打印出的透视图中,行车道、硬路肩面实体的横线被隐藏。
4.7 3dPerspective 生成路线透视图命令
“生成路线透视图”命令,用于绘制生成路线透视图。由于该命令采用了AutoCAD较新的布局技术,因此本命令仅能在AutoCAD 2000以上版本中使用。
3DRoad生成的路线透视图在打印时,能够自动消隐,无需用户任何干预。
注意:使用本命令前应首先进行“页面设置”,AutoCAD中点取“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打印机,纸张和绘图比例等。
完成页面设置后,执行“生成路线透视图”命令。
1.选取路线模型,弹出“生成路线透视图”对话框。
2.输入桩号范围、桩号步长,也可以预先编辑一个桩号文件(*.ST),文件中输入一组桩号,程序根据这些桩号生成各透视图。
3.输入“视线长度”、“视线高度”、“观察方向”等参数。
4.输入透视图窗口的宽度、高度、行数和列数,然后点取“点取窗口位置”按钮。先点取“左下角点”,再点取“右上角”的位置,程序根据这两个点坐标和透视窗口参数,计算出窗口行间距和列间距。
5.以上输入完成后,点取“确定”按钮,生成得到路线透视图。
5、AutoCAD 渲染命令
注:AutoCAD仅是一个绘图和造型软件,在材质、贴图、渲染等方面无法与专业的图形渲染程序相比。如果用户需要得到效果较好的渲染图,应使用更加专业的图形渲染软件,或在AutoCAD上安装专门开发的外挂模块。
5.1 Render 渲染命令
Render 命令由AutoCAD的一个外挂模块提供;用于创建三维线框或实体模型的具有真实感的渲染图像。Render 使用来自场景、当前选择集或当前视图中的信息产生一个图像。
场景由一个命名视图和一个或多个光源组成。如果指定了一个场景,Render 将使用场景中的视图和光源信息。如果 PICKFIRST 系统变量设置为开并且有一个当前的选择集,那么当选择 Render 命令中的“对象”时,Render 仅对当前的选择集执行。如果没有指定场景或选择集,Render 使用当前的视图和图形中的所有光源。如果图形中不存在光源,Render 假设有一个缺省的高于人肩的平行光源,其强度为 1。
对话框选项
★ 渲染类型:列出 AutoCAD 中的一般渲染、照片级真实感渲染、照片级光线跟踪渲染以及已安装的其他渲染类型。
★ 要渲染的场景:列出可以选择渲染的场景,包括当前视图。
★ 渲染选项:控制渲染的显示。
★ 渲染过程:控制 Render 的缺省方式。
★ 查询选择集:显示提示要求选择要渲染的对象。
★ 修剪窗口:在渲染时创建一个渲染区域。在选中“修剪窗口”的情况下单击“渲染”按钮,AutoCAD 提示您在屏幕上拾取一个区域。拾取了一个区域后,将进行渲染。这个选项只有在“目标”框中选择了“视口”时才可用。
★ 跳过渲染对话框:渲染当前视图而不显示“渲染”对话框。
★ 光源图标比例:控制图形中光源块的大小。其值为图形中渲染块的当前比例因子(以图形单位为单位)。要重新按比例缩放光源块,请输入一个实数。该比例因子影响以下块:OVERHEAD、DIRECT 和 SH_SPOT。
★ 平滑角度:设置一个临界角度,AutoCAD 将按这个角度辨认是否为一条边。缺省角度为 45 度。大于 45 度的角将被视为边。小于 45 度的角将进行平滑处理。要辨认一个小于 45 度角的边,请减小平滑角度。
★ 目标:控制显示用于渲染的驱动程序的图像输出设置。
视口:渲染到视口。
渲染窗口:渲染到渲染窗口。
文件:渲染到文件。
其他选项:选择了“文件”选项时,“其他选项”将显示“文件输出配置”对话框。
★ 子样例:通过渲染所有像素中的一部分来减少渲染时间,同时降低图像质量,但是不会消除例如阴影这类效果。从列表中选择一个比例,从“1:1(最佳)”到“1:8(最快)”。
★ 背景:显示“背景”对话框
★ 雾化/深度设置:显示“雾化/深度设置”对话框
5.2 Hide 消隐命令
当使用 VPOINT、DVIEW 或 VIEW 创建图形的三维视图时,AutoCAD 在当前视口中生成一个线框图。此时可以看见所有的直线,包括被其他对象遮盖的直线。HIDE 从屏幕上消除这些隐藏线。
3DRoad生成的路线透视图在打印时,能够自动消隐,无需用户任何干预。
5.3 Light 光线设置命令
处理光源和光照效果;对话框选项如下:
★ 光源:列出当前图形中的所有光源。
★ 修改:在“光源”列表中选择一个光源后选择“修改”。
★ 清除:从图形中清除选定的光源。
★ 选择:从屏幕上选择一个光源。当使用定点设备指定光源时,AutoCAD 会暂时关闭对话框。“光源”对话框重新显示后,选定的光源被亮显在“光源”列表中。
★ 新建:在当前图形中新建一个光源。AutoCAD 将根据选定的光源类型显示“新建点光源”、“新建平行光”或“新建聚光灯”对话框。
点光源:散发辐射状的光线。可以为其指定无衰减、线性衰减或平方衰减。详细信息请参见用户手册第十四章“创建三维图像”中的“面与光源的距离”。
平行光:在一个方向上散发平行光。平行光无衰减,无论发射多远都保持恒定的强度。
公路、桥梁模型渲染时,通常以平行光来模拟日光的光照。用户可以借助“阳光角度计算器”,通过输入“地理位置”、“日期”和“钟表时间”等数据,以得到符合工程实际的太阳平行光。
聚光灯:在指定方向上散发圆锥状的光线。
★ 北方位置:显示“北方位置”对话框,可以在这个对话框中设置正北方向。
★ 环境光:控制为模型中的所有表面提供恒定照明的背景光。请将环境光保持较低的强度,防止图像过于饱和或者阴暗。 强度:调整环境光的强度,从无环境光 (0) 到最大亮度 (1)。
颜色:用红绿蓝颜色值控制环境光的颜色。颜色样板显示当前颜色。
选择“选择自定义颜色”将显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颜色”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用户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亮度或红绿蓝颜色值调整颜色。
选择“从ACI 选择”将显示“选择颜色”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中,用户可以使用 AutoCAD 的颜色索引选择颜色。
5.4 Background 背景设置命令
设置渲染的背景;对话框选项如下:
★ 实体:选择一个单色背景。可以通过“颜色”组件来指定其颜色。
★ 梯度:指定双色或三色梯度背景。可以通过“颜色”组件及对话框右下角的“水平”、“高度”和“旋转”控件来定义梯度。注意:缺省设置为三色梯度。如果要创建双色梯度,可以将“高度”设置为 0,此时背景将只使用顶端和底部的颜色进行渲染。
★ 图像:允许使用位图文件作为背景。可通过“图像”和“环境”组件来定义位图。
★ 合并:使用当前 AutoCAD 图像作为背景。只有选择“视口”作为“目标”时,才能使用此选项。
★ 颜色:通过“颜色”组件可以设置实体和梯度背景的颜色。
上/中/下:对于实体背景,仅能设置“上”的颜色,“中”和“下”两个选项为禁用状态;对于双色梯度背景(“高度”设置为 0),需要设置“上”和“下”的颜色;对于三色梯度背景,则需要同时设置“上”、“中”和“下”的颜色。即,如果选择“梯度”,可以设置 3 个层次的颜色,如果选择“实体”,仅能设置“上”的颜色,如果选择“图像”,则不能设置颜色。
颜色系统:控制 AutoCAD 是使用红、绿、蓝 (RGB) 颜色系统还是使用色调、亮度、饱和度 (HLS) 颜色系统。“RGB”颜色系统可以通过独立地调整“红”、“绿”和“蓝”组件来选择颜色;“HLS”颜色系统则通过调整“色调”、“亮度”和“饱和度”来选择颜色。如果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