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4242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72018(下)阜新市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题号 一 二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A、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这个自治区为: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2、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3、美国一本陆军官方战史说:“中共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获是,从去年(指1950年)冬天的战斗胜利中得到的。这些胜利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与这场战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B、抗日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万隆会议外交上的空前成功4、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5、“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

3、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A、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6、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A、提出和推行“双百”方针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D、首次提出进行工业化建设7、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

4、00多家工厂为武汉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是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三大改造的教训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9、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争频繁发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自然灾害严重 D、“

5、文化大革命”的动乱10、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A、黄浦江上要建桥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11、“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1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迁,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A、开展了土地改革 B、成

6、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之一是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切不可丧失机遇,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词最早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5、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

7、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裂,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知道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三不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16、有一个美国记者曾这样评论周恩来:“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这可能发生在:A、万隆会议上 B、日内瓦会议上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上海APEC大会上17、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A、朝鲜 B、苏联 C、英国 D、越南18、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

8、注定终将走在一起。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19、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技和文化C、现代社会升华变迁 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21、一位

9、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应是:A、袁隆平 B、邓稼先C、侯德邦 D、钱学森2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这表明:A、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 B、海军建设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C、陆军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 C、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3、据新华网2011年11月14日报道,11月1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空间交会对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两次成功对接,表明:A、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B、开启了我国的飞天

10、之旅C、实施了太空行走 D、中国的航天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2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在:A、1949年 B、1978年 C、1986年 D、2000年25、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_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科技 B、体育 C、文学艺术创作 D、教育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之八十的土地,它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

11、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呀!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你怎样看待这种土地制度?(2分)(2) 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2分)(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3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12分)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材料二: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3分)(2)材料二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意义?主要内容是什么?(7分)(3)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3、?(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二: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出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的正常化。(1) 材料一的名字叫什么?在什么时候首次提出?(2分)(2) 根据材料二回答,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3) 根据材料三回答,1972年访华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