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3617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须掌握的典型题1单选题1、北宋时期,政府对商品买卖的中间人(亦称“牙人”)“付身牌约束”,对其入职资格、职业能力、权利义务和职业规范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王安石在市易法中规定,大宗商品买卖须有契文,并要有牙人担保画押,外国珍品或特殊商品必须由官府选定的牙人作为中介。这些规定A源于坊市制度瓦解B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D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对于商品买卖的中间人有着明确要求,后期需要牙人作为媒介,这有利于推动民间商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间人的管理

2、,不涉及政府收入,排除B项;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对于宋代社会的变化,时人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A社会成员政治地位已实现平等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相对松弛C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最终实现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淡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家族门第观念受到冲击,有所弱化,因此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D项正确;宋代社会成员没有实现政治地位平等,更没有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排除AC项;材料中看不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是否松弛,排除B项。故选D项。3、钱穆先生认为宋代经济是划时代的近代经济的开始。以下可以作为佐

3、证的是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初,蜀人以铁钱重,寺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描述的是指南针,与经济无关,和题意不符;描述的是曹氏,描述的是当时市场的繁荣,描述的是纸币的出现,都能说明宋代的经济发展情况,与题意相符,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4、榜下捉婿的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期,在科举发榜之日,各地的富绅们都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来做女婿。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普遍趋炎附势B明显重文轻武C富绅学识丰厚D门第观念淡化答案:D解析:榜下捉婿的故事反映了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

4、为重,不关心祖先名望,门第观念淡化,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排除B项;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来做女婿,不能说明富绅学识丰厚,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5、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事权得到进一步分化,原先的中书、枢密院的职权进-一步细化。出现了

5、独掌财权的三司总体来看,到宋太宗时期”二府三司”的格局正式形成。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不断分化事权,使皇权得以加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央分化事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形成制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应该是军政分权而不是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6、两宋时期的谣谚内容丰富,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据下表可知、宋代()谣谚出处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庄绰鸡肋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袁采袁氏示范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普济五灯会元百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何坦西畴老人常言A崇富观念盛行B抑商政策的松弛C等级分化加剧D平民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依

6、据材料“欲得富,赶着行在发酒醋”、“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只重衣衫不重人”、“百屋多起家,膏粱易偷惰”等信息可知,反映了宋代经济和社会风气上的社会流动,体现了平民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AC两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经济和社会风气上的社会流动,不能说明“抑商政策的松弛”,而且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故选D项。7、宋代话本济颠语录塑造了一个不守清规教律,自由自在,玩世不恭,不阿权贵,同情百姓,扶危济困的济颠和尚形象。这体现出A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风俗的变迁B儒家学者对佛教传播的回应C市民不满束缚、渴望自由的心态D对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不满答案:C解析:材料“塑造

7、了一个不守清规教律,自由自在,玩世不恭,不阿权贵,同情百姓,扶危济困的济颠和尚形象。”体现了市民追求自由自在、想要挣脱束缚、同情百姓的心态,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风俗的变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学者,排除B项;集权统治是相对于分权,材料无法体现分权,排除D项。故选C项。8、元朝时,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是A中央设宣政院B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C派遣驻藏大臣D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A项正确;行都指挥使司是明代地方军事机构,排除B项;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

8、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排除CD项。故选A项。小提示:9、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尊崇道教,唐朝中期的韩愈提出复兴儒学运动。为解决三教的冲突问题出现了A宋明理学B程朱礼学C陆王心学D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答案:A解析:根据“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尊崇道教,唐朝中期的韩愈提出复兴儒学运动”可知,为了解决三教问题而出现了宋明理学,A项正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排除BC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不是为了解决三教的冲突而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蒙古族历史的史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存本来

9、源于西夏文出土文献B是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编写C是畏兀体蒙古文史书的汉语译本D是金朝女真文对蒙古部落的历史记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C项正确,排除B项;蒙古秘史与西夏、金朝无关,排除AD项。故选C项。小提示:11、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A人口众多B市民殷富C

10、商业繁荣D租佃关系出现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租佃制是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农民的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材料中的钱塘指的是繁华都市,而且时间是北宋,因此望海潮不能反映出当时租佃关系出现,D项符合题意;材料“参差十万人家”体现的是当时人口众多,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体现的是市民殷富及商业繁荣,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小提示:12、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得以“黄袍加身”,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在次发生他首要采取的措施是A“募兵、养兵”,招抚流民B“二府三司”,削弱相权C收内虚外,强干弱枝D集中军权,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北宋初

11、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吸取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教训,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项正确;“陈桥兵变”反映了武将专权的弊端,ABC项是北宋加强统治的措施,但不符合“首要采取的措施”,排除。故选D项。13、阅读下面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说明宋朝时间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三年(997年)2321123865:35天禧五年(1021年)2762293648:52熙宁十年(1077年)2162491131:69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的主要流通

12、货币C宋代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非农税收占比逐渐超过农业税,说明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证明纸币在当时流通领域的地位,排除B项;C项与题无关,排除C项;农业税收的减少不一定是战争导致,排除C项。故选A项。14、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特点。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煕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宋朝A巧立名目增加税收种类充实国库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

13、改革D城市管理秩序较为混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煕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可知,宋朝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巧立名目增加税收种类,排除A项;宋朝“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被废止,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清明上河图题记中有“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百货千商集成蚁”等语。这表明了北宋汴京A都市商业繁荣B民间集市形成C城市管理松散D时间限制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

14、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反映了北宋汴都的繁荣情景,A项正确;汴都是北宋都城,不是民间集市形成,排除B项;材料与城市管理制度无关,排除C项;宋代城市的发展使时间限制得到突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答案:四等人制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17、三大发明(1)概况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发明了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_,由燃烧型火器逐

15、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_。(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毕昇活字印刷术军事航海解析: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18、建立政权与入主中原(1)_年,女真族首领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2)_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3)_年,金迁都_,将燕京改名为中都。答案:1114完颜阿骨打1125115

16、3燕京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故1114、完颜阿骨打、1125、1153、燕京。19、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答案:买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20、商品流通规

17、模的扩大,导致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答案:货币纸币解析: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_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_: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答案:铁木真回族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

1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回族是由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形成。22、_世纪中叶,_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答案:14农民起义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所以是14,是农民起义。23、三大发明(1)概况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发明了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_,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_。(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毕昇活字印刷术军事航海解析:印刷术:雕版印

19、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4、辽_年,契丹族首领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_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答案:916耶律阿保机辽南、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解析:根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所以处应填“916”;处应填“耶律阿保机”;处应填“辽”。根据所学可知,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

20、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所以处应填“南、北面官”;处应填“北面官”;处应填“南面官”。25、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答案:买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

21、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因北方战难和民族政权并立而被西夏、吐蕃等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宋政府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在东

22、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不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扩大,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

23、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2)结合汉朝、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原因并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2)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或政事堂设立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3)原因:陆上贸易通道被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鼓励和支持。特点:贸易制度完备;海外贸易范

24、围广;商品种类多;利润丰厚。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可知,从分权到集权;根据材料“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可知,从世袭到任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2)汉初:根据材料“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可知,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根据材料“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可知,儒学成为

25、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或政事堂设立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3)原因:根据材料“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因北方战难和民族政权并立而被西夏、吐蕃等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可知,陆上贸易通道被阻隔、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宋政府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可知,政府鼓励和支持。特点:根据材料“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可知,贸易制度完备;根

26、据材料“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可知,海外贸易范围广;根据材料“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不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扩大,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可知,商品种类多,利润丰厚。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

27、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的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28、”的?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答案:(1)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解析:(1)第一小问用人政策,依据材料一“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可以看出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用人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被推崇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第

29、一小问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第二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二“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即可。28、儒家的治国理念对中国的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

30、:“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一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

31、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材料三宋代二程一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

32、主要内容.(3)据材料三,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的国家哲学内涵及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秩序、文化养成和民族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答案:(1)理念:以德治国。理由:道德是政治的源头,孔子意图通过恢复“礼”来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统治的稳定。(2)内容:主张大一统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实行仁政主张实行三纲五常。(3)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发展: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4)积极影响:形成了大一统和

33、稳定的统治秩序,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尊崇文化的心理,培养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消极影响:高下尊卑的社会等级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僵化和保守导致许多封建糟粕的出现。解析:(1)理念:根据“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得出以德治国。理由:根据“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为国以礼”得出道德是政治的源头,孔子意图通过恢复“礼”来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统治的稳定。(2)内容:民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可得出有主张大一统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实行仁政主张实行三纲五常。(3)内涵:根据“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

34、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可得出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将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4)积极影响:根据理学的影响可得出形成了大一统和稳定的统治秩序,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尊崇文化的心理,培养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消极影响:高下尊卑的社会等级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僵化和保守导致许多封建糟粕的出现。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金世宗在位期间(1161-1189在位),励精图治,革除弊政,金朝进入全盛时期。首先,推行

35、与民休息政策,把来自中原参加南征的步军都遣返回家,派官员招抚流亡农民。对移居中原的女真人户,凡父兄子弟俱在兵伍的,也遣放一丁归家。对宋战争一结束,仅留6万戍备,其余士兵也都放还。在经济上,他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奖励垦荒,注意兴修水利,鼓励民间发展手工生产。在文化上,他熟读汉文典籍,治国理政皆遵奉儒家思想,重视人才培养和科举取士,崇尚民本,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与此同时,他坚定捍卫女真族传统,将儒家经典翻译为女真文字,建立大金得胜陀颂杯,上刻汉字和女真文字,弘扬女真民族精神。金史世宗纪赞曰:“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

36、尧舜,此其效验也。”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世宗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金世宗改革的成效。答案:(1)特点:金世宗改革措施全面并且涉及面广(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女真族传统。(2)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弘扬了女真民族的精神的同时又加速了女真族与汉族的交融。解析:(1)根据材料“在经济上”“在文化上”可知金世宗改革措施全面,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根据材料“他坚定捍卫女真族传统,将儒家经典翻译为女真文字,建立大金得胜陀颂杯,上刻汉字和女真文字,弘

37、扬女真民族精神”可知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女真族传统。(2)根据材料“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可知稳定了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可知顺应了时代潮流,缓和了阶级矛盾;根据材料“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可知促进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治国理政皆遵奉儒家思想”“弘扬女真民族精神”可知弘扬了女真民族的精神的同时加速了女真族与汉族的交融。30、材料“民胞物与”思想出自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乾称篇。乾称篇开篇说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

38、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民胞物与”的仁爱思想,“仁”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恻隐之心”拓展至“性”与“天道”和合,“性即天道也”,“大其心”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民胞物与”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摘编自任俊华、胡丹丹儒学“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胞物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胞物与”思想的现代价值。答案:(1)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

39、尖锐;经济发展迅速,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天人合一”思想;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兼爱”等思想影响;三教合流(佛教众生平等思想)。(2)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推动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包含着公平、平等和博爱的观念,关爱弱势群体,和谐人际关系;以仁爱之心处理人己关系、人物关系的境界追求和方向指引,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更是当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渊源。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的角度概括,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得出,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迅速,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天人合一”思想;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兼爱”等思想影响;三教合流等。(2)根据“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推动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包含着公平、平等和博爱的观念,关爱弱势群体,和谐人际关系;以仁爱之心处理人己关系、人物关系的境界追求和方向指引,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理念,更是当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渊源等角度概括。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