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考点突破统一考点突破 单选题 1、隋唐传统官称至宋依然保留,但徒具形式,仅代表资历、俸禄的高低,居其官者通常不掌其事。文官又有称为“职”的衔号,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削弱了宰相行政权力 C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 D发挥了权力监督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官职差遣制度下,传统的官职已经没有实权,而差遣也仅是临时派遣,这削弱了官僚集团的权力,适应了强化中
2、央集权的需要,C 项正确;该制度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 A 项;该制度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不仅仅针对相权,排除 B 项;材料与发挥权力监督作用的说法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2、有宋代学者指出:“夫儒释者,言异而理异也,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惟身与心,则内外别矣。”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三教并行不利于思想统一 B三教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C士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 D佛教与儒学具有相通性 答案:D 解析:2 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起到社会教化的作用,因此具有相通性,
3、D 项正确;该学者认为佛教和儒学具有相通性,ABC 项明显不是该学者的观点,排除。故选 D 项。3、“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铁。这些铁最有可能主要被用来制造 A钱币 B兵器 C生产工具 D生活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女真族是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不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所以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换取的铁最有可能用来制造兵器,B 项正确;女真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他们最有可能用铁来制造兵器,而非钱币、生产和生活工具,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4、宋代是文艺世俗的时代,同时也是文艺迅速普及的时期。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这些变化主要源
4、自()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 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 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 A市民阶层的兴起 B城市经济的繁荣 C崇文抑武的推行 D印刷技术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白话小说大量出现”“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等信息可知,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折射出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并发展壮大,因此推动了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这些变化,B 项正确;宋代,市民阶层壮大,而不是“兴起”,排除 A 项;印刷技术发展、崇文抑武的推行有利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但是对题干上所述的变化并不起主
5、要作用,排除CD 两项。故选 B 项。5、在唐代的医学著作中,采用进口香药的医方只有数十种,而在宋代医书中,以进口香药为原料的汤剂成药不下二三百种。这反映出 3 A中医发展受到外来冲击 B宋代中医理论走向成熟 C宋代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D唐代文化交流较为闭塞 答案:C 解析:与唐代相比,宋代医学著作中采用进口香药作原料的医方、汤剂增长了数倍,反映出宋代对外贸易规模和影响的扩大,C 项正确;中医更多地采用“进口香药为原料”制作成药,不能说明其发展受到了外来医学的冲击,排除A 项;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中医“理论”走向成熟,排除 B 项;唐代对外文化交流是开放的,并不闭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6、
6、据宋史 宋敏中传记载,薛惟吉之嫠(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怀恨报复,互相闹得不可开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开放包容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门阀士族衰落 D婚姻观念世俗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薛惟吉之嫠(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怀恨报复,互相闹得不可开交”并结合所学可知,士大夫选取有钱财的寡妇为妻说明了婚姻观念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冲击,B 项正确;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当时思想并不能算开放,排除 A 项;门阀士族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
7、C 项;“婚姻观念世俗化”是材料表现而非原因,推动“婚姻观念世俗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学者葛兆光认为“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表明朱熹理学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 B有助于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C印证了“理”在生活中的道理 D旨在重塑儒家的伦理规范 4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把理学通俗化与生活化,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承,B 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材料与印证“理”在生活中的道理
8、的说法无关,排除C 项;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重塑儒家的伦理规范属于手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从 9 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推知()A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B活字印刷是当时主要刊印技术 C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扬州、越州是当时的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9 世纪”、“白居易”可知,时间应该是唐朝,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唐诗的发展,A 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是宋朝时期的发明,排除 B 项;题干没有体现民间印刷技术与官方印刷术的比较,排除 C 项;题干强调
9、的是印刷术的状况,不是强调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排除 D 项。故选 A 项。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宋词、唐诗、楚辞 B唐诗、宋词、元曲 C楚辞、汉赋、唐诗 D楚辞、唐诗、宋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北宋词人晏殊的恋花,其文学形式是“宋词”;“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的千古绝唱,其文学形式是“唐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5 其文学形式是“楚辞”。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A 项正确,排除 BCD 项。故选
10、A 项。10、宋朝立法活动频繁,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这一特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榷场贸易的兴起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联系所学知识,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新的特征不能指向政治中心的南移和对外交往的频繁,排除 A、C 两项;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榷场贸易
11、是商业发展的一个方面,B 项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故选 D 项。11、宋太宗时期,“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利害”;北宋熙宁年间,在改革财政税收制度之前,“其议财,则市井屠贩之人皆召而登政事堂”。这说明北宋 A重视民主立法 B商税为主要财政来源 C放松重农抑商 D商业经济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政府在立茶法和议财时,听取商人的意见,说明商业经济影响扩大,D 项正确;封建社会立法不是民主立法,“王在法上”,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宋代财政来源的比例,无法判断“主要”,排除 B 项;重农与抑商是两个概念,不能得出放松重农的信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2、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
12、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6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 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 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 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以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强调科举应试,注重指导学生做人治事和砥砺师生气节等,体现出宋代书院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D 项正确;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与学院教材“以五经为主”不符,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宋代书院“违背”了政府以儒家理论为正统的价值导向,排除 B 项;宋代书院以五经为主要教材,注重“指导学生做人治事”,并未否定传统
13、纲常理念,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大多经历平平,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但由于他们遇到大变革时代,在变法时,其中的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 A废除了贵族科举的特权 B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 C完善了官吏选拔的程序 D改革了科举选拔官员的标准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变法时“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变迁,客观上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地位,B 项正确;贵族地主的特权在当时仍然存在,排除 A 项;王安石提拔有识之士为变法效力不意味着官吏选拔程序得到完善,排除 C 项
14、;王安石变法并未改变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三衙”统率禁军;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这种制度设计旨在 A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B明确分工,提高效率 C地方分权,中央集权 D便于训练,提高军力 答案:A 7 解析:根据“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等内容可得出宋代试图通过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加强皇权,A 项正确;B 项是产生的影响之一,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排除 C 项;D 项不是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15、A 项。小提示:15、元朝人陈椿曾任盐司官吏,在其关于浙西海盐生产的重要著作中附诗云:“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这说明元朝 A匠户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继续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政府企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 D注重平准食盐价格以维护稳定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等信息可知,政府设立机构管理盐业,不允许私人经营以及触犯要受到刑罚,这表明了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C 项正确;据材料“在其关于浙西海盐生产的重要著作”可知,材料是反映对
16、海盐的生产的内容,但没有涉及“匠户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的内容,排除 A 项;题干并未涉及重农政策,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元朝政府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未涉及盐价的平准,即并非平抑盐价,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填空题 16、从_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南宋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7、手工业 宋朝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8 瓷器_和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象征 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的开采量很大
17、。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的产量和质量 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的发展 答案:制瓷 五大名窑 青花瓷 釉里红 宋元 丝绸 物质 煤 金属冶炼 印刷业 文化 造纸业 解析:根据所学,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
18、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18、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答案:富国强兵 解析:根据所学,变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19、代表: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_兄弟和南宋的_。9 (2)主张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_、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认为“_”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是“_”,即通过道德
19、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提出“_”,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深入探究:将大学_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_”的儒学基础读物。(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_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程颐 朱熹 宇宙观 理 存天理,去人欲 格物致知 中庸 五经 官方 解析:(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2)主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
20、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10 中的“理”。(3)深入探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4)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0、_年,_族首领_称皇帝,建立_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_ 答案:1115 女真 完颜阿骨打 金 上京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115 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所以处应填“1115”;处应填“女真”;处应填“完颜阿骨打”;处应填“金”;处应填“上京
21、”。21、政治制度(1)特点:基本沿袭_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_的管理系统。(2)猛安谋克制度: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答案:唐宋 女真民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22、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人们的_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答案:门第 婚姻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11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2、宋朝时期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23、评价: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_,_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_。但_过于僵化,_分割过细,影响了_,助长了_的政治风气 答案:内部动乱 巩固 中央集权 制度 权力 行政效率 因循守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24、金元时期,受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答案:女真 蒙古 解析:根据所学,金元时期,受女真、
23、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25、元朝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2)概况: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_灭亡。(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答案:元朝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末年,社会贫富差距导致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12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
24、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
25、“土司制度”。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26、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答案:(1)内容:建立行省制;完善邮驿制度;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设立澎湖巡检司。(答出三点即可)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台湾管辖,巩固了国防。(答出两点即可)(2)新问题:边疆威胁从以陆上为主到以海上为主;传统宗藩体制遭受冲击;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答出两点即13 可)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清政府失去独立地位;国防实力薄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晚清处理边疆危机措施存
27、在弊端;西方列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关于内容:根据材料一“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结合所学元朝政治的知识,元朝在北部边疆实行行省制、从边疆到内地建立了完善的邮驿制度、通过宣政院、土司制度等管理西南边疆并设立巡检司管辖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关于“意义”,可从对当地、对中央政府、对国家治理、对国防安全的影响等角度作答。(2)关于“新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8、可从边疆危机的来源、传统外交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家主权等方面加以指出即可;关于“原因”,可从清廷自身及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就清廷内部而言,国家实力、国家主权、政治动员能力包括具体的边防政策都是影响边疆危机的因素;从外部看,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普遍进人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清王朝难以匹敌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
29、。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4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
30、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答案:(1)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
31、族国家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台湾管辖,巩固了国防。(答出两点即可)(2)新问题:边疆威胁从以陆上为主到以海上为主;传统宗藩体制遭受冲击;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清政府失去独立地位;国防实力薄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晚清处理边疆危机措施存在弊端;西方列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意义:根据材料“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
32、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台湾管辖,巩固了国防等方面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2)新问题:根据材料“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可知,边疆威胁从以陆上为主到以海上为主;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15 来自海洋的威胁”“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
33、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可知,传统宗藩体制遭受冲击;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如清政府腐朽没落;清政府失去独立地位;国防实力薄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晚清处理边疆危机措施存在弊端;西方列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海陵王完颜亮在位 12 年间(11491161 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于是否任用非女真族人历来存在两种不同主张。海隆王主张在女真责族控制下。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
34、。1156 年。海陵王下令罢中书门下省,废除原来的平章政事官;下令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仿汉制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同年派刑部尚书等 11 人分别在大兴府、山东路等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牧地、僧尼道士占据的田地等,授予南迁的猛安谋克.户耕作。1151 年初置国子监。以九经十七史及百家之言教育学生。1153 年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1156 年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海陵王的改革措施有的为以后统治者所继承,奠定了金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摘编自黄风岐金海陵王改革与迁都燕京(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陵王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陵王改革的影响。答案:(1)
35、措施:任用非女真族人为官;改革中央官制;将土地授予南迁金人耕种;推崇儒家思想;改革科举制。(2)影响:削弱金朝贵族实力,加强了君主权威;重视农业生产,推动金人生产方式变革;吸收中原先进儒家文化,提高金人思想文化水平;为金朝封建统治奠定基础;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交融。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中“海陵王主张在女真贵族控制下,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可知,任用非女真族人为官;根据“罢中书门下省”“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等可知,改革中央官制;根据“(将政府控制的田地)授予南迁的猛安谋克户耕作”可知,将土地授予南迁金人耕种;根据“置国子监”“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6、推崇儒家思想,改革科举制。16 2)影响:根据材料中“联合各族统治者共同维护金朝的统治”“改都元帅府为枢密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用非女真族人为官、改革中央官制,削弱了金朝贵族实力,加强了君主权威;根据“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牧地”授予南迁金人耕种可知,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金人生产方式的变革;根据“初置国子监”,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和“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等信息可知,海陵王的改革推动了金人思想文化发展;综合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可知,海陵王改革推动了金朝封建统治的发展,推动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29、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初,北方
37、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
38、史 材料三 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漆侠宋代经济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答案:(1)新气象: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17 (2)构成: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由主要服务
39、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城市人口增加。解析:(1)新气象:根据材料“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可知,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根据材料“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可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推广以及轮作制的推行,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构成:根据材料“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
40、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可知,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根据材料“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可知,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根据材料“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可知,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根据材料“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可知,城市人口增加。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
41、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18 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
42、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答案:(1)原因:私学兴起,聚徒讲学之风盛行;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各学派重视表达自身的诉求;社会阶层分化,出现新的政治群体;
43、社会大变革,学术相对自由。(2)诗人和作品数量多;诗人身份广泛;诗歌与生活关系密切;诗歌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3)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元朝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可知私学兴起,聚徒讲学之风
44、盛行;根据材料“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根据材料“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可知各学派重视表达自身的诉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阶层分化,出现新的政治群体;社会大变革,学术相对自由。(2)表现:根据材料“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可知诗人和作品数量多;根据材料“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可知诗人身份广泛;根据材料19 “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可知诗歌与生活关系密切;根据材料“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可知诗歌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3)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从四大发明、理论著作、天文学、农学等角度去思考。具体表现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元朝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