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答案初中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1
单选题
1、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人体数据的估测中,下列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
A.步行速度约为5m/sB.脉搏的跳动约为每分70次
C.身高约为1680cmD.他跳绳的高度约为5.0mm
2、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一只测温枪所受的重力约为40N
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3、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0mm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
C.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
4、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5、下列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千米B.克C.牛D.分钟
多选题
6、校园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校园生活中的有关数据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B.中学生操场散步的速度约0.6m/s
C.教室内课桌高度约为1.50mD.教室内空调的功率约为2000W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B.采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和测量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D.错误数据就是指测量误差较大的数据
8、下列数据中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B.我们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秒钟
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等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中认真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填空题
11、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很重要,请正确读出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所测量物理量的值:铅笔的长度_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物体的的重力是______.
12、如图1所示,圆柱体的直径是_______cm,其估读值是_______cm;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13、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
14、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B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则LA=________c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15、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时的情形,则上、下两个刻度尺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而图乙中是他们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_____mm。
综合题
16、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问题: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h
里程/km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
0
2
济南西
09:32
09:34
1.5
406
3
南京南
11:46
11:48
3.8
1023
4
上海虹桥
12:55
终点站
4.9
1318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路程是 _____km,合 _____m。
(2)列车在 _____路段运动的最快。
17、请阅读《误差与有效数字》并回答问题
误差与有效数字
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叫作误差。所谓的真值是一个物理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客观的真实数值。实验时由于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测量方 法不够完善,测量者的粗心大意(或不良习惯)和无法预计的偶然因素等原因,使得 测量值往往偏离真值。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减小。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 之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可用百分数表示。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按确定方向变化的,它不会在同一条件下时大时小,时正时负。系统误差的来源为:仪器本身的不准确、实验条件未满足和测量方法不完善等。使测量结果单一偏大或偏小。偶然误差是一种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按统计规律变化的。偶然误差的来源为:判断误差,测量条件不稳定,仪器受某些偶然因素的制约以及外界干扰等。用多次测量取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测量结果一般都用有效数字表示。如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用这只尺子测量一铅笔的长度是4.25 cm,由于尺子的分度值是1mm,所以数据中的4和 2是从尺子上准确读出来的,而数字5只能通过目测估计得出。这样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字,叫作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就是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位非零数字直到误差所在的最后一位数字的总称。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有误差的。我们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就是估读值。如图所示,是用刻度A尺测量木条长度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应先读出准确值为3.9 cm,在读出估读值 0.05 cm。木条的长度是3.95cm 。这个有效数字有4位。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所以最后一位是有误差的。
(1)有效数字0.5862 是_____位有效数字;
(2)有一石英钟总是偏快一些,这种误差属于______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
(3)水的密度真实值是1.0 × 103 kg/m3,小玲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值为0.98×103kg/m3,则这个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是_____;相对误差是______。
18、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小惠最近在了解了一些有关冬奥会的信息:
(1)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如图所示,某游客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模型一起合影,该模型的高大约_______
A.1.6dm B.16cm C.160cm D.16m
(2)2021年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火炬的名称叫做“飞扬”。该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_______;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二氧化碳迅速_______吸热,使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压缩机再将管道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_______(均填物态变化)循环使用,排出的余热用于生活用水、融冰池融冰等;
(4)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_______吸热,使水_______成冰(均填写物态变化)。
15
有答案初中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_02F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A.成年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脉搏跳动为60~120次/分钟,故B符合题意;
C.身高约为168cm,1680cm的身高不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跳绳时离地的高度一般约为5.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A.一只测温枪的重力为40N的话,其质量为4kg,而测温枪的质量约为300g,故A不符合实际;
B.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50kg,质量太大,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没有20mm那么厚,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长约为18cm,宽约为10cm,面积约为180cm2,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A.现在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
4cm=40mm
故A不符合题意;
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初中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1.1×3.6km/h=3.96km/h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1角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一次测量出多个硬币的总厚度,除以硬币的个数。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A.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米,千米是常用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千克,克是常用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力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故C符合题意;
D.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分钟是常用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ABD
解析: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行走的速度约1.1m/s,散步时速度要比行走时慢,约0.6m/s,故B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C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D.教室内空调的功率比较大,约为2000W,故D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故选ABD。
7、答案:AB
解析:
AB.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受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B正确;
C.误差是可以减小的,但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错误的数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错误不是误差,故D错误。
故选AB。
8、答案:ACD
解析: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1m/s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门的高度大于人的身高,约2m;故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即8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9、答案:ABD
解析:
A.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等的限制,实验总会产生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正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正确;
C.实验中认真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ABD。
10、答案:ABC
解析: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错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不是越精确越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所以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测量结果是错误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只是测量的时候从没磨损的刻度开始算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1、答案: 5.25cm 5min7.5s -14℃ 2.4N
解析: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并且要估读一位。铅笔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25cm ,所以铅笔的长度为7.25cm-2.00cm=5.25cm
[2]秒表内部小圈是分,分度值为0.5min;外部大圈是秒,分度值为0.1s。分针一分钟秒针转两圈。图中分针过了5min,但未过5.5min刻度线,所以秒针读数为7.5s,最后读数为5min7.5s.
[3]图中是温度计的一部分,且数字越往上越小,所以是零下。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指示的温度为-14℃。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2N刻度线下方第二个刻度线处,所以读数为2.4N。
12、答案: 1.20 0.00 342
解析:
[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8.00cm对齐,右侧与9.20cm,所以圆的直径为
d=9.20cm-8.00cm=1.20cm
圆的直径为1.20cm。
[2]圆的直径为1.20cm,其中准确值是1.2cm,0.00cm是估读值。
[3]由图2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停表分针指在5与6间,靠近6min,因此分针示数是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1s,秒表秒针读数为42s,所以秒表的示数为
t=5min+42s=342s
秒表的读数为342s。
13、答案: 7.50 335
解析:
[1]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铅笔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则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2]图中秒表小盘分度值为1min,示数为5min,大盘分度值为1s,示数为35s,则读数为
5min35s=335s
14、答案: 1mm 2.1 甲
解析:
[1][2]由图可知,图示B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图示A刻度尺分度值为1cm.物体起始端在7.0cm处,末端在9.1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
LA=9.1cm-7.0cm=2.1cm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视线正确的是甲。
15、答案: 2.9cm 2.90cm 1.8
解析:
[1]由图甲可知,上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物体左侧与4.0cm对齐,右侧与6.9cm对齐,所以由上面刻度尺可得物体的长度为
l1=6.9cm-4.0cm=2.9cm
[2]下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故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刻度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6.90cm-4.00cm=2.90cm
[3]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漆包线的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9.60cm对齐,故漆包线圈的长度为
l=9.60cm-6.00cm=3.60cm
故漆包线的直径为
d=l20=3.60cm20=0.18cm=1.8mm
16、答案: 1318 1.318×106 北京南到济南西
解析:
解:(1)[1][2]由表中数据可知,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路程为1318km,合
s=1318km=1.318×106m
(2)[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列车在北京南到济南西通过路程和时间
s1=406km
t1=1.5h
列车在北京南到济南西路段的速度
v1=s1t1=406km1.5h=270.7km/h
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通过路程和时间
s2=1023km-406km=617km
t2=3.8h-1.5h=2.3h
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的速度
v2=s2t2=617km2.3h=268.3km/h
列车在南京南到上海虹桥通过路程和时间
s3=1318km-1023km=295km
t3=4.9h-3.8h=1.1h
列车在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路段的平均速度
v3=s3t3=295km1.1h=268.2km/h
显然列车在北京南到济南西段运动的最快。
答:(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路程是1318km km,合1.318×106m;
(2)列车在北京南到济南西路段运动的最快。
17、答案: 4 系统 20kg/m3 2%
解析:
(1)[1] 0.5862从左到右,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是4位有效数字。
(2)[2]石英钟总是偏快一些,不是一两次偏快,没有偶然性,属于系统误差。
(3)[3][4]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则这个测量值的绝对误差是1.0×103kg/m3-0.98×103kg/m3=20kg/m3
相对误差是20km/m31.0×103kg/m3=2%
18、答案: C D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固
解析:
(1)[1]“冰墩墩”模型身高与人体接近,约
160cm=1.6m=16dm
故选C。
(2)[2]具有“轻、固”的特点,说明材料的密度小、硬度大;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说明材料耐高温,导电性与该材料无关,故选D。
(3)[3][4]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二氧化碳迅速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地板温度骤降,在地板上洒水即可冻成冰面;压缩机再将管道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 ,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循环使用。
(4)[5][6]“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使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变成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