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2366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三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随着上个世纪初封建帝制被彻底埋葬,往日皇帝的神圣显赫权威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么,当人们置身于紫禁城,大家很想知道当年清代皇帝在宫里怎么生活,跟一般的老百姓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怎么样吃饭?穿什么样的衣服?办公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大家可能都很好奇。下面,我们就通过历史文献,以及故宫留存的完整的宫殿建筑和当时皇帝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来还原一下他们当年的生活情况.下面以“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为题,主要讲讲清代皇帝普通一天的生活:即皇帝一天中常规情况下的学习、理政、穿衣、吃饭、居住的情况,揭密深宫大院内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这里所讲清代皇帝一天的政务和日

2、常生活,不是具体某天生活的再现,而是根据一天内必要的和主要的活动,浓缩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皇帝一天生活的图景。清代皇帝的地位至尊至贵,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每天都有记注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自古有“左史记言,右史记动”的记载.皇帝每天的生活,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符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要求。清朝皇帝每天的政务活动有时平常、普通,有时特殊又很重大,比如登极大典、派兵出征等都是重大的活动。皇帝普通一天的生活,不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国家政务的活动,如每月逢五的常朝视政以及御门听政等;二是皇帝的生活起居,包括衣、食、住、学习、礼佛、娱乐等。清代皇帝的

3、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后寝,生活方式在保留满族基本传统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汉族历代帝王的宫规,形成清皇室特有的起居、饮食制度。通常情况下,一天的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皇帝一天,从早上开始第一件事是学习。皇帝是非常勤奋的,尤其是清朝的前几任皇帝,他们几乎每天5点左右就要起床。起床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到书房做早读。清朝人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他们始终也不忘祖宗对他们要求的根本,即每天读书之前他们都要拉弓练剑,还要学习蒙古语、满语、汉文,之后便读书,无论多么繁忙,学习这一点,他们从来不放松。皇帝亲政以后,也要把继续学习放在首位。为研读经史,康熙时起建立了日讲和经筵制度,由

4、日讲官每日轮流入侍进讲,无论政务多么繁忙,从不间断(图7)。皇帝所读之书是先祖列宗的实录和圣训.清代皇帝学习前朝圣训、实录,是为了取法借鉴治国之道。乾隆皇帝曾经说过,“每日间恭阅实录一册,周而复始,于创业垂统之迹敬识之弗敢忘。他们认为先朝皇祖金戈铁马奠定了大清的基业,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后世子孙只要按照祖宗的法则去做,就是顺乎天命而受到保护。因此,清代皇帝都孜孜不倦地学习先祖圣训、实录,将祖先意志作为精神武器,这已成为有清一代皇帝每日不缀的必修课.喜爱学习成为清代皇帝突出的特点,当皇子时,就受到精心的栽培和严格的训练.六岁起入上书房念书,由皇帝亲定学识渊博的翰林、大学士任师傅,学习四书五经、

5、史记、诗赋、满蒙汉三种文字及弓箭骑射.如康熙皇帝每天晨读后,还利用一天中其它的闲暇时间招儒臣来给自己讲课,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有时往往学到深夜。使他不仅精通汉文化,还认真学习西方的科学,在数学、天文学(图8)、医学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不仅如此,皇帝们都非常注重对皇子的教育。如康熙皇帝对皇子们的学业抓得很紧,他曾亲自教幼年的二阿哥允礽读书,“讲授四书、五经,每日御门之前,必令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复讲一过,务精熟贯通乃已”。皇帝的书房在宫中和园囿,多达十余处.早读之后,皇帝该用早餐了.清代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日早晚两次正膳.早膳在上午7:009

6、:00,晚膳在下午1:00-3:00。两次正膳后,每晚进一次“晚点(小吃)。如临时需要饮食,则随时传进。每到用膳时,由太监在传膳地点放好膳桌,其他太监迅速运来饭菜,按规定摆在膳桌上.先由侍膳太监看看每道菜中的小银牌变不变色,再尝一尝,没发现问题,皇帝才拿起筷子.因为皇帝的饭菜很多,服伺太监要不断给皇帝传动盘子,让皇帝每道菜都要吃吃,如果皇帝喜欢吃哪一道菜,太监也不能允许他总吃,总要给他换换花样,这样做是以防有人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而在这道菜里下毒。清代皇帝饮食有日常膳和各种筵宴两种,日常膳由御膳房负责,各种筵宴由光禄寺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宫内御茶膳房共同承办。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御膳房负责,共设官员

7、、厨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有120多人,两处太监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御膳膳单每日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月成一册。皇帝每日用饭菜品名,均由御膳房详细记录于册,称膳底档,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月成一册。内务府大臣还负责御膳承做时的把关,每品菜点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膳食主次有别,不能影响主料的原味。皇帝大多是一个人单独用餐,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嫔,一般在本宫用膳。皇帝每日供备的分例种类繁多,做成的全份膳有几十种,皇帝一个人根本吃不完,许多只摆摆样子而已。待皇帝用膳之后便将其赏赐给妃嫔、皇子公主及大臣们等。能陪皇帝吃饭或得到皇帝赏

8、赐一品饭菜,都是很大的荣幸。清宫帝后饮食以东北满族传统饮食和北京饮食为主,随着清统治者“王天下者食天下”,对全国各地的贡物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康熙、乾隆各六次南巡,不断引进苏州、杭州等地的特色饮食,在融合各地风味特点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宫廷饮食文化。年节大宴多在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举行,殿内宝座台正中面南座北摆皇帝大宴桌,宝座台下东西向摆与宴大臣、王公、皇子等宴桌(图9)。每年的除夕家宴,是皇帝与后妃的团圆宴,但菜肴品数、使用餐具等级分明,尊卑有别,封建等级制度可见一斑。常朝即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之称,也称为“日常办事。早饭后九点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的时间.宫内办事地点主要在

9、乾清门(图10)、乾清宫和养心殿。清代皇帝理政主要是宫中日常批阅奏章、召见官员等。御门听政是清初皇帝日常主要的政务活动,是皇帝公开处理政务的主要形式。清代把御门听政视为勤政、理政,强化皇权的有力措施。清朝顺治皇帝亲政后,坚持每天上朝的制度,康熙、乾隆仍遵此制,有特殊活动除外。皇帝御门听政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若皇帝对大臣的奏折的批示及内阁为题本草拟的票签,如果举棋不定,就将奏本折上一个角,拿到第二天的御门听政上讨论,叫折本.通过御门听政,各部院衙门及时向皇帝启奏本部院的政务和奏对皇帝的垂询,在与权臣一起讨论处理折本中,皇帝能听到

10、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作出决断。皇帝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时做出的.除御门听政外,召见大臣、引见官员也是皇帝日常的另一项政务活动.大臣因奏事或筹咨政事等须面见皇帝,便在皇帝用早膳时将写有姓名、籍贯及出身的红头牌(王、贝勒)或绿头牌(官员)呈交皇上,恩准后方可进见。皇帝引见官员每日少则一次多则数十次,引见后皇帝将面试的意见朱批在被面试的官员的履历单或引见折上。 皇帝日常大量的时间用于批阅内、外臣工的奏章.特别是在康、雍、乾时期批阅奏章孜孜不倦,常常到夜间,朱批奏折上百字的屡见不鲜。据记载雍正皇帝“自朝至夕,凝作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数人,日不下千百言。真正做到天下大事“

11、朝纲独断。清代虽然设有议政处、内阁、军机处等中枢机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并无裁决大权,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自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很少勤政,御门听政便废弃了。加之同治、光绪两朝幼年继位,由太后垂帘听政,处理政务便变成另一种方式了。在这里顺便讲一下清宫服饰。无论是处理政务、举行大典,还是日常生活,皇帝的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规定。清朝皇帝的衣着服饰不仅为防暑御寒,而是地位、权力的象征,是神圣与威严的体现。他们认为,衣冠之制关系重大,是民族的胜衰的标志。尤其是对定鼎中原的少数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早在入关前,太宗文皇帝就告戒群臣吸取金朝世宗的教训,“服制是立国之经,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

12、初之制”。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遵循祖制,到乾隆一朝在保留了满民族服饰中批领、马蹄袖传统式样同时,增加了历代皇帝 “衣纹云龙”、“十二章“的文样,并确立服饰制度。明确规定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活动内容更换不同颜色、不同式样和不同质地的服装和佩饰。如典礼、祭祀等重要场合,皇帝穿礼服。皇帝平日是穿便服,即常服,御门听政等都是穿着常服活动的.经筵、御门听政、恭上尊谥、恭捧册宝等都是穿着常服活动的.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两种,其颜色、纹饰不做规定,随皇帝率性而为.宫中遇有喜庆的日子,皇帝、皇太后万寿和元旦节,皇帝穿吉服,给皇太后请安等穿礼服,皇帝上朝时穿朝服(图11)。我们平时看到皇帝所穿的黄色的龙袍

13、服,并不是所有场合都穿的,只有在吉庆节日和典礼等重要场合才穿。这些服装中,礼服的规格最高,其色彩、纹样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不同的场合更换不同的服装,如皇帝大典时穿的朝服就有不同的颜色:登基、祭祖等穿明黄色;祭天,穿兰色;祭日,穿红色;祭月,穿月白色。皇帝的衣服有严格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每季服装有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皇帝的衣服文样、质地由清宫内务府设计,送交江南三织造-南京、苏州、杭州定织.每年按照“额定上缴宫廷。皇宫内设有尚衣监和衣服库,收贮和管理皇帝的服饰。皇帝每天常朝后,下午一点到三点左右午休,然后进晚餐,饭后或继续批阅奏章,或看书,作诗,绘画,一般是由妃嫔陪同娱乐的时间.清代宫廷

14、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虽保留了一些满族的民族特色,但更多受汉文化影响,呈汉化倾向。清初的几位皇帝学习汉族文化,爱好历代文物,擅长诗文书画.读书是清代皇帝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皇帝的学习非常广泛,经史、诗文、书画之外,还有天文、数学、音乐、医药、物理等许多自然科学。康熙皇帝还任用学有专长的西方传教士为老师,如徐日升、张诚、白晋等人都轮流到过皇帝的住所养心殿授课,每日午前两小时,午后两小时,为皇帝讲几何学、理学、天文学,以及历法、炮术,并实地演习。至今故宫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着康熙帝学习数学时用过的楠木镶银算学桌、计算尺、各种仪器和满汉文的几何原本课本、数学演习算草纸。乾隆皇帝六岁即能背咏爱莲说

15、,13岁已熟读诗书、四子,背诵不遗一字.他当皇子时受教于汉文化很高的翰林儒臣,又有满州师傅教满文。14岁已经能写各体诗文.乾隆皇帝喜欢的东西常常都会被他题御制诗(图12),他创作的诗文堪称历代帝王之首,所作的御制诗文集共录43000首,(一共活了88岁,32120天)真是洋洋大观.清朝前期的顺、康、雍、乾诸帝,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文书画活动相当活跃。顺治帝能书善画,曾画牧牛图赐与朝臣。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也由他亲笔御书。康熙帝酷爱书法,宫廷画家曾绘过一副康熙写字像轴,表现他年青时勤练书法的情景。雍正帝受其父影响,亦擅长书法。乾隆帝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更深,尤精书法,宫内遍布他的墨迹.随着帝王

16、的爱好,宫廷的书画收藏、鉴赏活动也频繁展开。有清一代宫内收藏的书法、绘画、青铜器、玉器、陶瓷器及各类工艺品,总计达70多万件.乾隆帝特为最珍爱的三件法书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在养心殿的西暖阁处建立了“三希堂”,专意秘藏,独处欣赏。对宋、元、明善本书,也集中收存于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并题名为“天禄琳琅”。乾隆帝嗜古成僻,在少年时代即注意涉猎书画,即位之后,更是广为搜罗历代古董,地方官吏也乘机贡献天下珍宝。至乾隆初年,清宫收藏的历代书画、青铜、玉、瓷等质地的珍玩应有尽有。他在鉴赏、考证文玩之后,更对所存书画、珍玩古董,一一详加鉴别,遴其佳者荟萃成编。清宫内的娱

17、乐活动多种多样,其中宫内娱乐活动最热衷的是看戏。宫廷的戏班一般由太监组成.康熙皇帝喜爱音乐,曾研究乐律,学习过外国的音乐,还主持编纂了音乐理论书籍律吕正义.乾隆帝亦热衷于戏剧、音乐。每次外出巡幸、围猎,都有南府戏班演员跟随;他本人也很喜欢弹琴。清晚期的光绪皇帝和清逊帝溥仪也和爱看京剧,除升平署外,还经常请民间戏班进宫演出.清宫内建有多座戏台,至今保留完好的有外东路宁寿宫一区的“畅音阁”大戏台、御花园漱芳斋院内戏台、西路长春宫院内戏台以及漱芳斋殿内、倦勤斋内的小戏台等。这些戏台中,畅音阁大戏台最有特色(图13)。清宫内有四座供皇帝后赏玩的花园,分别建在中轴线最北端的御花园、外东路宁寿宫内的宁寿宫

18、花园、外西路的慈宁花园和西路的建福宫花园.另外建了四座花园,供帝后休憩游玩。此外,弹琴、养花、玩牌、下棋、豢养宠物都是皇帝们所喜欢的。由于各个皇帝喜好不同,故娱乐内容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内容.春季曲水流觞,冬天冰嬉烟火,春、秋赏花吟咏等等。皇帝在晚上加一顿小吃后,19:0021:00是皇帝礼佛书经的时间。皇帝起居卧榻之侧几乎都设有小佛堂,是为皇帝每晚进行佛事设置的.皇帝每天早晚进佛堂拈香,每月初一,还要读佛经,并到各处佛像前拈香。清代皇室宫廷的祭祀活动很频繁,皇帝皇后笃信宗教,在宫内建佛堂、道殿和萨满祭祀场所。日常供奉礼拜,还经常举行大型的祭祀。祭祀包括祭天地、祭神和祭祖.祭祀活动既

19、有大祭祀、中祭祀和群祭祀的朝廷传统祭祀,也有满族特有的祭祀堂子和坤宁宫祭神。清代皇帝对祭天、祭祖更是无限虔诚,定时、定期到天坛、太庙、奉先殿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坤宁宫祭祀神便是清朝皇帝日常要做的重要祭祀活动,辟坤宁宫中间四间为祭祀场所.东北角小间,设两口煮肉大锅,屋外放做酒、做打糕的青花大缸.皇帝几乎每天朝夕都亲临坤宁宫祭神。如皇帝亲临坤宁宫祭拜,行礼后便坐在万字大炕上,与王公大臣们一起操刀吃煮熟的祭祀牲畜的肉。另外还有月祭、春秋大祭、四季献神祭等。满族祭神反映了满族的民族精神,不忘祖先功德,不忘民族根本。清宫里各种祭神拜佛活动,是清代皇帝宫廷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宫中供奉的以佛教为主,佛堂、佛楼

20、、佛阁多达四十多处,分布于紫禁城的各角落。如至今保存完整的雨花阁、佛日楼等都是自成一区的大佛堂,择日有喇嘛念经,作佛事;在后三宫的坤宁宫、东西六宫等也都陈置神龛、佛像、供器,供皇帝后妃信佛礼拜之用。小型佛堂只能容皇帝一个人,如皇帝寝宫养心殿西塔院佛堂、重华宫内崇敬殿东、西暖阁佛堂等.清代皇帝不仅信佛、拜佛,而且对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康熙版的大藏经,雍正、乾隆写的许多佛学体会文章等都体现了他们对佛学研究的深度。皇帝在佛事后,稍事休息并沐浴,在清脆的打更声的伴随下,到了就寝的时间.按照皇室家规,皇帝年满十五岁大婚典礼后,新婚夫妻只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居三天,然后各回自己的寝宫居住。清代后妃制度规定

21、:皇帝有八个等级的妻妾,应有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嫔以下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清朝历史上,康熙有后妃79人,为最多,乾隆有后妃39个,子女30多个,光绪最少,只有一后(隆裕皇后)二妃(珍妃、瑾妃)。皇帝住养心殿,皇后及其妃嫔、贵人住东西六宫,常在、答应没有自己的住房,亦随妃嫔居住。皇帝平时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他若要哪位妃嫔陪寝,由皇帝在晚膳时翻牌(一种竹制的签牌,上端染成绿色,书写某某后妃的姓名,此牌原为选秀女时所用)而定,把她们召到皇帝的寝宫里.因“牌的顶端涂有绿颜色,称“绿头牌”。被召幸的妃嫔,当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与皇帝共寝,就在寝宫的东、西两

22、旁的围房暂住.皇帝入寝时,除随侍太监外,其他人不得靠近。以上就是清代皇帝普通生活的一天。清代皇帝的生活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又是非常的奢侈、豪华的.和历代的封建帝王一样,他们用尽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供其全家挥霍和享乐.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清代帝后生活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面。清代皇帝普通一天,包括从早上学习到吃饭,到理政,到休息,到娱乐,到拜佛,最后睡觉,整个一天生活大概是这样的。四 皇帝特殊的一天最后,简单说一下清代皇帝特殊的一天清代皇帝除日常居处生活、处理政务外,还要主持一些重大典礼活动。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积历代礼仪之大成,

23、典制礼仪既多且繁。如元旦、冬至、万寿、登极、大婚、祭天、祭祖及亲政、告捷、出巡等都要举行典礼活动。在这些重要典礼活动中,皇帝的生活自然也就和一般日常生活不同了。1. 登极大典(图14)皇帝一生中有一天最特殊、最重要活动,就是皇帝的登极大典。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谁当上皇帝,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尊严和威仪。所以皇位继承问题就成为封建制度国家的头等大事.皇帝的登极大典标志封建最高权力的转移,预示着新帝王政治生命的开始,是宫廷中最重要的典礼活动.清朝入关后,举行过十次登极大典,其中顺治、嘉庆登基比较特殊,是在非丧期内举行的登极大典.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他先于崇德八年(164

24、3年)8月在沈阳即位。1644年9月清皇室入关,10月他又在紫禁城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当时因太和殿-明时称皇极殿,未及修整).开国之初,一切从简,但仍显得非常隆重.典礼当日,皇帝先派遣官员到太庙、社稷坛行告祭礼。皇帝则亲到南郊,祭告天地,然后在天坛更换吉服,接受百官朝贺。然后还宫.鸿胪寺官在太和门正中设御案,东向设表案。王、贝勒立于内金水桥北;文武官员立于桥南。年仅七岁的顺治皇帝第二次在鼓乐声中登上宝座,静鞭三响,百官依次呈上贺表、行礼。皇帝还宫,典礼结束。这次登极大典虽形式略显简陋,却奠定了清代登极大典的基本形式。顺治以后的诸位皇帝都在太和殿行即位典礼。另一位是嘉庆皇帝登极.因其父乾隆禅让传

25、位,先举行授受大典,再举行登极典礼,礼仪非常隆重。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 85 岁的弘历恪守自己以往的誓言,下诏册立皇太子,于次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这一天,弘历率领顒琰和王公大臣到堂子、奉先殿、寿皇殿行礼毕,升太和殿宝座,亲自将传国玉笠授予嗣皇帝。顒琰跪受,颁诏宣示中外,改元嘉庆.其余八次登极大典都是在上一代皇帝的丧期中举行典礼,设乐不作,仪式基本相同。皇帝一俟礼成,立即脱下礼服更换丧服,继续服丧。2.大祀清代皇室的生活的祭祀包括祭天、祭地、祭神和祭祖。祭祀活动既有大祭祀、中祭祀和群祭祀的朝廷传统祭祀,也有满族特有的祭祀堂子和坤宁宫祭祀神。皇帝祭祀也是重大活动.祭祀包括祭天、祭地、

26、祭神和祭祖等活动,也符合满族人特点。紫禁城的东侧的太庙,就是历代传统祭祖的一个场所。清代入关以后,太庙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祭祀制度,皇帝每年都要按惯例亲自到太庙做祭祀。在祭祀当天,所有的活动跟日常的也不一样。3。大婚皇帝一生中还有一天特殊而最重要日子,就是皇帝大婚之日(图15)。按照清朝的习惯,小皇帝长到十四、五岁就该大婚了.清代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五位皇帝即位前已成婚,末代皇帝溥仪的婚礼在清朝被推翻后举行,因而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大婚的皇帝,仅有幼年登极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故宫现在举办了一个清帝大婚展览。大婚里的程序非常多。按照规定,皇帝即位后结婚的典礼仪式叫做大婚礼。大婚礼的整个程序多

27、而繁杂,其中包括“纳彩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朝见礼”、“庆贺礼、“赐宴礼”等。“纳彩礼是向皇后家赠送彩礼时所举行的仪式;“大征礼”是向皇后家送大婚礼物所举行的仪式;“册立礼”事实上是大婚中皇后就位时所行的礼仪;“奉迎礼”是清代迎接皇后入坤宁宫洞房的礼仪;“合卺礼”是皇帝、皇后入洞房后所行的礼仪;“朝见礼”是皇帝大婚之后,皇后朝见皇太后的礼仪;“庆贺礼”是庆贺皇帝大婚所行的仪式;“赐宴礼”是为庆祝皇帝完婚而举行的大宴.由此可见清朝皇帝大婚的典礼仪式极为隆重,各项仪式也很多,光绪皇帝的大婚仪式甚至用两天昼夜不停才完成的。而最重要的是按照清朝的规定,即位的小皇帝在他大婚之后便开始亲政了,只有在这时,皇帝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开始真正独立地行使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此外,每年的元旦、冬至和万寿三大节,宴飨、派将出征、册封皇后等,皇帝也到太和殿接受百官和外朝使臣的贺礼,称为大朝会,但这些都是礼仪性的庆典仪礼,规模、程序要比登极大典小而且简单.所以,凡遇到以上特殊的日子,皇帝一天的生活就不同于平常的一天了。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