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
2、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4)、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5)、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6)、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对于乡镇学生,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3、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
4、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三、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圆?(圆形钟面、硬币、光碟、圆形桌面车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声音,并播放水纹),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让学生从中找一找圆,感受圆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工具,自己动手画一个圆。(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自学,画出关键字词,知道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拿出手上的圆,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来探索圆所蕴含的规律。先引导学生将手中的圆进行对折、再对折观察折痕知道圆
5、有无数条半径,并且同圆中半径相等。同样的道理得出同一圆中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来找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利用学习迁移,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不光是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这些现象,在等圆中同样也是如此。最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几个圆的大小,引出圆的大小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是有什么决定的?(三)、巩固练习通过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回答问题来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于圆各部分名称、半径与直径长度关系的掌握情况。再抽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印象。(四)、感受数学应用与生活,增强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车轮为
6、什么会是圆的?让学生知道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通过这样的延伸,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五)布置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美与神奇, 明白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布置课后作业,利用圆规和直尺创作一幅美丽的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圆的认识定点 圆心(o)位置定长 半径(r) 大小 在同圆或等圆中 d=2r r=1/2d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直径(d)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将圆的三个部分与圆各部分之间关系用简易的文字概括出来,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本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