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乙肝疫苗终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1508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疫苗终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乙肝疫苗终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乙肝疫苗终板 一、乙肝疫苗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 (一)乙肝疫苗产生原因 2 (二)乙肝疫苗的发展历程 2 1.血源性疫苗 3 2.重组乙肝疫苗 3 3.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 3 (三)乙肝疫苗研究现状 3 曾在国内外广泛用于乙型肝炎预防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因血源供应有限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被重组乙肝疫苗所取代,其技术成熟,安全系数较高,而研究较热门的是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 3 1.基因工程疫苗 3 2。蛋白工程疫苗 3 1)亚单位疫苗 3 2)免疫复合物型疫苗 4 3)多肽疫苗 4 3。细胞疫苗 4 二、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4 三、乙肝疫苗的竞争公司及专利 5 四、乙肝疫苗存在的问题、难题及优化改进 5 (一)疫苗的注射剂量量及正确接种意识差不规范。 5 (二)疫苗全程覆盖率有待提高. 5 (三)临床试验不规范,不良反应有待完善。 5 (四)加强科研的进行。 5 乙肝疫苗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肝病毒(HBV)引起,它的特点是起病缓慢,多数无症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肝损害症状.目前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染、输血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性传。乙肝疫苗是一种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即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乙肝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据估计全世界至少有3.6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我国约有1。3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约有3000万。对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人们对乙肝疫苗认识并不清晰,了解甚少. 关键词:乙肝疫苗 研究历史及现状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竞争公司及专利 存在问题及优化改进 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已越来越强,不管是在饮食上还是在锻炼上都在努力着,但在一些预防上有些欠缺.大家都谈”癌”色变,谈“艾”色变,但对于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乙肝上却有些淡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因此面对如此大的乙肝携带群体,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乙肝疫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乙肝疫苗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一)乙肝疫苗产生原因 1963年Blumberg发现在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种抗体,这种抗体能与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液中的一种抗原起交叉反应,这种抗原被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1958年Prince在血清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抗原性与澳大利亚抗原相同的病毒样颗粒,进而初步认定澳大利亚抗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的发现促进了乙肝疫苗的产生,因此,在1981年Merck公司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第一代乙肝疫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乙肝疫苗快速的发展着. (二)乙肝疫苗的发展历程 乙肝疫苗的研究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血源性疫苗,重组乙肝疫苗,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 1。血源性疫苗 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并提纯,然后采用胃、尿素、甲醛三步化学灭活制备而成。 2.重组乙肝疫苗 由重组酵母或重组CHO工程细胞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经纯化、灭活及加入佐剂吸附制成的。 3。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 所谓联合疫苗是由多种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而治疗性疫苗是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这是新型乙肝疫苗的发展方向。 (三)乙肝疫苗研究现状 曾在国内外广泛用于乙型肝炎预防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因血源供应有限及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被重组乙肝疫苗所取代,其技术成熟,安全系数较高,而研究较热门的是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 1.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序列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经纯化后制备成的重组亚单位乙肝疫苗。主要可分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c127乙肝疫苗(经研究该疫苗可更快的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且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尤其对那些对现行疫苗免疫应答较差者保护效果较好)、嵌合抗原疫苗(研究表明,可明显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大大降低了抗原接种量和长效保护所需的接种次数,有望诱导那些对当前疫苗不能产生很好应答者产生保护性抗体)。 2.蛋白工程疫苗 蛋白类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免疫复合物型疫苗、多肽疫苗. 1)亚单位疫苗 用于慢乙肝治疗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重组HBsAg,研究表明,它能够减低HBV的复制,但疗效仍有限; 2)免疫复合物型疫苗 应用IC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显示了抗原一抗体复合物(Ic)的免疫治疗作用。但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激发远高于对体液免疫应答的激发,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3)多肽疫苗 多肽疫苗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抗原分子表位水平的研究。由于蛋白质抗原通过表位来体现其免疫特异性,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有赖于一组表位的搭配与组合。HBcAg中的多肽1827是HLAA2组织相容性抗原,将其和Th细胞多肽表位以及脂质分子共价结合后制成了TheradignHBV疫苗,提高了CTL多肽的免疫原性,不仅能打破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细胞耐受,激发特异性及CTL应答,并使受试者血清病毒DNA转阴或拷贝数降低。  3.细胞疫苗 HBV感染易于慢性化的机制目前认为是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缺陷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法识别清除HBV,形成对HBV的免疫耐受。荷载HBV相关抗原的细胞疫苗可能有效打破免疫耐受,恢复细胞免疫应答和清除HBV.研究指出,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对DHBV的感染没有预防作用,但对DHBV感染后的持续化有预防作用;说明接种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并导致DHBV感染的快速清除。 二、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在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中,不难看出基因工程疫苗、蛋白质疫苗、细胞疫苗已在研究领域如火如荼的进行,并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 乙肝疫苗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但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大致相同。首先是选择适当的病毒或用基因、蛋白质、细胞工程的操作方法获得所需的病毒,控制其减毒甚至无毒。然后是对毒种的培养,主要有动物培养、鸡胚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注意过程中对培养条件的控制。 对于重组乙肝疫苗,由原始菌种一代扩增到生产菌种,逐级扩增获得菌种放入发酵罐进行三代扩增收集细胞。接下来是对疫苗的纯化,可通过细胞破碎—-表面活性剂提取-—获取沉淀——离心——超滤凝胶层析—-离子交换——超滤-—无菌过滤——氢氧化铝的吸附——分装获得。最后对其进行冻干保存. 三、乙肝疫苗的竞争公司及专利 全球约有二十家企业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疫苗生产商,然而疫苗市场实际上被四家跨国企业垄断。这四家公司分别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塞洛菲巴斯德公司、德国默克公司和美国立达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为Engerix—B和Fendrix。塞洛菲巴斯德公司的乙肝疫苗为HBvaxPRO和Procomvax.德国默克公司乙肝疫苗是Recombivax,它是在美国唯一能与Engerix—B竞争的产品.其他竞争公司及产品还有法国巴斯德研究所Gen Hevac B和以色列BTG公司的Bio-Hep-B等产品。 我国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技术主要由默克公司转让.我国生产公司产品有北京天坛生物和深圳康泰生物的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氢氧化钠混悬液注射剂,大连高新生物和华兰生物的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 。 四、乙肝疫苗存在的问题、难题及优化改进 (一)疫苗的注射剂量量及正确接种意识差不规范。 下面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注射前必须将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二)疫苗全程覆盖率有待提高。 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宣传,以使准父母提高警惕,并提高其重视程度,对于研发生产部门研究新型疫苗以减少针刺、缓释,以增加可操作性,从而增加家长的接受程度,提高普遍率。 (三)临床试验不规范,不良反应有待完善。 改进方式可以通过根据临床指导原则进行规范,尽量增加临床试验数量,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临床中通过选择尽可能多身体素质各异的试验者进行试验,通过仔细严谨的临床监测完善不良反应这一项. (四)加强科研的进行。 深入研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病毒变异和基因型与临床转归和疫苗效果的关系,加强对现有疫苗影响效果因素分析,研究新型佐剂和控释系统,开发研制新型减少针次的预防性疫苗等。 灵感中创新,研究中前进,逆境中成长,乙肝疫苗在不断发展着,每时每刻为人类健康努力着,尽管存在问题,其实是督促的动力。坚信乙肝疫苗前进的脚步一直不会停止,更坚信在研究人员努力的同时人们对乙肝问题更警惕,乙肝疫苗的认识更透彻.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张国强 赵铠 从乙肝疫苗的制备看疫苗纯化技术的发展 2006-7-20 3。任宏,李燕婷,吴寰宇,喻彦,乙肝表面抗体衰减人群细胞免疫状态和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年第03期 4.刘学文,三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比较探讨[J],亚太传统医学。2012,第8卷 第9期 5.张露露,马军捷,安永红等370名中专学生乙肝五项检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年 第10期 6.郝玉兰 钱淑凤 郑翠玲 乙肝疫苗研究进展 2008—3-19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