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迁西县旧城乡榆树峪铁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1
1.1 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1.3 厂址选择合理性及政策、规划符合性 6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8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8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9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1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情况 11
3.2 环保目标分布情况 15
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17
3.4 对大黑汀水库的影响预测与分析 18
3.5 污染防治措施和效果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8
3.6 环境风险评价 22
3.7 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25
3.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6
3.9搬迁 26
3.10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26
4公众参与 27
4.1 建设项目环境信息的公开情况 27
4.2公众意见调查 38
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46
4.4 公众意见的归纳处理 46
4.5 公众参与总结 47
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8
6 联系方式 48
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地点及相关背景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迁西县旧城乡巴家峪村北,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19′15′′,北纬40°14′20′′。北距杏峪村1.3km,西北距榆树峪村1.46km,西南距巴家峪村769m,南距栗树沟523km,东距捡柴洼村615m。
项目建设单位为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86年10月,拥有总资产200亿元,员工一万余人;具备年产钢700万t的生产能力,现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型钢生产基地。结合国内钢铁原料铁矿石生产、供应的巨大缺口及铁矿石资源开发条件,津西钢铁集团拟投资开发建设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的榆树峪铁矿。榆树峪铁矿设计开采规模为8万t/a,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2012年12月20日已出具同意该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该项目建设对缓解冀东地区钢铁原料供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2.1 主要的建设内容
项目类别为铁矿开采行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下采场的开拓系统、通风系统、废石场;井口工业场地等辅助工程;地面运输道路;供水、供电、生活设施等公用工程。
1.2.2 生产工艺
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
项目矿体赋存条件为急倾斜、薄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质地坚硬,稳固性较好;地表允许塌落。设计选用平底结构的浅孔留矿采矿方法。
总体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见图1-1。
副井系统
202m以上:平硐
202m以下:主井提矿石,副井提废石
高位水池
回风井及回风天井
浅孔留矿法采矿
矿井水
废气 噪声
↑
矿石
废石
汽车运输
运往地方选厂
矿
石
废
石
矿石
噪声
↑
汽车运输
废石场
废石
废气
↑
噪声
↑
废气、污水、生活垃圾
↑
机修、汽修
废水 噪声
↑
工 业 场 地
行政、生活
图1-1 榆树峪铁矿开采生产工艺及排污流程图
1.2.3 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生产规模:铁矿石8万t/a,采出矿石块度≤350mm,采出矿石平均品位TFe22.38%。
建设周期:基建期2年,投产后当年达产,稳产35.29年。
工程投资及环保投资: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000万元,环保投资为462万元,占总投资23.1%。
1.2.4 工程特征表
项目主要工程特征表见表1-2。
表1-2 榆树峪铁矿开采项目工程特征表
工程名称
建设位置
建设性质
主要内容
主体工程
地
下
开
采
平硐PD5-1
10勘探线附近
改建
原有工程已施工约150 m,设计延深745m。硐口坐标X=4456960.483,Y=39612892.280,Z=307 m,平硐净断面10.80 m2。平硐内运行CA-8型坑内卡车,担负307 m中段生产时矿石、岩石和材料的运输以及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任务,兼进风平硐和安全出口及247 m中段回风巷道。内设50m3水仓。
平硐PD4
8号勘探线附近
改建
原有工程已施工约200 m,设计延深550m。硐口坐标X=4456748.285,Y=39613018.224,Z=247 m,平硐净断面为10.80 m2。平硐内运行CA-8型坑内卡车,担负247 m中段生产时矿石、岩石和材料的运输以及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任务,兼进风平硐和安全出口及202 m中段回风巷道。内设50m3水仓。
202 m平硐
5号勘探线附近
新建
新建工程,总长1500m。平硐口坐标为X=4456301.238,Y=39613049.721,Z=202 m,平硐净断面为10.80 m2。平硐内运行CA-8型坑内卡车,担负202 m中段生产时矿石、岩石和材料的运输以及人员和设备的进出任务,兼进风平硐和安全出口。内设50m3水仓。
新主井
主井井口工业场地
利旧
原有工程,井口坐标X=4457288.361,Y=39612823.533,井口标高365 m,井底标高57m,井深308m,井径4.2m。采用1.2 m3翻转式箕斗方案,担负157 m中段、117 m中段和67 m中段的矿石提升任务。
副井
副井井口工业场地
利旧
原有工程,井口坐标X=4456562.458,Y=39613100.333,井口标高227 m,井底标高22m,井深205m,井径3.8m。采用2JTP-1.6型提升机提升2号单层罐笼,担负157 m中段、117 m中段、67 m中段、27 m中段废石、人员、材料、设备的提升和下放任务,及27 m中段矿石的提升任务。作为进风井和安全出口。
回风井
矿体下盘南端
新建
新建工程,井口坐标X=445 7786.882,Y=39612545.779,井口标高418 m,井底标高307 m,井深111m,井径3.0 m。担负202 m以上矿体及202 m以下副井西侧矿体回采的回风任务,兼安全出口。
回风井1
在矿体北端
改建
原主井改造,井口坐标X=4456024.836,Y=39613310.655,井口标高197m,井底标高27m,井深150m,井径3.8m,担负202 m以下、副井以东矿体回采时的回风任务,兼安全出口。
中段巷道和硐室
井下
新建
井下设307 m、247 m、202 m、147 m、117 m、67 m、27 m和-20m八个生产中段。主要硐室设在307m中段,有:装矿硐室、变电所、消防器材库等。
井下运输
井下采用卡车运输,铲运机装车。矿石由坑内卡车运至主井,经斜溜槽装入箕斗,经箕斗提升至地表;岩石由卡车运至副井附近转载站,经装载机倒入0.5 m3矿车,矿车装入罐笼提升至地表。
废石场
新建
位于副井井口附近,占地2.11hm2,总容积16万m3,最大堆高17m,服务期内需堆存废石12.45万m3,表土1.29万m3。
主体工程
地
下
开
采
通风系统
新建
井下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总风量为31.2 m3/s,
307 m中段,新鲜风流由平硐PD5-1进入,污风由采场另一侧的人行通风天井直接排至地表。
247 m和202 m中段,新鲜风由运输平硐进入,污风由采场另一侧的人行通风天井排至地表上部回风中段,经回风井排至地表。202 m以下矿体新鲜风流由副井进入,经石门、中段运输巷道进入采场,污风经上部回风巷道、回风井或回风井1排至地表。
辅助工程
井口辅助设施
主、副井工业场地
利旧
主井井塔楼、提升机房等,副井井塔楼及加热间。
辅助生产车间
综合修理间1座,建筑面积为40m2。
材料库
主井工业场地及副井工业场地均设仓库1座,建筑面积72m2;副井工业场地设桶装油库1座,建筑面积63m2,存期一个月,储量0.09t。
运输工程
内部运输
利旧,部分新建
矿石:主井提升、装载机、地表储矿仓、汽车运输。
废石:副井提升、铲运机运输。
人员、材料、设备和备品备件运输:利用汽车或副井提升。
现有连接道路2250m,宽度5m,自回风井1至主井工业场地,泥结石路面。新建一条自主井工业场地至回风井工业场地的连接道路,长750m,宽度5m。
外部运输
利旧
矿石:汽车运往当地选矿厂。人员、材料、设备和备品备件运输:汽车。
矿区西侧与外界连接道路总长1025m、路面宽7.0m,泥结石路面。
公用工程
压气
副井井口南侧
利旧
在副井附近设置空压机站1座,内设5台L-22/7型空压机,1用4备。压气管采用Ф73×4无缝钢管一条,沿副井送入井下各用气点。
供排水
副井井口工业场地
水源井利旧,其余新建
生产利用地下矿井涌水。矿井水收集到1座50m3地表沉淀池,经沉淀后泵入地表副井井口附近的1座220m3水池(作为生产、消防水源)。采用Ф57×4无缝钢管一条,沿平硐或副井送入井下。
矿坑涌水优先用于生产,剩余用于生态恢复绿化用水。
生活用水水源为地下水,利用副井附近原有一眼深井,出水量30m3/h,经净化消毒后,供生活用水。
供热
新建
生产选用3台MDV-D1800W型风冷热泵,供井口防冻。
供电
副井井口工业场地
利旧
外部供电电源引自东荒峪变电所35kV线路,T接形成双回路供电至本项目副井工业场地35kV总降压变电站,电压等级35kV,供电距离约3km。
地表以上统一配电,井下单独配电。地表以上配电由副井变电室供给,内设1000 kVA变压器1台。井下变电室设于27m水泵房内,内设315 kVA变压器1台。
办公设施
利旧
地表:设置办公室等设施。
环保工程
矿坑涌水
副井工业场地
新建
202 m以上采用平硐自流排水,外排水汇至各平硐50m3水仓沉淀后,部分回用采场洒水抑尘,剩余打入副井工业场地2个3500m3生态储水池。
202 m水平以下采用机械排水。在副井27m中段及-20m中段各设置1座排水泵房,均设有40m3水仓一座,通过无缝钢管,将矿坑涌水经副井排至地表沉淀池(处理能力20m3/h)后,进入生产高位水池。
剩余矿坑涌水回用于矿区生态恢复绿化用水,非灌溉季节储存于副井工业场地2个3500m3生态储水池。
储矿仓
洒水抑尘 70%
联络道路扬尘
洒水抑尘 7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3。
表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矿山保有地质储量
万t
303.1
2
设计范围内地质储量
万t
271.159
3
矿石TFe地质品位
%
26.33
4
设计规模及产品方案
原矿产量
万t/a
8
原矿采出品位(TFe)
%
22.38
年废石量
万t/a
0.8
年矿岩总量
万t/a
8.8
5
矿山服务年限
a
37.29
其中:基建期2年
6
矿石回采率
%
85
7
废石混入率
%
15
8
建设工期
a
2
9
矿山达产时间
a
35.29
10
职工定员
人
30
采矿生产工人
人
25
管理及服务人员
人
5
11
采矿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t矿/人a
0.27
12
估算总投资
万元
2000
13
原矿生产成本
元/ t
70
14
计算年利润总额
万元
340
税后
15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a
5.88
不含基建期
1.3 厂址选择合理性及政策、规划符合性
1.3.1 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不在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无大的输电线路和需要保护的文物。项目边界距大黑汀水库1300m,距最近的敏感点栗树沟村523m。
本项目废石场界外500m内无居民区,不属于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中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选址要求。
项目开采深部矿体对周边居民地下饮用水影响有限,对地表水质、地下水质影响轻微;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废气均达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维持现状;采区场界环境噪声经预测均可达标,周边敏感点距离较远,爆破噪声和振动对其影响甚微;根据矿区生态恢复规划,矿区绿化面积28.44 hm2,矿区土地复垦率为68.5%。;本项目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可控制范围。
公众参与调查,100%的公众认为本项目建设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积极的作用;90%的人支持该项目建设及厂址选择,无人反对。
榆树峪铁矿采矿工程选址合理。
1.3.2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本项目属铁矿开采业,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鼓励类第二条“采矿业”第7款“铁矿、锰矿勘探、开采及选矿”。
(2)本项目设计范围内矿石采出品位TFe22.38%,属于高硅贫矿。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第七章第二十八条“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第二十九条“根据我国富矿少、贫矿多的资源现状,国家鼓励企业发展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充分利用国内贫矿资源”鼓励的项目。
(3)该项目地下开采规模8万t/a,为小型矿山,大于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规定的新建矿山最低生产建设规模3万t/a的要求。
(4)项目建设满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各项要求,所采用的技术及设备不属于限制、淘汰类。
(5)本项目不属于《关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禁止建设行业。
(6)本项目不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13]31号《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适用范围。
1.3.3 规划符合性分析
(1)本项目为迁西县龙头钢铁企业津西钢铁集团投资,属于对非法开采小矿点进行采矿权重新设置的新建矿山,符合《迁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要求。
(2)项目开采的矿种为铁矿,设计回采率85%,部分废石用于修路和回填采坑,满足《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对资源利用率及综合利用的要求。
(3)矿区所在地属于规划中的迁西铁金重点开采区,矿山设计回采率85%以上,符合《唐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
(4)本项目开采范围位于《迁西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中的迁西铁、金重点开采区,符合规划要求。
(5)迁西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迁西县国土资源局分别对项目占地出具了规划选址意见及用地证明,均同意项目的选址和占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6)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采区和限采区内,属于矿产资源规划中的重点开采区内;在矿山服务期满后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
(7)项目位于《唐山市迁西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城镇建设区,主导功能为城镇建设和水源保护,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加强大黑汀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禁止向大黑汀水库直接排放各类污水。本项目不占地农田和林地,对原有民采破坏部分进行生态恢复,规范采矿生产,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外排,符合规划的各项要求。
(8)按井下预测涌水量计,矿井水除用于本矿生产用水外,多余回用于矿区内生态恢复用水,做到综合利用,利用率100%,超过《矿井水专项利用规划》对华北地区矿井水“利用率达到69%”的要求。
(9)由本报告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唐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迁西县旧城乡榆树峪铁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确定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本次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由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该站为国家环境监测二级站,监测时间为2013年1月29~2月4日,监测数据有效。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3个断面,19项评价指标中,除总氮出现超标外,其它各监测因子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三个断面地表水沉积物监测结果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6个监测点20项监测指标均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内第四系含水层取水井深约8m~10m,水位5.5m~7.1m;评价区内基岩裂隙含水层监测井深约40m~250m,水位6.3m~23.5m,略低于第四系含水层水位。
(3)生态环境评现状
本项目位于迁西县中部,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海拔标高420.2 m~180 m,地形较为陡峻,坡降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土地等6个一级分类。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为主,其次未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最高,另有少量工矿用地。
评价区两个土壤监测点,采样土壤质量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
(4)大气环境现状
项目周边3个监测点的大气环境中,PM10、SO2、NO2的24小时平均浓度及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
(5)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场界声环境现状值为37.2 dB(A)~43.1 dB(A),运输道路经过的巴家峪村声环境现状值为37.6 dB(A)~42.4 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地下水评价范围
即地下水影响范围,长半轴约1110m,短半轴约290m的椭圆,影响范围约为0.68Km2。
(2)生态环境
根据评价等级和工程生态影响特征及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以项目区边界外延1.0km,确定本项目生态评价面积为13.39km2。
(3)环境空气
自回风井外扩2.5km,总评价面积35km2,进行环境空气现状及预测评价。
(4)声环境
本项目边界外200m。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图2-1。
图2-1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图
1308m
769m
2154m
1308m
杏峪
腰岭子
1308m
1692m
615m
2154m
1308m
曹家沟
杨河峪
西庄户
栗树沟
巴家峪
银州峪
孙家峪
榆树峪
1461m
1923m
1423m
捡柴洼
1461m
523m
大黑汀水库
图例
大气评价范围
采矿权范围
项目边界
地下水评价范围
生态评价范围
大黑汀水库
比例
洪家峪
1070m
大董沟
前河东寨
2050m
2630m
张家沟
1577m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情况
3.1.1项目主要污染源
项目主要污染源情况见表3-1。
表3-1 项目主要的污染源一览表
项目
污染源
废水
井下涌水、生活污水。
废气
工业厂区(主要是回风井)、道路运输和废石场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等。
噪声
地下噪声源为采场爆破噪声及振动;地面噪声源主要是主副井提升机、空压机、回风井风机及物料装运作业产生的噪声。
固废
主要是采矿废石及少量生活垃圾
生态
施工期主要是挖填方、水土流失等;运行期主要是占地、地形地貌变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
3.1.2项目污染源的主要治理措施
(1)废水
平硐开拓时,矿坑涌水经平硐水仓沉淀后回用于矿山生产,剩余泵送至副井工业场地生态储水池;竖井-斜坡道开拓时,矿坑涌水经井下水仓和地表50m3沉淀池沉淀后,送至地表井口220m3储水池,作为生产供水水源,剩余泵送至生态储水池。
正常涌水情况下,矿坑涌水除生产利用外尚剩余70m3/d,29255m3/a,环评要求排入副井工业场地设2个3500m3生态储水池,用于矿区范围内生态恢复用水。据调查,本项目占地范围内矿山需复垦面积为28.44hm2。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0.6m3/m2a计算,本项目除生产利用外剩余矿坑涌水平均每年可灌溉4.9 hm2,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城市绿化》(GB/T18920-2002)标准,本项目剩余矿坑涌水可全部用于矿区内生态恢复,实现废水零排放。植物生长季每年约为275天,本项目每年尚有90天矿坑涌水(储存量为6300m3)需储存在生态水池内,待进入植物生长季再用于复垦灌溉。本项目设有总容积7000m3生态储水池,能够满足储水要求。
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0.8 m3/d,主要为职工洗漱盥洗水,主要污染物为SS,水质可以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道路清扫标准,就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本项目全年废水产生量4.6万m3,消减4.6万m3,废水全部综合利用,不排放。
(2)废气
大气污染源治理措施及排放量见表3-2。
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43 -
表3-2 大气污染源源强及排放达标情况表
污染源
污染
因子
排放源参数
防治措施及效率
作业时间
(h/a)
产生情况
排放情况
消减量t/a
排放标准
达标情况
废气量Nm3/h
高度
m
数量
长×宽
m
温度
℃
浓度mg/Nm3
速率
kg/h
产生量
t/a
出口浓度mg/Nm3
速率kg/h
排放量
t/a
排放方式
排放去向
浓度
mg/Nm3
速率
kg/h
浓度
速率
回风井、回风井1
无组织
开采
作业
粉尘
2×56160
5
2
3×3
/3.8×3.8
20
湿式作业
η粉尘≥70%
4800
6
2×0.34
2×1.62
周界外<1.0
2×0.10
2×0.49
通过回风井排放
大气
2.26
周界外1.0
达标
NOX①
2×0.0016
0.006
2×0.0003
2×0.0016
0
-
-
CO
2×0.0004
0.002
2×0.0001
2×0.0004
0
-
-
爆破
NOX①
湿式作业,大风量稀释排放
300
31.2
2×1.75
2×0.52
5.6
2×0.32②
2×0.09
0.86
-
-
CO
39.6
2×2.22
2×0.67
31.7
2×1.78②
2×0.53
0.27
-
-
无组织
废石场粉尘
8.5
1
85×140
20
洒水抑尘
η粉尘≥70%
0.27
周界外<1.0
0.08
无组织直排
0.19
周界外1.0
-
达标
主井工业场地粉尘
3
1
70×65
20
洒水抑尘
η粉尘≥70%
2.71
0.81
1.90
达标
NOX
0.03
周界外<0.12
0.03
-
-
-
CO
0.02
-
0.02
-
-
-
注:① 以NO2计;
②为最大一次爆破产生量。
由上表,各污染源经治理后,周界外粉尘排放浓度满足《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1.0 mg/Nm3标准要求。
(3)噪声
地下开采采矿凿岩、破碎、爆破作业均在地下。生产时,爆破作业每天一次,属偶发噪声,故不考虑其噪声影响。
地面主要噪声源及其源强见表3-3。
表3-3 噪声源设备及源强表
序号
名 称
声源强度dB(A)
噪声类型
性质
产噪规律
防治措施
控制后强度dB(A)
排放方式
排放去向
1
主副井
提升机
83~85
机械
高频稳态振动噪声
连续
置于提升机房内
68~70
降噪后排放
周围环境
2
空压机房
空压机
85~95
气体动力
低频稳态振动噪声
连续
设消声器,置于机房内
65~75
3
回风井
风机
85~90
气体动力
低频稳态振动噪声
连续
设置消声器,置于机房内
65~70
4
工业场
区、
废石场
物料
汽车运输
75~88
交通
低频非稳态振动噪声
连续
场外连接道路禁止夜间运行
75~88
直接排放
(4)固废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0.35kg/d计,年产生量3.15t,集中收集后,定期送迁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本项目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废石,其产生量及处置措施见表3-4。
表3-4 工业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表
项 目
年产生量
(万t)
服务期产生总量
(万t)
处理措施
利用量
(万t)
堆置量
(万t)
基建期废石
2.26
基建期废石回填露天采坑;生产期废石3.96万t用于铺路,0.11万t用于筑坝,其余送废石场。
2.26
0
开采废石
0.8
28.23
4.07
24.16
合计
0.8
30.49
6.33
24.16
本项目固体废物全部妥善处置。
(5)生态环境
施工期在表土剥离、开挖和弃土等过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范围主要在矿区占地范围内。主要采取的保护措施为减少挖方、填方量,尽量利用场内占地,对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原地貌,采用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等。施工期产生的基建废石,全部回填露天采坑,减少新增占地。
运行期本工程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
1)新建工业场地、联络道路、废石场剥离表土暂存于表土堆场,用于施工结束后场区绿化覆土。
2)生产用水全部利用井下涌水,多余矿井涌水不外排,用于矿区范围内生态恢复用水。
3)在总图布置上,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减少挖方、填方量,尽量做到工程自身土石方平衡,减少占地和水土流失。
4)矿区实施整体绿化,选择适于当地生长的乔、灌、草木品种,工业场地设计绿化系数为15%。
5)制定矿山总体生态恢复计划,包括各开发阶段实施的动态恢复计划,安排资金和负责部门。
矿山服务期满退役后,污染影响因素大部分消失,但生态影响因素依然存在。按照谁造成破坏,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建设单位对闭坑后的矿山必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矿山退役后生态恢复措施主要包括废石场复垦、地表塌陷区管理、工业场区和道路等迹地恢复、废弃井巷防护管理措施等。
3.2 环保目标分布情况
本工程不在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无大的输电线路和需要保护的文物。
项目区域主要的地表水为大黑汀水库,项目边界距大黑汀水库1300m。大黑汀水库水源保护区规划尚未编制完成,迁西县潘家口引滦工程管理处和迁西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均同意项目选址及占地,项目不在拟规划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见附件。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及土壤环境等。
(1)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工程占地及周围土壤、植被、农业生态环境、地下水水文地质环境;在矿山服务期满对工程占地范围进行全面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
(2)地下水:确保不影响评价区内的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的灌溉用水水质、水量;
(3)地表水:不影响巴家峪冲沟Ⅲ类水体功能,大黑汀水库Ⅱ类水体功能;
(4)声环境:满足2类区标准;
(5)环境空气:符合二类区要求;
(6)风险:避免发生废石场场滑坡事故。如发生风险事故,采用应急预案,保护周边村庄人员生命安全;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榆树峪村、腰岭子村(含曹家沟、腰岭子、张家沟3个自然村)、杏峪村、北孙家峪村、杨河峪村、洪家峪村(含栗树沟、洪家峪、捡柴洼3个自然村)、银洲峪村、巴家峪村、西庄户村、前河东寨村和大董沟村,共计11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环境保护目标位置见图2-1。
表3-5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方位
与工程边界直线距离
规模
(人)
环境功能
及保护级别
地表水
大黑汀水库
采场区w
1300m
饮用水源保护区
保护地表水Ⅱ类
水体功能
巴家峪河
副井SE
-
小河
保护地表水Ⅲ类
水体功能
地下水
榆树峪
回风井工业场地W
1461
219
保护地下水
Ⅲ类水质
地下水位
银洲峪
废石场W
1923
89
巴家峪
回风井1工业场地SW
769
594
栗树沟
回风井1工业场地SE
523
48
杏峪
回风井工业场地NE
1308
204
北孙家峪
废石场W
2154
203
环境
空气
榆树峪
回风井工业场地W
1461
219
保护环境空气
二类区
巴家峪
回风井1工业场地SW
769
594
栗树沟
回风井1工业场地SE
523
48
声环境
栗树沟
回风井1工业场地SE
523
594
保护声环境2类区
生态
环境
项目区及周边影响区
矿区及周边环境,涵盖地下水保护范围
采场等废弃地治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果
3.3.1 地表水预测评价
本项目正常涌水情况下,除生产利用外尚剩余70m3/d,排入地表两个3500m3生态储水池后用于矿区范围内绿化,全厂废水不外排,对地表水水体影响不大。
3.3.2 地下水影响评价
本项目开采至-50m水平时,降深为207m,涌水量为127m3/d,地下水影响范围为岩石错动界线外扩10m,最大影响半径约为1110m,最小影响半径约为290m,影响范围近似椭圆形,约为0.68km2。多余矿坑涌水回用矿区生态恢复用水,不外排,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3.3.3 大气预测评价
污染物最大占标率因子为PM10,出现在回风井下风向50 m,最大占标率PPM10=9.62% <10%。各场界颗粒物浓度满足《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7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要求。本项目不设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主井工业场地和废石场颗粒物设50m卫生防护距离。
3.3.4 声环境预测评价
井口工业场地昼间噪声贡献值为44.0 dB(A)~50.2 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评价范围内运输车辆主要运输原辅材料,车次很少,产生的交通噪声持续时间很短,对巴家峪村声环境影响很小。
在设计爆破量条件下,保护地表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允许安全距离应为119m。最近的环境敏感点巴家峪村和栗树沟村与矿体赋存边缘最近距离均大于500m,满足爆破振动允许安全距离要求。
3.3.5固废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石和生活垃圾。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鉴别结果,本项目废石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项目固废均合理处置,固废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3.4 对大黑汀水库的影响预测与分析
(1)水环境影响
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均不外排,对大黑汀水库无影响。
本项目采矿权距大黑汀水库最近距离约1300m,岩石错动边界距大黑汀水库最近距离约1300m,地下采矿工程距大黑汀水库最近约1340m。本项目矿体总体走向330-340°,倾向北东,平均倾角75°(图7.2-4),且矿体越往深部越远离大黑汀水库,因此进一步的开采活动不会对水库造成影响。
(2)大气环境
根据估算模式,各大气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对大黑汀水库的贡献值见表3-6。
表3-6 颗粒物对大黑汀水库影响评价结果
主要大气污染源
颗粒物源强
t/a
距大黑汀水库距离
m
对大黑汀水库浓度贡献值
mg /m3
回风井
0.49
1800
0.007
回风井1
0.49
1300
主井工业场地
0.81
1900
废石场
0.08
2000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颗粒物排放对大黑汀水库的贡献浓度仅为0.007 mg /m3,大黑汀水库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维持现状,大黑汀水库的年降尘量基本不变,本项目颗粒物排放对水库水质影响很小。
3.5 污染防治措施和效果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3.5.1废水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
(1)矿坑涌水综合利用
榆树峪铁矿矿坑涌水主要来自基岩裂隙含水层,水质良好,正常涌水量127m3/d。矿井涌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一部分用于采场生产用水,一部分排入本项目生态储水池,用于矿区范围内绿化,其水质可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城市绿化》(GB/T18920-2002)标准,措施可行。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产生于职工盥洗水,污染物为SS,污水量0.8m3/d。生活污水回用于洒水抑尘,水质可以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道路清扫标准。
(3)废水零排放可行性
正常涌水情况下,矿坑涌水除生产利用外尚剩余70m3/d,29255m3/a,环评要求排入副井工业场地设置的2个3500m3生态储水池,用于矿区范围内生态恢复用水。据调查,本项目占地范围内矿山需复垦面积为28.44hm2。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0.6m3/m2a计算,本项目除生产利用外剩余矿坑涌水平均每年可灌溉4.9 hm2,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城市绿化》(GB/T18920-2002)标准,本项目剩余矿坑涌水可全部用于矿区内生态恢复,实现废水零排放。植物生长季每年约为275天,本项目年运行300d,每年尚有90天矿坑涌水(储存量为6300m3)需储存在生态水池内,待进入植物生长季再用于复垦灌溉。本项目设有总容积7000m3生态储水池,能够满足储水要求。
多年平均最大24h 降雨条件下矿坑涌水量为1390m3,唐山地区多年平均最大降雨历时不超过3天,雨季剩余矿坑涌水可暂存于生态储水池内,待雨后回用于生态恢复。本项目副井工业场地设有总容积7000m3生态储水池,能够满足雨季储水要求,废水零排放可以实现。
3.5.2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回风井排出的井下采矿粉尘、爆破烟气、厂区及运输道路无组织粉尘、食堂油烟等。对各污染源、污染物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采矿作业粉尘
井下采矿凿岩、爆破和矿岩装卸、运输粉尘主要采用湿式凿岩,对爆堆进行喷雾和洒水;定期用矿坑水清洗巷道及岩壁等抑尘措施。
(2)废石场及表土堆场防尘措施
抑尘措施主要对废石场平台适时碾压,配置1台2t洒水车对平台洒水,每天2次;对不再使用的平台、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