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135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1582022 代替 DB 14/T11582015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2022-12-08 发布 2023-03-08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4/T 1158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生产环境.1 5 生产前准备.2 6 进棚划口.2 7 吊袋.2 8 出耳管理.2 9 采收.3 10 病虫害防控.3 11 档案记录.3 附录 A(资料性)黑木耳吊袋栽培生产记录.4 DB 14/T 11582022 II 前言

2、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了DB14/T 1158-2015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规程,与DB14/T 1158-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规范性文件(见2);删除了吊袋大棚(见2015年版的4.2);删除了栽培季节、大棚准备、菌种选择(见2015年版的5.1、5.2、5.3);删除了培养料选择与配制、装袋、灭菌(见2015年版的5.4、5.5);删除了接种、发菌管理(见2015年版的6.1、6.2);删除了病害防治(见2015年版的8);更改了生产场地为场地,将场地限定为

3、设施场地(见4.2,2015年版的4.1);更改了栽培技术为进棚划口,将栽培技术限定为进棚、划口和培养(见6.1、6.2、6.3,2015年版的6.1、6.2、6.3);更改了出耳管理中喷水,通风等管理参数(见8.1、8.2、8.3,2015年版的6.5.1、6.5.2、6.5.3);更改了采收,将晒干限定到了采收中(见9,2015年版的7.1、7.2);增加了环境(见4.1);增加了菌棒选择、棚内整理(见5.1、5.2);增加了病虫害防控(见10);增加了黑木耳吊袋栽培生产记录(见附录A);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

4、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俊龙、杨杰、常明昌、刘虹、许慧宇、许建光、冯翠萍、张勇、程艳芬、邓冰、张瑞宏。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 14/T 11582022 1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吊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生产前准备、进棚划口、吊袋、出耳管理、采收与晾晒、病虫害防控和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吊袋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5、,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吊袋栽培 利用吊梁、吊绳等设施,将黑木耳菌棒悬吊于棚(室)内,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综合调节,立体栽培黑木耳的一种方法。3.2 单钩双线 利用固定于吊梁上的两股绳和锁喉状铁丝制单钩,成串悬吊菌棒的方法。4 生产环境 4.1 环境 选择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光照良好,交通便利以及

6、排水通畅的地方作为吊袋栽培场地,场地选择符合NY/T 2375的规定,用水符合GB 5749的规定。4.2 场地 吊袋场地为大棚、温室等设施,设置棚膜、遮阳网、通风和喷水设施,棚中心高度不低于3.8 m。棚内设置吊梁和吊绳,吊梁高度1.9 m2.3 m,吊绳宜为2股一组。DB 14/T 11582022 2 5 生产前准备 5.1 菌棒选择 选择菌丝颜色纯正洁白,菌龄适宜无老化,菌棒表面饱满无破损的合格菌棒。5.2 棚内整理 清除棚内杂草、秸秆残根及石块等所有杂物,按照GB/T 8321的规定撒施杀虫剂和灭菌剂,旋耕翻地,整平夯实,通风暴晒10 d以上。6 进棚划口 6.1 进棚 菌棒进棚时间

7、为4月5月,具体时间为棚内最低气温持续10 d高于3 为最佳。菌棒入棚后墙式垛放,上面盖草帘,夜晚覆塑料,进行菌丝复壮。入棚4 d5 d 后上下对倒1次,菌丝复壮变白后可划口。6.2 划口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采用划口机划口,形状有“Y”形、“/”形和“O”形,可根据种植情况、管理水平及销售市场进行选择,每袋划口个数为170230,划口深度为6 mm8 mm。划口机每次使用前用75%酒精进行消毒。6.3 培养 拔掉袋内封口海绵塞,接种口朝下立摆,袋间距3 cm5 cm,温度控制在22以下,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70%80%,遮光培养,划口被菌丝封闭或少数形成黑色“耳线”时可进行吊袋。7 吊袋 采

8、用“单钩双线”法,每2条为1组,每组间留宽度为60 cm的过道。每串吊木耳菌棒68个,相邻两串间距为25 cm,最底部菌袋距地面30cm,吊袋密度为50棒/m2。8 出耳管理 8.1 催芽 催芽初期棚内温度维持在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每次喷水后微通风,正常10 d左右形成原基,进入耳片分化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4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加大通风换气。8.2 长耳 按照“干干湿湿”原则管理,通过调节棚膜、遮阳网和喷水,棚内气温不高于28,空气相对湿度80%95%,保持良好通风。早春、深秋气温低时白天喷水,盛夏时傍晚或早晨喷水。8.3 转潮 DB 14/T 11582022

9、3 每潮木耳采收后清除基部残耳,卷起塑料膜和遮阳网,不喷水,晒袋12 d,菌棒表面菌丝恢复洁白时,喷水再次进行出耳管理。9 采收 当耳片长至34 cm大时,及时采收,采收前1 d不浇水,把晒网或地膜铺在地上,按照“采大留小”原则采收。新采收下的木耳,倒在晾晒架上,摊开铺平,厚度不超过5 cm,晾晒过程中定时翻动。含水量降至13%时晾晒完成,装袋储存。10 病虫害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严防褐斑病、黑皮病等病虫害,使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措施,使用化学药剂,应执行有关标准规定。11 档案记录 详细记录黑木耳吊袋栽培过程,并完善记录档案,见附件A,并保留两年以上。DB 14/T 11582022 4 A A 附录A (资料性)黑木耳吊袋栽培生产记录 表A.1黑木耳吊袋栽培生产记录 日期 工作内容 完成人 完成情况及处理意见 技术员 复核人 完成情况 处理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