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
年级:
姓名:
- 15 -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多分布在热量较丰富的河谷地区.
C.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内陆人口稠密
D. 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少
2. 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 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D. 人口的出生率低
3.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目前,全球7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南纬50°地区。如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结合下图完成下列4-5小题。
4. 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 南纬10°~20° B. 北纬20°~30° C. 北纬30°~40° D. 北纬40°~50°
5. 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 气候酷寒 B. 山地多,平原少 C. 陆地面积小 D. 干旱地区面积大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6-7小题:
6. 巴西人口分布( )
A. 平原多,高原少 B. 北方多,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内陆多,沿海少
7. 对巴西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经济
8. 春运,指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运输业务,表现为全国性的交通运输高峰。“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据此完成8~9题。
下列城市可能属于“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的是( )
A. 成都 B. 重庆 C. 上海 D. 西安
9. 下列人口迁移的方向,不属于我国现在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 从山区到平原 B. 从沿海到内陆
C. 从农村到城市 D. 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10.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
①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接近农业生产基地 ④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①张阳高中毕业后从异地来到该城市一所重点大学就读
②高中生王栋利用暑假时间前往该城市探望亲人
③李明跟随公司考察团从南方某市到该城市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观摩学习
④小赵将父母从四川老家接到该城市养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迁移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这里的迁移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据此完成下列12-14小题。
12. 影响图中人口迁移流动的最主要因素足
A. 务工经商 B. 工作调动 C. 学习培训 D. 婚姻嫁娶
13. 图示信息反映2010年后我国政府需重点关注
A. 人口性别比 B. 留守儿童 C. 人口老龄化 D. 医疗改革
14.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自然环境因素 C. 交通和通信因素 D. 政治因素
15. 如表资料,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
资料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6. 图瓦卢为南太平洋岛国。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2001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完成下题。
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 )
A. 是该国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C.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D.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面积不及北京的通州区大。国土狭小使得水资源的汇集和保存成为难题。经过填海工程,新加坡已经由上世纪 60 年代初的 582km²;扩展到 2015 年的 719km²;水资源问题则通过海水淡化、向邻国购买、循环再利用等措施解决。据此,回答17-18题。
17. 制约新加坡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发展水平 B. 热量 C. 土地和水资源 D. 消费水平
18. 文字材料说明,新加坡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 发展科技 B. 扩展国土 C. 对外开放 D. 降低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下列19-20题。
19. 图中a、b分别表示
A.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B.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D.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20. 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②资源数量③科技发展水平④地区消费水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 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读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条件 B. 交通运输 C. 人口分布 D. 行政干预
22. 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他类型主体功能区域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如图示意四川省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2题。
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
A. 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 B. 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
C. 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 D. 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如图示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23~24题。
23.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增加 B. 气候变化 C. 产业升级 D. 道路建设
24.单中心城市是指只有一个中心或中心商务区的城市。菜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挪堵,人居环境较差。如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完成下题。
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 仓储用地 B. 公共绿地 C. 工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水所聚曰淀。高粱桥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洒四出,淙汩草木之间,潴为小溪,凡数十处,为海淀。远数参差,间以水田,町塍相连,稻花飘香。康雍乾百余年,名园并起,建筑规模,登峰造极。
上世纪80年代,四通、方正、联想等科技企业在海淀镇的中关村一带陆续汇聚,政策引导之下,这里成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科技创新由此萌芽。90年代,中关村一带吸引了更多商业元素聚集,区域内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企业起步。 2013年,中关村核心区构建国内首条高度聚集资源的“创业大街”。
阅读材料,读如图,据此回答下题。
25.今天的中关村核心区( )
A. 以住宅区为主,人口数量多 B. 名校众多,应主要发展教育培训
C. 因地价高,适合发展为商业区 D. 建筑物高大,土地利用集约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历史上曾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图为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据此回答26-27题:
26.古代京杭运河沿线城市众多的原因是()
A. 水源丰富 B. 水运便利 C. 景色优美 D. 便于军事防卫
27.今日扬州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京杭运河沿线环境污染严重 B. 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
C. 扬州能源资源的枯竭 D. 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变化
2020年4月,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2019年度常住人口数据出炉,读“部分省份常住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题。
全国排名
省份
2018年(万)
2019年(万)
1
广东
11346
11521
2
山东
10047.24
10070.2
3
河南
9605
19640
10
浙江
5737
5850
14
辽宁
4359.3
4351.7
26
北京
2154.2
2153.6
28.造成表中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严控人口政策 B. 房价持续走高 C. 环境污染严重 D. 交通拥挤不堪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40年来建成区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促使该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城郊农业发展 B. 人口自然增长 C. 建筑工业发展 D. 社会经济发展
30.建成区面积变化对该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热岛效应加剧 B. 植被覆盖增加 C. 地价房租上涨 D. 雨水下渗增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城市功能区划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基本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类型是 模式,其中A功能区最可能是 。
(2)M、P、Q中 ,布局高级住宅区的是 ,理由是 。
(3)该城市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修建卫星城的意义在于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 。
32.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10)
材料一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表
生命保障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图1、图2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________。
( 3)分析图1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33.读“我国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描述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2)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示区域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试分析原因。
( 4)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如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如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根据材料1,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指出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地理试卷(B卷)
【答案】
1. B 2. D 3. A 4. B 5. C 6. C 7. C
8. C 9. B 10. C 11. C 12. A 13. B 14. A
15. A 16. D 17. C 18. D 19. A 20. B 21. B
22. D 23. A 24. D 25. D 26. B 27. D 28. A
29. D 30. A
31. (1) 扇形 商业区
(2) P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风向,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高;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水质好;环境优美;临近文化区等
(3)分散中心城市职能,减轻中心城区压力 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等
32.【答案】(1)地形 水源 气候
(2)减弱
(3)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
33. (1)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人口稀疏;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区;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2)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居住。
(3)新疆境内的无人居住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水源短缺;青藏高原北部的无人居住区海拔过高,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人类居住。
(4)山麓的绿洲地区 绿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便利。34.(1)国家政策;开发矿产资源。
(2)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阳光花城”,环境优越;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优质;交通便利。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少重工业所占比重;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