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 昆 铁 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方案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四月 成都 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1(一)地理位置路径及相关背景1(二)设计范围、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1(三)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2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一)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3(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5(一)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5(二)生态环境5(三)声环境6(四)振动环境7(五)地表水环境8(六)地下水环境9(七)空气环境9(八)固体废物10(九)环境风险10(十)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10(十一)经济损益分析1
2、1(十二)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11四、公众参与13(一) 概 述13(二) 公众参与实施进展13(三)公众意见总结及执行情况22(四)评价小结23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3六、联系方式24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路径及相关背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起于米易县,途径盐边县、攀枝花东区及攀枝花仁和区,止于川滇省界,正线全长93.867km。中铁二院于2011年2月开始进行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期间征求了四川省、攀枝花市及沿线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关于线路方案及站点设置的意见,经审查修改,于2011年9月完成可研补充材料。中铁二院根据上述可研文件于2011年12月编制完
3、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2年1月获得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川环审批201240号)。在本工程环评报告批复后,为进一步提高车站设置合理性,更有利于地方规划及发展,工程设计对线路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于2012年4月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进行了修改,2012年8月铁道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以铁计函20121114号进行了批复。根据可行性研究批复,中铁二院于2013年1月编制完成了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并于2013年3月完成了初步设计修编。初步设计阶段线路方案较原可行性研究方案发生了部分变化。按环境保护部、铁道部办公厅关于铁路建设
4、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1213号)要求,建设单位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项目方案变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设计范围、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范围为新建丙谷东站至至川滇省界段,采用新建双线方案,全长93.867km,另外包括引入米易地区相关工程、引入攀枝花地区相关工程攀枝花至普达联络线工程、既有成昆铁路整治工程。设计年度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正线设计标准如下。1、铁路等级: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行车速度: 160km/h。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5、限制坡度:6,加力坡13。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客S
5、S9,SS3;货车HXD3,SS3,SS4;8、牵引质量:客1100t,货4000t;9、到发线有效长:850米,双机880米。10、调度指挥:调度集中;11、闭塞类型:自动闭塞。本项目总投资13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3亿元,由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于2013年开工,总工期5.5年。主要建设规模如下。正线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线路正线km93.8672主体工程土石方总量104m32383.15挖方104m31928.71填方104m3454.44弃渣104m31182.213桥梁、隧道桥梁座km22-7.783隧道 座m14-79.039桥隧比%92.5%4车站新建车站座-
6、站名6-米易东、丙谷东、盐边、普达攀枝花南、先锋营站5占地(全线)总占地h495.09永久用地h231.05临时用地h264.046拆迁房屋10422.937房屋建筑1047.078投资概算总额万元1399556.66(三)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1、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在原环评阶段,工程在丙谷至川滇省界段采用新建双线方案,米易(含)至丙谷段采用增建二线方案。在本工程环评报告批复后,为进一步提高车站设置合理性,更有利于地方规划及发展,工程设计对线路方案进行了优化,目前初步设计阶段的线路方案为完全新建双线。2、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
7、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工程建设符合铁路中长期调整规划(2008调整),在铁路中长期规划中确定了本线的建设时期及线路走向,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工程所在区域开发历史悠久,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垦殖度高,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较大。铁路沿线区域的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另外还有阔叶林。铁路沿线区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
8、主要有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工程所在区域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7种:鸢、鹊鹞、松雀鹰、普通鵟、红隼、草鸮、灰林鸮,没有野生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仅有零星分布。工程跨越的水域区段无国家级和省级保护鱼类,无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分布。土地利用现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壤侵蚀基本为无明显侵蚀和轻度侵蚀,林地的优势度值较大,评价范围的生态质量较好。工程不涉及各级生态环境敏感区,主要生态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土壤、动植物、景观、水土保持设施。2、声环境工程评价范围内分布有16处声环境敏感点,其中学校4处。现状监测结果可以表明,既有成昆线外轨中心线30m处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满足GB1
9、2525-90修改方案标准要求;居民区4类区现状监测值昼、夜间均达标;居民区2类区现状监测值昼间超标,超标率4%,夜间超标,超标率30%;学校监测值昼、夜间均达标。声环境敏感点中,贤家村、青皮村、坝塘梁子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公路影响声环境现状超标;其他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较好,可以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内分布有振动敏感点9处,均为居民区。位于既有铁路两侧的敏感点振动现状监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标准。其余敏感点距离既有铁路较远,振动环境质量较好,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相应标准。4、地表水环境区域河流
10、属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橄榄河、小河、大河等。根据攀枝花市水系图,小河、橄榄河流进安宁河后,汇入雅砻江,并最终进入金沙江。大河最终汇入金沙江。沿线所经地表水体主要为类水体,水质普遍较好。沿线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为:车站周围涉及的水体及水源保护区。5、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水质取样点的地下水质量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的要求。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层带水及少量可溶岩岩溶水。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沟渠水及河流水的补给,同时下部基岩裂隙水含水层接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的渗流补给。地下水一般以井泉及坡脚渗流形
11、式出露排泄于地表。沿线地表水系发达,干支流纵横,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总体上是从分水岭的一侧由山区向河谷排泄。6、空气环境攀枝花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超标,二氧化氮年平均值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良好)的比率为91.2%。(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具体如下:1、生态环境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0m以内区域;站场用地界外300m以内区域。临时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30m以内区域。2、声环境线路两侧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200m以内区域。3、振动环境线路两侧
12、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60m以内区域。4、地表水环境沿线车站污水排入的受纳水体及线路所经水源保护区范围。5、地下水环境隧道施工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并特别关注隧道顶部居民饮水井、泉等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给关系的区域。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本工程仅于跨越金沙江时,涉及盐边县红格提灌站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范围。拟建工程以三堆子金沙江特大桥(中心里程DK572+516)形式跨越了红格提灌站水厂水源保护区准水源保护区,位于取水口上游5260m。
13、根据攀发办【2006】49号文,红格提灌站水厂为盐边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之一,水源地为金沙江,建于199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攀府函【2011】59号文原则同意线路方案。工程在金沙江设有2个水中墩,桥梁施工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扰动河床,使少量底泥发生悬浮,悬浮的底泥物质随水流扩散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将导致水质泥沙含量增大,水体混浊度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基坑排水和桩基础施工还会产生的大量含泥沙的高浊度泥浆水。工程线路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程施工和运营对金沙江水体的保护能得到有效落实,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桥梁施工应采用双钢板围堰等先进施工工艺,设置临时排水沟,
14、疏导施工废水,减轻对水体造成的影响。泥渣及废弃物运至指定地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处理。不得在距江岸200米范围内设立料场、废弃物堆放场、施工营地等场所、设施。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禁止施工人员向水源保护区内倾倒垃圾、冲洗机具,禁止游泳、洗衣等行为;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二)生态环境1、动植物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实施会占用部分林地,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受影响的植物种类都是当地的常见种类,工程会导致这些植物种类个体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评价范围内植物的区系组成。动物资源主要分布于山地林区,本工程桥隧比大,可以满足两侧动物活动、通行,工程设置涵洞52座,可
15、以满足沿线小型野生动物通过铁路要求,铁路建设对它们的影响较小。保护动物主要为鸟类,它们飞翔能力强,铁路建设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措施: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对形成的各种施工迹地,如开挖面、三场、临时道路等都要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种植的树种原生种为主。在施工期加强宣传,禁止捕捉沿线的野生动物。2、工程占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永久征地231.05公顷,主要为经济林地和旱地,临时占地264.04公顷,主要是旱地和灌草地。本工程建设已经作为基础建设纳入到沿线各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工程将占用的耕地已经进行调整,不再作为基本农田。工程占地不会对本评价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造成根本性的改变。报告书
16、提出的措施:对工程占用的永久土地按照国家及四川有关规定、根据“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按实际用地面积缴纳耕地开垦费进行补偿。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站区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和城市用地,减少新占地。占用耕地的临时工程,使用前剥离3040公分厚表层土,用于使用后恢复植被。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国家或地方保护树种及古树名木,应当进行移栽。结合水土流失防治采取绿化等措施,补偿植被损失。3、弃渣场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全线共设弃土弃渣场46处,弃土弃渣占地为林地、荒地或者旱地。报告书认为,所选取的的弃渣场均能满足弃渣量,均满足容量要求。均考虑了沿线河道行洪要求,所选取的弃渣场对环境的
17、影响可控,弃渣场选择合理。报告书提出的措施主要有:弃土弃渣前,先将表层土堆置一旁,弃渣完毕后,平整场地、覆土、恢复植被。(三)声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敏感点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集中敏感点路段的施工点,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
18、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2、运营期项目沿线共有16处声环境保护目标,其中学校4处。铁路建成运营后,铁路边界30m处铁路噪声近期预测值昼间达标,夜超标,超标率67%。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内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超标率9%,夜间超标率82%。距离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外的4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达标,夜间超标率58%。2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超标率76%,夜间超标率100%。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超标率44%,夜间超标率100%。运营期噪声治理措施:路基声屏障5328m合计15984m2,桥梁声屏障4027m合计8054m2
19、,通风隔声窗20340m2,功能置换10户;全线降噪投资合计4721.5万元。在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后, 3#米易中学校在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后,学校边界处噪声影响虽降低,但由于受到公路交通噪声及既有成昆铁路噪声影响,学校边界处环境噪声预测值虽超标,但在采取声屏障措施后米易中学校的环境噪声预测值低于现状值。其余敏感点在采取环评报告书提出的措施后,各声环境敏感点均能满足其相应声环境功能要求。本项目投运后,在铁路沿线两侧原声环境功能区及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内的区域,由于本项目影响,区域内居民受噪声的影响程度将有所增加,当地政府和项目建设单位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安要求设置相应隔声、降噪、
20、减振措施,确保达到相应标准要求;该区域内的居民及敏感设施应结合规划要求逐步实施搬迁。为避免项目投运后不遗留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建设单位应结合运营期列车实际环境影响情况,适时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铁路运营后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和落实相应的环保整改措施,确保运营期噪声不扰民。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本工程降噪工程如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的设计、施工、验收的管理工作,各阶段应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声屏障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监测等工作,从源头上确保降噪工程的有效性。在运营期,运营单位应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
21、适时采取进一步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摆动造成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本报告书及噪声影响达标距离表,及时调整防护措施。此外,由于线路经过沿线的城镇规划建设步伐较快,目前调查的噪声敏感点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有变化,报告书要求在降噪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建设规划、工程实施实施情况、噪声敏感点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工程建设情况,合理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四)振动环境施工期振动影响:施工期环保措施: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振动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振动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
22、工期环境振动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运营期振动预测表明: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内的敏感点环境振动预测值昼间、夜间均小于80dB。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及30m外振动预测值昼间、夜间均满足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内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夜间80dB标准。为进一步控制铁路振动,相关部门应参照本报告书,采取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执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运营管理措施等。在下阶段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方案变化引起的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表振动达标距离要求,及时调整振动防护措施。(五)地表水环境1、施工期桥梁施工场地、混凝土
23、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油类、水泥等物料的堆放应尽可能远离河道,并做好排水系统,设置沉淀池,将收集高浓度废水,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清水回用。桥梁钻孔桩基础产生泥浆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清水回用或用于农灌,沉淀物干化后运往弃渣场。隧道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地应做好排水系统,避免高浊度废水直接排放。在隧道施工断面设置沉淀池,将高浊度废水沉淀处理后回用或纳入就近城市下水管网。在城镇段施工或施工营地可以设置在城镇的,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房屋,生活污水纳入城市下水管网;对于乡村无城市下水管网的地区,施工营地一般选择距工点较近、交通方便、水电供应充分的当地民房,其粪便、厨房污水、洗浴等污水可利用既有排水设施排
24、放;若自建施工营地并施工营地没有完善的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生活污水经自建化粪池处理后或移动厕所收集后交由当地农民,用作农家肥;加强对施工员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大小便,不得随意倾倒垃圾。根据工点分布情况定点设置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点以便污水定点排放。根据施工标段划分具体设置施工机械及车辆洗刷维修点,原则上选取重点工程所在地段,以保证冲洗污水定点排放,污水经处理池隔油、沉淀等处理后,用于回用或用于灌溉。施工场地内需构筑集水沉砂池,以收集高浊度泥浆水和含油废水,经过沉砂、除渣、隔油、沉淀等处理后,并在场地排水口设置临时格栅,经格栅阻隔后方可排放。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和车辆要加强检修,尽量避免“跑、冒
25、、滴、漏”。施工设备和车辆实行定点维修,维修点含油废水通过集油池油水分离后排放,回收浮油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工程跨越金沙江施工期应对水源保护区水质进行环境监控。建设单位应积极落实攀府函【2011】59号文中所提出的要求,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同时应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管和监理工作,确保下游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2、运营期工程后全线用水量为2018m3/d,污水产生量为306m3/d,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03m3/d,生产废水排放量3m3/d。盐边、攀枝花南站污水进入城市市政管网,不会对周围水质水质造成影响。米易东、丙谷东、先锋营、普达站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
26、8-1996)一级标准要求。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资料,进一步核实污水排放量并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方案,如果站位局部调整导致排水去向发生变化时,应按照“攀环函【2011】字134号”文件提出的污水排放标准,及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六)地下水环境隧道开挖导致所在山体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流失。当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流失的时候,工程将对区域内的米易隧道、垭口隧道、桐子林隧道、冉家湾隧道、营盘山隧道及宝安营隧顶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采取“堵水防漏,保护环境”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的设计、施工理念进行隧道施工。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中提出的方法和程序落实超前地质
27、预测工作,探明掌子面及隧底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中突发涌水。强化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质超前预报和超前注浆等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漏失。建立监测点,对隧道顶部与居民生产、生活有关的井、泉、水库、水塘等地表水体的水位进行监测。重点监控的隧道为米易隧道、垭口隧道、桐子林隧道、冉家湾隧道、营盘山隧道及宝安营隧道。监控过程中若发现水源漏失而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应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环境概况实施已制定好的应急预案,采取另寻水源、修筑供水设施、汽车送水等补救、补偿措施。(七)空气环境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施工营地生活燃煤废气将对施工场地附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
28、尘、尽快绿化;运土车辆合理选取、组织行车路线,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施工机械;工地食堂、浴室、采暖等尽量采用电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等。本工程为电气化铁路,不设置锅炉,采用电能等清洁能源采暖,铁路运营期不排放空气污染物。(八)固体废物铁路工程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将对环境产生影响,但影响时间较短,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可有效的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或妥善处理;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在风景名胜区以及水源保
29、护区等敏感区范围内严禁设置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相关附属设施。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进行处理,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轻甚至消除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影响。运营期,各站、段、点设置垃圾桶等收集储存设施,集中收集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候车垃圾;旅客列车垃圾采用垃圾袋封装,在旅客垃圾投放站定点(既有重庆北站)投放;集中收集的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列车垃圾、旅客候车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九)环境风险通过对工程性质、工程量和工程所处地段环境敏感性的分析,除正常情况可能产生的诸多不良环境影响外,工程施工和运营中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沿线地区产业以冶金、能源
30、、建材等生产为主。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预测研究年度沿线发送量以金属矿石、钢铁和煤炭、其他类等为主,到达量以金属矿石、煤炭和非金属矿石及其他类等货物为主。其次还运送少量的化肥及农药等。工程跨越金沙江存在环境风险隐患。铁路运输危险品等车辆存在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交通事故概率较小,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十)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本工程主要对噪声治理措施及车站污水治理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1、噪声措施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防护三种方式。声源控制主要有封闭线路、控制随机鸣笛等措施;声传播途径控制有设置声屏障、种植绿化林
31、带等措施;受声点防护有建筑物隔声防护及敏感点改变功能等措施。通过经济技术比选,最终选择了设置声屏障、设置隔声窗及拆迁来降低铁路噪声的环境影响。2、车站污水治理措施盐边车站初步设计拟采取的车站污水处理工艺和排放去向为:车站生活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就近排放至农灌沟。根据实地调查,盐边站附近设有盐边县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已于2010年竣工,现已投入使用。鉴于本车站有条件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实现集中处理,因此本次评价建议将设计提出的盐边车站污水超处理措施改为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并汇入盐边县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处理。(十一)经济损
32、益分析本工程直接效益包括运输收入、营业支出等,间接效益包括公路转移客、货运量、旅客运输时间节省等,环境损失包括农业损失、工程基建投资费用、环保工程投资费用等,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声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等。另外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事故损失,减少环境污染,工程实施带来了无可量化的社会效益。本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增加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及损失。但本线的修建可解决沿线地区对外交通建设滞后的问题,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快速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对种种不利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后,会大大缓解铁
33、路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十二)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地方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控制项目主要涉及土石方造成的水土流失、扬尘以及施工废水、噪声、振动等污染影响。噪声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振动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空气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污水监测:施工营地、桥跨处下游500m,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水土流失监测:弃渣场等,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运营期环境监测由运营单位负责,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实施。控制环保设施的完好率、运行情况、执行
34、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情况,监督检查噪声、振动、污水等的达标情况。噪声监测:铁路边界噪声,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振动监测: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60m范围内临铁路第一排敏感建筑,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污水监测:车站生活废水排放口,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监测机构是通过计量认证的监测单位,其人员、仪器等配备均能满足本线管段内常规监测的要求。3、环境管理制度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前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运营期环境管理。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负责项目的有关报批手续及完善与本项目有关的法律手续。在工程设计阶段,建设单
35、位、设计单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在设计中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及概算。在工程发包工作中,建设单位应将环保工程放在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要地位,优先选择环保意识强、环保工程业绩好、能力强的施工单位。施工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与条款。施工管理组成应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内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要求项目设计单位做好服务和配合,地方环保部门行驶监督职能,确保实现环保工程“三同时“中的“同时施工要求。运营期的环保工作由成都铁路局承担,主要是管理、维护各项环保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充分发挥其作用;搞好车站清洁、绿化工作;做好日常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各项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必要时再
36、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为运营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公众参与(一) 概 述1、公众参与目的与意义公众参与是项目方和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开发与建设,从施工、建成直至运营必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附近地区民众的生活、工作、学习、休息乃至娱乐。当地居民是工程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他们的参与可以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疏忽,能更全面地保护自然、社会环境。通过采纳他们的各种合理意见和看法,能使项目的建设方案更完善合理,使环保措施更切实可行,从而使
37、项目发挥更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公众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扩能工程的意义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求得公众的支持和谅解,也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公众参与对于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调查形式环评单位在接到环评任务后,通过报纸、网络、走访、座谈会、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向公众告知本项目工程概况及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发表对该工程建设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范围主要为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沿线区域。调查对象包括
38、项目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员,及受项目建设直接影响的当地村民、工人、师生、个体劳动者等。在公众代表选择方面,兼顾公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构成,具有较好的随机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二) 公众参与实施进展1、公众媒体公示征求意见评价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在接到环评任务后,于2012年12月10日在攀枝花日报上刊登了本项目的第一次公示,公布了本项目的相关信息以及征求公众意见事项。公示时间为2012年12月10日2012年12月24日。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完成后,环评单位于2013年3月22日在攀枝花日报对本项目
39、进行第二次公示,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为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10日。同时环评单位将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方案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攀枝花公众信息网( ),向公众提供建设项目情况概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网络征求公众意见。项目第一次公示项目第二次公示网上链接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通过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评价单位接到沿线公众反映的的主要问题有:(1)铁路概况,项目开工及建成时间;(2)铁路建设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何种
40、影响;(3)线路走向,线位、站位与公众关心点的位置关系,公众关心点是否会被征地、拆迁。评价人员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了细心的回答和解释,并及时将群众的要求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2、征询沿线政府相关部门意见评价人员走访了铁路沿线的规划、环保、水利、林业、文物、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汇报了本工程有关情况,听取了他们对铁路工程建设可能涉及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资源保护、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意见。地方各行政主管部门均表示大力支持铁路建设,希望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各行政主管部门针对自己行业所关心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规划部门意见:铁路工程的建设
41、,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站场选址应本着交通便捷、经济辐射拉动作用显著为原则,目前米易县、盐边县及攀枝花市均正在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拟在规划中预留铁路廊道。环保部门意见:线路选线应统筹规划,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并在工程前期设计中针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各项防护、治理措施;对项目建设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类污染物应达标排放,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环保措施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同时投入使用。工程变更后,原则上环保措施应按照原环评批复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落实。水利部门意见: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意见,水土保持措施应实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
42、原则,加强弃土场等临时占地的防护,并要求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同时投入使用。林业部门意见:铁路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植被的扰动破坏,施工后期做好植被恢复措施,采用乡土树种、草种。线路要破坏名木古树的,建设单位要安排资金进行移栽,并保证其成活率。文物部门意见:线路经过区域内目前暂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发现文物,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国土部门意见:选线过程中应少占用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应确定补偿原则,实现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合理设置弃土场,尽量少占农田,将弃土场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消除铁路
43、工程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永久征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应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相应程序办理报批手续。3、调查沿线公众意见在线路所经过的地区,离线路较近的居民区、村庄等,挑选人口较集中活动频繁的场所张贴成昆铁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扩能工程(方案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告内容包含项目概况、环境影响、拟采取对策措施,以及评价单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踏勘过程中,针对工程沿线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了团体公众参与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沿线所涉及的政府、村委会、学校等。在公众参与过程中,采集了沿线单位的公众意见,为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提供参考,使环评落到实处。在座谈会中,评价单位首先对工程概况进行
44、介绍,就该工程建设给当地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带来的有利影响,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带来的征地拆迁、水土流失、景观影响、生态破坏、交通阻隔以及噪声、振动、污水等不利影响以及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就公众一些自身关心的问题和疑问提问,环评调查组进行了解释。通过座谈会,评价单位和与会公众之间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交流,互相交换了意见。沿线单位认真填写了公众参与单位问卷调查表意见如下。团体意见公众意见统计表序号调查内容意见比例1贵单位认为既有成昆铁路带来的环境影响有哪些?A、植被破坏14.00%B、水土流失24.00%C、噪声26.00%D、振动16.00%E、地表水污染2.00%F、空气污染6.0
45、0%G、电磁干扰6.00%H、固体废物6.00%I、其他0.00%2贵单位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本项目的A、网络12.90%B、电视12.90%C、报纸25.81%D、专门宣传资料32.26%E、听说16.13%3贵单位对本项目的建设持何种态度?A、支持100.00%B、无所谓0.00%C、不支持0.00%不支持原因0.00%44贵单位认为本项目建设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促进经济发展21.43%B、加快旅游开发15.71%C、方便出行21.43%D、增加就业机会12.86%E、改善交通条件28.57%F、其他0.00%5贵单位认为本项目建设施工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占用土地24.3
46、9%B、破坏植被9.76%C、影响景观7.32%D、噪声影响31.71%E、污染水体2.44%F、阻碍交通4.88%G、电磁干扰2.44%H、水土流失17.07%I、其他0.00%6贵单位认为本项目建设在运营期的主要影响是A、噪声28.13%B、振动18.75%C、污水3.13%D、电磁干扰6.25%E、车站垃圾43.75%F、其他0.00%7对于本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造成的影响,你所持的态度是?A、可谅解38.10%B、可谅解但须有所减缓措施61.90%C、不表态0.00%8对于本项目带来的噪声影响,您希望采取何种措施?A、设置声屏障40.00%B、安装隔声窗34.29%C、绿化等植物降噪25.71%D、改变使用功能0.00%E、其他0.00%9如果本项目的建设对您的居住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您希望采取何种措施A、采取治理措施39.29%B、优化工程方案42.86%C、经济补偿或搬迁14.29%D、无所谓3.57%10您认为本项目建设中主要破坏土地问题有哪些A、土地征用、农业减产17.86%B、原地表遭到破坏17.86%C、水土流失17.86%D、植被减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