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上传人:moonsi****63.com 文档编号:2204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99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140 P67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9272014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design and constrution for long tube and large diameter post tensioned prestress concrete cylinder pile 2014-07-07 发布 2014-08-0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272014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长管节大管桩设计

2、.2 4.1 一般规定.2 4.2 计算.2 4.3 构造.7 5 长管节制作.9 5.1 原材料.9 5.2 钢模.10 5.3 混凝土.10 5.4 成型与养护.11 5.5 起吊、堆存和运输.11 5.6 质量检验.12 6 长管节大管桩拼接.12 6.1 钢绞线.12 6.2 锚具与夹具.12 6.3 粘结剂.13 6.4 拼接与张拉.13 6.5 压浆与放张.14 6.6 桩质量检验.15 7 长管节大管桩吊运、堆存和装运.16 7.1 场内吊运.16 7.2 场内堆存.16 7.3 装运.16 8 长管节大管桩沉桩.16 8.1 一般规定.17 8.2 吊桩.17 8.3 沉桩工艺

3、.17 8.4 质量控制.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长管节大管桩型号、规格及技术性能表.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长管节大管桩性能曲线.23 DB33/T 9272014 II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长管节大管桩设计选用示例.2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粘结剂正拉粘结强度试验方法.3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选锤参考资料.34 DB33/T 9272014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宁波海港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包括:吴安宁、

4、陈妙初、陈学国、叶先光、曹云、应永良、史美鹏、赵殿鹏、荣海敏、何晓宇、杨明军、陈晓峰、戴晓栋、徐小梅、蒋春晖、应志峰、张盛创、吴捷安、应齐明、吴显华、董志远、贾慧萍、方中军、王果、王斐斐、孙健、张秀华、王光忠、陈月松、王世军。DB33/T 9272014 1 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制作、拼接、吊运、堆存、装运以及沉桩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的设计与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5、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50158 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 2567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0 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5015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270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S 151 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TS 1674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S 1676 港口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

6、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JTS 202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S 257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长管节 long pile section 长度为 8 m 及以上,采用离心工艺生产的混凝土管桩的单位节段。DB33/T 9272014 2 3.2 长管节大管桩 long tube and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pile 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拼接的多节段长管节的混凝土大管桩。4 长管节大管桩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长管节大管桩上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符合 GB 50158 的有关规定。4.1.2 长管节大管桩在

7、海水环境中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 50 年,且应符合 JTJ 275 的有关规定;设计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结构应进行专项耐久性设计;有抗冻要求的长管节大管桩的使用性能应符合JTS 202、JTS 151 的规定。4.1.3 嵌岩长管节大管桩设计应符合 JTS 1674 的有关规定。4.1.4 长管节大管桩型号、规格及技术性能可参见附录 A 的表 A.2。4.2 计算 4.2.1 验算项目 4.2.1.1 不同工作阶段的长管节大管桩应按表 1 中所规定的验算内容进行相应作用状态下的验算。表1 长管节大管桩不同工作阶段验算项目表 工作阶段 验算内容 作用状态 吊运阶段 抗裂验算 吊运产生的弯矩 锤

8、击沉桩阶段 锤击拉应力、压应力验算 锤击沉桩拉应力 锤击沉桩压应力 使用阶段 抗裂验算 受拉桩轴心拉力与弯矩组合 受压桩轴心压力与弯矩组合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及单桩承载力验算 轴心受拉 轴心受压 受拉桩轴心拉力与弯矩组合 受压桩轴心压力与弯矩组合 4.2.1.2 长管节大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包括:单桩轴向承载力验算和水平承载力验算。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 JTS 1674 的有关规定。4.2.2 吊运阶段验算 长管节大管桩在吊运阶段应进行抗裂验算。其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满足式(1)、法向压应力应满足式(2)要求:pctk00.7MfW.(1)pcck00.85MfW.(2)式中:

9、DB33/T 9272014 3 M 吊运阶段的弯矩设计值(Nmm);0W 按照混凝土弹性模量换算的截面弹性抵抗矩(mm3);pc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N/mm2);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tk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在施工阶段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ck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在施工阶段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4.2.3 锤击沉桩阶段验算 4.2.3.1 长管节大管桩进行锤击沉桩拉应力验算时,应满足下式要求:skktpcf .(3)式中:sk 锤击拉应力分项系数,取1.15;k 锤击沉桩拉应力标准值(N/mm2),该值根据锤能、锤击速度大小、桩垫软硬程度、桩长

10、、组合钢管桩长度和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可取8.0 N/mm211.0 N/mm2,带有较长钢管桩的组合桩应取较大值;t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pc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N/mm2)。4.2.3.2 长管节大管桩进行锤击沉桩压应力验算时,应满足下式要求:sppcpcf .(4)式中:sp 锤击压应力分项系数,取1.1;p 锤击沉桩压应力标准值(N/mm2),根据桩端支撑性质、桩截面大小、桩长、选用的桩锤锤击能量和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其上限值可取25.0 N/mm2;c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pc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有效

11、预压应力值(N/mm2)。4.2.4 使用阶段验算 4.2.4.1 抗裂验算 4.2.4.1.1 长管节大管桩应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对截面进行抗裂验算。截面边缘压应力按照式(5)、截面边缘拉应力按照式(6)计算:c00NMAW.(5)t00NMAW.(6)DB33/T 9272014 4 式中:c 截面边缘压应力(N/mm2);N 使用阶段的轴力设计值(N),N以压力为正,拉力为负;0A 长管节大管桩换算截面面积(mm2);M 使用阶段的弯矩设计值(Nmm);0W 按照混凝土弹性模量换算的截面弹性抵抗矩(mm3);t 截面边缘拉应力(N/mm2)。4.2.4.1.2 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

12、一级的长管节大管桩截面边缘拉应力在作用的标准组合下和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长管节大管桩截面边缘拉应力在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应满足下式要求:tpc.(7)式中:t 截面边缘拉应力(N/mm2);pc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N/mm2)。4.2.4.1.3 对于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长管节大管桩截面边缘拉应力在作用的标准组合下应满足下式要求:tpccttkf .(8)式中:t 截面边缘拉应力(N/mm2);pc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N/mm2);ct 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tk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4.2.4.2 正截

13、面承载力验算 4.2.4.2.1 使用阶段长管节大管桩截面应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进行验算。4.2.4.2.2 轴心受拉长管节大管桩应满足下式要求:uNN.(9)upypNf A.(10)式中:N 使用阶段的轴力设计值(N);uN 长管节大管桩截面轴心抗拉承载力设计值(N);pyf 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pA 钢绞线截面面积(mm2)。4.2.4.2.3 轴心受压长管节大管桩应满足下式要求:DB33/T 9272014 5 u0NN.(11)u0cpyp0p0.9Nf AfA.(12)式中:N 使用阶段的轴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稳定系数,参见JTS 151相关章节;u

14、0N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时,长管节大管桩截面轴心抗压承载力设计值(N);c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 长管节大管桩截面面积(mm2);pyf 钢绞线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p0 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钢绞线拉应力(N/mm2);pA 钢绞线截面面积(mm2)。4.2.4.2.4 对于 CD1200 系列长管节大管桩,其截面轴心抗压承载力设计值可参见附录 A 中表 A.2 的长管节大管桩型号、规格及技术性能表。4.2.4.2.5 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长管节大管桩应满足下式要求:uMM.(13)1cpypppyp0pptusin 4sin

15、2sin 2f A Ddf A dfA dM.(14)式中:当轴力设计值满足:1cpyp0p2323Nf AfA时,公式(14)中系数和t按下式计算:ppy1cpyppypp0p1.51.5NA ff Af Af AA.(15)t1 1.5 .(16)当轴力设计值满足:1cpyp02323pNf AfA时,公式(14)中系数和t按下式计算:pp01cpypNAf Af A.(17)t0.(18)式中:截面偏心距增大系数,参见JTS 151相关章节;M 使用阶段的弯矩设计值(Nmm);DB33/T 9272014 6 uM 指定轴力下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Nmm);对于CD1200系列长管节大管

16、桩,其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参见附录B的长管节大管桩性能曲线;1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矩形应力图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C80时10.94;cf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 长管节大管桩截面面积(mm2);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外直径(mm);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内直径(mm);长管节大管桩受拉区面积与全截面面积之比;pyf 钢绞线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pA 钢绞线截面面积(mm2);pd 钢绞线重心所在圆的直径(mm);pyf 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p0 纵向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钢绞线拉应力(N/mm2);

17、t 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2/3时,取t0;N 使用阶段的轴力设计值(N)。4.2.5 张拉控制应力值 4.2.5.1 施加预应力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75%,结构计算时,不应考虑非预应力钢筋。4.2.5.2 预应力主筋应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的强度指标应符合 GB/T 5224 的规定。其张拉控制应力值宜满足下式要求:conptk0.70f.(19)式中:con 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值(N/mm2);ptkf 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4.2.5.3 张拉控制应力值con考虑钢绞线松弛、摩擦阻力等各项预应力损失,可提高 0.

18、05ptkf。4.2.6 预应力损失值 4.2.6.1 在计算结构截面应力和钢绞线控制应力时,钢绞线在施工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宜根据试验确定。如无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ll1l2l3l4l5l6.(20)式中:l 钢绞线在施工阶段总预应力损失值(N/mm2);DB33/T 9272014 7 l1 锚具变形和钢铰线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l2 钢绞线与预留孔道壁之间摩阻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l3 拼接缝粘结剂弹性压缩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l4 钢绞线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l5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l6

19、分批张拉钢绞线时,后批张拉钢绞线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变形对先批张拉钢绞线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4.2.6.2 l1、l2、l3、l4、l5各项预应力损失值应按 JTS 151 有关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值规定计算。4.2.6.3 计算l6分批张拉钢绞线时,累计到j批次张拉钢绞线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变形对之前i批次张拉钢绞线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下式计算:ppl6peccpp,jk iE Ai jkE AkE A (,1,2,.,)i jn.(21)式中:l6,i j 累计到j批次张拉钢铰线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变形对之前i批次张拉钢绞线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N/mm2);

20、i 第i批次;j 第j批次;k 第k批次;pE 钢绞线弹性模量(N/mm2);pA 每批次张拉的钢绞线截面面积(mm2);cE 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cA 长管节大管桩混凝土截面面积(mm2);pe k第k批次张拉时钢绞线有效预拉应力(N/mm2)。4.3 构造 4.3.1 长管节大管桩由长度为 8 m、9 m、10 m 的长管节拼接组成。4.3.2 长管节大管桩预应力主筋应采用在每个预留孔道中设置单股、双股或三股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其构造示例图参见图 1。DB33/T 9272014 8 lDddp1A-A截面A2234Dddp21A 图1 长管节大管桩构造示例图 说明:1 预应力主

21、筋;2 架立钢筋和螺旋环向箍筋;3 钢桩靴;4 桩身混凝土;l 桩长;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外直径;pd 钢绞线重心所在圆的直径;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内直径。4.3.3 长管节大管桩预应力主筋应沿周边均匀布置,且不宜少于 16 根。4.3.4 长管节纵向架立钢筋直径应不小于 7 mm;螺旋环向箍筋直径应不小于 6 mm,桩顶管节环向筋螺距为 50 mm,基本管节环向筋螺距管节端部 1500 mm 范围内为 50 mm,其余为 100 mm。4.3.5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80。当有抗冻要求时,应符合 JTS 151 的有关规定。4.3.6 长管节壁厚应不小于 150 mm。4.3.

22、7 长管节大管桩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 50 mm。4.3.8 预应力钢筋的预留孔孔径宜控制在 32 mm44 mm 之间,并且中心间距应不小于 160 mm。4.3.9 长管节大管桩拼接应采用粘接剂进行拼接,其粘结强度应高于长管节混凝土设计强度。粘接材料应符合 JTS 1676 的有关规定。4.3.10 预留孔道应采用压力灌注专用压浆料,压浆料应密实,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45 MPa。4.3.11 根据工程的需要,长管节大管桩桩端可采用不超过 1 000 mm 的钢桩靴或采用组合桩型式。钢桩靴或组合桩的钢管直径、长度和钢板厚度与材质、桩端结构型式和锚具保留数量应根据施工和地质条件

23、确定。组合钢管长度超过 8 000 mm 时,应对锚具进行专门设计。长管节大管桩钢桩靴(组合桩)型式参见图 2。DB33/T 9272014 9 图2 长管节大管桩钢桩靴(组合桩)型式 说明:1 钢桩靴;2 预留的预应力主筋锚块;3 混凝土桩与钢桩联接法兰;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外直径;pd 钢绞线重心所在圆的直径;d 长管节大管桩环形截面内直径。4.3.12 长管节大管桩桩顶长管节宜设置钢板套箍并增设双层螺旋环向箍筋,也可采用纤维混凝土制作。4.3.13 长管节大管桩桩顶长管节适当部位应设置排气孔、排水孔。5 长管节制作 5.1 原材料 5.1.1 长管节大管桩长管节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

24、不得低于 42.5。水泥品种可采用硅酸盐水泥 P.型、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水泥的质量应符合 GB 175 等的有关规定。熟料中铝酸三钙(C3A)含量应不大于 10%。5.1.2 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天然河砂。河砂应为中砂。细集料杂质含量应符合 JTS 202 的有关规定。5.1.3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碎石,石料的抗压强度应大于 2 倍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碎石的粒径应为 5 mm20 mm,且应采用二级配,其中 5 mm16 mm 与 10 mm20 mm 粒径的比例应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确定。粗集料的物理性能与杂质含量应符合 JTS 202 的规定,其中压碎值不宜大于 8%,粒径

25、5 mm 以下含量不宜大于 6%。5.1.4 外加剂应经试验选定,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 JTS 202 的有关规定。5.1.5 拌和用水应符合 JTS 202 的有关规定。DB33/T 9272014 10 5.1.6 长管节采用的螺旋环向箍筋应采用 HPB300 钢筋,其质量应符合 GB/T 701 的有关规定,螺旋箍筋经过冷拔后直径应不小于 6 mm。架立钢筋应采用 HPB300 钢筋,也可采用强度大于 HPB300 钢筋的其它合适钢筋,其经过冷拔后直径应不小于 7 mm。5.1.7 原材料进场检验应符合 JTS 257 的有关规定。5.2 钢模 5.2.1 钢模应符合下列要求:a)满足成型

26、混凝土长管节的相应尺寸要求;b)结构能满足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c)模板内表面光滑,无影响长管节外观质量的缺陷,要求合缝口平顺严密;d)制作简单、装拆方便、定位可靠,并能提高使用次数。5.2.2 钢模材料选用和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模筒体应选用强度高、弹性好、焊接性能优良的钢材,其机械性能不低于 Q235-A 的要求;b)钢模筒体加工成型后,应用回火处理来消除加工时的焊接应力;c)钢模端板应有足够的刚度,表面平整光滑,宜采用不易变形的端板,也可采用铸钢材料的端板;d)钢模的成孔拉杆应选用抗拉强度高的碳素钢或优质合金钢管材,成孔拉杆外套橡胶管。橡胶套管要求破断强度高,伸长量大,对橡胶套管性能

27、要求宜为,拉断强度不小于 17MPa,伸长量不小于 600%,硬度在 4650 邵尔度左右。5.2.3 钢模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长管节钢模制作完毕后,应按设计图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b)长管节钢模制作完毕后,应进行静平衡力矩试验,不平衡力矩应不大于 2Nm;c)长管节钢模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2 长管节钢模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钢模筒体长度 2 逐件检查 4 钢尺测量 2 钢模内径 4-1 4 3 钢模内径椭圆度(长、短直径差)5 4 4 钢模外径各跑轮圈同心度 1 4 5 端板面相对于钢模内径的垂直度

28、 0.4 4 2m 靠尺和塞尺测量 6 端板环面平面度 0.1 4 7 合缝口间隙 0.3 4 内卡尺测量 8 钢模纵向直线度 2/m 4 2m 靠尺和塞尺测量 5.3 混凝土 长管节混凝土的技术参数应符合JTS 202的有关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要求:a)强度等级应不小于 C80;DB33/T 9272014 11 b)胶凝材料用量宜在 450 kg/m3500 kg/m3;c)水胶比不大于 0.25;d)抗氯离子渗透性以电通量指标来快速测定,不大于 1 000 C;e)有抗冻要求的抗冻等级不低于 F350。5.4 成型与养护 5.4.1 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笼采用自动编织机按设

29、计尺寸制作成型。b)每一长管节长度的钢筋笼脱焊点不得多于 4 个。5.4.2 钢筋笼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 JTS 257 的相关要求,并符合表 3 的要求。表3 钢筋笼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单元 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长度 5 每类构件抽查 10%,且不少于 3 件 2 用钢尺量直径两端处 2 钢筋笼直径 6 用钢尺量两端及中部垂直两直径 3 箍筋间距 10 3 用钢尺量两端及中部连续三档各取大值 4 纵向钢筋间距 5 钢筋保护层 5 4 用钢尺量侧面 6 钢筋笼离端板距离 用钢尺量两端各两点 5.4.3 为提高长管节

30、的耐久性,长管节钢筋笼不宜使用保护层垫块,钢筋笼采用硬性联结固定法定位。5.4.4 钢模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装模前,钢模和橡胶套管上残留的混凝土和浮浆应清除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b)钢模端板内侧与筒体外侧之间应紧密配合。c)钢筋笼纵向架立钢筋与成孔拉杆必须错开,应使钢筋笼不触及预留孔胶管。钢筋笼的端头与端板应保持 20 mm 的间距。d)拉杆螺母上紧扭矩应大于 0.40 kNm。5.4.5 混凝土布料应均匀、饱满、连续进行、一次完成。5.4.6 长管节成型采用离心法,加速顺序为低速中速 1中速 2高速,高速离心完毕应自然降速,防止钢模激烈振动。5.4.7 长管节成型后,吊离成型机座时,

31、应平稳、轻放,不得碰撞,并应对长管节内壁面进行收面处理。5.4.8 脱模应在专用平台上进行,脱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0%。5.4.9 长管节脱模后需养护并应符合 JTS 202 的有关规定。5.5 起吊、堆存和运输 5.5.1 长管节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宜采用起吊专用工具,吊运应保持平稳、减少震动、避免碰撞。5.5.2 长管节堆存场地应平整、坚实,满足承载力要求;长管节堆存应采用多点支垫,支垫间距不宜大于 4 m;长管节堆存时,长管节间应采取防止碰撞的缓冲措施;长管节堆存层数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垫木强度和堆垛稳定性确定,不宜超过 3 层;各层的垫木应位于同一垂

32、直面。堆垛底层长管节应有横向定位措施。DB33/T 9272014 12 5.5.3 长管节装船或装车运输时,应编制专项运输方案。应在船舶或车辆底层及层间设置垫木,垫木材料应相同,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5.6 质量检验 5.6.1 长管节成型过程中必须留样制作试件测定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试件的留样和养护条件应与长管节相同。5.6.2 混凝土试验方法应按 JTJ 270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合格标准应按 JTS 202 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留取样每工班应取 3 组,其中一组测定长管节脱模强度,一组测定长管节所需张拉强度,一组测定长管节龄期 28 d 的强度。混凝土抗冻、抗渗试件的留取应

33、按 JTS 202 的有关规定。5.6.3 长管节外壁面不应出现裂缝。5.6.4 长管节内壁面的干缩裂缝宽度不应超过 0.2 mm,深度不应大于 10 mm,长度不应超过长管节外径的 0.5 倍。5.6.5 长管节的预应力孔道的质量检验,采用光照投影检验,圆孔所成的阴影与孔径的偏差应不大于3 mm。5.6.6 长管节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满足表 4 的要求。表4 长管节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外周长 10 每节 4 用钢卷尺测量 2 长度 3 2 用钢尺测量 3 壁厚+10 0 用钢尺测量两端 4 长管节端面倾斜 D/1

34、000 用钢角尺测量 5 管壁端面倾斜/200 用钢角尺测量 6 长管节圆度 5 4 用钢尺测量两端 注:为壁厚,D为长管节外径,单位均为mm。长管节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填写长管节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应包括:型号、长度、生产日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质检人员、监理人员等。6 长管节大管桩拼接 6.1 钢绞线 6.1.1 钢绞线的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均应符合 GB/T 5224 的有关规定。6.1.2 钢绞线应保持清洁,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钢绞线长时间存放的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存放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钢绞线室外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180 d,且应

35、搁置在枕木上并采用油布覆盖。6.1.3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长管节大管桩的孔道长度、锚夹具厚度、切割块长度、千斤顶长度和外露长度等因素的影响。钢绞线的下料,应采用高速砂轮机切割,不应采用电弧或乙炔氧气切割。不应将扭曲或折弯的钢绞线调直后使用。6.2 锚具与夹具 DB33/T 9272014 13 6.2.1 钢绞线锚具和夹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应符合 GB/T 14370 的有关规定,同时其结构型式应满足长管节大管桩设计构造要求。6.2.2 钢绞线锚具应符合设计要求。锚具应满足二次张拉及放松预应力的操作要求。夹具应具有

36、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切割块应按设计图纸加工验收,应满足锚具、夹具放置的要求,同时应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截面面积应保证浆体的畅通。6.2.3 锚具、夹具的存放、搬运均应妥善保护,避免锈蚀、玷污、机械损伤或散失。临时性的防护措施应不影响安装操作和防锈措施的实施。6.3 粘结剂 6.3.1 粘结剂固化后,龄期为 14 d 的粘结剂胶体抗压强度不小于 85 MPa,抗拉强度不小于 30 MPa,试验应按 GB/T 2567 的有关规定执行。6.3.2 粘结剂拉伸强度应不小于 10 MPa,试验应按附录 D 执行。接头固化后,其胶接处的正粘结强度应大于长管节混凝土本体劈裂抗拉强

37、度。6.3.3 粘结剂配比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配比后粘结剂的适用期应控制在 120 min(夏季 60 min)以内,固化时间宜控制在 5 h。24 h 粘结剂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30 MPa。6.3.4 粘结剂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胶体抗压强度、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a)选用新的粘结剂类型;b)选用新批量粘结剂;c)特殊情况下进行自行配置粘结剂;d)粘结剂质量不确定的其他情况。6.4 拼接与张拉 6.4.1 张拉所用的拉伸机与油压表应配套使用,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确定张拉力与油压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油压表精度不宜低于 1.5 级,校验设备仪表精度允许偏差为2%。校验时拉伸机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

38、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张拉设备的校验期限不应超过 6 个月且张拉次数不超过 200 次。张拉设备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后,必须重新校验。6.4.2 长管节拼接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其龄期应大于14 d。6.4.3 长管节拼接前胶接面应进行表面清洁干燥处理,磨除表层水泥浮浆,确保端面平整,无明显缺损和油污。预留孔道应洁净畅通。6.4.4 长管节大管桩拼接时应对拼接台车进行检查和调整。拼接时长管节的预留孔应按标识一一对应。粘结剂应均匀饱满刮涂在胶接面上,长管节合拢后应将长管节端面内外侧用粘结剂补平,并采取防粘结剂流淌的措施。6.4.5 钢绞线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39、a)钢绞线应采用应力控制法张拉,同时校核钢绞线的伸长值;b)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绞线超张拉时,控制应力值应不大于 0.75 倍钢绞线强度标准值;c)钢绞线张拉方法可分整体张拉和分批张拉,张拉时应对称、同步、缓慢进行;d)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应分 2 次进行。第 1 次张拉至第 2 次张拉前不得移动长管节大管桩;e)第 2 次张拉时粘结剂抗压强度值应大于 30 MPa,且第 2 次张拉力控制值与设计张拉力的偏差不得大于 3%;f)张拉过程中预应力钢绞线不应出现断丝或滑丝现象。6.4.6 钢绞线伸长值应符合下列规定:DB33/T 9272014 14 a)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的差

40、值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大于 6%时,应暂停张拉,并应查明原因,采取调整措施。b)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可按下式计算:pppP LA EL .(22)式中:L 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mm);pP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N);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mm);pA 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mm2);p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N/mm2)。c)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实际伸长值可按下式计算:123LLLL .(23)式中:L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1L 第 1 次张拉时从初应力至第 1 次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2L 第 2 次张拉时从第

41、1 次张拉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3L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根据初应力和产生1L的张拉应力的比值推算确定。d)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稳定状态下进行。张拉端预应力钢绞线的回缩值与锚具变形值之和不应大于 6 mm。6.4.7 钢绞线锚固后张拉力的作用线应与孔道中心线重合,对预留孔道侧壁不得产生侧向力。长管节大管桩张拉时应通过计算和试验调整每批次张拉控制应力,或采用整体张拉工艺确保桩周预压应力分布均匀。6.4.8 长管节大管桩张拉过程应做好记录,张拉要求应符合 JTS 202 和 JTS 257 的有关规定。6.5 压浆与放张 6.5.1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42、后孔道应及时压浆。6.5.2 压浆料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浆材料性能应符合 JTG/T F50 的有关规定。b)预应力孔道压浆应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压浆材料应进行现场检验。6.5.3 压浆料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浆料在使用前和压浆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宜采用不低于 1000r/min 高速搅拌机拌合,且采用不低于 100r/min 的低速拌合筒储备。b)水胶比不应大于 0.35。c)压浆料可使用时间应控制在 30min 内,稠度宜控制在 16s20s。d)压浆料拌合后 3h 的泌水率应小于 2%,且泌水应在 24h 内重新全部被压浆料吸收。e)压浆料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

43、自由膨胀率应通过试验确定,且控制在 5%10%。6.5.4 高温季节拌浆时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环境温度低于 5 或以后 48 h 可能降至 5 以下时应对长管节大管桩加热,且拌浆应采取保温措施。DB33/T 9272014 15 6.5.5 孔道压浆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浆前应在长管节大管桩的预留孔道两端安装保压阀,并采用 0.2MPa 压力水检查桩身与拼缝是否漏水,同时清洁孔道。压水检查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预留孔道内积水吹出。b)长管节大管桩压浆宜采用负压真空压浆工艺。对每孔穿 3 股钢绞线的孔道压浆必须采用负压真空压浆工艺。真空压浆工艺要求预留孔道内形成 0.1 MPa 负压。c)压

44、浆顺序宜从下层孔道逐渐向上层孔道进行。压浆料由桩的一端向桩的另一端压送,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待出浆口流出浓浆后关闭出浆口阀门,并应保持 0.4MPa0.6MPa压力不少于 2min。d)压浆料初凝后方可拆除保压阀门。6.5.6 压浆时,每 1 工班应留取不少于 2 组试件,其中 1 组标准养护 7 d,其余标准养护 28 d,其抗压强度分别应不小于 32 MPa 和 45 MPa。试件试验应按 JTJ 270 的有关规定执行。6.5.7 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不密实应及时处理。压浆后压浆料抗压强度达到32 MPa 之前,长管节大管桩不得以任何方式移动或吊运。6.5

45、.8 放松锚具、夹具可采用乙炔氧气切割的方法,但其切割点应距锚具 50 mm 以上,并应采取防止产生退火或回火现象的措施。退火或回火的锚具、夹具不得再次使用。6.5.9 切割放张钢绞线应对称、相互交错进行。6.5.10 桩顶长管节切割后的钢绞线不得突出桩顶端面,低于桩顶端面时宜用环氧胶泥补平。6.5.11 为提高长管节大管桩耐久性,长管节间保护可用多层环氧树脂覆盖玻璃纤维布包覆保护,包覆范围在接头两侧各 1 m。6.6 桩质量检验 6.6.1 长管节大管桩的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 JTS 257 的有关规定。6.6.2 长管节大管桩制作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5

46、 长管节大管桩制作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长管节大管桩长度 100 每根桩检查 2 用钢卷尺测量 2 桩顶面倾斜 5D/1000 用直角尺测量垂直两方向 3 拼缝处错台 6 每根桩抽查 50%拼缝 1 用钢尺与塞尺测量 4 拼缝处弯曲失高 6 在拼缝处两侧,沿长管节各 4 m 处拉线,用钢尺测量 注:D为长管节大管桩环向截面外直径,单位为mm。6.6.3 长管节大管桩应进行抗弯性能检验,每 1 000 根随机抽样 1 根或至少每年在产品中随机抽样 1根进行检验。检验应按 GB/T 50152 的有关规定执行。6.6.4 长

47、管节大管桩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长管节大管桩外壁面不应出现裂缝。b)长管节大管桩内壁面的裂缝宽度不应超过 0.2 mm,深度不应大于 10 mm,长度不应超过长管节大管桩外径的 0.5 倍。c)长管节大管桩顶端应平整,不应有突出物。6.6.5 每根桩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提供长管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DB33/T 9272014 16 a)型号、长度和桩的编号;b)张拉记录;c)灌浆日期;d)混凝土抗压强度;e)预留孔水泥浆体抗压强度;f)出厂日期;g)制造厂厂名;h)质检、审核、监理人员。7 长管节大管桩吊运、堆存和装运 7.1 场内吊运 7.1

48、.1 吊运宜采用钢梁多点起吊,钢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吊运时产生过大的变形。钢梁吊索应与桩纵轴线垂直;当不采用钢梁吊运时,吊索与桩纵轴线夹角应大于 45 7.1.2 吊运时桩身可采用钢丝绳扣捆绑,其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0 mm。7.1.3 吊运时各吊点应同时受力,保持平稳,避免震动碰撞,防止桩身损坏。7.2 场内堆存 7.2.1 堆存场地应平整和坚实,满足承载力要求。7.2.2 长管节大管桩堆存应采用多点支垫,支垫间距不宜大于 4 m。7.2.3 长管节大管桩多层堆存时,堆存层数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垫木强度和堆垛稳定性等确定,并定期检测垫木的水平度,堆放层数不宜超过 3 层,

49、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堆垛底层长管节大管桩应有横向定位措施。7.3 装运 7.3.1 长管节大管桩装运应有专项装运方案。7.3.2 长管节大管桩的装运应绘制装驳图和加固图。7.3.3 长管节大管桩装船,应采取不大于 4 m 的多支点方木底楞搁置,方木底楞断面宜为 200 mm200 mm。底楞顶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桩身两侧应垫置楔型垫块,用于稳定底层长管节大管桩,确保受力良好。堆垛底层长管节大管桩应有横向定位措施。7.3.4 对于甲板面为弧形的驳船,底层长管节大管桩无法使用多支点大方木底楞,可沿桩身两侧间断垫置楔形垫木,垫木应平整和垫紧,并固定牢固。7.3.5 底层以上各层长管节大管桩采用

50、木楔支垫,各层支垫应在同一垂直面上,相邻两垫木必须用马钉固定,以防松动脱落。7.3.6 短途运输时应按沉桩顺序装船。当出现短桩在下位,长桩在上位,长管节大管桩搁置的悬臂长度超过规定时,应作高位支撑,支撑必须坚实牢固。7.3.7 长管节大管桩长途运输时,按选用驳船的平面尺寸合理布置装船,装驳层数不应超过 3 层,各层之间必须支垫牢固,并用槽钢作整体加固,堆垛应用钢缆固定以防滑、防滚。装船、卸船时应从船的两侧对称吊装,保持船的稳定性。8 长管节大管桩沉桩 DB33/T 9272014 17 8.1 一般规定 8.1.1 长管节大管桩沉桩应符合 JTS 1674 的有关规定。8.1.2 长管节大管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安全文明施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