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语文中考重点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2018语文中考重点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语文中考重点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语文中考重点小说阅读题强化训练10篇(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2、。19散(记叙)文阅读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分类记叙(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
3、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
4、感情。三、 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1。以情为线索;2。以理为线索;3。以物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5。以行为为线索;6。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五、散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
5、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1。象征、2。托物言志、3。对比烘托、4.欲扬先抑、5。借物喻人、6.寓情于景、7.联想想象、8.设置悬念、9。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
6、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5)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6)作者的喜怒哀乐同
7、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8。 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
8、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
9、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10、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
1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
12、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咏物类-托物言志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
13、手法等.散(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析一。用xxxx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或者为为什么用xxxx为题目,)例如济南市市中区2013年4月份一摸试题“用洁净之莲为题有什么好处?”答题的参考模式:1。一看题目本身在修辞、句式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有的题目可能采用了某一种修辞方法或采用了反问句等特殊句式。)2.二看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密切关系,即题目(是否)为全文行文的线索?(如果不是文章的线索,可以考虑一语双关,点明文章的主旨)。3.三看题目和全文叙事、抒情间的紧密联系:用xxxx为题目,生动性的描写了(刻画了)文章中的人物或事物的xxx的形象、状态(情态)。4.四看题目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如果考试时所给的文章
14、为抒情散文,可以这样作答:表现了作者对xx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5。如感觉以上回答不够充分可以加上以下语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二。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A)处画线句例如: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下面一个句子。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和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答题的参考模式:a一看句子本身在修辞、句式等方面有什么特色?(有的句子可能采用了某一种修辞方法或采用了反问句等特殊句式。)b二把修辞方法带入需要赏析的句子,加以分析,从句子中包含的人物(事物)的刻画(描写)方面来作答(用xx的修辞方法刻
15、画了(描写了)什么形象的怎样的优美的形象或怎样的状态)。C三看主旨,表现了作者对xx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加点的词语。例如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下面一句中加点的词语。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答题的参考模式:a一要解词.b二要从词语对句子中包含的人物(事物)的刻画(描写)方面来作答,xx怎样怎样(如红莲穿破碧波,)刻画了(描写了)什么形象的怎样的优美的形象或怎样的状态)。C三要看主旨,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请比较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答题的参考模式(1)A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果是反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表达在作者心目
16、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B改后的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2)A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加重语气,加强表达效果,强烈的表达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B改后的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3)A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如果是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表达效果,强烈的表达在作者心目中表现了作者对xx喜爱赞美之情(喜悦之情)。B改后的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三.请谈谈选文第x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该段如果是过渡段,可以这样作答:从内容上看,本段中的第几句到第几句(或第几句和第几句)
17、写(提)到了什么,是对上文的总结;第几句到第几句(或第几句和第几句)写(提)到了什么,引出了下文所写的什么(内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四.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xx”这句话的理解.答题的参考模式:a首先分析句子中所提到的事物(或感情,可能包含有几种感情),比如青松所具有的形象特色和精神;b句子中所提到的事物所蕴含的引申意义(延伸出的情感)。C要考虑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五.填空题:例如,我和家人“分伙后的心理变化历程.开始几天,心里充满了自由的快乐半个月后, 患感冒时,怄气感 到凄楚身无分文后, 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认真阅读相关的段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词语,并参考试题给出的答题形式作答。
18、六. 品味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xx一词的xx(例如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先确定好包含有问题答案的段落在题目所在的段落前还是后,然后认真阅读相关的段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词语,并根据所给的答题空格的大小尽量用简洁的语句(词语)作答。七. 文中x段景物描写,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对描写xx有什么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如在文章开头写出了xx景物的怎样的状态,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要注意是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为下文写作作铺垫。2。如在文章中间写出了xx景物的怎样的状态,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考虑: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19、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 如在文章结尾写出了xx景物的怎样的状态,突出了所写景物的特点,要考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特别是要考虑景物描写和深化主题之间的关系,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深化(突出)文章主题。八。围绕xx写了那些事情?(例如,1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认真阅读相关的段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词语,并简洁的语言作答.九. 品味语言之变异题目,例如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例如,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
20、慢流淌的时光。)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首先解释第一个词的词义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其次解释第二个词的词义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具体分析两个词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并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叙事散文可以考虑对句子中所提到的人物或事物的具体作用(状态、心理、神情等);抒情散文可以考虑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紧紧”写出了外祖母手握葵扇的状态,“轻轻”和“紧紧形成对比,写出了外祖母不想惊扰睡觉中的“我”,也突出了外祖母的细心和当时安静祥和的氛围。)十.需个人思考总结的问答题,(例如第节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首先需阅读问题所涉及的有关的句子
21、加以总结提炼;2.考虑一下题目与文章主旨间的关联。例如,例题的答案如下:在异乡的城市里没有屋檐;屋檐承载着“我”快乐的童年,美好的光阴。(言之成理即可)十一。 文中运用了两两成对的骈句(如:“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一分朦胧,一分深邃”)请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再说说这种语言形式运用有什么好处?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先从文章中找出和例句一样的另外两个(组)句子;2.从句式特点上作答,句式整齐,一一对应,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十二:题型,文末段富有哲理,例如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3分)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事物本身的含义。2.事物的引申义.
22、3.可以考虑文章主旨。(例题参考答案:既指给我带来美好记忆的花朵,又指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和君子,也指对美好事物及人生的期盼、呵护、回味的那种心境。)十三:题型,请根据提示,在下列空白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概括第x段的内容。为讲清楚什么是“特征”,作者(不超过12个字),既讲透了义理, (不超过8个字).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其实,这种题型就是一种变异的填空题。这种题型无非就是添加了一种特别的要求,就是概括某一段文章的内容而已。答题时,首先找到题目所在的语段,认真读一读,特别要注意文段的中心句、首括句、结语句(段末局),然后用简洁的语段按规定字数作答即可.十四:题型,文章第x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23、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例如,画线句子“ 他站着,讲着,随意地做着着各种手势。你瞧,此刻他为了说明文学言语的“陌生化”,就如同把政党的步伐改为艺术的舞步一样,他竟在学生面前装成街上的游客东张西望地先走了几步,然后又跳起了三步舞或四步舞;为了说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总是符合“对立的原理”,他学举重运动员先蹲下后举起,学跳高运动员先用力向下一踏,再高高地翻滚起来,越过了横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理清所给的语段(句子)是什么描写,其次在具体结合语段中的人物(事物)形象具体分析,可以这样回答,(1)定性为什么描写。(2)这些语句通过生
24、动形象的xx描写,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结合主旨作答。十五:分析文章第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2)与结尾形成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十六:从文章的构思和写法的角度,说说文章第几段的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这种题目,主要考察文章的行文思路:主要从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方面考虑,判断语段是插叙还是补叙(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
25、篇末。)。答题思路一:(1)首先断定语段为什么顺序?是插叙还是补叙;(2)简要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3)答作用:插叙,为下文的什么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为补叙,可以作如下回答: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答题思路二:首先判断语段和下文内容上形成的关系,是否为下文对文章中的人物褒扬作铺垫,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表达对他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答题思路三:语段用了伏笔的手法,为后文埋伏线索,是对下文的暗示,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读者理解自然
26、顺畅,没有突兀感.答题思路四:文段有了对比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十七: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加以回答.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抄写句子或结合要求的自然段).2.对找出的语句(或自然段)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修辞、句式、叠词、哲理句等予以作答。3.结论,例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予以作答:(1)文章运用多种修辞对春天里的花、草、树、风、雨、人等景象进行细腻描摹,可见,本文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 (2)文章结尾句,一语双关,即写了xxx,又写了xxx,表达了作者xxx的情感,可见
27、本文语音富有哲理,深刻、隽永.(3)本文使用了俗语、谚语、口语等,使文章表达的非常朴实、清楚、明了.这体现了本文语言的质朴、自然.(4)本文使用了xx等叠韵词、形容词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也同样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的特点.十八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标题“低处的温暖”的理解。(4分)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既指麻雀低微却倔强、有尊严、有骨气,又指普通而又平凡的人,虽生活在低处,却温暖了生活的那份落寞和孤寂。 总之, 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可以从内容与主题方面来分析. 十九:引用(诗词。歌谣。故事.典故等)有什么作用?参考模式和思路:1.简要概括所引用资料的内容。2简要分析所引用的
28、资料和文章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分析所引用的资料和文章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所引用的资料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4。 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二十:插叙的作用?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1.简要分析插叙的语段的内容。2.简要分析所插叙的语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3.突出文章的主旨。二十一: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
29、”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答题的参考模式和思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文章的主旨。 (补充资料: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 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例:春-文章运用多种修辞对春天里的花、草、树、风、雨、人等景象进行细腻描摹,可见,本文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 十九:本文使用了不同的人称,各有什么作用?答:(一)用第一人称写,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做故事的见证人,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通过“我”把整个故事传达给读者,这样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30、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容易引起共鸣.(但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要受到“我的观察点、立场和所处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二)用第三人称写,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把故事中的人物称作“他”用叙述他人的事情的口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种写法发挥空间相对要大,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三)用第二人称,这种写法用于书信形式的记叙文中,用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材料补充一、描写的分类:(一)人物描写,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2、语言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形
31、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什么思想,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什么品质(作用)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二)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文章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在记叙文(散文)中的作用 1、交待要素(时 间)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 5、帮助塑造
32、人物性格。(三)场面描写(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 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 题思想的作用。1。 场景细节描写。2. 服饰细节描写。3. 语言细节描写。4。 动作细节描写.5。 心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 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
33、主要目的就在于此.(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山”,描写角度的不同,会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六)动态和静态(七)工笔和白描。)二、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一)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二)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三)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首尾呼应( 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 、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四)
34、记叙文中句子赏析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 2、扣内容 3、分析作用(主旨情感) 例::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了 排比: 强调了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感染力。 如何赏析记叙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1、从修辞的手法上分析 2、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3、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4、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概括故事内容. 方法:伏笔和铺垫的作用二者区别是细微的,都是写作的技法,讲究一个行文的前后呼应.区别在于,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而伏笔是埋下关子,设下包袱,你后面得抖开包
35、袱。 铺垫一般用于文章开头,一般说前后有联系,并且前面的主题思想较浅,而后面较深.埋下伏笔是说一件与后面内容无关紧要的事件,而一件简单的事,可以简单诉说文章中心。如果你还比较小,可以把二者想成一样的.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铺垫: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再如,王周生的作品这不是一颗流星开头写“我”和孩子在体育馆看戏熊,熊的出现,孩子异常激动,“我”奇怪,读者也好奇:孩子见了熟
36、悉的熊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接着孩子希望熊死,更是使人大吃一惊,“我”对孩子的训斥使孩子感到委屈,才吐露了深埋在孩子内心深处的隐情: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读者这时才恍然大悟,为孩子纯朴天真的心灵由衷地激动。“熊”这个物件,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绝妙的铺垫。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由
37、上可知,为下文做铺垫与为下文埋下伏笔这两种写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有相通之处的,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三点区别: 1、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细节”;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景物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的铺垫。 2、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写主要人物. 3、从作用来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