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增值税预缴税款何时抵?(老会计人的经验).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96408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值税预缴税款何时抵?(老会计人的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增值税预缴税款何时抵?(老会计人的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增值税预缴税款何时抵?(老会计人的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增值税预缴税款何时抵?(老会计人的经验)这个问题从税务规则角度,本来把握起来非常简单:交多了的时候抵。但是,当税务规则意识不足时,由于具体操作的原因,大家眼光都放在操作层面,没有台头看路,就容易产生疑问了。针对我前天解读财税【2017】58号的公众号文章,有读者留言提出:蓝老师,预缴的税款,不是可以当月直接抵掉吗?实际上,这是对不同预缴税款规则的混淆。我甚至可猜到,他应该就是一位建筑业会计、或者公司有异地不动产租赁的会计。举例来说。1、先看一项预缴出租异地不动产。出租异地的房产,需要在房产所在地预缴增值税(本地不预缴)。当月的租金收

2、入,既要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增值税,同时,又产生纳税义务,需要在机构地申报。所以,预缴增值税后,再申报增值税销项,增值税就缴多了,多缴了就要退,但实际上税收政策把“退”改成了“抵”。于是,异地预缴的税款,当月就能抵。次月申报时,预缴了多少,就填在申报表中。当然,要有足够的税款让你抵,不然结转下月。简易计税时,征收率与预征率都是5%,纳税义务=预缴义务,一般情况下刚刚抵完。给人感觉是预征了马上抵。所以,才会有人认为,预缴税款实际上当月就可以抵。实际上,规则上的原因是产生了纳税义务,导致了多缴税,所以可以立即抵税。把握规则能让我们对具体操作认识更深刻。2、再看另一项预缴房地产预售房地产预售收入不产生

3、增值税纳税义务,这是36号文的规定,但被规定要“预缴”(项目在本地、异地都要预缴)。税法既然规定了预缴义务,则就应该预缴。由于此时并没有产生纳税义务,只有预缴税金、没有销项税金,所以不存在多缴税,也就不存在退税和抵税的问题了。待该预售的房地产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时,就要计提增值税销项,此时会导致“多缴税”,从而要让预缴金额进行抵税。给人感觉像是按项目对应,不能当期抵税。一些房地产会计甚至据此认为,预缴并不能当月抵税,而要项目一一对应,并认为这是专门的规定。但从纳税规则上看,实际上本该如此。当期不能抵税的规定,不过是对税务规则的落实罢了,有没有这种具体的规定,规则都是一样的。可见,不动产异地租赁与

4、房地产预售,虽然都有预征,但他们的纳税义务时间不同,导致预缴抵税的时间,一个当月,一个待未来确认销售额。都不是特殊规定,而基于统一的规则多缴税才抵税。3、最后看建筑业预缴。有会计因为之前都是当月预缴了当月抵税,“甚至可以拿其它项目的税金来抵”,所以,对7月1日后预售收入的预缴税款当月不能抵税不太理解。7月1日之前,财税【2017】58号文没有发布,异地建筑业纳税与异地不动产租赁是一样的,只对异地预缴、本地不预缴,且预收款也有纳税义务。收款当月同时导致异地预缴义务与本地纳税义务产生,既有预缴税金、又有销项税金,所以会多缴税,所以当月预征、当月能抵税。7月1日之后,按财税【2017】58文规定,建

5、筑业预收款(仅针对预收款)纳税与房地产预售一样了。异地、本地都要预缴,只产生预缴义务,不产生纳税义务,只有预缴税金,并没有导致多缴税,这样,当月预缴的就不能抵了。而等待产生销项税金时,导致多缴税,才能抵。当然,是7月1日之后,除预收款之外,如果建筑业已经开工,其收到的、以及合同应收的工程款,都成为了销售收入,异地预缴与本地销售额确认又同步了(此时依然只对异地预缴,本地不预缴)。与7月1日之前的情况没有变化。异地预缴后,确认机构地增值税销项,导致多缴税,这个税款可以当月即时抵税。把握了规则,才会觉得不复杂。最后,再补充强调一下58号文出台的一个细节:建筑业的预收款,需要全空间预征,即本地、异地都

6、要预缴。建筑业非预收款,即工程过程中、完成后收到的款,不需要在本地预缴。把握“预收款”,应该以开工为界线。开工后,收到的一切款项或者合同应收的款,都产生纳税义务。预收款也应在开始提供服务时,转为增值税销售额。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财经会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