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8981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 年级: 姓名: 11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一、 单选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1.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ⅢA族 C.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这里“M气体”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是相同的 B.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一卤代物不止一种 C.烷烃的沸点随碳的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 D.正丁烷的熔、沸点比异丁烷的高 5.下列事实不能作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 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H2SO4,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F2、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6.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而在地球上氦元素则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He与He互为同位素 C.He与He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不同的位置 D.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He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7.短周期的两种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 B.电子总数A->B2+ C.离子半径A->B2+ D.原子半径A>B 8.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已经停止 C.v正(NO)=v正(CO2)时,说明达到了化学平衡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9.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 B.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与Z元素同主族的元素最高价态均为+7 D.Y的氧化物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10.已知砷(As)为第ⅤA族元素,下列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 A.氢化物:AsH3 B.最高价氧化物:As2O5 C.砷化钠:NaAs D.含氧酸:H3AsO4 11.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元素分别为N、P、O 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 C.原子半径:Z>X>Y 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Y的氢化物 12.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13.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表示N2(g)与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g)与1 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 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C.通常情况下,N2(g)与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g) 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5.如右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16.可以将反应Zn+Br2===ZnBr2设计成蓄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中,分别表示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的是(  ) ①Br2+2e-===2Br- ②2Br--2e-===Br2 ③Zn-2e-===Zn2+ ④Zn2++2e-===Zn A.②和③ B.②和① C.①和③ D.④和① 17.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电极是负极 B.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Zn(OH)2 D.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1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时反应速率减小 1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5 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 g,则反应速率为(  ) A.v(NH3)=0.1 mol·L-1·min-1 B.v(N2)=0.02 mol·L-1·min-1 C.v(H2)=0.015 mol·L-1·min-1 D.v(NH3)=0.17 mol·L-1·min-1 20.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此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A.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生成速率 B.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O的消耗速率 C.NH3的浓度和NO的浓度都不发生改变 D.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g)+I2(g)2HI(g)(正反应放热),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5 mo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25 mol·L-1。请填写以下空白: (1)v(HI)=________;v(H2)=________;氢气的起始浓度=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2)、c(H2)的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2:1:1”或“均为恒量”)。 22.(12分)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单质氧化性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 23. (12分)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说明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8分)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进行如下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 (3)反应③所需反应物除A外,还需要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 (4)仅用水鉴别苯和溴苯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第三次周考 高一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A 3. D 4.  A 5. B 6. B 7. C 8. D 9. C 10. C 11. A 12. B 13. C 14. B 15. D 16. C 17. D 18. D 19. C 20. 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0.1 mol·L-1·min-1 0.05 mol·L-1·min-1 0.5 mol·L-1  (2)均为恒量 22、答案:(1)CaCO3+2H+===Ca2++CO2↑+H2O 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HNO3>H2CO3>H2SiO3 N>C>Si (4)Cl2+2Br-===Br2+2Cl- (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6)Cl2>Br2 Cl>Br 23.答案: (1)A B A D (2)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 检验SO2气体是否除尽 (4)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④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 24.答案: (1) (2)  环己烷 (3)Cl2 光照 (4)取少量待测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若待测液体在上层,则为苯;若待测液体在下层,则为溴苯 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第三次周考 高一年级化学答题卷 考号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 考生答题前,在规定的地方准确填写考号和姓名。 2、 选择题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应使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卷。 3、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严格按照答题要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 4、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5、 保持卷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卷折叠,弄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3.(12分) (1) ________(1分)_________(1分) _________ (1分)________(1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