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个结合”视域下“六个必须坚持”的要义论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87157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结合”视域下“六个必须坚持”的要义论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个结合”视域下“六个必须坚持”的要义论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个结合”视域下“六个必须坚持”的要义论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 年第 1 期(总第 187 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1,2024(Sum,187)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摘要:“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凝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在新时代“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机制下形成的。在“两个结合”的理论视域下,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深厚道理、学理、哲理,并以之为思想指导,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关键词:“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图

2、分类号:D61;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4)01-0005-06“两个结合两个结合”视域下视域下“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的要义论析的要义论析刘晓玉(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既有各自丰富的哲学思想、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又彼此贯通、相互依存;既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精华,又体现着中国化

3、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既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性,又具有历史观和实践观的人民主体性,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根本密钥。一、“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品格(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主体实践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彻底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

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理论的真理伟力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验证进而丰富发展。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而且有带领全党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优良传统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 总钥匙”1。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这就要求必须把握好“六个必须坚

5、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关系及其内涵意蕴,真正做到内外贯通,知行信合一。(二)“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收稿日期:2023-12-10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23-243);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21BZZ014)作者简介:刘晓玉(1983),女,山西定襄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5法论是一致的。就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在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充分运用群众史观、实践主体性原则、矛盾分析法、科学社会主义

6、原理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作为分析一切时代问题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作为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桥”和“船”;伴随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开展以及卓有成效实践创新成果的取得,我们党逐渐形成并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其中;伴随着对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的应对与解决,以及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推进,我们党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炼和概括出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运用、贯彻、丰富、发展,完成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进一步实现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因此,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

7、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党的创新理论形成、丰富、发展,进而提炼出哲学思想精华的过程。二、“六个必须坚持”的形成机制(一)“两个结合”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机制伴随着党的治国理政实践进一步丰富发展,其中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理论,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其中,“第一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逐渐探索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机制。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而中国革命的胜利

8、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4的真理伟力。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余年历程,实践证明,我们党越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越能取得成功,一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脱离,我们党的事业就会经历挫折。当下,我们党面临的具体实际总体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胸怀的“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势能居于历史峰值;从国际来看,全球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应对国际国内变化了的具体实际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第一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被誉为“

9、又一次的思想解放”5,并在现实层面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机制实现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飞跃。尽管“第二个结合”一直以来都内嵌于中国具体的实际之中,但只有在新时代的语境下才正式成为独立的创新理论机制。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因马克思主义建党,不仅仅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先进性,更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相通相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其进行理论创新的逻辑必然。这一结合又进一步赋予彼此以新的思想内涵: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性,不仅使五千多年

10、的文脉传承不绝,而且焕发了生机;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了更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气派风格,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再次得到证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结合巩固和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主体性与独特性,而“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5。(二)“六个必须坚持”是“两个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六个必须坚持”的形成源于“两个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一思想的哲学精华“六个必须坚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是“两个结合”的产物。“六个必须坚持 是 两个结合 的重要理论成果

11、”6。“六个必须坚持 的提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拥有了坚实的哲学基础”7。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6华文化所铸就的国民品格、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价值追求融入社会主义文化中,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有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我们要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8的文化自觉,并被党的历代领导人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指引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为契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必然。“六个必须坚

12、持”的提出与形成无不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相契相融。从理论逻辑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不是“移植照搬”,又不是“文化复古”,而是要做到中国化时代化的“贯通”与“融通”,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辩证法,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因应时代的现实性和满足民众需求的生命力。在“六个必须坚持”中,“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性,“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贯通性,以及“坚持胸怀天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性,源于“

13、两个结合”赋予的理论启示力与实践创造力。从实践逻辑来看,国内国际新变化引发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类之问、时代之问需要我们党运用“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机制去解答和应对。面对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谋求和平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全党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展开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程与成功

14、经验,特别是运用大历史观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中生动擘画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而“六个必须坚持”无疑是这一系列理论创新的精华要义。“六个必须坚持”源于并提炼自传统与现代的古今实践,体现并贯通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承袭,展现与践行着全体中国人民追求共同富裕、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三、“六个必须坚持”的意蕴解析(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体性与价值主体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千百万人民群众意志和行动的“合力”推动了历史

15、发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时代坚持党的宗旨与工作路线,逐渐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价值追求和行动逻辑。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世界郑重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与执政实践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略中;体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16、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体现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中;体现在“为人民、为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体现在保障人民享有“绿水青山”生命健康权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体现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体现在“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体现在“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全面从严治党中;体现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9。“坚持人民至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彰显

17、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品格。正因如此,“坚持人民至上”在整个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中应居于7首位,贯通并体现于其他几个“必须坚持”之中。(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对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继承与创新,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精神风貌相契合。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具有第一性,但是精神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正所谓“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10。唯物辩证法强调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要素。从理论逻辑来看,“自信”是主体自身在对个人和对外在世界明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向认同心理与意识,“自立”是主体自身

18、强调和发挥内因作用的精神品质与能力,它们都属于意识和精神的范畴,其中自信是自立的认识前提,自立是自信的实践基础。“自信”的丰富内涵蕴含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中,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立”在党的历史语境中发源于“独立自主”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语境中则体现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中。从历史逻辑来看,“自信”不仅来自党百余年奋斗的成功经验,而且来自中华民族厚重且辉煌的历史传承,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取之不尽;“自立”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本国国情,依靠自身力量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

19、主探索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道路。从现实逻辑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把自信自立辩证统一起来,从哲学高度使之成为新时代党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精神支撑,这一精神品格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中进一步得到彰显。(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循法守正”与“其命维新”的传统思想精华。根据辩证唯物论,“守正”就是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因为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们只能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不能违背和否定规律;根据唯物辩证法,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变化中螺旋式上升、波

20、浪式发展,那些新的、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最终会从必然性表现为现实性,“创新”就是创造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是预见和顺应历史必然趋势的要求。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守正。党的二十大将“守正创新”列入大会主题,说明“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守正”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11 2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明确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2018年,我们党隆重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2019年,我们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1、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成功密码”。这一系列的重大活动和宣言都在强调和保障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确思想、科学理论、正确路线的定力,而创新只有在这一前提基础上开展才能获得成功,守正是前提,创新是结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创新,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此外,这种创新一定是多领域、多层次的,是文化的,更是科技的;是现实层面的,也是理论层面的;既是前瞻性的,打破定式的,也是具体的,有迹可循的,引领我们向着灼灼之光迈向民族复兴之路。(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继承

22、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哲学的实践特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成功密钥就在于能够及时回应人民期盼、时代所需、国家民族所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是把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国家治理的突出要素,务求唯实、务求唯真,进而成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第一性”的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8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11 20。任何理论如果没有对现实的、具体问题的回应和解决,终将被时代所抛弃,理论只有

23、科学地回应、表征和解决时代之问,才能真正产生真理力量、创造实践伟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首要规律,矛盾的表现形式就是问题。时代在发展,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比如,当前我们党如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障民生问题、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统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问题、维护和平稳定友好的外部环境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顺应时代,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标为指引,以满足人民利益为根本发展要旨,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

24、系统观念”坚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以及“联系、整体、发展”的观点,同时吸收了系统论“系统、要素、结构”的理论,是党的基础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维方法的原创贡献。“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党逐渐形成并运用成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突出体现和贯彻于新时代国家治国理政实践中。比如,在总体国家战略规划中,我们党强调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顶层设计”这一新时代党的改革方法论,并与“摸着石头过河”一起共同指导推进全局和局部相统一的深化改革实践。此外,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25、、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和贸易领域、在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国家安全领域无不体现着系统思维的巧妙运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系统思维提升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标志着其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论体系中的统领性。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内涵要求,未来5年、15年乃至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过程都要将此思维方法贯彻始终。(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中国哲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天下观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以实现 共产党宣言 所谱写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政党

26、使命,以至孜孜追求,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这些价值追求融入我们的民族性格中,在新时代被发扬光大。“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相互呼应的,因为在党的执政伦理中“人民”的内涵是丰富的。谋求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天安门城楼上镌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理解2013年3月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1 21的宣言。“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

27、现和运用在我们所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当今世界局势风云激荡,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始终以开放、互利、共赢的姿态谋求和平稳定发展的有利环境,也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致力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谋求全世界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六个必须坚持”的实践旨归(一)坚定信仰维护核心在实践中做到“六个必须坚持”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伟力要求我们党要从不断的理论修养中汲取养分,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提升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

28、上的清醒”12。所谓理论越彻底,信仰越坚定,共产党人不断增强理论修养,是坚强党性、提高能力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应有之义。作为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确立作出了主要贡献。因此,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9立”的重大意义,拥护好、维护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航者和掌舵人,不断提高政治判定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二)把握大势创造伟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产党人把握和缔造时代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今时代最大的时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全党上下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

29、就要明确历史责任,既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又要有“敢叫日新换新天”的魄力。面对利益诱惑立场坚定、面对风险挑战无所畏惧,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扎实落实党的中心任务并不断开创历史伟业是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并提出了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先立后破,勇开新局,当下致力建功新时代的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认真对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的发展战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勇挑重任,在新时代的伟大奋进中书写不负人民的丰功伟业!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J.求是

30、,2023(2):4-9.2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J.求是,2023(10):4-8.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7-07(2).4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5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6 陈志刚.“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逻辑 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9(4):9-18.7 林建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

31、方法论 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9-13.8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51.9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N.人民日报,2023-03-16(2).10 毛泽东文集:第 8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1.1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N.人民日报,2023-03-02(1).责任编辑雷丛丛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