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8587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系2 0 2 1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教育学院资助,基础教育研究专项)“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地理复习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编号J S Z J 2 1 1 8 7)的研究成果。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探索吴 君摘 要 地理大概念指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反映地理思想方法的上位核心概念,指向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深层次、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从学科的逻辑出发围绕同一主题聚焦单元大概念的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架构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之间的桥梁,促进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文章结合初

2、中地理“农业”单元提出可通过确定单元主题,梳理单元大概念及概念体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整体性教学过程等实施单元复习教学。关键词 大概念;单元复习;核心素养作 者 吴 君,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福建宁德 3 5 2 1 0 0)从近几年省统考的初中命题来看,试题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考查,充分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注重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调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结论、机械刷题。部分教师在进行复习时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单元内容顺次复习,辅以相应练习,讲练结合。这种简单

3、再现、机械重复的教学容易导致学习内容碎片化,不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整体性构建,不利于地理学科素养落地,因此复习效果不佳。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若能引进学科大概念及学习进阶思想,可改变学科知识点碎片化、浅表化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重构、完善、优化认知结构,引领学生深度理解地理知识,提高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促进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有效落地。一、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内涵与思路地理大概念指能够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反映地理思想方法的上位核心概念,指向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深层次、可迁移的核心概念。1基于地理大概441教育评论/2 0 2 3年第1 2期念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指向

4、大概念构建的论证式教学设计路径,强调从学科的逻辑按照同一主题将非连续性内容组织成一个主题单元。2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结,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性、结构化的知识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单元复习教学时可通过确定单元主题,解读相关主题内容,基于学科逻辑构建概念体系,提炼单元大概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创设主题情境,提出核心问题,设 计 核 心 任 务 和 评 价 内 容,实 施 教、学、评一致的整体教学。地理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复习教学,能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单元知识层级结构构建,使之成为一种反映专家思维的自然知识,并 在新的情境 中被激活和 运用。3二、大概 念 统 领 下 的 单 元 复

5、 习 教 学 实 施路径笔者结合初中地理具体案例“农业”主题,探索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复习教学实施路径。(一)确定单元主题确定单元主题并根据主题架构单元内容是实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在确定单元复习教学主题时,要充分考虑主题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具备的独特价值以及在教材构成中的重要性。如“农业”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价值,又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一学科特性,可结合某一区域的农业生产实例同步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七、八年级的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部分多有涉及,在八年级上册专门设置一个章节“农业”做系统阐述。因此,在复习课中将“农业”作为初

6、中地理主题单元教学尤为必要。(二)构建单元大概念及概念层级体系构建单元大概念及概念层级体系是主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主题单元复习教学中围绕单元大概念的理解和建构组织学习内容,有助于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高通路迁移。如何提取单元大概念及搭建概念体系呢?大概念可以从学科大概念中分解出来或从具体的概念中概括出来。4无论采取何种途径,都必须细读课程标准,分析其中蕴含的大概念。此外,教材分析、学习难点、生活价值、专家思维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取大概念。如“农业”主题单元就可以对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将初中阶段涉及农业主题的内容要求进行统整,构建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

7、单元复习内容要求(如表1所示)5。表1 2 0 2 2版课标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要求整合构建课程内容内容要求认识世界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 该 特 征 对 当 地 人 们 生 产 生 活 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认识中国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整合农业主题相关内容要求后,研读教材,依

8、循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原理的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先梳理出农业单元的相关基本概念,并根据概念间的本质关系逐级概括出较大的概念,最后提炼出单元大概念。如与农业单元相关的概念有农业部门、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分布等。根据概念间的本质关系可以概括出上一级概念“农业各部门(耕、林、牧、渔)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541境有所差异”,进而再提炼出“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最后提取本单元的大概念是“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其对应的学科大概念是“人地关系”,越往上层,其统摄范畴越大,解释力、迁移力则越强。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构建单元大概念及概念层级体系,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构建

9、理解的认知框架或结构,以便在其中不断添加新组件,使学生能够更为上位地认识学科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三)设计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即单元预期的学习结果设计,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教师教的角度,明晰学生完成学习后要达到的素养水平,强调学生在单元复习后能在新情境中调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设计需要关注知识背后蕴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着眼于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大概念的建构过程。如,“农业”单元在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大概念构建,综合考虑知识的前后衔接和学习进阶水平,撰写单元学习目标(如表2所示)6表2“农

10、业”复习单元学习目标素养目标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综合思维),说明该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途径,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地理实践力)。单元概念层级体系具体单元目标 1.农 业 各 部 门(耕、林、牧、渔)的分布具有区域差异。1.1说出农业的概念、主要的农业部门并举出其代表性农产品。1.2运用我国农业分布图归纳我国农业分布特点。2.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所差异。2.1运用地图和其他

11、资料,分析某地区自然条件特点。2.2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的差异。3.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1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3.2结合材料说出某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及其原因分析。4.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4.以家乡特色农业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理念。其他具体单元目标 了解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农业发展的条件,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当地生活产生影响。(四)单元整体性教学过程设计复习课的单元整体性教学过程设计更多采用指向大概念构建的论证式教学设计路径,它的实质是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

12、再到具体的循环过程,在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活动中促进学生理解大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具体步骤是围绕大概念创设单元主题情境,提出核心问题,设计表现性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实施学习活动、组织测评,呈现教、学、评一致性。如“农业”单元围绕大概念“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及熟知的现象入手,创设主题情境“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提出核心问题“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将核心问题转化成基于真实情境下的表现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生活体验以及通过查找资料绘制一幅中国美食地图,请各小组代表不同区域在课堂上展示区域的特色美食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641系。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

13、题或质疑,由展示小组回答问题或进行辩论。饮食习惯对学生而言生活体验比较丰富,而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当地人民饮食习惯。因此,该情境打通了单元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体现了单元知识的“生活价值”。在同学的展示与介绍中,学生可以由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饮食习惯推出当地 主 要 的 农 业 生 产 活 动,进 而 巩 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我国农业整体分布格局,初步形成“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地理观念。同时,在其他小组同学的不断追问、质疑、探究中加深对“因地制宜”地理思想的理解。如,在展示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及原因说明时,有学生质疑“北方地区能够种植水稻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进一

14、步追问:“南方地区更适宜种植水稻,为什么反而是东北地区的大米品质特别好?”这一追问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拓展新知识,建立新的平衡,在此循环中不断优化认知结构。课堂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有助于引领学生深度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达成知识的深度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与探究中,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这一归纳思维活动,实现知识由点到线进而到面逐渐展开。学生进行了知识重组,构建起大概念,形成了超越四大地理区域分析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接 着教 师 通 过 下 一 个 任 务“介 绍 家 乡(或某国家)的特色农业并说明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

15、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的农业发展问题分析上。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应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中落实双基,关注横向联系,重视纵向整合,优化认知结构。同时,应将学习评价贯穿单元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评价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如对学生绘制的中国美食地图就可以根据提前做好的成果评价量规展开评比,在展示中进行说明与答疑,也可进行小组间的学习性评价,还可穿插相关中考试题检测等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进行某种学习活动或者完成某种学习任务中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检测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还存在哪些差距,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准确了解自

16、己的学习结果,体验成功,发现不足,明确学习改进的方向。三、总结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复习教学强调单元内容的结构化,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统领,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组织测评。强调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提升知识的理解力和迁移力,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发生。参考文献:1 龚倩,朱雪梅,陆丽云.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深化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新实践J.地理教育,2 0 2 2(8):3-6.2 5 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 0 2 0(9):9 6-1 0 1.3 刘 徽.大 概 念 教 学:素 养 导 向 的 单 元 整 体 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2 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 0 2 2年 版)M.北 京: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2 0 2 2:1 5.6 范蔚奇.生本视角下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 以“农业”为例J.地理教育,2 0 2 1(2):5 0-5 2.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