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东营港疏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18151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港疏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营港疏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简本 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简本) 编制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2013.11 评价单位: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法人代表: 边 兴 玉 项目名称: 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 文件类型: 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地址: 济南市历山路50号 电话: 0531-85870052 传真: 0531-86946709 0531-85870052 邮编: 250013 1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东营港疏港铁路地处山东省北部东营市境内,接轨于拟建的黄(黄骅)大(大家洼)线上的利津车站II场,向北偏东方向行进至东营港站,线路全长94.738km,由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63900.26万元。 东营港疏港线总占地5526亩,是一条以煤运和成品油为主的专用铁路,途经东营市利津县、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设四个站点:利津II场、陈庄镇站、河口站和东营港站,按国铁II级标准建设,正线数目为单线,采用与黄大线一致的HXD型机车,采用电化牵引方式,牵引定数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 东营港疏港铁路接轨于黄大线,向东可接淄东线、向西经规划的德龙烟线、黄河北铁路进入国铁网络。这使得东营港疏港铁路既能为黄骅港分流,又可将内陆经济腹地的货物下水运往世界各地,增强了铁路运输的机动灵活性,在路网分流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对缓解山东省和东营市的能源交通紧张状况具有一定意义。 《东营港疏港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在2008年2月取得了原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批复文号为鲁环审[2008]32号。该项目至今未开工建设,日前随着黄大铁路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已进入实施阶段,拟建项目也将再一次进入筹备阶段。东营疏港铁路与黄大线上的利津站接轨,因黄大线上拟建的利津站设计方案向北推移3.2km,从而导致本线路设计方案在起点接轨线路有微调。另外,原报告书批复至今已超过5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考虑该项目目前设计方案与原环评批复内容有少许变化,且原批复至今,5年时间内相继国家环保部相继对环境空气、地下水、噪声、生态、总纲等导则进行了修订。因此,东营港疏港铁路指挥部特针对工程变更情况以及环保导则更新的实际情况特委托我院在原批复的《东营港疏港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础上编制《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以此向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审批的申请。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资料,收集沿线近几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对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重新进行监测,按照新导则的要求对相关章节和工程变更内容进行了重新预测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地理位置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属于渤海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是国家和山东省重点发展区域,具体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黄河在其境内流入渤海。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km,东西最大横距74km,东营全市共辖河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区,利津、垦利、广饶3个县,总面积8053km2。海岸线长350.34km,海域面积4800km2。 东营港疏港线铁路接轨于拟建的黄大线上的利津车站,向北偏东方向行进至东营港,线路全长96.941km,穿越东营市的利津县和河口区。铁路线地理位置见图2.1-1。 地形、地貌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该市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顺黄河方向为西南高,东北低,背河方向是近河高,远河低。西南部最高高程28m,东北部最低高程1m,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11m,东部最低高程1m,自然比降为1/7000。背河自然横比降为1/7000,河滩高地高于背河2~4m。 气候气象 东营市东邻莱州湾,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较为明显。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回暖快,雨水较少;夏季雨热同季、降水充足;秋季日照充足、多晴好天气。 东营市年平均气温为12.8℃,极端最低气温-20.2℃,出现在1972 年2 月6 日,极端最高气温40.7℃,出现在1982 年5 月25 日;年平均降水593.6mm,主要集中在6~9 月;年主导风向为SSE,年出现频率为14%;年平均风速为3.8m/s,以4 月风速最大,为4.8m/s。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拟建铁路线路距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1000m。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 13 图2.1-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38°12′,东经118°33′~119°20′。总面积15.3万ha,其中,核心区面积5.8万ha,缓冲区面积1.3万ha,实验区面积8.2万ha,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据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认定,自然保护区内有各种野生动植物1922种。其中野生动物有1529种,野生动物中有水生动物64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海豹、宽吻海豚、小须鲸、松江鲈鱼等9 种。有陆生动物888种,其中鸟类有283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大鸨、金雕、白尾海雕、 中华秋沙鸭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枕鹤、白琵鹭、黑脸琵鹭、小青脚鹬等42种。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丹顶鹤越冬的最北界,也是世界稀有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有植物39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野大豆在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广分布。有天然草场5.1万ha,天然实生柳林0.1万ha,天然柽柳灌木林1.4万ha,这里还有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刺槐林,面积达1.2万ha。 东营市城市发展规划 东营市是1983年10月成立的山东省省辖市,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系统最高学府石油大学所在地,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总面积8053km2,人口180万。 根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东营市将发展成为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一)城市发展总体方向 总体方向:“推向滨海、延至滨州、中心带动、组群发展”   “一带两轴”:东滨跨市域城镇连绵带;滨海拓展轴;内陆拓展轴。同时,积极培育从东港向内陆延伸的次级海陆联动轴。   “一区两群”:重点打造东营都市区;南部构筑广饶-大王城镇组群;在北部培育河口-东港城镇组群。   规划市域城镇形成“主中心—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四级体系,规划近期形成“一主、四次、十个重点镇、十八个一般镇”的中心等级体系,远期则调整为“一主、四次、九镇、十三个一般镇” 的中心等级体系。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全域、利津县刁口乡、广饶县丁庄镇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将港口、机场、水源地、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等未来规划重点拓展和需重点控制的区域纳入规划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442km2。 (二)对外交通规划—公路 在区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环两快五横四纵”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格局,支撑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提高东营的区域联系与辐射。   “一环”:环渤海滨海高等级公路。 “两快”:北外环(同兴路)、南外环(东郑路) 。 “五横”: 孤滨路、东滨路、永馆路、广青路、潍高路。 “四纵”:辛沙路、青垦路、郝纯路、辛河路。 对外交通规划—铁路 根据东营发展的长远需求,东营市结合德大、黄大铁路建设,规划了“三大线、三小线”铁路网。“三大线”即新建德(州)大(家洼)铁路、黄(骅)大(家洼)铁路,改造淄东铁路;“三小线”即新建东营港疏港铁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支线(广利港疏港铁路)和寿平铁路(博兴至广饶段和广饶至寿光段)。 “三大线”     德大铁路:德大铁路自京沪铁路德州黄河涯站引出,止于大莱龙铁路大家洼站。正线长256km,其中,东营市境内长58.9km,等级为国铁I级,单线电气化,预留双线条件。设计运输能力为货运4460万吨/年,客车10对/日。德大铁路东营段已于2010年开工建设,目前,开始全面铺轨,2014年底达到通车条件。   黄大铁路(东营段):黄大铁路线起自朔黄铁路黄骅南站,接入益(都)羊(口)铁路大家洼车站。全长223.7km,按照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预留双线条件)标准进行建设,货运量近期2500万吨(其中煤炭2370万吨)、远期4200万吨(其中煤炭4050万吨),并兼顾客运(近期1对、远期2对)。目前处于筹建阶段。 淄东铁路扩能改造:淄东铁路始于胶济铁路淄博站,止于西城的东营站。正线全长89.5km,东营市境内22.5km。1970年建成,1972年1月正式通车。现为国铁三级,单线,内燃牵引。淄东铁路扩能改造工作已启动 “三小线” 东营港疏港铁路:拟始于德大铁路利津站,到达东营港。正线长约98km。等级为国铁II级,单线,内燃牵引,设计年货运能力2500万吨。   广利港疏港铁路:拟从黄大铁路丁庄站或德大铁路田庄站接轨,到达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正线全长约35km,估算投资10亿元。目前正在做前期调研等工作。 寿平铁路(东营段):始于寿光,止于邹平。东营市境内18.5km。线路等级为地铁Ⅲ级,单线,内燃牵引。 拟建东营港疏港铁路属于铁路规划“三小线”中的一支,线路的建设符合东营市的交通发展规划。 利津县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利津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利津县是东营市卫星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园林式城市。 (一)城市总体结构规划 规划采取单中心集中式块状结构,城市连片集中布局。津二路、利三路、大桥路、宫家干渠围合的地区形成全县中心,以脱光产和道路,布局主要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技教育等公共设施。老城区周围、宫家干渠以西以及前刘、崔林等村庄周围形成几处集中的居住区。工业区则向西、向北扩大。各项基础设施相应布局。绿化系统穿插其中,形成有机联系的城市整体系统。 (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把所有城镇分为三种主要职能类型,其中县城利津镇为全县的综合性中心,陈庄、盐我为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北宋、明集、汀罗、刁口、虎滩、北岭为工贸结合型小城镇。 (三)道路规划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提高技术等级,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道路网络。乡镇驻地与县城之间及乡镇驻地之间连接的主要道路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村庄之间联系的主要道路均应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2、近期重点搞好大桥路向西与220国道连接线建设,规划该路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根据国家计划完成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同时要搞好20km利沾路的二级路升级改造,使该路直接由利津城与沾化县城相通;完成虎滩至小广子15km和店子至前刘6km的三级路改造。提高一些重要乡村路段的标准,新修、改造县乡道路60km。公路网密度达到55km/百平方公里。客运量达到160万人,货运量达到1000万吨。 3、至2020年,完成东(营)济(南)高速公路。黄东大铁路至东营港的专线铁路如果经论证可行,根据计划完成。县域内干线公路滨港路、永莘路、永馆路、大桥路与220国道连接线全部按一级路建设改造,各类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县内各乡镇之间均由二级路相接,并达到“GBN”标准。公路管理、建设、养护达到科学化、现代化。公路网密度70公里/百平方公里,客运量达到200万人,货运量达到2400万吨。 利津县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介绍 拟建铁路沿途经利津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其余均为农田和乡镇。 (一)利津县经济开发区情况 利津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利津县城西部,处于205、220国道,省级干线滨港路、永莘路,环渤海高速公路,国家Ⅰ级铁路黄东大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规划面积35km2,其中建成面积10km2。确立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轻纺、机械电子、热电、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区内已建成六纵十一横的道路网络,达到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排水、供热、有线电视、互联网及场地平整等“八通一平”的条件,目前开发区内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0亿多元。 (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鲁政字[2006]92号文件),新成立的山东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对于加速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位于东营港西邻,分为仓储、化工、加工制造、高科技、行政办公、生活商贸六大功能区,符合东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仓储物流用地和港口建设用地。产业布局规划内,仓储物流用地主要依托水路、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兴办电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等高科新技术产业项目;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兴办医药、食品、机械制造、纺织工业等项目;三类工业用地主要兴办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造纸、冶金、热电厂、建材及其他原材料加工工业。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盐化工等重化工项目,同时大力发展能源、机械制造、船舶、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及高效生态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本着“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方针,带动和辐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深度综合开发,尽快成为东营市新的经济隆起带,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亮点。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范围 3.1.1 评价等级 根据各环境要素相关《导则》规定,本项目各环评要素的评价等级确定如表3.1。 表3.1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情况一览表 项目 判 据 评价等级 本次确定 原评价 生 态 项目占地面积 3.68km2<20km2 三级 三级 线路长度 96.941km>50km 区域生态敏感性 一般区域 噪 声 拟建项目所在地噪声类别 (GB3096-2008)2类 二级 二级 项目性质 新建铁路项目 拟建项目规模 大中型 敏感程度 一般 敏感点噪声增加值 最大增加值>5dB(A) 大 气 环境空气功能要求 (GB3095-1996)二级标准 三级 三级 污染源排放 机车燃柴油尾气排放污染物 污染源形式 流动线源、面源 地表水 水域功能要求 (GB3838-2002)V类 影响分析 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 无废水排入地表水体 废水水质复杂程度 水质简单 区域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中等 地下水 包气带防污性能 区域粉土层下为粉质粘土~粘土(Q4al),且分布连续,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防污性能中级 三级 影响分析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地下水与周围地表水联系密切,存在补给关系,不存在区域地下水污染问题,中等。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项目用水较小,区域地下水不敏感 废水排放量 无废水外排 水质复杂程度 简单 环境风险 货物运输 运输货物以煤、油品类为主 二级 二级 3.1.2 评价范围 具体见表3.2。敏感保护目标分布见表3-2。 表3.2 拟建项目重点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原线路敏感点 现线路敏感点 所属乡镇 相对铁路中心 线距离(m) 人口数/户数 线路形式 设计路基高度(m) 环境保护因素 备注 1 西朱家 -- 店子乡 150 620/200 利津站 6.0 列车、站场噪声 因接轨站调整绕避 2 双堂李家 -- 店子乡 30 650/210 利津站 7.0 列车噪声、振动 3 常家 -- 店子乡 30 1200/400 路基 6.0 列车噪声、振动 4 店子乡 -- 店子乡 30 6050/2000 路基 8.0 列车噪声、振动 5 西尹王村 桑竹马家 店子乡 54 90 650/220 590/143 路基 7.0 列车噪声、振动 因接轨站调整新增 6 陈家村 陈家村 店子乡 100 300/89 路基 6.0 列车噪声 不变 7 苏家楼 苏家楼 店子乡 130 320/98 路基 5.0 列车噪声 不变 8 前宋王庄村 前宋王庄 店子乡 200 450/120 路基 5.0 列车噪声 不变 9 西双井 西双井 店子乡 130 980/210 路基 6.0 列车噪声 不变 10 黄西村 黄西村 盐窝镇 130 2020/380 路基 5.0 列车噪声 不变 11 东里八庄 东里八庄 盐窝镇 60 560/230 路基 5.0 列车噪声 不变 12 盐窝镇(含新村) 盐窝镇 盐窝镇 30 1500/320 路基 7.0 列车噪声、振动 不变 13 薄村 薄村 盐窝镇 60 550/175 路基 8.0 列车噪声 不变 14 坝头 坝头 汀罗镇 160 870/230 路基 8.0 列车噪声 不变 15 汀河 汀河 汀罗镇 90 16300/860 路基 7.0 列车噪声 不变 16 后邵 后邵 汀罗镇 160 790/230 路基 5.0 列车噪声 不变 17 牛家镇村 牛家埠 汀罗镇 32 650/141 路基 6.0 列车噪声 不变 18 黄河三角洲 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 港城区 1000 -- 路基 3.0 列车噪声 不变 19 蔡家卫生院* -- 店子乡 50 路基 7.0 列车噪声、振动 因接轨站调整绕避 20 利津水库 利津水库 利津县 1000 -- 路基 -- 地表水Ⅲ类 不变 21 太平河 太平河 利津县 跨越 -- 桥 5.0 地表水V类,农灌用水 不变 22 沾利河 沾利河 利津县 跨越 -- 桥 7.0 地表水V类,农灌用水 不变 23 永新河 永新河 利津县 跨越 -- 桥 6.0 地表水V类,农灌用水 不变 24 草桥沟 草桥沟 利津县 跨越 -- 桥 5.0 地表水V类,农灌用水 不变 25 新挑河 新挑河 利津县 跨越 -- 桥 6.0 地表水V类,农灌用水 不变 26 黄河故道 黄河故道 河口区 跨越 -- 桥 12.0 地表水III类 不变 27 孤河水库 孤河水库 河口区 1100 路基 -- 地表水Ⅲ类 不变 28 孤北水库 孤北水库 河口区 60 -- 桥 7.0 地表水IV类,胜利油田生产用水 不变 29 孤岛水库 孤岛水库 河口区 500 -- 路基 -- 地表水IV类,胜利油田生产用水 不变 30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河口区 1000 -- 路基 3.0 植被、鸟类、生态 不变 31 铁路全线(永久占地) -- 植被、生态、水土流失、农田 32 取土场(临时占地) -- 植被、生态、农田 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简本 表3.3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一览表 项 目 评 价 范 围 重点保护目标 生 态 铁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 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临时堆场周围200m范围 噪 声 铁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 村庄、居民点、学校、医院等 站场外周围1m范围 村庄、居民点、学校、医院等 地表水 桥梁上游100m,下游500m范围 河流、水库等 站场排污口上游500m,下游1000m范围 河流 地下水 铁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 附近浅层地下水 站场附近1km浅层地下水 振 动 铁路沿线两侧60m范围 村庄、居民点、学校、医院等 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森林公园、医院等敏感保护目标的分布。 3.2 评价执行标准 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新建铁路东营港疏港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本次评价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如下: 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黄河故道执行III类标准)。 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 4、噪 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乡村区域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5、振动:距铁路外轨30m外两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标准。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新建铁路东营港疏港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本次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如下: 1、废水:执行《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标准; 2、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运营期,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制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中表1及修改方案(国家环保部公告2008第38号)中规定的标准; 铁路中心线两侧30-60m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b类标准,60m以外城市区域有噪声功能区划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无噪声功能区划的执行3类标准,乡村、学校、医院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3、固体废物:一般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 3.3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及污染物排放 3.3.1 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东营港疏港铁路位于山东省北部东营市境内,东营港疏港铁路接轨于拟建的黄(黄骅)大(大家洼)线上的利津站II场,向北偏东方向行进至东营港,东营港位于黄河入海口的西北部,东营市北部的河口区。线路全长96.941km。地理位置见图2.2-1。 2、线路走向 新建东营港疏港铁路工程地处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线路自黄大线东营市境内的利津站(黄大线DK129+100)新建Ⅱ场东端咽喉区(黄大线DK126+500=CK0+000)引出,出站后以800m半径曲线绕避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桑竹马家村后线路折向北,绕避利津经济开发区规划区,沿规划区西侧边缘前进,至丁坊村北侧约2km处,线路折向东偏北行进,至前宋王庄后,转向东北方向前进,经西坡庄,于王家庄附近设王家庄站,经盐窝镇、上跨315省道后在陈庄镇西北侧设陈庄镇站,在陈家屋子附近上跨荣乌高速公路;线路向北偏东方向前行经六合乡、跨231省道后于韩家屋子附近设河口站;跨黄河故道、312省道,并行东港高速公路,在孤岛镇孤岛水库以北设孤岛镇站;经孤北水库东南角沿东港高速继续前行,跨越310省道后于CK89+000处折向北偏东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边缘1km外行至CK92+000设东营港站,到达疏港铁路的终点,线路全长96.941km。 线路走向变化情况:与黄大线的利津站接轨,黄大线利津站现设计位置较原设计北移3.2km,为此,该线路与黄大线的接轨位置比原线路北移了3.2km,以800m半径曲线绕避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桑竹马家村后线路折向北,沿规划区西侧边缘前进,以后线路与原设计一致。 3.3.2项目变更内容 拟建铁路调整前后主要技术指标情况见表3.4,项目建设内容情况见表3.5。 表3.4 项目调整前后主要技术指标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调整后 调整前 备注 1 铁路等级 国铁II级 地方铁路Ⅰ级,线下工 程比照国铁Ⅱ级标准 等级提升 2 正线数目 单线 单线 不变 3 最小曲线半径 600m 800m 提升 4 限制坡度 4‰ 4‰ 不变 5 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m 1050m 不变 6 牵引种类 内燃,预留电化条件 内燃,预留电化条件 不变 7 机车类型 DF8B DF8B 与黄大线机 型保持一致 8 牵引质量 5500t 5500t 不变 9 闭塞类型 半自动 半自动 不变 10 设计运量 2025年835万t/a 2035年1822万t/a 2020年1175万t/a -- 11 通过运量 无 无 不变 12 客运量 无 无 13 站场设置 接轨站利津站II场 中间站陈庄镇站、河口站 终点站东营港站 接轨站利津站 中间站汀罗镇站 终点站东营港站 均在黄大线上的利津站接轨,但利津站的位置发生了调整 中间站进行了调整 14 劳动定员 39 39 不变 15 项目投资 363900.26万元 204554.6万元 增加159345.66万元 16 增加环保投资 3070.5万元 3811.5万元 因线路调整减少了沿线的敏感点,减少了隔声屏障的设置,减少环保投资741.0万元 17 施工时段 2014.06-2016.06 2008.01-2010.12 施工期24个月 33 表3.5 调整前后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项目 调整后 调整前 变化情况 一 正线长度 km 96.941 97.257 -0.316 二 (一)永久占地面积 亩 5733 5568.7 +164.3 (二)临时占地面积 亩 8352.3 8352.3 基本一致 1 取土场 亩 7930.5 7930.5 沿线设13个取土场,临时占地面积7930.5亩,取土量为837.05万m3 2 临时施工设施 亩 施工便道和施工生活区,占地面积421.8亩 三 土石方量 万m3 1126.21 1069.39 +56.82,基本无变化 区间 挖方 万m3 69.22 63.12 填方 万m3 875.41 854.16 合计 万m3 944.63 917.27 站场 挖方 万m3 11.81 13.83 填方 万m3 140.69 108.31 合计 万m3 152.50 122.14 合计 万m3 1097.12 1039.41 浆砌石 万m3 27.26 27.94 混凝土 万m3 1.83 2.05 四 站 场 接轨站 在黄大线上的利津站II场接轨,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在黄大线上的利津站接轨,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仍与黄大线接轨,接轨位置北移3.2km 中间站 设中间站两座,陈庄站和河口站 均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设中间站一座,汀罗镇站,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进行了调整 终点站 设在东营港,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设在东营港,设到发线3条,有效长度1050m 不变 五 轨道 km 113.507,其中区间:94.738;站场:18.769 111.867,其中区间:96.05;站场:15.817 +1.64 六 桥梁 特大桥 座/延长米 5/9164.54 6/9999.10 接轨站调整后,不跨滨港路,取消了滨港路特大桥的建设 大中桥 座/延长米 58/7907.67 58/7611.23 稍微变化 公路桥 座/平方米 1/469 1/455 框构桥 座/平方米 6/1210 2/774 涵洞 座/横延米 409/9659 414/9782 七 绿化 m2 559100 559100 不变 八 环保工程 隔声屏障 m 在盐窝镇两侧设置声屏障1340m 在双堂李家、常家、蔡家卫生院、店子乡、西尹王村、盐窝镇设置声屏3305m 因对店子乡进行了绕避,减少了沿线涉及的敏感点。 隔声窗 户 对薄村、汀河村、牛家镇村有零星超标的13个住户设置隔声窗 无 增加 事故水池 座 每座跨河大桥设置一座2000m3的事故水池 每座跨河大桥设置一座2000m3的事故水池 不变 废水 -- 利津站利用既有设施,中间站和东营港站设生态厕所,废水不外排 利津站利用既有设施,中间站和东营港站设生态厕所,废水不外排 不变 3.3.3 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一)噪声 对于拟建项目新建线路及车站,根据工程性质、规模以及铁道部文件铁计[2006]44号《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此为依据,确定拟建铁路各段噪声源强。 1、列车对数 按设计运量和运行计划,各区段货物列车对数见表3.6。 表3.6 各区段货物列车对数一览表 单位:对/d 年度 区间 设计通车数量 近期(2025年) 远期(2035年) 利津-河口 18 其中:昼间14、夜间4 28.5 其中:昼间23.5、夜间5 河口-东营港 19 其中:昼间15、夜间4 27 其中:昼间22、夜间5 2、噪声源强确定 拟建线路设计采用50kg/m、25m长标准轨,全部为货车,车辆有效长度790m,车辆设计最大速度为80km/h,平均速度以70km/h计,以此确定拟建铁路交通噪声源强。 表3.7 拟建项目噪声源强一览表 序号 噪声源 运行状态 测点位置 噪声级dB(A) 1 站区 30km/h 距铁路中心25m 75.0 2 正线区间 70km/h 距铁路中心25m 80.8 3 机车鸣笛 -- 距铁路中心25m 96 3、主要降噪措施 拟建项目针对铁路沿线零星受影响村庄和居民区采取设置隔声窗的降噪措施,集中居住区采取隔声屏障的降噪措施,降噪效果在10~15dB(A),可确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噪声值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中表1标准,使沿线村庄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级标准限值的要求。对各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值具体见第四章。 (二)振动 铁路振动发生于列车车轨与轨道间的撞击,经轨道与轨枕向四周传播,与轨道结构、列车行驶速度、车种、载重等因素有关,根据有关监测和资料调查,铁路振动(Z振级)源强具体见表3.8。 表3.8 铁路振动(Z振级)源强一览表 机车类型 车速(km/h) 测点位置 振动源强(dB) 测点条件 货车 30左右 距铁路中心线30m <78.5 路堤与地面相平,碎石道床 70 79.5 由表3.8可见,振动源强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加大,在车速为30~70km/h时,振动源强为78.5~79.5dB。 (三)废气 1、流动源:新建铁路采用内燃机车牵引,以柴油为燃料,年耗柴油13505t(按近期计算)。远期改用电气化铁路,改为电气化铁路后无机车燃油废气的排放,但有电磁辐射影响,应开展专项电磁辐射影响评价。 机车污染物排放量按排放系数计算。 Qi=BÍKi 式中:Qi——i种污染物排放量; B ——燃料消耗量; Ki——i种污染物排放系数。 污染物排放系数具体见表3.9。 表3.9 内燃机车排放系数一览表 项目 污染源 烟尘 SO2 NOX 排放系数(kg/t) 机车 2.09 10 7.9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环境统计手册》。 2、固定源:各站点均采用电采暖,无废气产生与排放。 3、废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详见表3.10。 表3.10拟建项目废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一览表 项目 污染物 废气量 (m3/h) 污染物产生情况 污染物排放情况 mg/m3 Kg/h t/a mg/m3 Kg/h t/a 流动源 烟尘 30833 104 3.22 28.23 104 3.22 28.23 SO2 483 15.4 135 483 15.4 135 NOx 395 12.2 106.7 395 12.2 106.7 拟建项目建成后烟尘排放量为28.23t/a,SO2排放量为135t/a,NOx排放量为106.7t/a,主要是机车运行产生的流动线源污染。 (四)废水 1、拟建项目废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 拟建项目废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具体见表3.11。 表3.11 拟建项目废水及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序号 污染源 废水量 CODCr BOD 氨氮 m3/d m3/a mg/l kg/d t/a mg/l kg/d t/a mg/l Kg/d t/a 1 陈庄镇站 3.2 1168 350 1.12 0.4 150 0.48 0.2 35 0.112 0.04 2 河口站 1.6 584 350 0.56 0.2 150 0.24 0.1 35 0.056 0.02 3 东营港站 3.2 1168 350 1.12 0.4 150 0.48 0.2 35 0.112 0.04 4 合计 8 2920 350 2.8 1.0 150 1.2 0.5 35 0.28 0.1 拟建项目站场废水产生量为8.0m3/d(2920m3/a),废水污染物CODCr产生量为1.0t/a,BOD5产生量为0.5t/a,氨氮产生量为0.10t/a。 2、污染防治措施 (1)利津站 拟建项目利津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黄大线拟建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绿化、道路浇洒标准后,用于站场周围环境绿化和道路浇洒。黄大线原设计处理规模为72m3/d,CODCr去除效率为88%,BO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