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8076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岳家湾隧道测量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第1章 工程概况1第2章 编制依据21.1编制依据21.2编制原则2第3章 施工测量准备33.1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33.2 施测原则33.3 准备工作3第4章 施工测量34.1 测量管理34.2 测量工作流程44.3 控制测量54.4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74.4.1洞内平面控制74.4.2轴线控制及施工测量84.4.3高程控制84.4.4保证测量精度的技术要求94.5监控量测124.5.1量测方案124.5.2量测内容及方法13第5章 贯通测量185.1 控制测量设计185.1.1规范对贯通误差的要求185.2 平面控制测量185.2.1洞外控制网布设185.2.2洞内控制网布设19

2、5.3 高程控制测量设计235.3.1洞外高程控制测量235.3.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245.3.3 洞内、外高程控制测量综合影响245.4 结论24第6章 竣工测量246.1 隧道竣工测量内容246.2 隧道四等水准贯通调整246.3 中线贯通测量256.4 隧道净空断面测量25第7章 施工测量管理257.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257.2 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267.3 测量技术保证措施27 第1章 工程概况岳家湾隧道位于分离式路基段,左隧进口桩号ZK120+423,出口桩号ZK124+560,全长4137米;右隧进口桩号YK120+463,出口桩号YK124+565,全长4102米。 岳家湾

3、左隧进口端到ZK120+723.966为直线,ZK120+723.966 到 ZK122+708.811为缓和曲线,ZK122+708.811到ZK123+648.678为直线,ZK123+648.678到ZK123+795.678为缓和曲线,ZK123+795.678到ZK124+727.687为半径是1200的圆曲线ZK124+727.687到ZK124+874.687为缓和曲线,ZK124+874.687到ZK125+397.481为直线,ZK125+397.481到ZK125+586.543为缓和曲线,ZK125+586.543到ZK126+128.476为半径是1600的圆曲线,ZK

4、126+128.476到ZK126+317.539,ZK126+317.539到ZK126+478.871为缓和曲线,ZK126+478.871到出口端为半径是1200的圆曲线。 岳家湾右隧进口端到YK120+633.087为直线,YK120+633.087到YK122+750.149为缓和曲线,YK122+750.149到YK123+676.633为直线,YK123+676.633到YK123+838.633为缓和曲线,YK123+838.633到YK124+800.601为半径是1250的圆曲线,YK124+800.601到YK124+962.601为缓和曲线,YK124+962.601到

5、YK125+404.701为直线,YK125+404.701到YK125+593.764为缓和曲线,YK125+593.764到YK126+093.726为半径是1600的圆曲线,YK126+093.726到YK126+282.789为缓和曲线,YK126+282.789到YK126+282.789为缓和曲线,YK126+282.789到出口端为半径是1300的圆曲线。 本合同段隧道围岩分别为级、级、级三类,左线隧道4137米,级257米,级850米,级3030米;右线隧道4102米,级202米,级890米,级3010米。 可用于控制隧道的设计院给定导线点有 2 个: GPS-118、 GPS

6、-119。 加密控制点 3 个, 分别为: BC-07、 BC-08 、 BC-09, 四等水准测量加密控制点 4 个。第2章 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岳家湾隧道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7、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向我单位进

7、行了现场交桩,并提交了电子版的GPS点及二等水准成果表。8、施工前,我部根据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的GPS点布设二等导线点加密网,加密四等水准点。提交加密成果书。1.2编制原则施工段的划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将本工程分为进出口二个施工区段,左隧道进口ZK120+423到左隧道出口ZK124+560为一施工区段,全长4137米,右隧道出口YK120+463到右隧道出口YK124+565为二施工区段,全长4102米。 第3章 施工测量准备3.1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我单位科学组织、加强人员协调按计划要求完成外业工作,并及时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检测合格后上报监理、设计咨询公司。3.2 施测原则严格

8、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加密控制网,后以加密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3.3 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其次了解水准点的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线路施工图,及时校对线路横段面图和征地红线的尺寸及

9、附属工程的顶面、基础、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的对比,隧道线路的走向和排水坡度等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第4章 施工测量4.1 测量管理4.1.1测量管理 为做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无误,本工程测量工作坚持三级管理,配备测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先进测量仪器。工区测量小组进行日常的施工放样工作;分部测量班负责布置、测量加密控制点,对工区测量小组工作进行检查、校核、监督和控制;局指挥部精测队组织复测导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在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执行测量多级复核制,并且所有上报的测量成果均须附有测量

10、原始资料。分部测量班成员:胡黎明、陈岁超、祁俊杰、白金映。 4.1.2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需要配备的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名称、数量及精度要求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1Leica全站仪1TCR8021”, 1mm+1.5pmm2宾得全站仪1R-202N2” ,1.5mm+2pmm3宾得水准仪1AP-2810.3mm4苏一光水准仪1DSZ20.3mm5钢尺250M1mm6钢卷尺65M1mm7对讲机34.2 测量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见图交接桩复测及加密报监理、设计咨询公司、业主审核进出洞口放样测量精测队、分部、工区三级复核洞内施工放样报监理、设计咨询公司、洞内导线延伸、高程传

11、递精测队、分部、工区三级复核贯通测量报请监理、设计咨询公司、业主审核4.3 控制测量施测前,对所有需进入现场使用的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检校和标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设计单位提交的GPS点和水准点进行现场复核,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视线开阔地点加密,根据现场线路、施测区域,按精度施测加密,高程控制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加密,并尽可能将导线点与水准点合并,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量成果报监理、咨询公司认可后,方可做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及竣工后的验收之用。本次导线复测了设计院点位GPS1161、GPS117、GPS119、GPS123、GPS126、GPS122。联测T4标GPS

12、1161和T6标GPS122。 本次导线复测按照一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确定测量模式为静态测量,同交观测时间为120min,四台仪器组成四边形同步环,以边联式进行传递、组网。接收机天线对中误差1mm,仪器高量测控制1mm,观测中没有记录气象元素。导线点加密复测采用一台宾得R-202N全站仪进行附合测量,采用全测回法观测左角。全站仪于2012年9月进行检定,精度符合要求。采用的标准:表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测回数1仪器2仪器隧道二等1.31/2500002.6n1/1000009三等1.81/1500003.6n1/5

13、5000610表中n为测站数表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四 等 及 以上1仪器6962仪器8139表3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 线四等216DS2黑红往返往返25 表4水准测量观测要求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四等黑红DS2503.06.0下丝读数0.55表5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附合观测方式观测顺序四等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

14、4.4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4.4.1洞内平面控制沿隧道中线布设多边形闭合导线环,导线点埋设采用混凝土灌注钢筋桩,要布置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结合我们所用的测量仪器的精度,测距、测角均能满足较高等级测量要求的情况,采用闭合导线控制。导线控制按主导线控制点、附导线控制点和施工导线控制点进行控制。隧道内导线以洞口所投GPS点为起始点向内测设,形成闭合导线环(附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点位图)。导线每延伸12个控制点,控制点坐标采用平差值,起算到GPS点进行平差。精测导线要求导线边长应尽量的长(不小于300m),要根据实地的照准精度选定合适的距离。旁折光对精密测角观测结果有系统

15、性影响,因此导线尽量沿隧道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多边形导线闭合环或菱形导线锁,每个导线环的边数设计为46条。隧道的横向贯通误差随着测站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保证洞内通风、照明、通讯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将导线边尽量设长,以减少方位角传递误差。根据洞内通视的实际情况,导线平均边长布设应不小于300m。由于洞内首级控制网不能完全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需建立第二级加密控制,二级控制的加密采用插点、插网的方法,精度可比首级控制网低。导线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9测回。距离测量采用对向观测4测回观测过程中的各项限差要求严格按隧道二等导线测量的要求实施。导线的测角测边要求符合高铁测量规范。4.4.2轴线控制及施工测量洞

16、内导线点布设、观测、平差、坐标计算完毕,经复核无误后,利用导线控制点测出隧道轴线。由导线点测设轴线桩,一次测设不能少于3点,并相互校核。施工中除设置变坡点控制桩外,还要设置必要的加桩,直线上按10m间距布置。混凝土施工时可根据作业地段适当加密。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三维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 开挖放样:采用全站仪定出隧道的中线,(全站仪可以通过程序及设计尺寸

17、直接放样出隧道开挖断面);再根据隧道中线与高程采用“隧道五寸台”法绘出隧道断面。要求现场绘制精度为10mm。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基本方法同掘进原理。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二衬施工使用自制定型模板,直接控制模板定位,采用中线与边墙高程控制即可。二衬钢筋作业与开挖作业原理相同,使用五寸台增加点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达到3mm即可。4.4.3高程控制 (1) 洞外高程控制采用洞口加密水准点(不少于2个) (2) 洞内高程控制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对隧道测量的一般规定,隧道洞内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水

18、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5.0mm,可将洞内的200m一对的平面控制点同时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测量。洞内高程分别从洞口水准基点向洞内引测。每100m150m埋设一个控制桩,埋设标准同导线控制桩。施测时必须联测两个以上水准控制桩,其差值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时,方可向前引测。洞内外水准控制点要定期进行联测,建立水准控制网。施工前进行洞口的定位测量,测出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给施工开挖提供准确数据。洞内施工时,根据设计高程,在洞内两侧按10米间距标出里程桩号和腰线高程,给下一道工序提供直观的高程控制点。洞内每100米至150米埋设一个混凝土固定的高程控制点,并进行往返观测和平差,直至隧道贯通。4.4.4保证测

19、量精度的技术要求 (1) 严格按照隧道二等导线测量的作业要求和仪器级别、技术精度指标、操作规程进行施测。 (2) 洞外、洞内温差较大、明亮度反差强烈,这对测量极为不利。因此由洞外向洞内的引测工作,应在夜晚或阴天进行,进洞定向边的选择必须大于150m。 (3)提高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在观测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选用一名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观测员负责观测,这样在保证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保证观测值为同精度观测。(4) 洞内外温度、湿度相差很大,为使仪器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充分一致,仪器开箱30分钟后方可进行观测。测距时应防止强灯光直接射入照准部,应经常拭净镜头及反射镜上的水雾。(5) 导线

20、向前延伸时必须符合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控制点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每次观测采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方法、观测精度指标、观测条件、平差方法均相同。(6) 为较大程度消除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可能产生的仪器底部带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测角时,应按总测回数的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和右角。4.5监控量测4.5.1量测方案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建立变形观测系统,及时观测变形和记录真实数据,精密合理地布设监控量测点,采用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分析量测结果。对ZK120+438ZK120+505,YK120+478YK120+535区间段开展地表开裂、沉降观测,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并与洞内观测点布置在同一

21、断面里程,布点观测断面不少于3个,洞口级围岩段量测断面间距不大于15m。4.5.2量测内容及方法4.5.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a、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b、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壮、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点观察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c、观察开挖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d、查看是否有涌水现象,确定涌水的位置、涌水量等。e、是否有底板隆起的现象。2、对已

22、开挖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裂缝剥离或剪切破坏。b钢拱架是否有受挤压变形情况。c锚喷支护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加之临时支护即可稳定的情况。b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缩出现裂缝。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4、洞外观察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身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4.5.2.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1、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采用收敛计量测隧道断面净空收敛情况。量测测点布置断面间距不超过下表

23、规定值。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 (m)每断面测点数量水平净空变化拱顶下沉1015每台阶(或分部)1条基线3个点IV1520每台阶(或分部)1条基线3个点III2030每台阶(或分部)1条基线3个点注:测点布置还要根据开挖方法等具体情况确定。2、测点布置在距开挖面1米范围内并尽快安设读数。初读数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3、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应注意保护。4、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沿隧道周边左右对称布置。测点布置表地段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图示CD法每台阶两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a台阶法每台阶两条水

24、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b全断面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c监控量测测点布置示意图4.5.2.3拱顶下沉量测(1)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内进行。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测量。(2)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隧底隆起量。(3)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量测宜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下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表测点布置测设时间每10-3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点布置见图(a)-(c),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1-15天16天-1个月1-3个月3个月以上1-2次/天1次

25、/2天1-2次/周1-3次/月4.5.2.4地表沉降量测在隧道洞口及隧道浅埋段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在施工初级阶段、地质条件较差地段或者变形和位移数率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和量测频率。1、沿隧道洞口开挖边仰坡线布置地表沉降测点,测点间距101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 2、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下表要求布置。地表沉降测点测设时间测设时间开挖面距量测断面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次/周3、地表沉降测点按普通水准点基点埋设。并在预计破

26、裂面以外34倍洞径以外设水准基点,作为各观测点高程测量的基准,从而计算出各种观测点的下沉量。4、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图。 30第5章 贯通测量5.1 控制测量设计5.1.1规范对贯通误差的要求隧道的贯通误差包括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三项,其中纵向贯通误差对隧道施工、运营影响极小,且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很容易保证精度,故在此对该项不做贯通误差设计。下面根据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精度对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分别做出估算。为安全、高精度的贯通本隧道,减少将来隧道贯通误差调整的难度,结合我单位现有的测量仪器精度,决定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按二级网精度施测,洞内导线控制测量等级

27、为隧道二等导线,洞外采用四等水准、洞内高程采用五等测量。洞内导线测边、角按独立测量2组计算。5.2 平面控制测量5.2.1洞外控制网布设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GPS,其点位距离线路较远不能满足隧道正确贯通的要求,需重新布同精度等级的洞外加密控制网。根据规范要求及该隧道现场实际情况,洞外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执行全球定位系统(GPS)公路测量规程标准,按精度施测,该项工作已完成,结果见加密制网成果。根据该结果,洞外加密GPS控制点及引入边的中误差如下表1:表1洞外往洞内引入使用的点和边的中误差左隧进洞点名点位中误差后视边名方位角中误差距贯通面距离进口BJ-082.9mmB

28、J-07BJ-090.63d秒2146m出口BC-012.0mmBC-03BC-020.42d秒2019m则左隧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my=(2.92+2.02+(0.632062652146000)2+(0.422062652019000)2)1/2=8.5mm右隧进洞点名点位中误差后视边名方位角中误差距贯通面距离进口BJ-082.9mmBJ-07BJ-090.63d秒2152m出口BC-012.0mmBC-03BC-020.42d秒2022m则右隧洞外平面控制测量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my=(2.92+2.02+(0.632062652152000)2+(0.42206

29、2652022000)2)1/2=8.5mm5.2.2洞内控制网布设根据规范要求,洞内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等导线施测,为提高贯通精度,我们根据测量仪器及洞内施测条件,按隧道二等导线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为安全贯通,我们先按四洞口以二等支导线一次测量的方式向洞内引测平面控制网来估算洞内控制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预计洞内导线点布设及各点距贯通面、隧道中线的距离如下图所示(仅绘制支导线,实际为附合导线)。 左隧道示意图左隧进、出口洞内导线点距离贯通面距离dx、dy值导线点dxdy备注进口端导线BJ-082143109dx2=16904707dy2=12320J-120826J-217838J-3148

30、38J-411839J-58837J-65838J-72839贯通面00出口端导线BC-011949526dx2=13381984dy2=277426C-1190513C-216059C-3130513C-410069C-570613C-64069贯通面00 右隧道示意图右隧进、出口洞内导线点距离贯通面距离dx、dy值导线点dxdy备注进口端导线BJ-08215170dx2=16939059dy2=5339J-120826J-217838J-314838J-411839J-58837J-65838J-72839贯通面00出口端导线BC-011941565dx2=13350864dy2=3199

31、75C-1190513C-216059C-3130513C-410069C-570613C-64069贯通面00由洞内导线测量引起的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主要有测角误差和测距误差两部分,其中,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my按下式计算:my=m/(dx2)1/2式中:m 导线测角中误差,该隧道导线按二等精度布设,独立一组测角中误差m为1秒。206265秒dx2各导线点距离贯通面的垂直距离的平方的和。测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yl=ml/l(dy2)1/2式中:ml/l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独立观测一组边中误差为1/100000。dy2导线各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的平方和。根据表、图中数

32、据,得左隧:my=1/206265(16904707+13381984)1/2=0.027mmyl =1/100000(5339+319975)1/2=0.005m由洞内导线测角、测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值为my=( my2+ myl 2)1/2=0.027m当采用两组同精度观测时,贯通误差为my=0.027/21/2=0.019m右隧:my=1/206265(16939059+13350864)1/2=0.027mmyl =1/100000(5339+319975)1/2=0.006m由洞内导线测角、测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值为my=( my2+ myl 2)1/2=0.028m当采用两

33、组同精度观测时,贯通误差为my=0.028/21/2=0.02m5.3 高程控制测量设计5.3.1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为四等水准点,经复测检验,满足隧道施工要求,洞外水准点采用原设计高程。四等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为5mm/km,水准复测线路长度12千米,则洞外控制测量的中误差为mhw=5121/2=17mm5.3.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采用四等水准引测来控制。测量精度采用规范值5mm/km,根据线路长度4千米来推算,得洞内控制测量的中误差为mhn=541/2=10mm5.3.3 洞内、外高程控制测量综合影响。由1,2得 mh=(mhw2+ mhn2)1/2=20mm5.4 结

34、论。从上述数据可知,岳家湾隧道洞外采用B级网,洞内导线采用隧道二等支导线引测,贯通面横向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且在实测过程中采用闭合导线环,测量精度会提高一个等级。洞外四等加密水准点,满足洞外水准控制测量要求,洞内采用四等水准,高程贯通误差远小于规范允许值。高程、平面均满足隧道的正确贯通第6章 竣工测量6.1 隧道竣工测量内容(1)洞内导线点控制网测量(2)隧道四等水准贯通调整测量(3)隧道内线路贯通测量(4)隧道断面测量6.2 隧道四等水准贯通调整 (1)洞内水准点每千米埋设1个,起闭隧道进出口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在边墙上埋设标志。标志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的规

35、定。(2)洞内水准点贯通高差闭合差20L时,以隧道进出口两端的四等水准点为固定点进行高程平差。当贯通高差闭合差20L时,应将水准线路向两头延伸,使之20L后,固定两端高程,对该段水准路线进行约束平差,并调整平差范围内的四等水准点,消除隧道断高。6.3 中线贯通测量(1)中线桩的设置,应满足编制竣工文件的需要(2)中线桩上应钉设公里桩,并应钉设百米桩。(3)在曲线起终点、边坡点、竖曲线起终点、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均应设置加桩。6.4 隧道净空断面测量(1)断面测量直线地段每50米,曲线20米。(2)净空断面应测量内拱顶高程、其拱线宽度以及路面以上1.1米、3米、5.8米处的宽度竣工测量的

36、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与施工测量相同。第7章 施工测量管理7.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法定的检测机构检测、标定方能使用。(2)坚持测量双检制。(3)现场控制桩,由技术部门接收、使用、保管。(4)交桩要逐点查看,双方在交接记录上详细说明控制桩的当前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并进行签认,之后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复核,误差超限的,及时与监理联系落实。(5)施工中必须定期对控制桩复测,避免累计误差。(6)所有测量数据在测前、测中、测后分三次复核检查,确保测量无误、测量资料要求清晰、真实、完整、并妥善保管。内业资料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测量仪器定期检定。7.2 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

37、施(1)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数据的计算和放样,认真符合查看图纸,领会设计意图。(2)测量人员于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密切配合,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报告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3)制定切实可行的洞内控制点埋设保护措施。(4)测量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和管理,测量设备、原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5)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仪器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测量的原始记录。(6)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及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7)每周进行一次专业的安

38、全技术教育,施工人员在开工前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特种工必须全部持证上岗;每周进行一次操作规程和安全条例学习。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施工现场做到有固定标语和针对性醒目标牌,确保安全生产。7.3 测量技术保证措施由于工程工期的限制以及本工程施工工艺特点,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特长线隧道等施工测量不允许出现任何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为达到高程和平面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1)本工程测量采用三级复核制,工区测量为一级,分部定期对工区测量结果进行复核为二级,测量队定期对分部测量结果进行复核为三级。(2)开工前对测量人员进行工程情况、技术要求、测量规范、测

39、量操作规程、测量方案测量基本知识和测量重要意义的培训。(3)根据质量计划和相关规程,及时、定期把测量仪器送到有检定资格的单位检校,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4)积极和监理方测量工程师联系、沟通、配合、满足并尊重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公司,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5)所有测量的内业资料计算,以及外业实测资料的整理和交底,都必须有计算人、复核人,确保资料的准确无误。现场施工测量有检校条件,尽量形成附合导线和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或者换人复测,以不同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来达到检核目的。(6)经常复核隧道内易变

40、形地段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中线点,随时掌握中线点、高程点、导线点的变形情况。目 录1 总论11.1项目摘要11.2 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31.3 建设规模41.4 主要建设内容4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6 工程效益52 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62.1 投资环境分析62.2 建设条件分析10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5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4 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174.1 项目区总体规划174.2 项目影响范围的交通量预测185工程建设方案215.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215.2 道路设计方案225.3 给排水工程设计285.4 道路照明34

41、5.5 电力综合管沟355.6 道路绿化工程355.7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356 节能分析376.1 设计依据376.2 项目概况376.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的影响376.4 项目用能方案、用能设备386.5 项目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386.6 节能措施分析评价386.7 节能措施建议396.8 结论397 环境保护407.1 大气环境质量407.2 交通噪声417.3 振动环境质量427.4 日照环境质量42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38.1 施工组织机构438.2 项目部的职责438.3人力资源配置449 项目实施进度459.1建设工期459.2 工程

42、实施进度安排4510 征地拆迁4610.1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4610.2 建设用地现状4610.3 征地赔偿4610.4 道路两侧需拆除建筑物与安置办法46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11.1投资估算4611.2投资筹措4611.3工程利润分析4912 招标投标管理5012.1招标依据5012.2招标范围5012.3 招标组织形式5012.4招标方式5012.5招标遵循的原则5113 社会影响分析5313.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5313.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413.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413.4 社会评价结论5414 结论与建议5514.1 结论5514.2 建议5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