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验论我国的困境、误区与对策摘要: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居民欠缺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而且体现在对低碳经济的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将低碳经济与高投入、贫困、贸易壁垒、完全抛弃传统经济等联系起来,并将低碳经济完全归结为政府的责任。由此,我国在低碳经济的
2、实践中必须在多方面做出理性选择:产业生态化、开发节能建筑、公交工具优先、合理使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电力、实践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产业集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关键词:低碳经济;国外经验;困境;误区;对策一、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低碳计划(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低碳(Low Carbon)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是维系人类与地球和谐共生的长远大计。低碳经济是指在排放最少温室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03年英国政府
3、在其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地经济产出,与此同时,为商业和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的迅速发展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并更多地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低碳经济而言是严峻的挑战.据估算,到202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 -70%1,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住宅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会加快能源的消费速度。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城市人口外迁,城市的人口密度经历了如图1所示的四个
4、阶段。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扩展会带来交通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外展,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温室气体会翻倍增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加快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进而诱发海平面上升,并在此过程中导致全球气候反常,与此同时,能源紧张也会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与低碳经济相对应,低碳城市可以定义为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以低碳经济为蓝本发展低碳城市必须在低碳生产、低碳消费、控制速度、
5、提高质量、低碳技术等诸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借鉴英国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我国学者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重视利用清洁能源的能源结构入手,认为低碳经济不应该将眼光仅仅局限在高能耗与高污染生产能力的淘汰方面,还要在改变居民的日常行为方式上做文章。所以,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经济发展方式、居民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等的转变而达成的,在城市发展层面也要强调较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应强调如下几个方面:城市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呈正相关;减少碳排放应着
6、眼于全球;低碳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二)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碳计划1。英国的低碳计划。英国设定了低碳经济的明确目标,规定2010年的CO2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20, 2050年要减少60%.2009年7月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同时还出台了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低碳交通战略等文件,力争实现以下五个具体目标:创造120万绿色就业;整体改建700万户民宅并支持150万户家庭生产供自身使用的清洁能源;全国40电力来自可再生、核能、清洁煤等低碳能源;削减一半天然气进口量;小轿车平均碳排放量比现在降低40。除此而外,英国政府还致力于输出先进技术引领世界经济朝有利于全
7、球自然环境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将其规定的硬性指标做实,通过立法方式设立了气候变化方案,强化对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英国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建筑和交通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伦敦市碳排放总量中家庭住宅占38,商用和公共建筑占33,交通占22%.英国在低碳产业战略远景中强调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低碳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商业、消费者以及公共服务成本;重视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输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开发低碳汽车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2.日本的低碳计划.日本在低碳经济目标方面较英国更高。2008年的“福田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
8、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在“低碳行动计划”中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CO2封存地下技术(CCS)推向实用化。除CO2封存技术以外,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10倍,到203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40倍.日本环境部发布了“低碳社会”规划草案,草案中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的三个原则: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生活方式由高消费转向高质量;和谐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日本认为,低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不是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实现低碳社会就需要在所有部门减少碳排放.为此,日本通过技术革新在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方面做文章。日
9、本还特别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鼓励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例如采取更加紧凑的城市建设布局、鼓励交通工具多用自行车、汽车驱动能源采用生物燃料等.为了付诸实施低碳计划,日本特别构建了以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由煤炭立法、石油立法、电力立法等为中心内容的能源法律制度体系。同时针对能源的相关立法不断出台或修改,以适应日本“低碳社会的发展进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与误区(一)低碳经济的困境1。生活标准盲目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理念正在由原来的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以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前
10、提的。房屋面积变大。人们不再安于原来的小房子,即使贷款也要首先住上大房子,而大房子的建设需要建材、电器、暖气设备等,从而引致消费翻番;私车呈大众化。原来上班都骑自行车,距离较近的步行亦可.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无论如何也要有台私家车,拥有私家车不再单纯是交通工具,而是同事以及朋友之间攀比和显示自己身价的标尺。更多人拥有私家车虽然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成倍增加。电力需求翻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为前提的,而企业数量的增多需要电力事业跟进。同时人们为了生活方便,更多人在厨房内选择了电器厨具。在电力供应主要是燃油和燃煤发电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量
11、增加与低碳经济之间形成了矛盾。行为准则失范.“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致富”的观念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传统的节俭和利他的行为准则。无休止地开采矿山、焚烧垃圾、喜新厌旧,在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2.花边经济日趋盛.消费者鉴别产品的品位越高越能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这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产品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加大了社会成本。消费者本人消费产品虽然非常注重产品的内涵,但在亲朋好友间迎来送往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消费品的内涵外还非常在意产品的包装、款式等,于是花边经济也成为产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企业为了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竞争优势就需要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外观层面推陈出新,用新款式、新包装、新口味
12、等来吸引消费者。产品竞争不仅在于品质,还在于外观。同样一个产品穿上不同的“衣服后就会有不同的身价,厂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也不惜高成本地在产品的包装上打主意.这些好看的包装商品买入前可以显示产品的身价,但是在商品消费后就变成垃圾,这不但会增加能源消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得处理垃圾的成本提高,这些最后都要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花边经济日盛不是厂商可以选择的,产品的这些“花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低碳经济增加了负担。(二)低碳经济的误区前文述及,低碳经济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于是,在工艺过程的技术革新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要对传统的技术设备进行更新
13、改造。低碳社会确实首先需要增加投入,但从长远来看收益大于成本。目前,人们对于低碳经济还存在种种误区.1。低碳就是高投入。低碳经济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需要经济投入。低碳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诸方面确实需要高投入,但低碳经济还体现在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些方面有时并非需要高投入,只是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的问题。2.低碳会造成贫困。低碳意味着取缔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这将会缩减就业机会。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意味着下岗失业,于是将低碳经济与贫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低碳经济与贫困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在低碳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进而提升更多的经济价
14、值。3.低碳即抛弃传统.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产业,但是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煤炭电力、石油电力等产业。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一定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在有效地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快速发展低碳产业才是对低碳经济的正确理解。4.低碳要丧失机会。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需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肩作战才能达成全球范围内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更强的经济竞争力,于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机会将被发达国家占有,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损失。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确实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挑战,但发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避开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弯路,并使居民
15、能够在低碳经济中享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快速地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诸多角度讲,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是损失而是得到了机会。5.唯政府代表低碳。提到低碳经济马上就想到这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政府并不完全代表低碳,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出政策、出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普通百姓的配合.居民日常生活包括使用一盏灯、一张纸在内的点滴行为都与低碳相关,低碳经济也是普通居民的事情。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选择(一)倡导生态产业日本的垃圾处理和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典范。日本的垃圾处理。保护环境是日本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动因。主要表现在垃圾问题、自然资源困境以及严重的空气污染2。日本每年产
16、生4。5亿吨垃圾,这些垃圾中的大部分来自工业。在土地短缺情况下,垃圾掩埋成为大问题,用地成本的提高需要日本考虑通过垃圾焚烧等生态办法解决。垃圾焚烧虽然缓解了垃圾大量填埋而造成的土地压力,但垃圾焚烧生成的二氧化物排放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迫使政府制定更加严格的二氧化物排放标准,为此,小的焚烧厂房逐步被关闭3。日本中央政府引入贷款项目以鼓励使用绿色能源、热能源及回收物质,同时政府也把正在宣传的生态工业项目作为整合此类创新的一种方法(如图2)。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主要体现在:建筑业生态链。建筑会产生很多包括混凝土、沥青以及砖石等垃圾,这些垃圾作为混凝土的添加物,也可以作为道路施工中
17、的重要辅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垃圾再生(如图3)。 (二)优先选择公交交通工具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 2006年全球交通工具的石油消耗比重已经增加到60。 5%。2020年以后,交通工具石油消耗的比重将至少达到62%以上。近10年间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来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高达25%,预计到2050年,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将比目前增长30到50.发达国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把CO2的排放作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测度标准。欧洲、美国、日本、法国等分别规定,到2015年新车平均碳排放将逐步降至每公里130克、155克、155克、60克,到2020年
18、95克、90克、155克、60克.法国还在该方面特别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果新车达到了规定的碳排放标准则每车可以得到5000欧元以上的补助,否则相关企业将受到惩罚。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一般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当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完善时,公共交通就会替代私家车而成为最为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腰包快速鼓起来的同时,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选择,但是私家车的增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背道而驰。于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居民的攀比、炫耀和奢华消费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快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设计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
19、依据城市规模和条件,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火车)、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的结合应用模式上,突出各自的优先发展次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三)开发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协调。绿色节能建筑应是立体环保工程,兼备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点。具有节能、环保和可循环三个特征,强调建筑的舒适、人性和环保。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
20、环境,其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内容,以便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我国已设定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据统计,建材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10左右,加上建筑本身需要消耗的钢材、木材和化工产品,估计建筑的间接能耗要占到总能耗的15左右。在建筑直接能耗中,不仅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也要减少能耗水平.在低碳住宅小区建设中,要避免大社区的规划建造,要循环利用水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四)合理使用低碳能源我国能源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消费量迅猛增长、能源结构以高碳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大.煤炭作为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其清洁、高
21、效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就氢碳原子比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为11、21、41.氢能是无碳能源,所以将煤炭气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能时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低碳能源技术的突破口.现代煤炭清洁转化实际上是指以煤气化为基础、以实现CO2零排放为目标、将高碳能源转化为低碳能源的技术,包括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煤制氢技术、CO2捕获和储存技术等。随着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走向枯竭,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共识。低碳时代的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
22、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为此,我国需要发展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五)实践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至少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特点:生产和消费使用绿色能源;减少原材料消耗并回收利用;简化包装和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开发产品资源化产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全过程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
23、利用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O2的排放,这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共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号召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将传统意义上的“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通过多种方式的耦合将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废弃物的回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然资源得到多级开发和利用,变污染负效益为经济正效益4.所以,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保护性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过程符合生态学规律。与传统状态下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主张“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循环经济主张经济与环
24、境和谐发展,经济行为应该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合链循环。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六)促进生态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基本含义是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聚,形成结构完整、联系互动、交互创新的有机体。依托地缘与产业关系在区域内共生互动达到包括知识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成本降低、树立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聚集着眼于经济的正外部效应,由于产业集群所特有的集聚优势和产业同质性,传统经营模式下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资源紧张与集群污染.在正外部效应约束下的生态产业集群应该是特定区位内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
25、的新型产业集群.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模式运行:衍生:从某个或多个主产业衍生出多种副产业,对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把主产业或其他副产业的排放物转化为再生资源,使之在集群内部重新得到利用.该模式下首先发展主导产业,当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应副产业跟进,促成相对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共生:区域内具有相互联系的主导产业在优势互补基础上进行产业集群,达到范围经济效果。产业间是共生关系,每个产业的存在都会为其他产业带来相应的收益。循环:区域内的不同产业间紧密联系,构成相对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这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主体产业形成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而形成的产业,使得资源由原来模式下的单向使用
26、转变为循环使用。不但扩大了生产对象的范围,而且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产业生态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前文述及,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是政府的事情,这是人们认识的误区。其实,低碳经济不仅体现在政府以及企业行为方面,而且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居民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节约能源、改变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普通的居民都是低碳经济的贡献者:冰箱内存放量以占容积80%为宜;空调开启数时后关闭以开电扇取代开空调,省电近50;洗衣机使用强档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用微波
27、炉时尽可能使用“高火”,同时在加热前应该尽量将食品事先解冻;暂时不用电脑时可启用“睡眠模式,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用大火烹调且不让火超出锅底,烧煮前先擦干锅外的水滴有助于节省燃气;节约照明、空调、扩音等的用电;电器不用立即拔掉插头;开车避免突然变速,定期更换机油;用废水冲洗马桶;使用竹制家具而不是使用名贵木材家具;开启水龙头洗菜要尽量用小水;定期检查轮胎气压以防止气量过低或过足而增加油耗;给电视机断电而不是待机,等等。参考文献:1孟祥林.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00-102.2舒建玲.以生态产业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J。生态经济, 2008(6): 135-139.3孟祥林.产业生态化:从基础条件与发展误区论平衡理念下的创新策略J。学海, 2009(4): 98-104。4俞国方。回顾与前瞻: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92102.